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职业技术教育与教师的综合素质
1
作者 任志秋 于平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年第20期130-130,共1页
教师的综合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尤其是面对学生考入分数低,学习积极性差的情况下,教师更应具备德高为范的政治素质,学高为师的业务素质,热爱学生的情感素质。
关键词 技术教育 素质 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压加工对食品中营养物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2
作者 刘鹏 王世让 +2 位作者 刘艳秋 董良伟 于国萍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7-132,共6页
挤压加工技术由于其生产高效、功能多样化以及成本低廉和耗能低等优点,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综述了最近几年国内外挤压加工在食品领域的研究进展。分析总结了挤压加工对物料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和膳食纤维等的理化性... 挤压加工技术由于其生产高效、功能多样化以及成本低廉和耗能低等优点,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综述了最近几年国内外挤压加工在食品领域的研究进展。分析总结了挤压加工对物料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和膳食纤维等的理化性质和生理功能的改变。同时还讨论了物料在挤压过程中抗氧化能力的变化。多角度揭示了产品营养品质和抗氧化活性在挤压过程中受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加工 营养成分 理化性质 生理功能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法辅助提取红松种壳多酚的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黄雨洋 王振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84-188,192,共6页
利用在乙醇提取红松种壳提取多酚物质工艺中加入纤维素酶酶解工艺,以提高多酚得率。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乙醇浓度、酶解时间、料液比、酶解温度、加酶量、pH对红松种壳中提取多酚得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设计六因素五水平的... 利用在乙醇提取红松种壳提取多酚物质工艺中加入纤维素酶酶解工艺,以提高多酚得率。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乙醇浓度、酶解时间、料液比、酶解温度、加酶量、pH对红松种壳中提取多酚得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设计六因素五水平的Small Composite:Hartley Method中心组合实验及响应面法分析对红松种壳中多酚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建立了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提取红松种壳多酚的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61%、酶解时间2h、液料比36∶1、酶解温度62℃、加酶量106U/g、pH4.6。在此工艺条件下,红松壳多酚得率可达8.93mg/g。在乙醇提取红松壳多酚工艺中,采用纤维素酶预先进行酶解可以增加多酚得率,增加量为0.97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种壳 多酚 提取 响应面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糠中二十八烷醇的提取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磊 刘翠娟 +2 位作者 周凤英 慎爱民 佟德成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6期851-853,共3页
以米糠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对其中的糠蜡进行提取精制,再以丙酮作为溶剂索氏提取二十八烷醇.通过正交实验,确定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糠蜡的最佳参数为:压力50MPa,温度40℃,时间50min.
关键词 二十八烷醇 超临界 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松树皮多酚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黄雨洋 王振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1-176,180,共7页
采用酶解预处理结合乙醇浸提法提取红松树皮多酚化合物,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以多酚得率和羟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对红松树皮多酚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优提取工艺为:加酶量116.70U/g,酶... 采用酶解预处理结合乙醇浸提法提取红松树皮多酚化合物,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以多酚得率和羟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对红松树皮多酚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优提取工艺为:加酶量116.70U/g,酶解时间2.60h,酶解温度53.00℃,乙醇添加量49.30%。在该最优提取条件下多酚得率和羟自由基清除率的分别高达11.84%和76.91%。应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法测定抗氧化活性,多酚提取物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随加入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表明高浓度多酚提取物会提高其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树皮 多酚 提取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生产高不饱和脂肪酸大豆油脂
