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作为理解新时代中国文学的方法——广义“新东北文学”论纲 被引量:1
1
作者 金钢 王璐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3,共8页
新时代以来,东北文学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景象,综合考察其内涵与外延,是认识其价值较为客观的途径。如果将“铁西三剑客”等东北青年作家创作定义为狭义的“新东北文学”,那么本文讨论的则是新时代以来反映东北区域社会人生的广义的“新东... 新时代以来,东北文学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景象,综合考察其内涵与外延,是认识其价值较为客观的途径。如果将“铁西三剑客”等东北青年作家创作定义为狭义的“新东北文学”,那么本文讨论的则是新时代以来反映东北区域社会人生的广义的“新东北文学”。新东北文学作为新时代中国文学的一部分,具有其局部性和特殊性,将东北作为方法,可以使新东北文学获得超乎其本来存在范围的意义,承载思想交流的使命,从而理解新时代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通过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衰落与振兴,新世纪以来的城乡互动、地方与世界的关系等问题的分析,能够发现新东北文学超越区域限制的诸多想象,以及认识和解释世界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新东北文学 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的本土意识与民族文化融合——黑龙江三小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丛坤 王为华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32-236,共5页
黑龙江三小民族在各种文化形态上的创造,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形态发生互动、双向以及多层次的文化交流与文化融合。在这种不断接触、交流和融合的过程中,它们逐渐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种在开放的本土意识下的碰撞与融... 黑龙江三小民族在各种文化形态上的创造,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形态发生互动、双向以及多层次的文化交流与文化融合。在这种不断接触、交流和融合的过程中,它们逐渐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种在开放的本土意识下的碰撞与融合,它确立了属于三小民族自己的富于民族特点的文化坚守。中华文化则提供了一种普遍的文化价值理念,对三小民族的思想和行为发生重大影响,成为确保当代中华民族整体和谐发展的精神支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文化 黑龙江三小民族 渔猎文化 文化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县域文化战略发展的理论思考——以提出“建设边疆文化大省”目标的黑龙江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丛坤 侯儒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5-148,2,共4页
“县域文化”是指在县的行政区划内经过长期积淀而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它是以县城文化为中心、以城镇文化为依托、以乡村文化为背景的文化综合体,是对一个地域的发展理念的文化显现,具有提升该地民众精神气质、激励该地全方位发展的重... “县域文化”是指在县的行政区划内经过长期积淀而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它是以县城文化为中心、以城镇文化为依托、以乡村文化为背景的文化综合体,是对一个地域的发展理念的文化显现,具有提升该地民众精神气质、激励该地全方位发展的重要功能。县域文化是文化事业的重要组威部分,而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关系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关系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县域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探讨其发展路径是很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文化大省 县域文化 文化战略 标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黑龙江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文化事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流域文明学科建构探析 被引量:3
4
作者 丛坤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64-267,共4页
黑龙江流域文明是中国区域文化研究的重要对象,并具有国际性。近年来,黑龙江省学者在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方面虽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整体推进不够,其原因是有关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的一些基础理论和学科建构问题尚未解决。为了促进黑龙江... 黑龙江流域文明是中国区域文化研究的重要对象,并具有国际性。近年来,黑龙江省学者在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方面虽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整体推进不够,其原因是有关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的一些基础理论和学科建构问题尚未解决。为了促进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的深入开展,应建构黑龙江流域文明学科体系,从而更好地服务于黑龙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流域文明 中华文明史 世界流域文明史 学科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寄文学史与文化史之间——访张碧波研究员
5
