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处理煤泥与浮选药剂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康文泽 王慧 胡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04-807,共4页
利用Setaram微量热仪、DCAT21测定仪、分光光度计等仪器,研究了超声处理前后煤泥与煤油作用的润湿热、油膜厚度、接触角及对煤油吸附量的变化,并进行了小浮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处理后煤泥与煤油的平均润湿热较超声处理前增加了45.8... 利用Setaram微量热仪、DCAT21测定仪、分光光度计等仪器,研究了超声处理前后煤泥与煤油作用的润湿热、油膜厚度、接触角及对煤油吸附量的变化,并进行了小浮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处理后煤泥与煤油的平均润湿热较超声处理前增加了45.85%,油膜的平均厚度减少了38.84%,煤泥与煤油的接触角平均降低了33.56°,煤泥对药剂的吸附量平均降低了30.40%,当获得相同的精煤产率时,煤泥超声处理后的浮选药耗降低了75%.研究证明,煤泥超声处理降低了浮选药耗,提高了煤泥浮选的效率和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处理 煤泥 润湿热 吸附量 药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镁粉体及表征 被引量:8
2
作者 徐秀梅 景介辉 +1 位作者 孙都成 吴大青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2-34,共3页
利用阴离子交换膜为隔膜的电解槽,在不添加分散剂的情况下,控制阴极的电流密度在50-500A/m^2范围内,在电解氯化镁溶液过程中,阴极表面形成有利于氢氧化镁均匀沉淀的过饱和环境,得到单分散纳米氢氧化镁沉淀,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焙烧2... 利用阴离子交换膜为隔膜的电解槽,在不添加分散剂的情况下,控制阴极的电流密度在50-500A/m^2范围内,在电解氯化镁溶液过程中,阴极表面形成有利于氢氧化镁均匀沉淀的过饱和环境,得到单分散纳米氢氧化镁沉淀,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焙烧2h,得到不同粒度的超细氧化镁颗粒,用TEM和XRD分析表明:阴极的电流密度不同,可以得到不同形貌的氧化镁粉体,并对其制备及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法 氧化镁 超细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泥超声浮选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康文泽 王慧 +1 位作者 陈俊涛 胡军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37,共3页
超声处理对煤泥浮选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笔者对煤泥超声处理前后浮选的精煤产率、浮选脱硫效果、浮选速度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药剂制度情况下,经过超声处理浮选的精煤产率提高了10%以上;浮选脱硫完善度提高了20%;... 超声处理对煤泥浮选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笔者对煤泥超声处理前后浮选的精煤产率、浮选脱硫效果、浮选速度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药剂制度情况下,经过超声处理浮选的精煤产率提高了10%以上;浮选脱硫完善度提高了20%;浮选速度也较超声处理前有了明显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浮选 煤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K评价与粗糙集的煤与瓦斯突出分类分析 被引量:22
4
作者 董春游 曹志国 +1 位作者 商宇航 刘学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56-1160,共5页
采用G-K评价方法,依据煤矿生产过程中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及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3个指标,确定了矿井煤与瓦斯突出分类等级划分标准。基于粗糙集理论,以指标集为基础,建立了煤与瓦斯突出分... 采用G-K评价方法,依据煤矿生产过程中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及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3个指标,确定了矿井煤与瓦斯突出分类等级划分标准。基于粗糙集理论,以指标集为基础,建立了煤与瓦斯突出分类的知识表达系统,提出了决策表中知识约简、规则提取原则。以典型煤矿煤与瓦斯突出实际数据为例,通过粗糙集决策规则的数据处理过程,得出在影响煤与瓦斯突出分类的9种因素之中,主导因素为3项,其排序为最大开采深度、最大突出强度和最大瓦斯压力。在实际分类中,不应该只考虑其中一个因素,而要综合考虑9种因素,从而有效地控制煤与瓦斯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K评价 粗糙集 煤与瓦斯突出 决策表 决策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作用下的矿浆性质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康文泽 路迈西 +1 位作者 李哲 胡军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7-68,共2页
