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常见儿童先心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延迟就医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
作者 杨秀华 杨勇灵 +4 位作者 张镇 龙建军 程韬 陈健 田存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3-260,266,共9页
目的探究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常见儿童先心病(CHD)流行病学调查及延迟就医影响因素。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部分家庭3个月至14岁儿童共18850例;其中CHD患儿105例,纳入训练集;根据是否延迟就医,分为延迟组(80... 目的探究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常见儿童先心病(CHD)流行病学调查及延迟就医影响因素。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部分家庭3个月至14岁儿童共18850例;其中CHD患儿105例,纳入训练集;根据是否延迟就医,分为延迟组(80例)和未延迟组(25例);另选2022年7-12月部分家庭CHD患儿(35例)纳入验证集。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对比分析延迟组和未延迟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构建风险评分模型并评价。结果18850例儿童CHD患病率为5.57‰(105/18850),其中黎平县患病率最高,而黄平县患病率最低;CHD类型中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儿比例最高,主动脉瓣畸形最低。CHD复杂情况中单一型患儿比例最高,合并3种及以上最低。CHD患儿中,延迟就医率为76.19%(80/105);中位延迟就医时间为12个月,平均(18.78±4.77)个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脏杂音2~3级、监护人中小学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收入<2000元、监护人经常饮酒,均是延迟就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医疗费用商业结算是独立保护因素(P<0.05)。风险评分模型将患儿分为3组,即低(≤80分)、中(>80分且≤134分)和高风险(>134分);模型评价结果显示,其精准度较高,且有效性较好,安全可靠,实用性强。结论黎平县患病率最高,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儿比例最高,单一型患儿比例最高。大部CHD患儿存在延迟就医。心脏杂音、监护人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收入、监护人饮酒情况、医疗费用结算方式,均是延迟就医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东南少数民族 先天性心脏病 流行病学调查 延迟就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束支区域起搏对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发生心房颤动的影响
2
作者 王芳 文松海 +2 位作者 李锋 吴俊 龙施伊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22-827,共6页
目的分析左束支区域起搏(LBBaP)对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发生心房颤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2年9月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87例行双腔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植入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45)与对照组(n=... 目的分析左束支区域起搏(LBBaP)对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发生心房颤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2年9月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87例行双腔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植入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45)与对照组(n=42)。对照组采用传统右心室起搏(RVP)植入,观察组采用LBBaP植入。比较两组氨基末端脑肽钠前体(NT-proBNP)、QRS波起点到终点的时限(QRSd)、超声心电图参数、心脏起搏参数、并发症、心房高频事件及心房颤动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2个月,观察组血清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QRSd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左房内径(LAD)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感知水平、心脏起搏比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室起搏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术中、术后12个月,观察组阻抗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阈值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的心房颤动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房高频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个月,观察组的心房高频事件、心房颤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双腔起搏器植入术患者中,与传统RVP植入相比,LBBaP植入可明显改善左心功能,起搏参数更稳定,降低远期心房高频事件与心房颤动发生风险,两者并发症发生风险相当,但LBBaP植入会增加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束支区域起搏 双腔起搏器植入术 超声心动图 传统右心室起搏 心脏起搏参数 心房颤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病灶体积与子宫体积比值和组织中Ki-67、p16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病理特征及复发的关联 被引量:3
3
作者 陈丽萍 罗菊玉 +5 位作者 彭章艳 吴秀兰 杨宇宏 石连炎 李笑云 王灵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367-3372,共6页
