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吡仑帕奈对癫痫大鼠CC趋化因子受体5表达及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
1
作者 雷丹荣 王佳娟 +3 位作者 代海兵 王艳艳 李溥 江显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46-951,共6页
目的探讨吡仑帕奈对癫痫大鼠CC趋化因子受体5(C-C chemokine receptor 5,CCR5)激活下游环磷酸腺苷(protein kinase A,PKA)/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yclic-AMP response binding protein,CREB)通路及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72只... 目的探讨吡仑帕奈对癫痫大鼠CC趋化因子受体5(C-C chemokine receptor 5,CCR5)激活下游环磷酸腺苷(protein kinase A,PKA)/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yclic-AMP response binding protein,CREB)通路及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72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癫痫组、吡仑帕奈组、CCR5抑制剂(马拉维罗)组、CCR5激活剂重组CC趋化因子配体5(recombinant C-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5,rCCL5)组、吡仑帕奈+rCCL5组、对照组,每组12只。检测大鼠癫痫持续时间、癫痫发作频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海马CA1区病理;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海马CA1区中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8水平;用Western blot检测海马CA1区中CCR5、PKA、磷酸化CREB(phosphorylated CREB,p-CREB)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癫痫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排列紊乱,且神经元出现肿胀,癫痫持续时间、癫痫发作频率、海马CA1区中COX-2、TNF-α、IL-18水平、神经元凋亡率、CCR5蛋白明显升高,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穿越平台数明显减少,PKA、p-CREB蛋白降低(P<0.05);与癫痫组比较,吡仑帕奈组、马拉维罗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明显减轻,癫痫持续时间、癫痫发作频率、海马CA1区中COX-2、TNF-α、IL-18水平、神经元凋亡率、CCR5蛋白明显降低,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PKA、p-CREB蛋白明显升高(P<0.05);与癫痫组比较,rCCL5组神经元损伤明显加重,癫痫持续时间、癫痫发作频率、海马CA1区中COX-2、TNF-α、IL-18水平、神经元凋亡率、CCR5蛋白表达明显升高,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穿越平台次数、PKA、p-CREB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吡仑帕奈组比较,吡仑帕奈+rCCL5组大鼠癫痫持续时间、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癫痫发作频率、COX-2、TNF-α、IL-18、CCR5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加剧,穿越平台次数、PKA、p-CREB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吡仑帕奈+rCCL5组大鼠海马CA1区中神经元凋亡率明显高于吡仑帕奈组[(10.58±0.43)%vs(6.36±0.31)%,P<0.05]。结论吡仑帕奈可能通过下调CCR5激活PKA/CREB通路抑制癫痫大鼠神经炎症及神经元凋亡,减轻海马神经元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CCR 环AMP 癫痫 神经元 细胞凋亡 吡仑帕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人群骨密度状况的三阶段模型与预测指数
2
作者 智宇熵 智宇星 +4 位作者 陆涛 吕廷勇 刘佳 杨本琳 杨海霞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49-854,共6页
目的构建基于健康体检数据的骨密度状况三阶段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简化模型参数得到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与骨量低下(osteopenia,OST)的三阶段预测(triple-stage osteoporosis and osteopenia prediction,TOOP)指数,用于中老年人群... 目的构建基于健康体检数据的骨密度状况三阶段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简化模型参数得到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与骨量低下(osteopenia,OST)的三阶段预测(triple-stage osteoporosis and osteopenia prediction,TOOP)指数,用于中老年人群骨量异常风险的初筛、预测与评估。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黔南州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完成双能骨密度检查的40岁及以上体检者8021例,按1∶1随机划分为拟合集与验证评估集。利用条件概率原理将三阶段预测问题转化为OP和OST的独立预测问题,并将两者结合构成TOOP指数。采用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检出率等指标与OSTA指数进行比较验证。结果性别、年龄和体重是OP的三个主要预测因子,年龄和体重是OST的两个主要预测因子。TOOP指数的预测准确率为0.70(95%CI:0.68~0.71),高于OSTA指数(P<0.001)。TOOP指数预测OP和OST的灵敏度分别为0.46(95%CI:0.40~0.53)和0.56(95%CI:0.53~0.60),均高于OSTA指数(OP:P<0.001,OST:P<0.001);特异度分别为0.96(95%CI:0.95~0.97)和0.79(95%CI:0.77~0.81),略低于OSTA指数(OP:P<0.001,OST:P<0.001)。TOOP指数对骨量异常人群的送检率(42.0%)与检出率(32.7%)均高于OSTA指数(P<0.001),漏检率(12.4%)低于OSTA指数(P<0.001)。结论TOOP指数为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与骨量低下的风险初筛提供了良好的预测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量低下 三阶段模型 TOOP指数 OSTA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A4和正五聚素蛋白3水平与左心耳血栓的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曾安宁 王国秋 +2 位作者 葛立永 刘军 杨钦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6-279,共4页
