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2-2019年松花江干流底栖动物群落变化及其对水环境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4
1
作者 于宗灵 董英莉 +4 位作者 袁欣 徐昨非 马煜 王业耀 金小伟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26,共15页
底栖动物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群落特征通常用来评价水生态环境质量。研究了2012—2019年松花江干流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变化趋势,并应用冗余分析(RDA)探究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与水环境因子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8年间... 底栖动物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群落特征通常用来评价水生态环境质量。研究了2012—2019年松花江干流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变化趋势,并应用冗余分析(RDA)探究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与水环境因子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8年间共鉴定出底栖动物246个分类单元,隶属于4门、9纲、25目、58科、69属,其中水生昆虫的EPT物种为99个分类单元,占总物种数的40.24%;水生昆虫的其他物种为68个分类单元,占总物种数的27.64%;软体动物为36个分类单元,占总物种数的14.63%;环节动物为25个分类单元,占总物种数的10.16%;甲壳动物为18个分类单元,占总物种数的7.32%。底栖动物密度总体呈上升趋势,种类组成总体有所增多,其中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有向水生昆虫转变的趋势,群落结构相对稳定且主要以水生昆虫占比最多,底栖动物密度平均值为5.97×10^(3)个/m^(2),变化范围为2.86×10^(3)~8.98×10^(3)个/m^(2),优势科(属)主要为小蜉属Ephemerella、小寡脉蜉属Oligoneuriella、扁蜉属Heptagenia、等蜉属Isonychia、纹石蛾科Hydropsychidae、缺叉多距石蛾属Polycentropus、摇蚊科Chironomidae和圆田螺属Cipangopaludina等。生物指数评价结果多数为“中等”及以上,评价结果趋于稳定,且下游评价结果好于上游。松花江干流的水环境质量变化阶段性明显,溶解氧含量升高,氨氮呈下降趋势,其余指标呈波动变化。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影响松花江干流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是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其中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磷、氨氮和总氮等指标是影响该监测区域底栖动物群落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花江干流 底栖动物 群落演替 生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L和GKDE的松花江流域土壤侵蚀类型的概率评价研究
2
作者 邢贞相 王嘉麒 +5 位作者 张鸿雪 宋健 王轶男 段维义 宫铭 黄昌丽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6-128,共13页
[目的]为科学判别流域尺度土壤侵蚀类型并给出相应的发生概率。[方法]构建基于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的松花江流域土壤侵蚀模数(erosion modulu,EM)计算模型,并计算不同类型的侵蚀模数。以降雨、气温、风速3个侵蚀模数影响因子为... [目的]为科学判别流域尺度土壤侵蚀类型并给出相应的发生概率。[方法]构建基于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的松花江流域土壤侵蚀模数(erosion modulu,EM)计算模型,并计算不同类型的侵蚀模数。以降雨、气温、风速3个侵蚀模数影响因子为随机变量,利用数值模拟和高斯核密度估计法(gaussian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GKDE)构建EM概率评价方法,给出不同土壤侵蚀强度组合的发生概率。[结果]EM计算模型验证期的R^(2)均>0.86。流域内平均每年有74.47%发生微度水蚀与微度风蚀;12.86%的面积发生轻度及以上水蚀与微度风蚀;12.56%的面积发生轻度及以上风蚀与微度水蚀;0.11%的面积水蚀强度与风蚀强度均在轻度及以上。36个典型像元中,发生微度水蚀与微度风蚀的平均概率为57.45%;发生微度水蚀与轻度风蚀的平均概率为30.26%;发生微度水蚀与中度风蚀的平均概率为8.03%;发生轻度水蚀与微度风蚀的平均概率为2.11%;发生微度水蚀与重度风蚀的平均概率为2.08%;发生其余强度组合的平均概率在0.05%以下。[结论]构建的松花江流域EM计算模型精度较高,揭示了松花江流域土壤侵蚀类型空间分布特征,并给出不同土壤侵蚀强度组合的发生概率,为松花江流域土壤侵蚀治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花江流域 土壤侵蚀 深度学习算法 高斯核密度估计法 概率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II)-Fe(II)-MCF的制备及催化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宏 张泽 +1 位作者 宋裕卓 裴笠舟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4-218,共5页
以改性玉米苞叶纤维为载体(MCF),负载Mn(II)和Fe(II)制备了Mn(II)-Fe(II)-MCF复合材料,催化H_(2)O_(2)氧化水中染料。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近红外成像系统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染料浓度为10 mg·... 以改性玉米苞叶纤维为载体(MCF),负载Mn(II)和Fe(II)制备了Mn(II)-Fe(II)-MCF复合材料,催化H_(2)O_(2)氧化水中染料。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近红外成像系统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染料浓度为10 mg·L^(-1),Mn(II)-Fe(II)-MCF用量为4 g·L^(-1),H_(2)O_(2)初始浓度为1.56 mmol·L^(-1),Mn(II)-Fe(II)-MCF对四种染料的催化效率明显不同。阳离子蓝X-GRRL(CBX-GRRL)降解效果最好,其次是甲基橙(MO)、次甲基蓝(MB)和罗丹明B(RhB)。对染料的氧化反应进行动力学分析,MO的降解反应为二级反应,CBX-GRRL、MB和RhB的降解反应均为一级反应。Mn(II)-Fe(II)-MCF适合催化氧化偶氮染料废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II)-Fe(II)-MCF复合材料 催化 玉米苞叶纤维 染料 类芬顿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