主要从超声波对矿浆的氧含量、pH值、电导率、盐浓度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作用下的矿浆性质变化对矿物浮选及脱硫是有促进作用的。
关键词 超声波 矿浆 性质 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调节法对矿物浮选的影响 被引量:21
6
作者 康文泽 胡军 《洁净煤技术》 CAS 2004年第4期21-23,共3页
在矿物浮选物理调节法中,超声波技术是尚待研究验证的手段之一。笔者主要从超声波对矿物表面电位、矿物粒度以及超声波对矿浆的pH值和温度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能促进矿物的浮选,因此它可作为矿物浮选调节... 在矿物浮选物理调节法中,超声波技术是尚待研究验证的手段之一。笔者主要从超声波对矿物表面电位、矿物粒度以及超声波对矿浆的pH值和温度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能促进矿物的浮选,因此它可作为矿物浮选调节的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调节法 超声波 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强化稀缺难浮煤泥浮选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康文泽 荀海鑫 孔小红 《洁净煤技术》 CAS 2009年第1期21-23,共3页
研究了超声波的频率、功率、处理时间对稀缺难浮煤泥浮选效果的影响,比较了超声浮选与普通浮选的试验效果,当超声浮选的精煤灰分较普通浮选低1.26%时,精煤产率、浮选完善指标却提高了17.34%和13.15%。试验结果表明,超声处理能改善稀缺... 研究了超声波的频率、功率、处理时间对稀缺难浮煤泥浮选效果的影响,比较了超声浮选与普通浮选的试验效果,当超声浮选的精煤灰分较普通浮选低1.26%时,精煤产率、浮选完善指标却提高了17.34%和13.15%。试验结果表明,超声处理能改善稀缺难浮煤的浮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稀缺难浮煤泥 浮选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iO_2光催化还原CO_2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薛丽梅 张风华 +2 位作者 樊惠娟 陈彬 白雪峰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4-87,共4页
采用浸渍-焙烧法制备了C掺杂TiO2纳米粉体,并对所制备的光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取代了TiO2晶格中的Ti原子,形成了Ti—O—C的结构;掺杂C后,晶型未发生变化,电荷分离效率提高,TiO2的吸收边发生红移。碳掺杂TiO2降低了TiO2的禁带宽... 采用浸渍-焙烧法制备了C掺杂TiO2纳米粉体,并对所制备的光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取代了TiO2晶格中的Ti原子,形成了Ti—O—C的结构;掺杂C后,晶型未发生变化,电荷分离效率提高,TiO2的吸收边发生红移。碳掺杂TiO2降低了TiO2的禁带宽度,拓展了可见光吸收区域。在模拟日光灯照射下,选取可见光吸收最好的催化剂C-TiO2-3/1-600进行了光催化还原CO2制取甲酸的研究,光照6 h,甲酸产量达到2 633.98μmol/g-C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掺杂 TIO2 光催化 还原 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炭复合材料纤维束界面层的形成过程 被引量:1
9
作者 景介辉 黄玉东 +2 位作者 刘丽 姜再兴 姜波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09-1313,共5页
通过对炭/炭复合材料纤维束界面不同成型阶段结构和性能的研究,探索束界面在制备过程中的形成规律.采用顶出实验、SEM、Micro-CT、XRD以及Raman对不同成型阶段的炭/炭复合材料中纤维束/基体界面剪切强度、界面层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发... 通过对炭/炭复合材料纤维束界面不同成型阶段结构和性能的研究,探索束界面在制备过程中的形成规律.采用顶出实验、SEM、Micro-CT、XRD以及Raman对不同成型阶段的炭/炭复合材料中纤维束/基体界面剪切强度、界面层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材料密度较低时,石墨化程度增加不利于束界面剪切强度的提高;随着材料密度的增大,束界面剪切强度明显升高.通过对其界面结构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在沥青浸渍、炭化和石墨化的制备过程中,炭基体优先在束内形成,然后逐步向束界面层及束间空间发展,最后束界面层组织结构趋于完善.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其界面层组织结构的石墨化程度逐渐增强,其结晶程度也不断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炭复合材料 纤维束 界面 RAMAN光谱 MICRO-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固体废物研制新型固硫剂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晓燕 许普查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0-72,共3页
