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火耕水耨”技术要领探析——兼论该稻作模式在当代生态建设中的启迪价值
被引量:
2
1
作者
贺天博
麻春霞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4年第2期18-23,共6页
"火耕水耨"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水稻种植模式,该稻作模式曾盛行于我国江南各地,整套耕作技术是古代百越民族的智慧结晶,但却迟至西汉时期才得到规范的汉文典籍记载。其后,随着社会的变迁、技术的演进,这一稻作模式在隋唐时代,已...
"火耕水耨"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水稻种植模式,该稻作模式曾盛行于我国江南各地,整套耕作技术是古代百越民族的智慧结晶,但却迟至西汉时期才得到规范的汉文典籍记载。其后,随着社会的变迁、技术的演进,这一稻作模式在隋唐时代,已经次第退出历史的舞台。后世对《史记》和《汉书》有关该稻作模式记载的解读多有残缺和谬误,以至于该稻作模式的技术要领,学界至今依旧争论不休。立足于民族文化对所处生态环境的适应,结合水稻规模种植的起码技术要求,重新解读《史记》和《汉书》的相关记载,其技术要领大致可以获得可信的复原,进而可以发现相关技术对今天的生态建设依然具有不容忽视的启迪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耕水耨”
稻作模式
环境适应
技术要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火耕水耨”技术要领探析——兼论该稻作模式在当代生态建设中的启迪价值
被引量:
2
1
作者
贺天博
麻春霞
机构
黔东南州文化体育和广播电影电视局
吉首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
出处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4年第2期18-23,共6页
文摘
"火耕水耨"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水稻种植模式,该稻作模式曾盛行于我国江南各地,整套耕作技术是古代百越民族的智慧结晶,但却迟至西汉时期才得到规范的汉文典籍记载。其后,随着社会的变迁、技术的演进,这一稻作模式在隋唐时代,已经次第退出历史的舞台。后世对《史记》和《汉书》有关该稻作模式记载的解读多有残缺和谬误,以至于该稻作模式的技术要领,学界至今依旧争论不休。立足于民族文化对所处生态环境的适应,结合水稻规模种植的起码技术要求,重新解读《史记》和《汉书》的相关记载,其技术要领大致可以获得可信的复原,进而可以发现相关技术对今天的生态建设依然具有不容忽视的启迪价值。
关键词
“火耕水耨”
稻作模式
环境适应
技术要领
Keywords
"Burning Cultivation and Water Weeding"
cultivating mode
environment adapting
key techniques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火耕水耨”技术要领探析——兼论该稻作模式在当代生态建设中的启迪价值
贺天博
麻春霞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