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科技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构建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守忠 王兰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5期247-250,共4页
分析了高校就业形势及黑龙江省对土地利用与管理人才的需求状况,结合当前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指出黑龙江科技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的土地利用与管理的定位。分析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从实践教学... 分析了高校就业形势及黑龙江省对土地利用与管理人才的需求状况,结合当前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指出黑龙江科技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的土地利用与管理的定位。分析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从实践教学的目标定位、能力与技术要求、教学层次、课程体系及实施模式5个方面探讨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实践教学 土地利用与管理 存在问题 改革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四平山金矿床成矿作用及矿床成因——来自矿床地质、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H-O-S同位素的制约 被引量:9
2
作者 王硕 孙丰月 +2 位作者 王冠 刘凯 刘云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26-1648,共23页
四平山金矿床位于我国黑龙江省东部的完达山陆缘增生带内,矿体主要赋存于下白垩统四平山组,表现出明显的两阶段成矿作用特征。为进一步确定四平山金矿床的成矿作用及矿床成因,本次研究对其成矿地质特征、地球化学、成矿年代学及成矿物... 四平山金矿床位于我国黑龙江省东部的完达山陆缘增生带内,矿体主要赋存于下白垩统四平山组,表现出明显的两阶段成矿作用特征。为进一步确定四平山金矿床的成矿作用及矿床成因,本次研究对其成矿地质特征、地球化学、成矿年代学及成矿物质来源进行了分析。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成矿花岗斑岩为具有高SiO_(2)(70.07%~72.93%)、(K_(2)O+Na_(2)O)(7.17%~8.42%)质量分数和右倾“海鸥型”稀土配分型式特征的A型花岗岩;含矿层状硅质岩中,Al/(Fe+Al+Mn)<0.32、Fe/Ti>20、(Fe+Mn)/Ti>20,并具有较高Fe_(2)O_(3)(0.18%~1.79%)、FeO(0.17%~0.96%)、MnO(0.03%~0.12%)、TiO_(2)(0.03%~0.04%)、Al_(2)O_(3)(0.30%~2.79%)和(K_(2)O+Na_(2)O)(0.07%~1.76%)质量分数,指示四平山金矿床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下与岩浆活动有关的热水沉积环境。四平山金矿床成矿花岗斑岩锆石U-Pb年龄为(113.5±0.7)Ma。H、O、S同位素分析结果(δD=-182.3‰~-84.0‰、δ^(18)O_(V-SMOW)=6.5‰~14.3‰、δ^(34)S=-12.4‰~29.7‰)显示,成矿流体主要为大气降水,成矿物质具有以地层为主的多来源特征。综上,四平山金矿床为形成于燕山晚期活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下的热水沉积型矿床,太平洋板块持续俯冲造成了区域上大规模的拆沉作用,导致区域构造背景由挤压向伸展发生转换,此时形成的花岗斑岩岩浆运移至地壳浅部岩浆房加热上覆地层,在地壳浅部形成了温度与压力梯度带,促使地表的大气降水沿裂隙进入地层后形成流体循环系统,并不断萃取地层中的Au元素形成含矿流体。在成矿早阶段,当压力驱动含矿流体喷出地表后与地表水相遇快速冷却,成矿物质快速沉淀,形成含矿层状硅质岩和硅质胶结砾岩,并通过交代下伏流纹斑岩形成层状、似层状矿体;在成矿晚阶段,随着岩浆房提供的热动力减弱,含矿流体滞留在裂隙通道中或穿切进入早期固结的含矿层裂隙中,沉淀形成脉状-网脉状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平山金矿床 成矿作用 成矿时代 地球化学 稳定同位素 热水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形梯度的矿业城市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特征分析——以鸡西市为例
