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鞠金艳 王金武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0-63,67,共5页
农业机械化发展受到系统内外许多因素影响,确定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对推动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有重要意义。为此,运用系统分析方法,选择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的社会与经济环境、农业生产资源、农机装备及技术,共3类21个因素进行... 农业机械化发展受到系统内外许多因素影响,确定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对推动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有重要意义。为此,运用系统分析方法,选择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的社会与经济环境、农业生产资源、农机装备及技术,共3类21个因素进行分析。同时,依据黑龙江省2004-2011年的相关统计数据,运用灰色综合关联分析法,对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因素进行了关联度分析,确定了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并对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影响因素 灰色综合关联度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油田加热炉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研发
2
作者 任思璟 崔崇信 +1 位作者 范红刚 董金波 《南方农机》 2025年第S1期191-194,共4页
【目的】根据最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强化学生分析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解决现场项目实验成本过高、学生线上学习资源匮乏等问题。【方法】根据油田工业加热要求,设计了一套由PLC、变频器、电机等主要设备构成的油田加热炉自动控制... 【目的】根据最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强化学生分析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解决现场项目实验成本过高、学生线上学习资源匮乏等问题。【方法】根据油田工业加热要求,设计了一套由PLC、变频器、电机等主要设备构成的油田加热炉自动控制系统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该系统具备自动、手动控制模式切换以及现场数据监测、错误报警等多种功能。【结果】将开发完成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应用于教学实践,成功实现了加热炉控制系统运行过程的动态仿真监控。虚拟大型设备的动画形象直观、组态界面友好、操作简便且安全,深化了学生对系统现场运行状态的理解。【结论】利用该装置,可以有效解决高校大型实验装置面临的场地不足、维护不便等问题,同时也能够与现有的实验室教学模式相结合,起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效果。不仅大大降低了学生实践过程中的操作风险,而且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是在工程教育体系下培养符合企业需求人才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 组态软件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卓越计划背景下科学构建工程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曹贺 刘春生 +2 位作者 陈国晶 孙月华 侯清泉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40-42,127,共4页
介绍了该校机械工程学院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构建了全程阶梯式工程化实践教学模式,从企业全程参与实践教学、实验室开放、与实际接轨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及大学生科技活动等方面介绍了全程工程化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实践,取得了良... 介绍了该校机械工程学院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构建了全程阶梯式工程化实践教学模式,从企业全程参与实践教学、实验室开放、与实际接轨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及大学生科技活动等方面介绍了全程工程化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工程化 实践教学模式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预测 被引量:5