目的分析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A4(S100A4)、正五聚素蛋白3(PTX3)水平与左心耳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NVAF患者120例,根据超声心动图筛查有无左心耳血栓形成分为形成组4... 目的分析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A4(S100A4)、正五聚素蛋白3(PTX3)水平与左心耳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NVAF患者120例,根据超声心动图筛查有无左心耳血栓形成分为形成组40例和非形成组80例。检测患者血清S100A4、PTX3水平;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S100A4、PTX3水平与左心耳血栓形成的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左心耳血栓形成的因素。结果形成组血清S100A4、PTX3水平高于非形成组(P<0.01)。NVAF患者血清S100A4和PTX3水平与左心耳血栓形成均呈正相关(r=0.497,P=0.000;r=0.555,P=0.000)。心力衰竭、CHA_(2)DS_(2)-VASc评分、B型钠尿肽、尿酸、S100A4、PTX3是NVAF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P<0.01)。血清S100A4和PTX3联合预测NVAF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9(95%CI:0.893~0.981)。结论NVAF患者血清S100A4、PTX3水平升高,与左心耳血栓形成有关,二者血清水平对左心耳血栓形成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S100钙结合蛋白A4 血栓形成 正五聚蛋白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黏膜组织中恶臭假单胞菌临床意义的探讨 被引量:4
4
作者 印琳 刘芳 +8 位作者 郭长城 王琼 杨杰 潘科 潘晨 熊妍 陈颖婷 方文 陈峥宏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02-1107,1113,共7页
目的探索恶臭假单胞菌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肠疾病中的意义。方法采集14 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患者病变胃黏膜354例,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根据菌落形态、革兰染色、尿素酶试验及幽门螺杆菌特异性16SrRNA基因片段的PCR进行幽门螺杆菌的鉴... 目的探索恶臭假单胞菌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肠疾病中的意义。方法采集14 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患者病变胃黏膜354例,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根据菌落形态、革兰染色、尿素酶试验及幽门螺杆菌特异性16SrRNA基因片段的PCR进行幽门螺杆菌的鉴定,同时提取胃黏膜组织DNA,通过幽门螺杆菌特异性PCR进行快速诊断。将非幽门螺杆菌转种于营养琼脂培养基,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尿素酶阳性的非幽门螺杆菌染色体DNA利用细菌16SrRNA基因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测序及序列比对。使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经测序比对为恶臭假单胞菌的菌株进行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从354例样本中分离出革兰阴性、尿素酶阳性的恶臭假单胞菌10株,经16SrRNA基因测序和序列比对,与GenBank中恶臭假单胞菌的相似性≥98%。10株恶臭假单胞菌的胃黏膜标本中,6例标本幽门螺杆菌特异性PCR为阳性,4例为阴性。传代存活的7株恶臭假单胞菌的K-B法药物敏感试验显示对左氧氟沙星均敏感,1株对四环素敏感,5株对阿莫西林耐药,6株对克拉霉素耐药,7株对甲硝唑、氨苄青霉素均耐药。7株菌经全自动细菌生化鉴定仪鉴定结果均为恶臭假单胞菌。结论病变胃黏膜中分离出尿素酶阳性且对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多种抗生素耐药;可能造成临床上14 C-尿素呼气试验假阳性,并继发感染影响胃肠疾病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臭假单胞菌 培养 尿素酶 16SrRNA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壁灵芝孢子粉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裸鼠皮下瘤体增殖及血管生成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柴秀丽 宛蕾 +1 位作者 李龙宽 金海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152-155,I0005,共5页