作者 丛坤 任雪梅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19-221,共3页
关键词 民族文化史 中国文学史 研究员 教学科研活动 专题性研究 特立独行 学术创新 学术成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的黑龙江散文漫评
6
作者 铁峰 《学习与探索》 1987年第3期105-109,共5页
这篇文章将黑龙江新时期的散文创作与本地区三年解放战争时期和“十七年”的散文进行了纵向比较,认为有三个特点:(1)文学观念变革,题材日益开放;(2)打破凝滞的思维模式,表现出多种审美情趣;(3)从客体的直观反映,转向主体的情意投射。同... 这篇文章将黑龙江新时期的散文创作与本地区三年解放战争时期和“十七年”的散文进行了纵向比较,认为有三个特点:(1)文学观念变革,题材日益开放;(2)打破凝滞的思维模式,表现出多种审美情趣;(3)从客体的直观反映,转向主体的情意投射。同时,作者又将黑龙江新时期散文和同时期的小说、诗歌、戏剧进行横向比较,认为它尚处于新旧交替的过渡时期,存在着有待于克服的三个问题:(1)创作队伍老化守成,缺少新生力量;(2)散文观念陈旧,缺乏当代意识;(3)一些作家的文学修养不高,影响着创作的提高和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散文 抒情散文 黑龙江 审美情趣 思维模式 十七年 文学修养 解放战争时期 当代意识 散文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黑龙江散文的艺术特色和创作风格
7
作者 铁峰 《学习与探索》 1984年第2期114-118,共5页
建国以来,在党的培养下,黑龙江涌现出一批散文作家。有些人,如谢树、门瑞瑜、鲁秀珍、张抗抗、丁继松、平青、赤叶等,在散文创作上已取得了颇为可喜的成就,在读者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尽管他们尚未象岭南散文作家那样形成独树一帜的作... 建国以来,在党的培养下,黑龙江涌现出一批散文作家。有些人,如谢树、门瑞瑜、鲁秀珍、张抗抗、丁继松、平青、赤叶等,在散文创作上已取得了颇为可喜的成就,在读者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尽管他们尚未象岭南散文作家那样形成独树一帜的作家群或文学流派,但已用自己的艺术实践体现出黑龙江散文的某些特色和风格。为了促进黑龙江散文的繁荣发展,使之尽快成为具有独自艺术特色和创作风格的文学流派,很有必要对黑龙江散文作一番探讨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 艺术特色 创作风格 散文语言 文学流派 繁荣发展 作家群 散文创作 艺术修养 地方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萧红研究七十年摭论 被引量:3
8
作者 郭玉斌 彭晓川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0-223,共4页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萧红的出现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中的标志性事件,其貌似通俗的文字在诸多方面拥有着无法复制的历史意义与永恒的艺术价值。她之所以能够进入文学史,是以其永远变换的文学创新的姿态参与到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建构之中,从...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萧红的出现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中的标志性事件,其貌似通俗的文字在诸多方面拥有着无法复制的历史意义与永恒的艺术价值。她之所以能够进入文学史,是以其永远变换的文学创新的姿态参与到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建构之中,从而给中国现代文学史带来的崭新素质与历史性超越。2011年是萧红诞辰100周年,为此我们特邀请国内外萧红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就萧红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价值和意义各抒己见,以纪念这位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从荒原走向世界的中国现代女作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研究 100周年诞辰 东北作家群 20世纪 研究成果 洛神 文学 荒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纹饰艺术与原始崇拜──日本阿伊努族和中国赫哲族纹饰文化比较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黄任远 于晓飞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29-133,共5页
赫哲族和阿伊努族有着相当丰富的纹饰文化,主要表现在岩画、信仰用具和生活用具上。这是一种在原始渔猎经济基础上所产生的文化艺术,反映了当时氏族部落时代的周围世界及原始先民的世界观、宇宙观和信仰等。比较两个民族的纹饰文化有... 赫哲族和阿伊努族有着相当丰富的纹饰文化,主要表现在岩画、信仰用具和生活用具上。这是一种在原始渔猎经济基础上所产生的文化艺术,反映了当时氏族部落时代的周围世界及原始先民的世界观、宇宙观和信仰等。比较两个民族的纹饰文化有许多相同之处,如纹饰、纹饰的形式、纹饰的发展途径、纹饰的含义。纹饰文化都与萨满教文化有着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哲族 阿伊努族 纹饰文化 萨满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文学精品的诞生 被引量:2
10
作者 彭放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12-117,共6页
当前文学创作一个突出的表现是:高产低质,多数作品质量平平,优秀作品数量不够多。如何从数量、规模效应,转向质量、精品效应,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文章论述了文学精品的价值取向及评价标准,指出,文学精品的运作,必须按艺术规... 当前文学创作一个突出的表现是:高产低质,多数作品质量平平,优秀作品数量不够多。如何从数量、规模效应,转向质量、精品效应,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文章论述了文学精品的价值取向及评价标准,指出,文学精品的运作,必须按艺术规律办事。精品的诞生是需要适宜的气候和土壤的,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为文艺繁荣和精品生产,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然而,这一切还只是在精品的外围作战,真正创造精品的主体是作家,只有作家个人内在的精神品格和艺术功力充实,才能创造出无愧时代和民族的文学精品来。作家才能和素质,决定作品的深度和境界,因此,作家必须强化素质修养、高举文学理想的旗帜,走进人民,从历史和现实生活中吸取精神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精品 作家 长篇小说 文艺精品 论文学 文学创作 《废都》 精神资源 价值取向 新时期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年代的东北新文学 被引量:1