4
作者 鞠金艳 王金峰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4-78,共5页
我国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的发展变化具有增长性和波动性,对预测的方法要求较高。鉴于单一预测模型的局限性,在确定我国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各单一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非线性组合预测模型,并对我国... 我国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的发展变化具有增长性和波动性,对预测的方法要求较高。鉴于单一预测模型的局限性,在确定我国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各单一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非线性组合预测模型,并对我国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进行预测。误差分析表明,该模型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的预测精度,用该模型对我国2012-2020年农业机械化耕、播、收作业水平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在未来几年我国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将保持快速增长趋势,到2020年机耕、机播和机收作业水平分别为91.37%、66.77%和71.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 BP神经网络 组合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微纳结构表面流体滑移的CFD模拟
5
作者 王妍玮 范钰晨 +1 位作者 王天翔 关磊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0-239,共10页
目的 探究微流道中不同参数下微纳结构对流体边界滑移长度的影响。方法 基于有限元方法,对具有不同微纳结构形状、大小和间距的各模型进行仿真。基于NAVIER滑移基本条件,获得边界滑移长度求解理论模型,结合仿真结果以及相关参数,得到不... 目的 探究微流道中不同参数下微纳结构对流体边界滑移长度的影响。方法 基于有限元方法,对具有不同微纳结构形状、大小和间距的各模型进行仿真。基于NAVIER滑移基本条件,获得边界滑移长度求解理论模型,结合仿真结果以及相关参数,得到不同微纳结构下流道表面流体流动的边界滑移长度。结果 在各参数相同的情况下,方柱、圆柱和三棱柱3种微结构流道表面流体的边界滑移长度分别为22.7、23.1、22.9μm。边长和间距不同,边界滑移长度存在差异,当微结构间距在1~12μm时,微结构尺寸对边界滑移长度的影响较小,呈负相关;当微结构间距增大到12μm以上时,边界滑移长度随着微结构尺寸的增加具有较大波动。当流道高度改变时,边界滑移长度在流道边长变化时始终保持稳定。当流道边长改变时,边界滑移长度随流道高度增大快速增加。在各参数相同的情况下,方柱、圆柱和三棱柱微结构表面流体的边界滑移长度随放置角度的增大分别在(22.7±0.1)、(23.1±0.1)和(22.9±0.1)μm范围内上下浮动。结论 不同微结构参数与流道参数的边界滑移长度存在显著差异。微流道表面的微结构形状、间距和流道高度会对边界滑移长度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微结构的尺寸、放置角度、流道边长和驱动压强差对边界滑移长度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结构 CFD 模拟 Cassie态 流道流量 边界滑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表面形貌评价方法研究
6