目的:研究破壁灵芝孢子粉(GLS)对肝癌SMMC-7721细胞裸鼠皮下成瘤模型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构建人肝癌裸鼠皮下成瘤模型,将裸鼠随机分为模型组、GLS低剂量组(0.5 g·kg-1)、中剂量组(1.0 g·kg-1)、高剂量组(2.0 g... 目的:研究破壁灵芝孢子粉(GLS)对肝癌SMMC-7721细胞裸鼠皮下成瘤模型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构建人肝癌裸鼠皮下成瘤模型,将裸鼠随机分为模型组、GLS低剂量组(0.5 g·kg-1)、中剂量组(1.0 g·kg-1)、高剂量组(2.0 g·kg-1)。给药30天后取血检查血清ALT、AST、Urea、Cr,取瘤体进行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采用RT-PCR技术检测各组瘤体PCNA及AFP mRNA表达;采用IHC-P及Western-Blot技术检测各组瘤体PCNA及CD34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GLS组肿瘤生长较慢,瘤重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瘤体病理观察显示GLS组坏死较模型组多;GLS高剂量组血清ALT、AST均低于模型组(P〈0.05),Urea、Cr与模型组比较无差异;GLS高剂量组PCNA、AFP及CD34 mRNA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5);PCNA蛋白在模型组表达最高,阳性率为85%;GLS低剂量组阳性率为65%;GLS中剂量组阳性率约50%,GLS高剂量组阳性率约35%;GLS高剂量组CD34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破壁灵芝孢子粉能够抑制裸鼠肝癌SMMC-7721细胞皮下瘤体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孢子粉 肝细胞肝癌 细胞增殖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素对大鼠实验性大肠癌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王先坤 王雪 黄建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43-948,985,共7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蒜素对实验性结肠癌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运用二甲肼30 mg/kg腹腔注射,每周注射1次,连续应用20周,成功建立实验性大鼠大肠癌模型,造模同时给予大蒜素注射液治疗。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状态、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和...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蒜素对实验性结肠癌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运用二甲肼30 mg/kg腹腔注射,每周注射1次,连续应用20周,成功建立实验性大鼠大肠癌模型,造模同时给予大蒜素注射液治疗。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状态、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和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CD44V6和VEGF水平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大肠组织中survivin、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7的蛋白水平变化。实验结果显示第32周实验结束时,模型组大鼠平均体重与正常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大蒜素高、低剂量组大鼠体重与模型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大蒜素高、低剂量组大鼠平均胸腺指数、平均脾脏指数与模型组相比显著增高(P<0.05)。而大蒜素高剂量组胸腺指数、脾指数显著高于大蒜素低剂量组(P<0.05)。模型组肿瘤发生率、荷瘤数及肿瘤转移率均显著高于各给药组(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CD44V6和VEG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大蒜素高、低剂量组血清CD44V6和VEGF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而与低剂量组相比,大蒜素高剂量组二项指标水平增加更为显著(P<0.05)。模型组大鼠大肠组织survivin、Caspase-3和Caspase-7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但与模型组相比,大蒜素高、低剂量组survivin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7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提示大蒜素对二甲肼诱导的实验性大鼠大肠癌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可有效抑制大肠癌的发展及转移,其机制可能通过一方面增强大鼠体质,提高大鼠免疫功能,另一方面调节CD44V6和VEGF的水平来抑制肿瘤内血管的生成和浸润转移,同时抑制survivn基因的表达,上调Caspase-3和Caspase-7水平,从而促进癌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素 大肠癌 病理 胸腺指数 脾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血管成像在下腰椎前髂血管解剖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蒲清平 郭涛 +1 位作者 施向春 田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786-1792,共7页
目的应用CT血管成像探究下腰椎前方髂血管分布,为下腰椎前方入路手术提供血管解剖学参考。方法选取贵州省人民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11月间行腹部CT血管成像男、女性患者影像资料各100例,进行观察、测量研究;(1)观察记录腹主动脉分叉点... 目的应用CT血管成像探究下腰椎前方髂血管分布,为下腰椎前方入路手术提供血管解剖学参考。方法选取贵州省人民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11月间行腹部CT血管成像男、女性患者影像资料各100例,进行观察、测量研究;(1)观察记录腹主动脉分叉点及髂总静脉汇合点位置分布;(2)测量左髂总静脉与右髂总动脉夹角顶点到L_(5)~S_(1)椎间隙上缘距离,左髂总静脉与右髂总动脉内侧缘之间位于L_(5)~S_(1)椎间隙上缘、下缘的距离。结果(1)腹主动脉分叉点平L_(4)椎体男性占64%、女性占68%。髂总静脉汇合点平L4椎体男性占42%、女性占46%,平L_(4-5)椎间隙男性占40%、女性36%。(2)腹主动脉分叉角男性:(51.45±9.21)°,女性:(50.51±7.92)°;髂总静脉汇合角男性:(58.82±11.81)°,女性:(61.88±11.97)°;左髂总静脉与右髂总动脉夹角男性:(64.81±11.77)°,女性:(67.21±11.58)°。(3)髂总静脉汇合点平L4椎体、L_(4~5)椎间隙、L_(5)椎体时:(1)左髂总静脉与右髂总动脉夹角顶点到L_(5)~S_(1)椎间隙上缘距离分别为:(26.51±8.11)mm、(16.18±6.70)mm、(7.82±4.26)mm;(2)左髂总静脉、右髂总动脉内侧缘于L_(5)~S_(1)椎间隙上缘的距离分别为:(32.52±9.95)mm、(28.63±11.48)mm、(16.27±7.71)mm;(3)左髂总静脉与右髂总动脉内侧缘于L_(5)~S_(1)椎间隙下缘的距离分别为:(43.88±9.86)mm、(41.55±11.05)mm、(33.17±9.40)mm。