6
作者 于鹏 常云鹤 +3 位作者 宋云花 刘鑫 王玥 于殿宇 《大豆科技》 2012年第3期34-38,共5页
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建立了生产高不饱和脂肪酸大豆油脂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并以产出大豆油脂的碘值为响应值做响应面和等高线,考察了结晶时间、结晶温度、回调时间和回调温度... 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建立了生产高不饱和脂肪酸大豆油脂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并以产出大豆油脂的碘值为响应值做响应面和等高线,考察了结晶时间、结晶温度、回调时间和回调温度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通过自制的油脂结晶器,制得富含高不饱和脂肪酸的大豆油脂。得出最佳工艺参数为:降温速度5℃/h,结晶温度-15℃,结晶时间24h,搅拌速度20rpm。利用温度回调至-5℃的方法,使所得油脂产品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86.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晶器 不饱和脂肪酸 碘值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体系氢化大豆浓缩磷脂的技术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宝昌 孙丽雪 +5 位作者 李俊 周爽 时敏 于殿宇 周川农 陈弘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7-41,共5页
通过比较超临界CO_2体系氢化和高压体系氢化两种技术生产氢化大豆浓缩磷脂,得出超临界CO_2氢化技术的优势,进而对超临界CO_2氢化大豆浓缩磷脂的氢化主设备100 L超临界CO_2氢化反应釜进行设计,以生产稳定性高的氢化大豆浓缩磷脂产品,所... 通过比较超临界CO_2体系氢化和高压体系氢化两种技术生产氢化大豆浓缩磷脂,得出超临界CO_2氢化技术的优势,进而对超临界CO_2氢化大豆浓缩磷脂的氢化主设备100 L超临界CO_2氢化反应釜进行设计,以生产稳定性高的氢化大豆浓缩磷脂产品,所得氢化大豆浓缩磷脂为微黄色,碘值(I)为30.26 g/100 g,反式脂肪酸含量为11.2%,同时产品的抗氧化性增强,有利于加工、运输、储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浓缩磷脂 氢化 超临界CO2 产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制备液相法红松树皮多酚物质分离技术的研究
8
作者 黄雨洋 王振宇 《中国林副特产》 2012年第5期15-19,共5页
红松主产于黑龙江省中北部小兴安岭的珍贵树种。含有大量的酚类化合物,包括萜类、多酚类、生物碱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辐射、抗氧化等多种生物学功能。本研究以小兴安岭的红松树皮为实验原料,采用乙醇溶剂萃取,并用大孔吸附树脂AB-... 红松主产于黑龙江省中北部小兴安岭的珍贵树种。含有大量的酚类化合物,包括萜类、多酚类、生物碱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辐射、抗氧化等多种生物学功能。本研究以小兴安岭的红松树皮为实验原料,采用乙醇溶剂萃取,并用大孔吸附树脂AB-8进行纯化,在此基础上用制备型高效液相法对红松树皮多酚进行二次纯化,分别考察流速、进样量、紫外线波长、洗脱浓度对色谱峰的影响,已确定最佳洗脱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流速为8mL/min,进样量为一针(0.25mL),紫外线波长为308nm,浓度洗脱为0~10min,0A/100B;10~40min,20A/80B;40~50min,60A/40B;50~60min,65A/35B;60~65min,95A/5B;65~100min,100A/0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多酚 分离 二级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爆裂大豆生胚细胞壁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宝昌 李志平 +3 位作者 张春艳 刘鑫 宋云花 胡立志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16,共4页
在生产分离蛋白过程中,由于细胞壁的阻遏作用,使得蛋白的提取率受到很大的限制。本试验对真空爆裂大豆生胚细胞壁的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将75℃的大豆生胚置于真空罐内,在瞬态真空作用下,借助于大豆生胚细胞内水分产生的闪蒸蒸汽压力,... 在生产分离蛋白过程中,由于细胞壁的阻遏作用,使得蛋白的提取率受到很大的限制。本试验对真空爆裂大豆生胚细胞壁的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将75℃的大豆生胚置于真空罐内,在瞬态真空作用下,借助于大豆生胚细胞内水分产生的闪蒸蒸汽压力,达到爆裂细胞壁的目的。通过电镜观察,处理后的大豆生胚细胞壁大部分被破坏,细胞质结构明显发生变化。通过检测结果对比发现,处理后的生胚NSI(氮溶解指数)降低1.3%,脂肪提取率提高2.25%,蛋白质提取率提高3.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爆裂大豆生胚 细胞壁 NSI 提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型埋刮板输送机的改进设计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弘 孙立斌 +4 位作者 杜华楠 许多现 时敏 于殿宇 李宝昌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5-108,共4页