作者 耿雷 田博文 郭艳玲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8-112,120,共6页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放电过程存在随机性,工件表面凹坑、裂纹的分布无规律可循,传统的粗糙度测量手段难以准确地对工件表面形貌做出评价,因此使用更为合理与准确的参数表征工件的表面形貌十分重要。在研究过程中,基于面粗糙度测量原理及...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放电过程存在随机性,工件表面凹坑、裂纹的分布无规律可循,传统的粗糙度测量手段难以准确地对工件表面形貌做出评价,因此使用更为合理与准确的参数表征工件的表面形貌十分重要。在研究过程中,基于面粗糙度测量原理及统计学相关研究方法,提出利用面粗糙度在卡方分布模型中期望的值E(Sa)以及表面陡度Sku,并利用最小二乘法以及回归分析得到的回归直线的斜率a,综合表征加工过程中的稳定性与表面形成特征;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三个参数的系数矩阵,并提出采用表面形貌评价指数S对工件的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实验结果分析表明,表面形貌评价指数S能合理、直观地表征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工件的表面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线切割 表面形貌 表面形貌评价指数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卓越计划背景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探讨 被引量:4
7
作者 陈国辉 杨松华 宋胜伟 《南方农机》 2017年第4期20-20,22,共2页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的目的在于为国家提供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才保障,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作为高校机械类专业的必修技术基础课,起培养机械类卓越工程师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以课程教学的知识和能力目标要求出发,分析了...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的目的在于为国家提供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才保障,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作为高校机械类专业的必修技术基础课,起培养机械类卓越工程师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以课程教学的知识和能力目标要求出发,分析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从整合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和考核方式方面对课程教学改革途径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改革 卓越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锥形空腔的压电声学超材料隔声特性研究
8
作者 赵跃超 马张飞 +1 位作者 韩康 杨毅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94-1605,共12页
针对低频噪声波长长、穿透性强、衰减慢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具有锥形空腔的压电声学超材料(PAM)结构,采用仿真和实验测试的方法研究了其对声波的调控性能。首先,采用COMSOL软件建立了具有锥形空腔PAM的有限元模型;然后,研究了分流电路中... 针对低频噪声波长长、穿透性强、衰减慢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具有锥形空腔的压电声学超材料(PAM)结构,采用仿真和实验测试的方法研究了其对声波的调控性能。首先,采用COMSOL软件建立了具有锥形空腔PAM的有限元模型;然后,研究了分流电路中电感与负电容大小对PAM隔声特性的影响,分析了PAM夹芯层有无锥形空腔、锥形空腔尺寸、橡胶板厚度对隔声性能的影响;最后,制备了具有锥形空腔的PAM试件,并基于四传声器法搭建了隔声测试平台,对具有锥形空腔的PAM隔声性能进行了实验测试,结合实验结果对仿真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等效电感值增大,隔声峰值频率向低频移动;引入负电容后可提高PAM在高频处的隔声性能。同时,随着负电容值增大,隔声峰值增加,隔声谷值减小。上述研究结果可为PAM在噪声控制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工程材料 压电声学超材料 分流电路参数 结构参数 隔声性能 夹层板 锥形空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驱动的正则化载荷重构方法及其应用
9
作者 任春平 李瑞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156,162,共6页