3
作者 董伦 叶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3期55-58,120,共5页
以矿业城市鸡西市为例,在RS和GIS支持下,运用地形位指数、分布指数和土地利用变化图谱等方法,定量分析矿业城市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受采矿活动和城市扩张的影响,矿业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地形上的分布具有较强烈的差异... 以矿业城市鸡西市为例,在RS和GIS支持下,运用地形位指数、分布指数和土地利用变化图谱等方法,定量分析矿业城市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受采矿活动和城市扩张的影响,矿业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地形上的分布具有较强烈的差异性;耕地和建设用地在低地势区域的变化频率较高,且逐渐向高地势区域拓展;在中地势区域多发生耕地、林地和草地的交替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地形梯度 矿业城市 RS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力链屈服的垮落体中顶进阻力分析
4
作者 肖福坤 谢锴 +3 位作者 劳志伟 单磊 刘刚 郝传波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1-296,共16页
为安全高效的通过顶管法在垮落体中构建应急救援通道,探明顶进阻力的演变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结合物理相似模拟试验和数值模拟试验,对顶管过程中顶进阻力和垮落体颗粒宏观位移的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利用三维力链识别方法结合颗粒... 为安全高效的通过顶管法在垮落体中构建应急救援通道,探明顶进阻力的演变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结合物理相似模拟试验和数值模拟试验,对顶管过程中顶进阻力和垮落体颗粒宏观位移的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利用三维力链识别方法结合颗粒材料的力链屈服行为对顶进阻力的跌落特征进行了探讨。为进一步确定顶进阻力跌落特征的内在力学机理,选取颗粒堆积厚度、顶管半径、粒径及有效模量为正交因素,开展了针对顶管不同部位的顶管数值模拟试验。并在考虑力链屈服行为的基础上,结合顶进阻力跌落、接触失效、配位数突降、颗粒弹性势能释放和力链长度变化等顶进阻力及颗粒宏细观参数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顶管过程中颗粒的宏观位移主要集中在顶管切口斜上方,且颗粒内存在较明显、连续的剪切滑移带,顶管阻力的跌落现象与局部范围内的颗粒失稳滑移和力链屈服行为相关联;顶进阻力跌落频率与管径和有效模量呈正相关关系,与颗粒厚度和粒径呈负相关关系,顶管切口试验的跌落频率明显大于顶管外壁试验,且顶进阻力的循环上升-跌落特征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力链长度及力链有效长度随着上覆颗粒厚度及粒径的增加而增加,扩大了力链影响范围,并进一步导致屈服接触分布范围、配位数变化幅度、力链压曲变形程度及弹性势能增加幅度的增加;垮落体在顶推作用下的力链屈服和解卡滑移,是颗粒内弹性势能释放、长力链分解的主要原因;顶管上方沿剪切面错动的颗粒在重力引导下的迅速失稳、跌落和堆积,是导致该部分颗粒弹性势能释放对顶管阻力整体影响较小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管 顶进阻力 力链屈服 救援通道 垮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YOLOv5的复杂场景下水泥路面病害检测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在岩 宋伟东 邬嘉晨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12,共11页