11
作者 铁峰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45-149,共5页
东北的新文学始自20世纪初的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全面发展于五四新文学运动期间。20世纪以前,具体说,在1906年沈阳《盛京时报》创刊以前,东北只有零星的一点旧体诗。1906年,中岛真雄(日本报商,北京《顺天时报》创始人)受日本官界之托,为... 东北的新文学始自20世纪初的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全面发展于五四新文学运动期间。20世纪以前,具体说,在1906年沈阳《盛京时报》创刊以前,东北只有零星的一点旧体诗。1906年,中岛真雄(日本报商,北京《顺天时报》创始人)受日本官界之托,为了同沙俄中东铁路局在哈尔滨创刊的中文报纸《远东报》抗衡,进行政治文化角逐,在沈阳创办另一家中文报纸《盛京时报》。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徐镜心等被聘主持报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 资产阶级 中东铁路 二十年代 启蒙运动 世纪初 革命党人 奉系军阀 镜心 五四新文学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茶文化研究的当代历程和未来走向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璐 《福建茶叶》 2018年第3期375-375,共1页
现今,茶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以茶为载体的中国茶文化也随之被引起重视,越来越多的茶文化爱好者纷纷参与到其研究和发扬中,为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添砖加瓦。此文就中国茶文化的当代历程和发展走向进行了系统分析,在回顾历史悠久的茶文... 现今,茶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以茶为载体的中国茶文化也随之被引起重视,越来越多的茶文化爱好者纷纷参与到其研究和发扬中,为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添砖加瓦。此文就中国茶文化的当代历程和发展走向进行了系统分析,在回顾历史悠久的茶文化的基础上,对其未来发展走向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茶文化 研究 历程 未来走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文学观念的历史性考察
13
作者 曹俊峰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02-108,共7页
文学的本质与概念的界定,是文艺理论研究中的核心问题。自古至今,中外哲人对此提出过无数个断语。本文以马列主义为理论依据,以科学的态度,对中外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性文学观念,进行了全面考察,进而提出了某些富有启发意义的观点。
关键词 文学观念 文学活动 文学作品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艺术品 历史性 摹仿说 意识形态 概念 文学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大众审美解读范式——读《寻找与考证:萧红居地安葬地及纪实作品研究》
14
作者 张珊珊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3-96,共4页
萧红研究八十年以降,“萧红热”几度兴起,海内外学者对萧红及其作品的各类评传著述纷繁多元、成果丰硕,为后续的研究者提供了生动的启示性参考。来自萧红故乡的学者,郭淑梅研究员的新著《寻找与考证:萧红居地安葬地及纪实作品研究... 萧红研究八十年以降,“萧红热”几度兴起,海内外学者对萧红及其作品的各类评传著述纷繁多元、成果丰硕,为后续的研究者提供了生动的启示性参考。来自萧红故乡的学者,郭淑梅研究员的新著《寻找与考证:萧红居地安葬地及纪实作品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版)不满足于萧红材料精确有序的编排与面面俱到的呈现,而是怀着重走萧红路的浪漫主义理念,由哈尔滨到香港,一路追寻萧红的生命轨迹,亲自到访萧红生活过的城市与居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研究 作品研究 解读范式 大众审美 纪实 葬地 考证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东北文学中的俄罗斯人形象
15
作者 金钢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0-106,共7页
现代东北文学中出现了众多的俄罗斯人形象,东北作家们对俄罗斯人形象的描摹,一方面显示了近代以来由于种种历史政治等方面的原因俄罗斯文化对现代东北文学的深刻影响,为现代东北文学增添了几许异国风味,另一方面也折射出生活在东北这块... 现代东北文学中出现了众多的俄罗斯人形象,东北作家们对俄罗斯人形象的描摹,一方面显示了近代以来由于种种历史政治等方面的原因俄罗斯文化对现代东北文学的深刻影响,为现代东北文学增添了几许异国风味,另一方面也折射出生活在东北这块黑土地上的人们所演绎的独特的社会人生景观。现代东北文学中的俄罗斯人形象反映了近代以来东北地区战乱频仍的历史现实和多元文化杂糅、儒家文化传统薄弱的文化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东北文学 俄罗斯人形象 地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代的变革与文学的变革——我省文学创作的三十五年
16
作者 梁志强 彭放 《学习与探索》 1984年第5期34-41,共8页