利用工业废渣研制高温固硫剂是解决中国散煤燃烧污染问题的有效措施,笔者系统地研究了影响固硫效果的因素,通过分析高温固硫剂的固硫机理,研制出以工业废料盐泥及电石渣为原料的新型固硫剂,这种固硫剂既能增加固硫剂的表面积同时也能增... 利用工业废渣研制高温固硫剂是解决中国散煤燃烧污染问题的有效措施,笔者系统地研究了影响固硫效果的因素,通过分析高温固硫剂的固硫机理,研制出以工业废料盐泥及电石渣为原料的新型固硫剂,这种固硫剂既能增加固硫剂的表面积同时也能增强固硫产物的高温稳定性,同时也对固硫添剂对燃煤的煤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发热量、灰熔点及挥发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 脱硫 电石渣 盐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沉淀法在制备超细ZnO粉体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秀梅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7年第8期14-16,共3页
该方法是利用阴离子交换膜为隔膜的电解槽,在不加分散剂的情况下,控制阴极的电流密度在50~250 A/m^2范围内,在电解一定浓度的硝酸锌溶液过程中,由于不断消耗阴极室内的H^+浓度,导致溶液的pH值升高,在阴极表面形成有利于氢氧化锌均匀... 该方法是利用阴离子交换膜为隔膜的电解槽,在不加分散剂的情况下,控制阴极的电流密度在50~250 A/m^2范围内,在电解一定浓度的硝酸锌溶液过程中,由于不断消耗阴极室内的H^+浓度,导致溶液的pH值升高,在阴极表面形成有利于氢氧化锌均匀沉淀的过饱和环境.对得到的氢氧化锌沉淀进行高温焙烧,得到氧化锌粉体.采用TEM和XRD分析表明:在不同的阴极电流密度作用下,可以得到不同粒度和形状的氧化锌颗粒,当电流密度为250 A/m^2时,得到粒度在30~40 nm左右的氧化锌粉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方法 氧化锌 纳米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KJ复合药剂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孔小红 康文泽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12,共3页
以七台河桃山矿煤样为研究对象,进行了OP、合成酯及KJ3种复合药剂的浮选效果的对比实验,确定了KJ复合药剂为最佳药剂。将KJ复合药剂与常规药剂的试验结果相比较,在药剂耗量相同的条件下,KJ复合药剂的精煤产率提高了10·06%,浮选完... 以七台河桃山矿煤样为研究对象,进行了OP、合成酯及KJ3种复合药剂的浮选效果的对比实验,确定了KJ复合药剂为最佳药剂。将KJ复合药剂与常规药剂的试验结果相比较,在药剂耗量相同的条件下,KJ复合药剂的精煤产率提高了10·06%,浮选完善指标提高了5·14%,KJ复合药剂的浮选速度也明显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药剂 浮选 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掺杂与载体类型交互效应对纳米TiO_2薄膜光活性改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单志强 王晓林 沈笑君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2-66,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六种不同基体材料上制备了掺杂La3+的TiO2纳米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其TiO2薄膜的TiO2颗粒形态和相组成进行了详细研究,并以甲基橙为模拟对象,研究了不同浓度的La3+...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六种不同基体材料上制备了掺杂La3+的TiO2纳米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其TiO2薄膜的TiO2颗粒形态和相组成进行了详细研究,并以甲基橙为模拟对象,研究了不同浓度的La3+掺杂对催化剂光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脱色率(η%)随载体、掺杂浓度不同而变.不锈钢载体掺杂浓度为0.604×1021/cm3La3+的二氧化钛薄膜对甲基橙有最高的降解效率,陶瓷载体掺杂0.604×1017/cm3La3+的降解效率最高,玻璃载体最佳La3+掺杂浓度为6.04×1017/cm3,而钛片载体最佳La3+掺杂浓度为0.604×1023/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镧掺杂 二氧化钛薄膜 载体 光催化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