目的探讨肿瘤病灶体积与子宫体积比值(T/U)、病灶组织中Ki-67蛋白、p16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病理学特征及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经黔东南州人民医院病理学检查证实的15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中有28例患者随访2年后出现复发,12... 目的探讨肿瘤病灶体积与子宫体积比值(T/U)、病灶组织中Ki-67蛋白、p16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病理学特征及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经黔东南州人民医院病理学检查证实的15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中有28例患者随访2年后出现复发,122例患者未出现复发,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T/U及病灶组织中Ki-67蛋白、p16蛋白表达差异,并按照不同病理学特征分别对比上述指标,并对比不同T/U、Ki-67蛋白、p16蛋白表达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时间差异。结果复发组患者的T/U值、Ki-67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非复发组,p16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非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U≥0.18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中Ⅲ期患者占比、组织学低分化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T/U<0.18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蛋白阳性表达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中Ⅲ期患者占比、组织学低分化患者占比、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Ki-67蛋白阴性表达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蛋白阳性表达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中Ⅲ期患者占比、组织学低分化患者占比、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占比均显著低于p16蛋白阴性表达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U≥0.18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2年无复发生存时间短于T/U<0.18的患者(χ^(2)=6.962,P=0.008);Ki-67阳性表达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2年无复发生存时间短于Ki-67阴性表达的患者(χ^(2)=4.815,P=0.028);p16蛋白阳性表达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2年无复发生存时间长于p16蛋白阴性表达的患者(χ^(2)=4.279,P=0.039)。FIGO分期为Ⅲ期、发生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深度≥1/2、T/U值≥0.18、Ki-67蛋白阳性表达是子宫内膜癌手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p16蛋白阳性表达是子宫内膜癌手术后复发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T/U、Ki-67蛋白和p16蛋白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可能会增大患者手术后复发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病灶体积 子宫体积比值 Ki-67蛋白 P16蛋白 子宫内膜癌 病理学特征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无细胞脂肪提取物的rhCol Ⅲ水凝胶促进大鼠脊髓损伤修复
4
作者 杨标 吴中桓 +2 位作者 李廷栋 姜福贵 伍骏锋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2-580,共9页
目的:探讨缓释无细胞脂肪提取物(CEFFE)的重组人Ⅲ型胶原蛋白(rhCol Ⅲ)水凝胶对脊髓损伤(SCI)的修复效果。方法:制备rhCol Ⅲ水凝胶并在其中添加CEFFE,形成可缓释CEFFE的rhCol Ⅲ水凝胶复合支架。选用大鼠制备SCI半切模型,随机分为3组:... 目的:探讨缓释无细胞脂肪提取物(CEFFE)的重组人Ⅲ型胶原蛋白(rhCol Ⅲ)水凝胶对脊髓损伤(SCI)的修复效果。方法:制备rhCol Ⅲ水凝胶并在其中添加CEFFE,形成可缓释CEFFE的rhCol Ⅲ水凝胶复合支架。选用大鼠制备SCI半切模型,随机分为3组:SCI组、rhCol Ⅲ组和rhCol Ⅲ/CEFFE组。结果:RhCol Ⅲ/CEFFE水凝胶具有三维多孔互连结构与合适的弹性模量,并且可以持续释放CEFFE。与其他组相比,rhCol Ⅲ/CEFFE组的运动功能得到显著改善;苏木精和伊红(HE)染色显示脊髓组织连续性更完整;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牢固蓝(LFB)染色与免疫荧光结果显示RhCol Ⅲ/CEFFE水凝胶能够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促进小胶质细胞向M2型转变,减少胶质疤痕的形成,并促进神经元分化,同时促进轴突再生与髓鞘形成。结论:rhCol Ⅲ/CEFFE水凝胶可重塑抑制性微环境,促进神经再生与神经网络形成,并最终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无细胞脂肪提取物 重组人Ⅲ型胶原蛋白 神经再生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简化基因组测序的基因分型技术研究两种淫羊藿遗传分化 被引量:5
5
作者 王雪飞 王悦云 徐文芬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3-109,I0036,I0037,共9页
目的 基于简化基因组测序的基因分型技术(genotyping-by-sequencing, GBS)研究粗毛淫羊藿和巫山淫羊藿之间不同群体的差异和联系,为它们的起源和演化、育种研究提供分子生物学证据。方法 运用GBS技术对粗毛淫羊藿和巫山淫羊藿不同居群... 目的 基于简化基因组测序的基因分型技术(genotyping-by-sequencing, GBS)研究粗毛淫羊藿和巫山淫羊藿之间不同群体的差异和联系,为它们的起源和演化、育种研究提供分子生物学证据。方法 运用GBS技术对粗毛淫羊藿和巫山淫羊藿不同居群进行基因组测序,基于SNP标记对药材样品进行群体遗传学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完成群体结构、群体历史和系统进化等分析。结果 共获得175.43G数据,测序Q30为94.92%,GC含量为42.92%,获得8 327 190个SNP。系统进化树与群体结构化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具有一致性,贵州产巫山淫羊藿与重庆产的巫山淫羊藿存在一定的隔离,不同产地粗毛淫羊藿大部分聚类到一起,只有小部分与巫山淫羊藿更相近,同品种淫羊藿产地距离较近的群体也相对更相近。结论 GBS技术经济、高效、可靠,所获取的SNP数据量和数据质量可靠,建立的系统演化树、群体结构图、主成分分析聚类图可以相互补充、相互验证,对不同产地粗毛淫羊藿、巫山淫羊藿进行准确分类,可为淫羊藿植物基因分类和亲缘关系等遗传学研究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BS技术 粗毛淫羊藿 巫山淫羊藿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系统进化树 群体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