针对传统的TSVD和Tikhonov正则化随机载荷重构方法,通常会淹没或放大核函数矩阵的奇异值,使其重构结果呈现光滑或出现虚假峰值现象。提出一种TSVD-Tikhonov正则化相结合的新型滤波函数因子构造的正则化载荷重构方法,重新赋予滤波函数因... 针对传统的TSVD和Tikhonov正则化随机载荷重构方法,通常会淹没或放大核函数矩阵的奇异值,使其重构结果呈现光滑或出现虚假峰值现象。提出一种TSVD-Tikhonov正则化相结合的新型滤波函数因子构造的正则化载荷重构方法,重新赋予滤波函数因子一种新的表示,采用分段形式表征滤波函数因子,目的是抑制奇异值较大时被无限放大,奇异值较小时也可被有效地截断,将其核函数矩阵由不适定性转为良性适定性,突破了TSVD和Tikhonov正则化方法载荷重构精确程度低的限制。根据所提出正则化方法、TSVD和Tikhonov正则化方法,依次对截齿截割煤岩载荷进行了重构应用并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能够克服重构载荷平滑及虚假峰值问题,其在载荷重构的整个时间历程的抗噪性及其鲁棒性优于TSVD正则化以及Tikhonov正则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则化 良性适定性 载荷重构 新型滤波函数因子 数据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将异步事件流转换为网格表示的方法研究
10
作者 王妍玮 张佳宇 +1 位作者 陈凯云 任春平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26,共10页
目的针对异步事件流的复杂性及稀疏性带来的数据分析复杂化和存储计算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将异步事件流转换为网格表示的方法。方法首先采用Dirac脉冲以函数形式替代每一个事件,并将其表示为一个事件场集合,根据事件的张量特性为每个... 目的针对异步事件流的复杂性及稀疏性带来的数据分析复杂化和存储计算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将异步事件流转换为网格表示的方法。方法首先采用Dirac脉冲以函数形式替代每一个事件,并将其表示为一个事件场集合,根据事件的张量特性为每个丢失同一类信息最多的事件分配一个该类别的平均测量值,减小计算量的同时保留事件的高动态分辨率;其次,选择可直接利用的数据,寻找最佳测量函数候选项的多层感知器MLP代替原有手动选择的聚合核函数,在ECTResNet中卷积,通过定期采样降低维度并保留关键信息进行量化处理;然后,经过卷积将事件网格化,通过连续的三维空间离散产生一个固定大小的网格;最后,将网格化的事件流转换为可深度学习的网格表示形式输出。结果把所提方法在数据集N-Cars和N-Caltech101上进行分析,经网格转换后的输出表示识别准确率可达97.07%和87.72%,比事件尖峰张量方法分别提高了10.09%和11.44%。结论实验表明,将异步事件流转换为网格表示能更好地适应深度学习模型,提高事件处理和识别的准确性和效率,并支持端到端的表示学习,可广泛应用于传感器数据处理与事件识别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相机 异步事件流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采工作面降尘模拟及试验研究
11
作者 宋胜伟 王子琦 +1 位作者 李士魁 冯旻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1-228,共8页
为解决在薄煤层综采的采煤作业中,由于工作面空间及其他条件的限制,导致作业环境恶劣、粉尘聚集严重的问题,针对煤矿中常用的喷雾降尘技术展开研究。研究基于雾滴沉降的六种表现形式,对薄煤层综采工作面喷雾降尘效率展开理论分析。通过... 为解决在薄煤层综采的采煤作业中,由于工作面空间及其他条件的限制,导致作业环境恶劣、粉尘聚集严重的问题,针对煤矿中常用的喷雾降尘技术展开研究。研究基于雾滴沉降的六种表现形式,对薄煤层综采工作面喷雾降尘效率展开理论分析。通过构建喷嘴及综采工作面的三维模型,并将其导入FLUENT软件,设定仿真参数与边界条件,采用仿真模拟及试验研究的方法,对综采工作面喷嘴的不同布置方案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特定条件下喷雾降尘效率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当喷嘴角度和压力固定时,随着喷嘴间距的减小,喷雾降尘效率先增大后减小;当喷嘴间距和角度不变时,随着喷嘴压力的增加,降尘效率递增;当喷嘴间距和压力一定时,随着喷嘴布置角度的减小,喷雾降尘效率同样先增大后减小。经过仿真研究,最终得出最优的降尘参数组合为喷头间距为1.2 m、供水压力为8 MPa、喷嘴布置角度为30°。将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进行结果对比,发现两者具有良好的吻合度。本文提出的较优降尘参数组合方案,为井下采煤作业中的降尘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研究基础,有助于改善薄煤层综采工作面的作业环境,减少粉尘对工人健康和安全生产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煤层 喷雾降尘 喷嘴布置 综采工作面 FLU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碟盘刀具破碎煤岩的粒度关联特征研究
12