针对国内水泥路面病害检测数据集缺乏、规模小、场景单一,以及深度学习算法在复杂场景下泛化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5的路面病害检测算法。收集并构建包含11862张图像的水泥路面病害检测数据集,覆盖9类场景下的3类最常见... 针对国内水泥路面病害检测数据集缺乏、规模小、场景单一,以及深度学习算法在复杂场景下泛化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5的路面病害检测算法。收集并构建包含11862张图像的水泥路面病害检测数据集,覆盖9类场景下的3类最常见病害类型;通过融合以IoU度量的K-Means聚类算法和遗传算法获取模型训练的先验锚框;在特征增强阶段,引入轻量级上采样模块(CARAFE),减少特征重组过程中的信息损失;引入顾及通道、高度和宽度维度的多维协同注意力模块(MCA),增强多尺度病害特征的辨别力。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保持较快推理速度的前提下,F1分数和平均精确率(mAP)分别达到75.5%和81.6%,优于5种主流的目标检测算法。实例分析表明:基于改进YOLOv5的路面病害检测算法能够满足大规模水泥路面病害智能检测与破损状况评价的实际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路面 深度学习 ISTD-PDD3数据集 病害检测 ISTD-YOLO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昌乐地区王家大山玄武岩流变性质研究
6
作者 王晓宁 姜哲轩 +4 位作者 郑小东 张洪通 李建峰 吴东伟 宋茂双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54-1465,共12页
本文选用采自山东昌乐地区王家大山的玄武岩作为初始样品,利用Paterson气体介质高温高压流变仪在围压~300MPa、温度973~1173K、应变速率5×10^(-6) s^(-1)~4×10^(-5) s^(-1)的实验条件下开展了轴向压缩变形实验(应变量≤15%),... 本文选用采自山东昌乐地区王家大山的玄武岩作为初始样品,利用Paterson气体介质高温高压流变仪在围压~300MPa、温度973~1173K、应变速率5×10^(-6) s^(-1)~4×10^(-5) s^(-1)的实验条件下开展了轴向压缩变形实验(应变量≤15%),以探究玄武岩的高温流变行为。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析测得变形前后样品都是含水的,说明玄武岩在实验过程中发生含水条件下的变形。应力-应变曲线表明玄武岩发生宏观塑形变形;样品稳态(或接近稳态)流变差应力介于41~427MPa之间,且随应变速率降低和温度升高而减小,遵守幂律流变方程。当温度≥1073K时,应力指数(n)=3.6±0.3,活化能(Q)=340±34kJ/mol;当温度≤1023K时,n=5.9±0.8,Q=259±23kJ/mol。显微结构观察发现:变形后样品以基质斜长石普遍发育形状优选定向(SPO)为最显著特征,可识别出基质斜长石发育波状消光和膝折等晶内变形显微证据;低温(≤1023K)高应力(>300MPa)样品中基质斜长石、单斜辉石发育微裂隙,并可见沿微裂隙的滑移错动,表明脆性破裂承担了部分应变量;温度≥1023K的样品中发生脱水引起部分熔融,在淬火熔体中可见细粒的重结晶角闪石生成,但由于熔体含量较低似乎对玄武岩的流变行为影响不明显。本文报道的含水条件下的玄武岩流变数据与前人报道的辉绿岩数据一起,可以为构建不同水含量的大陆下地壳(大洋洋壳)流变强度剖面提供支持,也可以为理解洋壳变形、下地壳流动和拆沉等重要构造过程提供流变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 流变 位错蠕变 矿物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可达性与冰雪旅游经济联系空间关系
7
作者 孔令佳 何淦 吕利娜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5-179,共5页
本文基于黑龙江2015、2019、2023年公路和铁路交通及经济数据,建立评估模型,衡量交通可达性和旅游经济联系强度,进而探讨其耦合协调关系和空间模式。结果表明:(1)交通可达性东西差异显著但逐年改善,西部优于东部,相对差距由463.033降至3... 本文基于黑龙江2015、2019、2023年公路和铁路交通及经济数据,建立评估模型,衡量交通可达性和旅游经济联系强度,进而探讨其耦合协调关系和空间模式。结果表明:(1)交通可达性东西差异显著但逐年改善,西部优于东部,相对差距由463.033降至377.176。(2)旅游经济联系呈现“核心-边缘”极化格局,以哈尔滨为辐射中心,与齐齐哈尔、绥化形成高强度联系,边缘区衰减显著。(3)交通与旅游经济系统协调性不足,耦合协调水平集中于勉强协调与濒临失调,主体模式为中交通可达性-低旅游经济(M-L)。因此,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快东部地区交通建设,以交通带动旅游经济发展,为区域旅游经济增长提供持续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可达性 旅游经济联系 引力模型 冰雪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吸条件对载金D301树脂解吸行为的影响
8
作者 牛会群 杨洪英 +1 位作者 佟琳琳 吴钰龙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3-642,共10页
