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蒜素对大鼠实验性大肠癌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王先坤 王雪 黄建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43-948,985,共7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蒜素对实验性结肠癌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运用二甲肼30 mg/kg腹腔注射,每周注射1次,连续应用20周,成功建立实验性大鼠大肠癌模型,造模同时给予大蒜素注射液治疗。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状态、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和...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蒜素对实验性结肠癌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运用二甲肼30 mg/kg腹腔注射,每周注射1次,连续应用20周,成功建立实验性大鼠大肠癌模型,造模同时给予大蒜素注射液治疗。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状态、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和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CD44V6和VEGF水平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大肠组织中survivin、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7的蛋白水平变化。实验结果显示第32周实验结束时,模型组大鼠平均体重与正常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大蒜素高、低剂量组大鼠体重与模型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大蒜素高、低剂量组大鼠平均胸腺指数、平均脾脏指数与模型组相比显著增高(P<0.05)。而大蒜素高剂量组胸腺指数、脾指数显著高于大蒜素低剂量组(P<0.05)。模型组肿瘤发生率、荷瘤数及肿瘤转移率均显著高于各给药组(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CD44V6和VEG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大蒜素高、低剂量组血清CD44V6和VEGF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而与低剂量组相比,大蒜素高剂量组二项指标水平增加更为显著(P<0.05)。模型组大鼠大肠组织survivin、Caspase-3和Caspase-7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但与模型组相比,大蒜素高、低剂量组survivin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7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提示大蒜素对二甲肼诱导的实验性大鼠大肠癌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可有效抑制大肠癌的发展及转移,其机制可能通过一方面增强大鼠体质,提高大鼠免疫功能,另一方面调节CD44V6和VEGF的水平来抑制肿瘤内血管的生成和浸润转移,同时抑制survivn基因的表达,上调Caspase-3和Caspase-7水平,从而促进癌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素 大肠癌 病理 胸腺指数 脾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鹿角壮骨胶囊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片治疗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2
作者 陆耀宇 覃家永 +4 位作者 胡鲲 程刚 李溥 甘龙飞 胡建山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903-1905,共3页
目的:探讨鹿角壮骨胶囊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片治疗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0例膝骨性关节炎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片,480 mg/d,3次/d。连用8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 目的:探讨鹿角壮骨胶囊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片治疗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0例膝骨性关节炎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片,480 mg/d,3次/d。连用8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鹿角壮骨胶囊,3粒/次,3次/d,连用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疼痛评分、肿胀评分、功能评分、骨关节炎指数评分、膝关节液IL-1β、TNF-α、MMP-3、TIMP-1表达水平,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膝关节疼痛、肿胀、功能及骨关节炎指数评分、膝关节液IL-1β、TNF-α、MMP-3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膝关节液TIMP-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鹿角壮骨胶囊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片治疗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疗效和安全性均好。可降低膝关节液IL-1β、TNF-α和MMP-3表达水平,提高TIMP-1的表达,有效保护关节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角壮骨胶囊 盐酸氨基葡萄糖片 膝骨性关节炎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桂胶囊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3
作者 韦艳萍 李远珺 +2 位作者 潘晓菊 董必珍 赵苏萍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76-478,共3页
目的:观察香桂胶囊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及对经血中前列腺素含量的影响。方法:将18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分为香桂胶囊组、少腹逐瘀颗粒组和西药组,每组各60例。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治疗前后采用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 目的:观察香桂胶囊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及对经血中前列腺素含量的影响。方法:将18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分为香桂胶囊组、少腹逐瘀颗粒组和西药组,每组各60例。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治疗前后采用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定量评价,并观察经血中前列腺素F2α、前列腺素E2含量的变化,并比较3组患者子宫血流指标变化。结果:临床疗效香桂胶囊组临床痊愈24例(40.00%),显效16例(26.67%),有效18例(30.00%),无效2例(3.33%),总有效率96.67%;少腹逐瘀颗粒组临床痊愈12例(20.00%),显效18例(30.00%),有效26例(43.33%),无效4例(6.67%),总有效率93.33%;西药组临床痊愈4例(6.67%),显效24例(40.00%),有效20例(33.33%),无效12例(20.00%),总有效率80.00%;香桂胶囊组临床疗效与西药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疼痛分值均下降(P<0.01),香桂胶囊组疼痛分值为(0.63±0.67)分,低于少腹逐瘀颗粒组(2.56±0.68)分和西药组(2.79±0.85)分(P<0.01)。治疗后3组经血中前列腺素F2α水平显著降低,而前列腺素E2水平明显升高(P<0.01),香桂胶囊组与少腹逐瘀颗粒组和西药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少腹逐瘀颗粒组疼痛分值、经血PGF2α和PGE2水平与西药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香桂胶囊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均优于少腹逐瘀颗粒组和西药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经血中前列腺素F2α含量,升高前列腺素E2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桂胶囊 原发性痛经 前列腺素 寒凝血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苗药续骨疗伤膏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任一 李溥 +5 位作者 胡建山 陆耀宇 唐广应 陆永刚 胡鲲 曹阳彬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906-1909,共4页
目的:探讨苗药续骨疗伤膏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490例慢性软组织损伤患者按就诊顺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采用续骨疗伤膏治疗,对照组采用精制狗皮膏治疗。疗程为14 d。在治疗前后记录患者... 目的:探讨苗药续骨疗伤膏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490例慢性软组织损伤患者按就诊顺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采用续骨疗伤膏治疗,对照组采用精制狗皮膏治疗。疗程为14 d。在治疗前后记录患者疼痛、肿胀、压痛、功能障碍的积分,观察两组血液流变学变化及检测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前列腺素E2(PGE2)、5-羟色胺(5-HT)、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歧化氧化酶(SOD)活力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8%(251/264)明显高于对照组88.05%(199/226)(P<0.05)。两组患者血清IL-1、IL-6、PGE2、5-HT、MDA含量均较治疗前下降,但治疗组下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SOD活力较治疗前升高,治疗组升高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苗药续骨疗伤膏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IL-1、IL-6、5-HT等炎性介质,减少MDA生成,提高SOD活力水平,达到抗炎、抗氧化和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药 续骨疗伤膏 慢性软组织损伤 中药外治 炎性因子 抗炎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