作者 徐鹏 刘春生 +1 位作者 程硕 党振乾 《矿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0-682,共13页
机械截割刀具与煤岩作用所形成破碎煤岩的形态、粒度分布特征和产尘特征,是综合反映破岩效率和作业安全的重要指标。基于碟盘刀具破碎煤岩的振动截割试验,分析煤岩破碎后的本体与破碎体的宏—细观形态特征。建立块粒度的熵表征模型并验... 机械截割刀具与煤岩作用所形成破碎煤岩的形态、粒度分布特征和产尘特征,是综合反映破岩效率和作业安全的重要指标。基于碟盘刀具破碎煤岩的振动截割试验,分析煤岩破碎后的本体与破碎体的宏—细观形态特征。建立块粒度的熵表征模型并验证其度量破碎程度的可行性,利用激光粒度仪检测碟盘刀具破碎煤岩过程中漂浮性粉尘的尘粒度分布,采用极差和贡献度探究块粒度和产尘率的敏感性,分析破碎特征与破岩参数的关联特性。结果表明:碟盘刀具楔面与齿刃的结构特征,使破碎后的煤岩本体呈现出月牙形断面和断续性截割痕迹。破碎体中,大块煤岩多呈现片状月牙形,其中粒径大于8 mm的破碎煤岩块占比高,切削厚度对大块煤岩占比影响最显著,贡献度达73.11%,振动频率和碟盘倾角对于增加煤岩的破碎程度呈正相关,破碎煤岩的块粒度分布特征可用Rosin-Rammler分布函数进行描述。尘粒的细观形态呈现多棱边形和近球形双态,进给速度的增加会加剧碟盘刀具与煤岩的接触机会,其对产尘率的贡献度为61.88%,振动频率的增加导致产尘率呈上升趋势,碟盘倾角增加时,碟盘与煤岩的接触面积减小,致使产生粉尘的机会变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碟盘刀具 振动截割 Rosin-Rammler分布 粒度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GFRP/NOMEX蜂窝夹层结构缺陷红外热成像检测
13
作者 唐庆菊 谷卓妍 +3 位作者 卜红茹 徐贵鹏 谭鑫杰 谢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2-550,共9页
蜂窝夹层结构是复合材料领域的重要结构形式之一,由于其制备工艺复杂服役环境恶劣,极易产生分层、脱粘等缺陷,严重影响材料使用寿命。为确保相关构件的使用性能以及质量安全,有必要通过合适的无损检测技术对蜂窝夹层结构进行定期的质量... 蜂窝夹层结构是复合材料领域的重要结构形式之一,由于其制备工艺复杂服役环境恶劣,极易产生分层、脱粘等缺陷,严重影响材料使用寿命。为确保相关构件的使用性能以及质量安全,有必要通过合适的无损检测技术对蜂窝夹层结构进行定期的质量监测以及探伤。因此,实现缺陷的量化检测是预防以及解决此类问题发生的根本。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以含预制分层及脱粘缺陷的GFRP/NOMEX蜂窝夹层结构试件为研究对象进行脉冲红外热波无损检测试验研究,采集若干帧试件表面温度信号分布热图,取若干缺陷区域及健康区域内像素点的温度信号构建样本数据集,并将其随机划分为训练集及验证集,取第四行缺陷中心水平线区域作为测试集数据。结合卷积神经网络技术实现GFRP/NOMEX蜂窝夹层结构缺陷检测识别以及深度预测。分析一维卷积神经网络结构,引入多尺度空洞卷积、残差模块、注意力机制,搭建一维卷积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使用构建的温度信号数据集训练搭建的网络模型。训练结果表明,验证集和训练集的Loss及RMSE趋势一致,验证集最终Loss为1.67×10^(-5),RMSE为0.0058,并未出现过拟合现象。将测试集数据输入至训练完成的网络中。结果表明,所搭建的网络可以有效识别出缺陷,对于缺陷中心处的深度预测误差控制在2%以内。将卷积神经网络与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相结合,能够实现GFRP/NOMEX蜂窝夹层结构缺陷的可靠性检测及缺陷埋深的稳定预测,同时为其他复合材料缺陷识别以及量化检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窝夹层结构 深度预测 卷积神经网络 红外热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颤振稳定极限区域工程优化选择
14
作者 陶广福 张宝磊 +3 位作者 赵靖 王斌武 赵灿 孟祥林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2-118,共7页
依据铣削颤振稳定极限理论,以钛合金薄壁件为研究对象,详细阐述了二维颤振稳定极限区域的工程现场获取方法;针对工件批量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重复装夹、模态耦合等模糊因素造成的稳定极限失真,在综合考虑工件加工质量、效率、环境影响等因... 依据铣削颤振稳定极限理论,以钛合金薄壁件为研究对象,详细阐述了二维颤振稳定极限区域的工程现场获取方法;针对工件批量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重复装夹、模态耦合等模糊因素造成的稳定极限失真,在综合考虑工件加工质量、效率、环境影响等因素的基础上,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提出并设计了二维颤振稳定极限区域内工艺参数优化选择的指导算法,并将优选的工艺参数进行了工程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层次分析法 颤振稳定极限 工程优化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仿真的钛合金喷丸技术应用综述