针对原MC型埋刮板输送机在生产中出现的运转不稳定等问题,对刮板输送机机体的下料装置、刮爪形式、防粘装置进行了改进设计,并进行了生产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刮板输送机运行平稳可靠、性能稳定,杜绝了跳链、断链等现象的发生,刮板... 针对原MC型埋刮板输送机在生产中出现的运转不稳定等问题,对刮板输送机机体的下料装置、刮爪形式、防粘装置进行了改进设计,并进行了生产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刮板输送机运行平稳可靠、性能稳定,杜绝了跳链、断链等现象的发生,刮板输送机运载电流由20 A降到18 A,保证了油脂浸出车间的生产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出 刮板输送机 改进 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粉末磷脂氧化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凤英 王瑾 +2 位作者 王世让 屈岩峰 于殿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4-47,共4页
研究不同光照条件对大豆粉末磷脂储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光源对过氧化值的影响较大,对酸价升高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荧光灯、紫外灯、白炽灯。在避光条件下储藏60h,过氧化值和酸价(以KOH计)分别为21.10mmol/kg和38.83mg/g。同时研究了... 研究不同光照条件对大豆粉末磷脂储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光源对过氧化值的影响较大,对酸价升高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荧光灯、紫外灯、白炽灯。在避光条件下储藏60h,过氧化值和酸价(以KOH计)分别为21.10mmol/kg和38.83mg/g。同时研究了相同光线条件下不同包装材料对大豆粉末磷脂的影响,结果表明,避光性能越好的材料,对大豆粉末磷脂的过氧化值影响越小,保存效果由好至差依次为:铝箔膜>复合薄膜>聚酯薄膜>聚丙烯薄膜。用铝箔膜包装的大豆粉末磷脂在荧光灯照射下,60h后其过氧化值达到21.18mmol/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粉末磷脂 过氧化值 酸价 p-茴香胺值 储藏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曲霉菌与混合曲霉菌发酵对纤溶酶活性的影响
12
作者 周媛媛 孙楚 +3 位作者 李永平 刘晓玲 李秋 吴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61-165,共5页
以三株经过筛选诱变得到的纤溶酶高产突变株作为实验菌株,以大豆为原料,选取诱变后纤溶酶活性较大的黑曲霉3.4309进行单因素实验,以纤溶酶活性为指标,确定其产纤溶酶活性的最适发酵温度为30℃、接种量为10%、料水比0.6mL/g、装料量20g/2... 以三株经过筛选诱变得到的纤溶酶高产突变株作为实验菌株,以大豆为原料,选取诱变后纤溶酶活性较大的黑曲霉3.4309进行单因素实验,以纤溶酶活性为指标,确定其产纤溶酶活性的最适发酵温度为30℃、接种量为10%、料水比0.6mL/g、装料量20g/250mL、pH5.5,发酵72h纤溶酶活性达到1.16TAME U/mL。在此条件下,运用混料设计确定最适的混菌接入量为黑曲霉3.4309添加4.3%、米曲霉3.800添加2.1%、米曲霉3.5232添加3.6%,72h发酵纤溶酶活性最大达到1.311TAME U/mL,比最优条件下单菌发酵纤溶酶活性高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单霉菌发酵 混合霉菌发酵 纤溶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分大米储藏品质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周凤英 白喜春 +4 位作者 毛秀云 任志秋 王玉军 李丽清 纪卫东 《粮油食品科技》 2008年第5期5-7,共3页
在实验室人工模拟条件下控制大米的储藏温度和水分,对储藏大米进行了为期13个月的试验研究。在研究期间对影响大米质量的感官指标、脂肪酸值等数据进行定期检测。结果表明:高水分大米经高温条件下储藏,当脂肪酸值达25 mgKOH/100 g时是... 在实验室人工模拟条件下控制大米的储藏温度和水分,对储藏大米进行了为期13个月的试验研究。在研究期间对影响大米质量的感官指标、脂肪酸值等数据进行定期检测。结果表明:高水分大米经高温条件下储藏,当脂肪酸值达25 mgKOH/100 g时是大米的安全储藏期限;较低水分的大米常温或准低温下储藏,其安全期限以感官指标来判定。提出了不同含水量的大米在不同温度下的安全储藏期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 储藏品质 水分 温度 安全储藏期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留胚米和精白大米中维生素B_1含量 被引量:3
14
作者 白喜春 韩俊杰 纪伟东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2-84,共3页