一改革的热潮席卷中国大地。我们伟大祖国度过了三十五个风雨春秋。地处北国边陲的黑龙江省文艺战线的同志们,满怀喜庆的心情,迎接这盛大的节日。不平凡的三十五年啊!祖国——母亲带领她的儿女,走过了一条艰苦跋涉到改革振兴之路。文学... 一改革的热潮席卷中国大地。我们伟大祖国度过了三十五个风雨春秋。地处北国边陲的黑龙江省文艺战线的同志们,满怀喜庆的心情,迎接这盛大的节日。不平凡的三十五年啊!祖国——母亲带领她的儿女,走过了一条艰苦跋涉到改革振兴之路。文学也在曲折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严峻考验,走向欣欣向荣。回顾黑龙江当代文学的发展历史,我们不能不想念那些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深深足迹的老一辈革命作家:周立波、舒群、罗荪、严文井、罗峰、白朗、草明、刘白羽、肖军等等,他们撒下的革命文学种子,在黑龙江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在此基础上,开始了建国初期的革命文学新的历程,产生了象《赵小兰》、《炉》等比较优秀的作品。随着革命和建设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创作 黑龙江省 北大荒文学 革命作家 革命文学 文学风格 表现形式 变革 作品 历史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实主义和文学的理性原则——非理性主义漫议
17
作者 董国尧 《学习与探索》 1984年第6期118-123,共6页
现实主义作家植根于坚实的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再现生活,反映生活的真实,从而使读者能够从本质上或规律上认识生活。马克思谈到十九世纪中叶英国现实主义文学时说:“现代英国一派出色的小说家,以他们那明白晓畅和令人感动的描写,向... 现实主义作家植根于坚实的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再现生活,反映生活的真实,从而使读者能够从本质上或规律上认识生活。马克思谈到十九世纪中叶英国现实主义文学时说:“现代英国一派出色的小说家,以他们那明白晓畅和令人感动的描写,向世界揭示了政治的和社会的真理。比起政治家、政论家合起来所作的还多。”(《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第402页)列宁论托尔斯泰写道:“如果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真正伟大的艺术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原则 非理性主义 现实主义作家 文学创作 艺术生产 现实主义文学 文学艺术 作家艺术家 世界观 艺术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代·理想·个性——塑造社会主义新人散论
18
作者 李安恒 《学习与探索》 1982年第1期108-112,共5页
理想,是个美丽的字眼。在文学作品中,要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当然离不开理想。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社会理想。我们这个时代,是处在伟大时代的开端,是向高级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在这个时期里,我们祖国不仅要建设成为高度物质文明,... 理想,是个美丽的字眼。在文学作品中,要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当然离不开理想。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社会理想。我们这个时代,是处在伟大时代的开端,是向高级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在这个时期里,我们祖国不仅要建设成为高度物质文明,而且要建成高度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并且要走向共产主义社会,这是我们的社会理想。我国人民正为实现这种理想而奋斗。我们文学艺术当然也要表现这种时代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人 社会主义文学 理想化 人物性格 时代精神 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理想 社会关系 时代特征 英雄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四郡考释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碧波 喻权中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36-141,共6页
汉四郡考释张碧波喻权中汉四郡即乐浪、临屯、玄菟、真番四郡。汉武帝时设置。关于汉四郡疆域、文化渊源、汉四郡与周邻文化区域的关系等诸问题,一直作为中国东北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和难点而延续下来。作为从事中国北方民族文化史研究... 汉四郡考释张碧波喻权中汉四郡即乐浪、临屯、玄菟、真番四郡。汉武帝时设置。关于汉四郡疆域、文化渊源、汉四郡与周邻文化区域的关系等诸问题,一直作为中国东北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和难点而延续下来。作为从事中国北方民族文化史研究的学者,我们有责任努力对围绕汉四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四郡 乐浪郡 朝鲜半岛 玄菟 高句丽 地理志 大人国 后汉书 《山海经》 卫氏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沦陷时期的女性作家及创作特色 被引量:2
20
作者 铁峰 高智琳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23-126,共4页
由于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东北沦陷时期的文学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基本上把东北沦陷14年的文坛状况、文学思潮的起伏消长、各个阶段的文学现象,以及曲折的发展历程,做了有益的探讨,使大家对东北沦陷期文学有所了解。本文只想就东北... 由于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东北沦陷时期的文学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基本上把东北沦陷14年的文坛状况、文学思潮的起伏消长、各个阶段的文学现象,以及曲折的发展历程,做了有益的探讨,使大家对东北沦陷期文学有所了解。本文只想就东北沦陷期的女性作家及其创作做一点肤浅的探讨,希望专家和同志们给予批评指正。一、女性作家的崛起。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沦陷时期 女性作家 文学创作 东北作家群 发展历程 短篇小说 文学现象 女作家 东北地区 男性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