(4)“髂血管三角”面积分别为:(486.32±246.26)mm^(2)、(263.94±178.47)mm^(2)、(85.49±71.45)mm^(2)。(5)L_(5)~S_(1)椎间隙手术窗分别为:(496.98±114.48)mm2、(488.89±127.69)mm_(2)、(344.32±166.63)mm^(2)。结论(1)腹主动脉分叉点、髂总静脉汇合点位置存在明显解剖变化;腹主动脉分叉点多平L_(4)椎体,髂总静脉汇合点多平L_(4)椎体及L_(4~5)椎间隙。(2)髂总静脉汇合点平L_(4)椎体时,此时下腰椎前拥有足够的血管安全区供手术操作;髂总静脉汇合点位平L_(4~5)椎间隙时,此时下腰椎前有一定的血管安全区供手术操作;髂总静脉汇合点平L_(5)椎体时,此时下腰椎前血管安全区无法满足手术操作。(3)髂总静脉汇合点平L_(4)椎体、L_(4~5)椎间隙时,前路L_(5)~S_(1)椎间隙均拥有足够的手术血管安全区,但血管安全区进行性缩小。术前CT血管成像检查明确血管安全区有助手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腰椎 腹主动脉 下腔静脉 髂总动脉 髂总静脉 CT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2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 被引量:17
8
作者 詹妮 《护理研究》 2002年第3期161-161,共1页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护理 出血活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立优质护理服务奖励基金的实践及评价 被引量:4
9
作者 凌敏兰 李爱芬 +2 位作者 李登敏 赵桂莲 岑燕萍 《中国护理管理》 2004年第2期37-38,共2页
目的 为了深化整体护理,认真地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进一步全面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激励护理工作者投身于崇高的护理事业。方法 筹资设立“优质护理服务奖励基金”,根据基金奖励细则对护理人员的护理... 目的 为了深化整体护理,认真地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进一步全面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激励护理工作者投身于崇高的护理事业。方法 筹资设立“优质护理服务奖励基金”,根据基金奖励细则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进行量化考评后发放。结果 调动了全院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营造了优质服务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护理服务意识、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病员满意度、社会评价全面提高,塑造了护理工作者的新形象,为医院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作出了贡献。结论 该“基金”的设立,促进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的落实,对提高护理质量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服务 护理服务 奖励基金 整体护理 基金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层间羊膜植入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同庆 罗加荣 +2 位作者 石向东 张晓承 王智彪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30-630,共1页
关键词 治疗 羊膜植入 大泡性角膜病变 BK 角膜内皮失代偿 患者 晚期 膜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糖、血脂、血压的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正英 张黔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532-532,共1页
关键词 血脂 血压 血糖 DR 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患者 2型糖尿病 重要意义 延长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黔南地区多民族老年2型糖尿病相关临床指标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正英 张黔丽 杨曼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172-1174,共3页
目的 探讨贵州黔南地区少数民族与汉族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并发症相关临床指标的异同及其意义。方法对住院2型糖尿病(T2DM) 2 40例老年病人随机分组,检测其生化指标(FBG、HbAlc、TC、TG、HDL c)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经相关生化指标检... 目的 探讨贵州黔南地区少数民族与汉族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并发症相关临床指标的异同及其意义。方法对住院2型糖尿病(T2DM) 2 40例老年病人随机分组,检测其生化指标(FBG、HbAlc、TC、TG、HDL c)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经相关生化指标检测值的比较,糖尿病并发症组与对照组病例的FBG、HbAlc、TC、TG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 ;各少数民族组与汉族组比较FBG、HbA1 c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 ,TG、TC、HDL c无明显差异(P >0 0 5 )。结论 通过对老年2型糖尿病相关临床指标的分析,提示应加强该地区汉族和少数民族老年2型糖尿病相关临床指标的检测及监控,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T2DM)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不孕159例
13
作者 黄云霞 《中医函授通讯》 2000年第4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 盆腔炎性不孕 通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