15
作者 吴明阳 侯德新 +2 位作者 吴石 洪佳威 李录彬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8,共6页
喷丸强化工艺作为一种常用的表面强化技术,在钛合金相关零部件的表面强化中起到重要作用,有限元技术在探究喷丸强化工艺机理和强化效果中应用广泛。目前,多数喷丸仿真研究都是以钢和铝合金为材料,以钛合金为材料的喷丸仿真研究相对较少... 喷丸强化工艺作为一种常用的表面强化技术,在钛合金相关零部件的表面强化中起到重要作用,有限元技术在探究喷丸强化工艺机理和强化效果中应用广泛。目前,多数喷丸仿真研究都是以钢和铝合金为材料,以钛合金为材料的喷丸仿真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关于钛合金传统喷丸仿真技术、钛合金新型喷丸仿真技术以及钛合金传统喷丸技术与新型喷丸仿真技术的联系,并对钛合金喷丸仿真方面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丸强化 有限元技术 钛合金 传统喷丸 新型喷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莓植株的振动特性分析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耿雷 耿海潇 +2 位作者 侯文晟 王南 郭艳玲 《南方农机》 2024年第6期1-6,共6页
[目的]采用机械振动式采摘方式进行蓝莓采摘,获得最佳采摘激振频率,以提高蓝莓采摘效率。[方法]在分析蓝莓植株生长形态后对蓝莓植株进行了物理建模,同时通过有限元仿真软件对蓝莓植株进行了模态分析与谐响应分析,并利用电动振动采摘试... [目的]采用机械振动式采摘方式进行蓝莓采摘,获得最佳采摘激振频率,以提高蓝莓采摘效率。[方法]在分析蓝莓植株生长形态后对蓝莓植株进行了物理建模,同时通过有限元仿真软件对蓝莓植株进行了模态分析与谐响应分析,并利用电动振动采摘试验台进行了激振频率为1 Hz、2 Hz、3 Hz的振动试验,获得不同侧枝前1 s~3 s的加速度。[结果]1)蓝莓植株的固有频率与阶数成正比关系,前12阶固有频率为2.08 Hz~5.04 Hz;2)蓝莓植株的各个侧枝加速度不同,同一侧枝的二级枝加速度大于一级枝加速度,所施加的最佳激振频率为1.9 Hz;3)蓝莓植株最佳采摘激振频率为1.8 Hz~1.9 Hz,验证了蓝莓植株最佳激振频率与仿真分析的一致性。[结论]本研究可为机械振动式蓝莓采摘机激振频率范围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振动式蓝莓采收装置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植株 机械化采收 模态分析 谐响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保无人机雾滴飘移测试试验台设计及飘移性能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晨升 陈佳坪 +1 位作者 谢泽铭 曹体智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5-181,196,共8页
目前,我国对植保无人机研究主要集中在药液雾滴沉积、喷头结构分布及机具性能优化等方面。而对植保无人机施药技术更加透彻的理论分析还处于初级阶段,对精准施药方面如喷嘴技术参数、飞行作业最佳高度还没有统一参数标准,缺少标准的施... 目前,我国对植保无人机研究主要集中在药液雾滴沉积、喷头结构分布及机具性能优化等方面。而对植保无人机施药技术更加透彻的理论分析还处于初级阶段,对精准施药方面如喷嘴技术参数、飞行作业最佳高度还没有统一参数标准,缺少标准的施药技术和作业规范,在不规范的作业参数下,喷雾质量极易受到影响、导致药液雾滴飘移并对周边作物生长环境造成破坏。针对上述问题,建立了植保无人机雾滴飘移测试试验台,研究植保无人机喷雾流场中不同旋翼转速下风场风速、喷雾压力对雾滴飘移运动的影响,并总结植保无人机喷雾施药作业中旋翼转速和喷雾压力的自身性能参数对雾滴飘移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可为国内植保无人机喷雾施药技术优化发展提供基础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保无人机 喷雾压力 雾滴飘移规律 旋翼转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化掘进机悬臂和铲台机构关联位置干涉解算模型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若涵 刘永立 刘爽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4-121,共8页