本文针对载金D301树脂的解吸过程,研究不同解吸剂种类、解吸剂浓度、液固比、温度和解吸时间对载金D301树脂解吸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硫脲-盐酸混合溶液是最优的解吸剂;载金D301树脂的解吸过程符合Boyd液膜扩散方程,液膜扩散为主要的... 本文针对载金D301树脂的解吸过程,研究不同解吸剂种类、解吸剂浓度、液固比、温度和解吸时间对载金D301树脂解吸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硫脲-盐酸混合溶液是最优的解吸剂;载金D301树脂的解吸过程符合Boyd液膜扩散方程,液膜扩散为主要的控制步骤,液膜扩散系数(K)值为3.54×10^(-1)s,液膜厚度和金的线性分配系数与硫脲浓度和盐酸浓度有关。另外,硫脲和盐酸浓度对解吸效率具有显著性影响,提高硫脲和盐酸溶液浓度有利于载金D301树脂的解吸行为。通过解吸条件优化,获得最佳条件如下:硫脲浓度0.36 mol/L、盐酸浓度0.2 mol/L、液固比5∶1 mL/mg、温度25℃和解吸时间100 min,该条件下载金D301树脂的平均解吸效率可达99.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301树脂 TCCA浸金液 硫脲 解吸 多元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压氧化作用下碳质金矿矿物相变及三氯异氰尿酸(TCCA)浸金
9
作者 牛会群 杨洪英 佟琳琳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9-417,共9页
碳质金矿又称双重难处理金矿,难处理的主要原因与毒砂、黄铁矿等硫化物的微细粒包裹以及碳质物“劫金”现象密切相关,导致直接浸出率极低。基于此,加压氧化是分解碳质金矿中硫化物和碳质物的一种有效预处理方法。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 碳质金矿又称双重难处理金矿,难处理的主要原因与毒砂、黄铁矿等硫化物的微细粒包裹以及碳质物“劫金”现象密切相关,导致直接浸出率极低。基于此,加压氧化是分解碳质金矿中硫化物和碳质物的一种有效预处理方法。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获得最优加压氧化条件,并判断各因素对金浸出率影响的显著性。利用多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矿物解离分析、拉曼光谱分析等表征方法,探讨在加压氧化作用下碳质金矿的矿物组成以及微观形态变化,并利用有机氯化物TCCA从碳质金矿中提取金。结果表明,反应压力和温度对矿物相变和浸金效果具有显著影响。碳质金矿中硫化物发生溶解并产生相变,铁被氧化为硫酸盐,砷主要以砷酸盐或臭葱石的形式存在。在TCCA浓度0.2 mol/L,NaCl浓度为45 g/L,初始pH值为5.5,反应温度为40℃和矿浆浓度为20%的浸金条件下,浸出3 h后,加压氧化渣(CPOR)的浸金率可达88.47%,浸出液中金浓度为6.05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质金矿 加压氧化 多元线性回归 矿物相变 TCCA浸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原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特征
10
作者 李海洋 蒋剑 +1 位作者 李巍 石泽振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64-70,共7页
以吉林省松原市为研究区,采用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2000—2020年松原市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松原市景观类型以耕地为主要优势景观,面积变化明显的为耕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21年来耕地总面积始终占全域75%以上,建设用地... 以吉林省松原市为研究区,采用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2000—2020年松原市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松原市景观类型以耕地为主要优势景观,面积变化明显的为耕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21年来耕地总面积始终占全域75%以上,建设用地的面积总体上增加,未利用地的面积骤减,林地、草地的面积整体上呈现增加趋势,耕地、水域的面积整体呈现减少趋势。2000—2010年,松原市景观的破碎度呈现递增趋势,多发生景观类型之间的转化,区域景观破碎化程度和景观形状复杂度持续增加,景观连通性较弱,在松原市南部较为剧烈;2010—2020年,景观类型之间的转化现象较少,城市景观依旧朝着破碎化、不规则化的趋势发展,但变化程度远小于2000—201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时空变化 松原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最佳粒度分析