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来测定留胚米和精白大米中的维生素B1的方法。试样用0.1 mol/L的盐酸溶液超声波提取3次,将提取液浓缩后进行测定。测定条件:检测波长为246 nm,流动相为甲醇:乙酸钠(0.1 mol/L)=80∶20,柱温为30℃,流速... 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来测定留胚米和精白大米中的维生素B1的方法。试样用0.1 mol/L的盐酸溶液超声波提取3次,将提取液浓缩后进行测定。测定条件:检测波长为246 nm,流动相为甲醇:乙酸钠(0.1 mol/L)=80∶20,柱温为30℃,流速为0.9 ml/min。结果表明:方法回收率在90%以上,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5%,检出限(S/N=3)为0.012μg/ml。方法操作简便、快速、重现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B1 留胚米 精白大米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魏庆瑞 宋继林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年第34期34-34,共1页
重点介绍了食品真空冷冻干燥技术。
关键词 食品 真空冷冻 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应用开发专业”(UI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广歌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7年第3期109-109,共1页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移动应用行业迅速发展,移动应用开发简单的讲就是针对移动设备开发,将原本只能在桌面PC机上运行的软件搬到手机等移动手持终端设备上运行。目前移动应用开发可以分为手机游戏、移动商务、移动增值、移动支付...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移动应用行业迅速发展,移动应用开发简单的讲就是针对移动设备开发,将原本只能在桌面PC机上运行的软件搬到手机等移动手持终端设备上运行。目前移动应用开发可以分为手机游戏、移动商务、移动增值、移动支付等,其中手机增值业务及手机支付应用为当前最热应用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 应用 开发 人才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米中黄曲霉毒素B_1 被引量:2
17
作者 任志秋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年第19期11-11,共1页
与传统的薄层分析法比较,利用黄曲霉测定仪法测定AFTB1,能得到理想的结果。AFTB1是国家强制性卫生指标,为生产企业实施卫生质量监控,开发应用黄曲霉测定仪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1AFTB1) 酶联免疫 抗原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麦面包的制作及其品质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永平 冯哲 +2 位作者 于丽微 于颖 韩俊杰 《粮食加工》 2014年第3期69-71,共3页
参考美国FDA制定的全谷物食品标准,在小麦粉中添加不同数量的新鲜麦胚和麸皮制作全麦面包,通过对面包的体积、形态、口感等感官品质的评定分析,确定全谷物原料在全麦面包中的最适添加量。制作的全麦面包产品,香气和味道好于普通面包,内... 参考美国FDA制定的全谷物食品标准,在小麦粉中添加不同数量的新鲜麦胚和麸皮制作全麦面包,通过对面包的体积、形态、口感等感官品质的评定分析,确定全谷物原料在全麦面包中的最适添加量。制作的全麦面包产品,香气和味道好于普通面包,内部结构和表面形态正常,口感稍有粗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麦 小麦 面包 全谷物 添加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级惰性粉对5种储粮害虫的作用效果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迪 王斌兴 《现代食品》 2017年第10期88-90,共3页
研究了食品级惰性粉对锈赤扁谷盗、锯谷盗、谷蠹、赤拟谷盗、杂拟谷盗5种储粮害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适当浓度下使用食品级惰性粉防治,锈赤扁谷盗、谷蠹和锯谷盗能够彻底防治,对赤拟谷盗和杂拟谷盗有一定防治效果,但不能彻底防治。
关键词 食品级惰性粉 赤拟谷盗 杂拟谷盗 锯谷盗 谷蠹 锈赤扁谷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淀粉颗粒空腔结构及其晶体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永平 《粮食加工》 2016年第4期44-48,共5页
采用酶法制备多孔淀粉,然后应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多孔淀粉颗粒表面和剖面结构,同时,使用偏光显微镜观察淀粉颗粒的球晶结构,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多孔淀粉结晶结构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多孔淀粉颗粒表面布满通向颗粒中心的孔洞,并且... 采用酶法制备多孔淀粉,然后应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多孔淀粉颗粒表面和剖面结构,同时,使用偏光显微镜观察淀粉颗粒的球晶结构,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多孔淀粉结晶结构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多孔淀粉颗粒表面布满通向颗粒中心的孔洞,并且在淀粉颗粒中心形成一个空腔;水解后的多孔淀粉,其结晶结构并没有遭到破坏,淀粉酶只是率先水解了淀粉颗粒的非结晶区域,而对淀粉颗粒的结晶区域破坏作用较小,淀粉颗粒仍具有完整的球晶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淀粉 空腔结构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