智能化悬臂式掘进机在工作状态感知与控制过程中悬臂和铲台机构关联位置干涉,而现有悬臂式掘进机防干涉碰撞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单一的控制方法,将防干涉碰撞条件融入到控制中的较少。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悬臂和铲台机构关联位置干涉... 智能化悬臂式掘进机在工作状态感知与控制过程中悬臂和铲台机构关联位置干涉,而现有悬臂式掘进机防干涉碰撞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单一的控制方法,将防干涉碰撞条件融入到控制中的较少。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悬臂和铲台机构关联位置干涉解算模型。基于多自由度悬臂式掘进机悬臂和铲台机构运动过程中的相对空间位置关系,将悬臂机构简化为分段空间直线、铲台机构简化为空间平面,根据悬臂边界等效分段空间直线上特定点和截割刀具边界点至铲台等效空间平面的距离,判断悬臂与铲台是否干涉。悬臂与铲台机构关联位置干涉解算模型应用实例表明:当铲台处在中位状态时,主悬臂和辅助悬臂无相对摆动下,悬臂和铲台不发生干涉碰撞的极限约束条件为主悬臂下摆动位置角不超过29.5°,截割刀具卧底量不超过42 mm;主悬臂和辅助悬臂协同摆动下,悬臂和铲台不发生干涉碰撞的极限约束条件为截割刀具卧底量不超过163 mm。悬臂和铲台机构关联位置干涉解算模型为悬臂与铲台干涉碰撞全域预测预警的数字化与智能自主控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臂式掘进机 悬臂 铲台 关联位置 防干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运动参数对截齿截割含夹矸煤岩性能影响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任春平 张训洪 赵中旭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8-157,共10页
我国薄煤层资源储量丰富,但其煤层赋含夹矸,截齿截割含夹矸煤岩时载荷波动比较剧烈,夹矸的存在使煤矿开采难度增大,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截齿的截割性能。为研究截齿截割含夹矸煤岩的截割性能,利用Pro/E构建截齿三维模型,运用有限元软件AB... 我国薄煤层资源储量丰富,但其煤层赋含夹矸,截齿截割含夹矸煤岩时载荷波动比较剧烈,夹矸的存在使煤矿开采难度增大,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截齿的截割性能。为研究截齿截割含夹矸煤岩的截割性能,利用Pro/E构建截齿三维模型,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确定含夹矸模拟煤岩,建立截齿截割含夹矸煤岩的有限元模型,采用单因素研究方法,研究不同牵引速度、滚筒转速对截齿截割力均值、截割力峰值均值、单位时间落煤质量、载荷波动系数和比能耗的影响规律,分析煤层破碎的动态过程,研究不同运动参数下截齿截割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牵引速度的增大,截齿截割力均值、截割力峰值均值和单位时间落煤质量呈增大趋势,比能耗呈减小趋势,载荷波动系数基本不变;随滚筒转速的增加,截齿截割力均值、截割力峰值均值和单位时间落煤质量呈减小趋势,比能耗呈增大趋势,载荷波动系数基本不变。该研究为提高复杂条件下采煤机截割破碎性能和研制截割复杂煤层的强力滚筒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齿 夹矸煤岩 牵引速度 滚筒转速 截割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掩模辅助激光切割PDMS的工艺实验研究
20
作者 齐立涛 刘津先 +1 位作者 马丽丽 李存涛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1-697,共7页
为了提高紫外纳秒固体激光切割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的加工质量,提出了一种掩模辅助激光切割PDMS的方法。采用聚酰亚胺薄膜作为掩模材料,进行了无掩模及不同厚度掩模下紫外纳秒固体激光切割PDMS实验,分析了PDMS材料表面微裂纹的形成机理... 为了提高紫外纳秒固体激光切割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的加工质量,提出了一种掩模辅助激光切割PDMS的方法。采用聚酰亚胺薄膜作为掩模材料,进行了无掩模及不同厚度掩模下紫外纳秒固体激光切割PDMS实验,分析了PDMS材料表面微裂纹的形成机理,获得了激光主要工艺参数对微槽的槽深、槽宽及加工质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掩模条件下激光切割PDMS的表面加工质量较好,无微裂纹产生且玻璃态转化较少;槽深和槽宽均随激光脉冲能量、扫描速率的增加而增大;掩模厚度为15μm和50μm、扫描速率为40μm/s和50μm/s、脉冲能量高于0.40 mJ时,微槽表面热影响区较小。本研究为提高紫外纳秒固体激光切割PDMS的加工质量提供了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紫外纳秒固体激光加工 聚二甲基硅氧烷 工艺实验 聚酰亚胺掩模 加工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