11
作者 李海洋 李巍 贺健勇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63-65,73,共4页
利用松原市2021年的遥感影像、土地利用图、行政区划图以及相关统计数据,在RS与GIS的技术支持下,采用GIS空间分析、景观格局指数研究、面积损失评价方法等来确定景观格局分析的最佳粒度。结果表明:松原市景观的最佳分析粒度为90 m。分... 利用松原市2021年的遥感影像、土地利用图、行政区划图以及相关统计数据,在RS与GIS的技术支持下,采用GIS空间分析、景观格局指数研究、面积损失评价方法等来确定景观格局分析的最佳粒度。结果表明:松原市景观的最佳分析粒度为90 m。分析景观格局指数随粒度变化的响应得到整体适宜粒度域为90~150 m,利用面积损失评价方法在粒度为90 m时,土地面积变化指数最小,此时面积精度损失最少,所以确定最佳分析粒度为9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佳分析粒度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东北黑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相态的垮落体材料细观参数标定方法研究——以平行黏结模型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肖福坤 谢锴 +2 位作者 顾缘 刘刚 郝传波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3-24,共12页
基于散体力学和散体的实验室常规试验,在考虑垮落体开挖过程中煤岩颗粒呈现的多相态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结合剪切试验和颗粒柱坍塌试验的宏细观参数关系标定试验和标定方法,以颗粒流程序(particleflowcode,简称PFC)线性接触模型为例对标... 基于散体力学和散体的实验室常规试验,在考虑垮落体开挖过程中煤岩颗粒呈现的多相态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结合剪切试验和颗粒柱坍塌试验的宏细观参数关系标定试验和标定方法,以颗粒流程序(particleflowcode,简称PFC)线性接触模型为例对标定试验中的各类宏细观参数关系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垮落体中救援通道开挖的相似模拟和数值模拟试验对标定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剪切试验和颗粒柱坍塌试验能分别有效地反映垮落体结构在准静态流状态下的剪切破坏和垮落体在快速流状态下碰撞时的能量演变;(2)物理参数和力学参数中,摩擦系数和局部阻尼分别对处于准静态流的剪切试验和处于快速流的颗粒柱坍塌试验起主要影响作用,颗粒形态对两者的影响作用则相近且不能忽略;(3)在结合各细观参数对标定试验宏观参数的影响上,提出结合相态分析和权重分析,在确定各相态主导细观参数的基础上快速实现且满足各相态的细观参数标定;(4)采用剪切试验和颗粒柱坍塌试验标定的垮落体中救援通道开挖的数值模拟结果与相似模拟试验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验证了考虑相态的标定方法在垮落体研究上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标定 散体 相态 剪切试验 颗粒柱坍塌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斜煤层沿空留巷巷旁充填体承载特性及合理宽度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国华 李豫波 +4 位作者 李子波 秦涛 柳杨 荆珂 李佳臻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4-91,共8页
为研究倾斜煤层沿空留巷巷旁充填体承载特性及合理宽度,以黑龙江新铁煤矿左七工作面沿空留巷为背景,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分析矸石动冲及静压作用,明晰了动冲及静压作用影响因素,运用数值模拟软件,分析充填体宽度效应下沿空留巷围岩应力... 为研究倾斜煤层沿空留巷巷旁充填体承载特性及合理宽度,以黑龙江新铁煤矿左七工作面沿空留巷为背景,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分析矸石动冲及静压作用,明晰了动冲及静压作用影响因素,运用数值模拟软件,分析充填体宽度效应下沿空留巷围岩应力分布及变形特征,揭示了充填体承载特性并确定充填体的合理宽度,最后进行工程应用。研究表明:矸石对巷旁充填体的动冲作用随矸石的质量、采高及煤层倾角增大而增大,随碰撞时间及滑移长度的增加而减小;矸石对巷旁充填体的静压作用随矸石容重、煤层倾角、采高及工作面长度增大而增大;理论计算出巷旁充填体最小宽度为1.36 m;随充填体宽度增加,充填体承载能力及抵抗变形能力逐渐增加,充填体内部形成偏向采空区的“椭圆形弹性核”,最终确定巷旁充填体宽度为2 m。工程应用表明,采用该巷旁充填体参数,沿空留巷围岩变形量较小,满足日常生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留巷 巷旁充填体 冒落矸石 动冲作用 静压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薄煤层工作面开采效能预测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伟 刘化广 朱海丽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9-117,共9页
薄煤层开采环境恶劣,开采效能受井下多种因素影响。为研究各因素对开采效能的影响程度,预测薄煤层开采效能,首先,从130个已开采薄煤层工作面中提取了煤层厚度、工作面长度、煤层平均倾角、煤层硬度、煤层断层、煤层顶底板、煤层水文、... 薄煤层开采环境恶劣,开采效能受井下多种因素影响。为研究各因素对开采效能的影响程度,预测薄煤层开采效能,首先,从130个已开采薄煤层工作面中提取了煤层厚度、工作面长度、煤层平均倾角、煤层硬度、煤层断层、煤层顶底板、煤层水文、煤层夹矸、瓦斯矿井类型、煤层自燃性、煤层稳定性、煤层层状起伏、采煤工艺、工作面月产量和工作面主要装备等15种开采效能影响因素,将其详细划分为20个影响因子;其次,筛选了37个数据较完整的工作面样本,并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网格搜索法和3折交叉验证法训练了薄煤层工作面开采效能最优预测模型,其测试集准确率约95.2%,R2为0.924;同时,最优模型绘制了开采效能影响权重图,月产量、采煤机装备、工作面长度和煤层厚度对开采效能影响较大,其他参数影响较小;最后,以双阳煤矿某薄煤层工作面为例,对其开采效能进行预测,并从工作面产量、工人工效和装备利用率三方面对预测值进行理论校验,校验结果在随机森林模型的预测范围内,验证了随机森林开采效能预测模型的可靠性,为薄煤层工作面开采设计提供了一种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煤层 开采效能 随机森林算法 智能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连通性阈值分割的煤岩裂隙识别方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肖福坤 刘欢欢 单磊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7-134,共8页
煤岩裂隙发育形态是影响煤岩渗透性、决定煤岩体力学特征的重要因素。针对煤岩裂隙识别过程中存在的复杂结构处理不当、裂隙边界特征保留不足、噪声干扰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连通性阈值分割的煤岩裂隙识别方法。首先,采用直方图均衡化... 煤岩裂隙发育形态是影响煤岩渗透性、决定煤岩体力学特征的重要因素。针对煤岩裂隙识别过程中存在的复杂结构处理不当、裂隙边界特征保留不足、噪声干扰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连通性阈值分割的煤岩裂隙识别方法。首先,采用直方图均衡化增强算法和非局部均值滤波去噪算法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其次,利用自适应Otsu阈值分割确定预处理后图像的阈值,识别出可能的裂隙区域,应用形态学运算对这些区域进行精细化处理,进一步突出裂隙的边界特征。然后,通过Canny边缘计算提取种子点,以识别图像中的关键特征。最后,基于这些种子点进行区域生长操作,从而有效抑制噪声,并在平滑图像裂隙的同时更加清晰地突出裂隙信息。实验结果表明:①连通性阈值分割的均方误差较自适应Otsu阈值分割和自适应阈值分割分别平均减少了7.20,7.10 dB,连通性阈值分割的峰值信噪比较自适应Otsu阈值分割和自适应阈值分割分别平均提高了0.60,0.59 dB。②连通性阈值分割不仅有效解决了裂隙提取不明显、末端提取效果差及连接处特征消失的问题,而且显著减少了噪声的干扰,使裂隙特征变得更加突出,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裂隙识别的准确性和完整性。③连通性阈值分割在自适应Otsu阈值分割的基础上,强化了裂隙特征并有效消除了噪声点,平均准确率较自适应阈值分割算法和自适应Otsu阈值分割分别提高了8%和0.8%,达9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裂隙识别 连通性阈值分割 自适应Otsu阈值分割 形态学运算 Canny边缘计算 区域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化掘进机悬臂和铲台机构关联位置干涉解算模型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若涵 刘永立 刘爽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4-121,共8页
智能化悬臂式掘进机在工作状态感知与控制过程中悬臂和铲台机构关联位置干涉,而现有悬臂式掘进机防干涉碰撞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单一的控制方法,将防干涉碰撞条件融入到控制中的较少。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悬臂和铲台机构关联位置干涉... 智能化悬臂式掘进机在工作状态感知与控制过程中悬臂和铲台机构关联位置干涉,而现有悬臂式掘进机防干涉碰撞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单一的控制方法,将防干涉碰撞条件融入到控制中的较少。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悬臂和铲台机构关联位置干涉解算模型。基于多自由度悬臂式掘进机悬臂和铲台机构运动过程中的相对空间位置关系,将悬臂机构简化为分段空间直线、铲台机构简化为空间平面,根据悬臂边界等效分段空间直线上特定点和截割刀具边界点至铲台等效空间平面的距离,判断悬臂与铲台是否干涉。悬臂与铲台机构关联位置干涉解算模型应用实例表明:当铲台处在中位状态时,主悬臂和辅助悬臂无相对摆动下,悬臂和铲台不发生干涉碰撞的极限约束条件为主悬臂下摆动位置角不超过29.5°,截割刀具卧底量不超过42 mm;主悬臂和辅助悬臂协同摆动下,悬臂和铲台不发生干涉碰撞的极限约束条件为截割刀具卧底量不超过163 mm。悬臂和铲台机构关联位置干涉解算模型为悬臂与铲台干涉碰撞全域预测预警的数字化与智能自主控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臂式掘进机 悬臂 铲台 关联位置 防干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岩浆同化混染型鳞片石墨矿石选矿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牛艳萍 张亚萌 +1 位作者 程森 何章辉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5-111,共7页
针对某岩浆同化混染型鳞片石墨矿石,开展了矿石性质及磨浮条件试验、开路流程试验及闭路流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矿石属于花岗岩型,石墨呈中细粒鳞片结构,固定碳含量为5.40%;矿石中主要矿物包括石墨、石英、长石类、黑云母和黄铁矿等,... 针对某岩浆同化混染型鳞片石墨矿石,开展了矿石性质及磨浮条件试验、开路流程试验及闭路流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矿石属于花岗岩型,石墨呈中细粒鳞片结构,固定碳含量为5.40%;矿石中主要矿物包括石墨、石英、长石类、黑云母和黄铁矿等,其中石墨为回收目的矿物;石墨片径主要为0.037~0.178 mm,其中+0.15 mm鳞片石墨占12.32%,鳞片保护意义不大。原矿经1次粗磨粗选,粗磨细度-0.15 mm占54%,粗选煤油用量60 g/t、2号油用量48 g/t,粗精矿经9次再磨10次精选,最终获得产率5.52%,固定碳品位94.52%,回收率为96.67%的高碳石墨精矿;精矿中-0.045 mm粒级产品占36.09%,产品片径小,可用于制备球形石墨等深加工产品。对浮选精矿进行酸浸—碱熔法化学提纯后,可获得固定碳含量99.58%的石墨提纯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同化混染型 鳞片石墨 多次精选 浮选 化学提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化学模拟分析蓝晶石族矿物与石英的浮选机理
18
作者 许洪峰 牛艳萍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76,共5页
采用量子化学计算、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手段,对矿物晶体结构和表面性质、矿物与浮选药剂的作用机理进行系统分析,探讨了蓝晶石族矿物与石英的浮选机理。结果表明,蓝晶石、红柱石、硅线石与石英表面性质差异性决定了其可浮性差异,柠檬酸能... 采用量子化学计算、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手段,对矿物晶体结构和表面性质、矿物与浮选药剂的作用机理进行系统分析,探讨了蓝晶石族矿物与石英的浮选机理。结果表明,蓝晶石、红柱石、硅线石与石英表面性质差异性决定了其可浮性差异,柠檬酸能增加蓝晶石族矿物与石英之间的可浮性差异;计算化学模拟结果与浮选试验规律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晶石族矿物 石英 浮选 计算化学 量子化学 分子动力学模拟 柠檬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RNN与GMS耦合的金属露天矿井涌水量预测
19
作者 赵誉兴 李向文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5-169,共15页
【目的】在矿井实际生产过程开始前,准确预测涌水量对预防矿井潜在水害事故和保障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直接指导作用。【方法】为提升以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来源的露天矿井涌水量预测的准确性与稳定性,提出一种结合双向循环神经网络(bidire... 【目的】在矿井实际生产过程开始前,准确预测涌水量对预防矿井潜在水害事故和保障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直接指导作用。【方法】为提升以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来源的露天矿井涌水量预测的准确性与稳定性,提出一种结合双向循环神经网络(bidirectional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Bi-RNN)和地下水数值模拟系统(groundwater modeling system,GMS)的涌水量预测耦合模型。该模型通过对全球预报系统数据(global forecast system,GFS)提供的研究区内历史预报降水与实际降水之间差值的波动规律进行分析,利用Bi-RNN对预报降水数据进行校正,将校正后的降水数据输入GMS中以预测南北2个开采区的涌水量。同时,采用传统的大井法和补给模数大井法对开采区涌水量进行预测,并对比不同方法的预测结果。【结果和结论】结果表明:北部开采区耦合模型预测结果为294 m^(3)/d,大井法预测结果为276.651~940.613 m^(3)/d,补给模数大井法预测结果为287.241 m^(3)/d;南部开采区耦合模型预测结果为1 160 m^(3)/d;大井法预测结果为3 330.107~5 090.944 m^(3)/d,补给模数大井法预测结果为1 108.575 m^(3)/d。研究表明,所建立的耦合模型在预测露天矿井涌水量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作为一种结合多数据源的预测方法具有一定优势。该模型为解决矿井涌水量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支持,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井 涌水量预测 双向循环神经网络 全球预报系统 地下水数值模拟系统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碳难处理金精矿生物预氧化-TCCA浸金实验研究
20
作者 牛会群 杨洪英 佟琳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465-3475,共11页
某含碳难处理金精矿中金含量15.9 g/t,铁、砷、硫和总碳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3.17%、3.41%、24.7%和6.06%。金主要以次显微颗粒的形式被包裹于黄铁矿和砷黄铁矿中,同时碳引发“劫金”效应。本文针对该金精矿的特点开展了生物预氧化-TCCA(... 某含碳难处理金精矿中金含量15.9 g/t,铁、砷、硫和总碳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3.17%、3.41%、24.7%和6.06%。金主要以次显微颗粒的形式被包裹于黄铁矿和砷黄铁矿中,同时碳引发“劫金”效应。本文针对该金精矿的特点开展了生物预氧化-TCCA(三氯异氰尿酸)浸金实验研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浸金过程各因素对浸金效率的显著性影响。结果表明:经生物预氧化作用后,金精矿中硫和砷的分解效率分别可达63.59%和85.77%。拉曼光谱显示金精矿中碳质物缺陷减少,碳质物吸附能力下降。另外,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显示,TCCA浓度、NaCl质量浓度和反应温度对浸金效率产生显著的影响,并呈正相关。TCCA浸金的最优化条件为:TCCA浓度0.22 mol/L,NaCl质量浓度30 g/L,反应温度45℃,矿浆中固体质量分数20%和反应时间3 h。在最优条件下,浸金效率可达87.49%,浸出液中金浓度为6.004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碳难处理金精矿 生物预氧化 拉曼光谱 TCCA浸金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