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1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物学实验室数字化管理的构想与实践 被引量:6
1
作者 葛菁萍 赵丹 +2 位作者 平文祥 宋刚 凌宏志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8年第4期132-134,共3页
实验室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实验室功能的发挥,影响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平。数字化管理是未来实验室管理的趋势。该校微生物学重点实验在实验室数字化管理领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微生物学 实验室 数字化管理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LI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Ti-6Al-4V车削加工表面硬化实验 被引量:19
2
作者 张为 郑敏利 +1 位作者 徐锦辉 程晓亮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52-1056,共5页
针对钛合金Ti-6Al-4V加工表面硬化问题,通过不同切削参数下钛合金Ti-6Al-4V切削加工表面的显微硬度与微观结构检测实验研究,探索钛合金Ti-6Al-4V车削加工的表面硬化机理,分析切削参数对加工硬化与表面变质层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进行钛合... 针对钛合金Ti-6Al-4V加工表面硬化问题,通过不同切削参数下钛合金Ti-6Al-4V切削加工表面的显微硬度与微观结构检测实验研究,探索钛合金Ti-6Al-4V车削加工的表面硬化机理,分析切削参数对加工硬化与表面变质层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进行钛合金Ti-6Al-4V车削加工时,表面层微观组织发生显著变化,但表面硬化程度不高,切削速度提高不会使表面硬化程度加剧,并有利于减少表面变质层的厚度;切削热对加工表面硬化的影响显著,切削温度升高将减弱表面层材料变形产生的应变硬化作用,表面变质层的显微硬度值低于亚表层的显微硬度值,但高于基体的显微硬度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表面加工硬化 显微硬度 表面变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量爆炸火焰真温的多光谱温度计的研制--现场实验与测量精度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孙崐 孙晓刚 +1 位作者 于晓洋 孙晓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719-1722,共4页
研制了可用于大型爆炸现场的、测量爆炸火焰真温的多光谱温度计(量程为800~3 500℃,波长范围为0.6~1.1μm)。测量原理进一步改进,加入亮温逼近法解决了二次测量法初值选取困难的问题,并应用此高温计在空旷场地对3kg TNT炸药爆炸的全... 研制了可用于大型爆炸现场的、测量爆炸火焰真温的多光谱温度计(量程为800~3 500℃,波长范围为0.6~1.1μm)。测量原理进一步改进,加入亮温逼近法解决了二次测量法初值选取困难的问题,并应用此高温计在空旷场地对3kg TNT炸药爆炸的全过程进行测量。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可知,此高温计可以测量爆炸火焰真温变化全过程,对波阵面瞬时温度与燃烧火球温度的测量均具有很好的效果。同时,分析了影响此高温计测量精度的各个因素,得出目前制约多光谱高温计测量精度提高的主要因素仍然为真温算法及标定方法的误差,这为今后研制高精度高温计明确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光谱 爆炸火焰 真温测量 TNT 测量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基质干细胞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徐欣 孙博 +3 位作者 穆莉莉 王广友 金连弘 李呼伦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移植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experimentalautoimmuneneuritis,EAN)的疗效以及相应的作用机制。方法:用P0180-199多肽与弗氏完全佐剂的混合液免疫Lewis大鼠,建立EAN动物模型。治疗组在免疫后第10天,...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移植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experimentalautoimmuneneuritis,EAN)的疗效以及相应的作用机制。方法:用P0180-199多肽与弗氏完全佐剂的混合液免疫Lewis大鼠,建立EAN动物模型。治疗组在免疫后第10天,尾静脉回输荧光染料PKH26标记的BMSC(2×106个细胞/只),通过临床评估、免疫组化及ELISA等方法,研究了BMSC对EAN的治疗作用。结果:回输的BMSC能向脱髓鞘神经组织周围迁移,减轻脱髓鞘的病理改变和炎性细胞浸润。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CD4+和CD8+T细胞的浸润显著减少(P<0.05),血清中IFN-γ和TNF-α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培养上清中IL-4的水平显著增加(P<0.05)。结论:BMSC静脉移植治疗EAN有一定的疗效。BMSC通过调节细胞因子的表达逆转Th1/Th2型细胞之间的失衡而发挥治疗作用,并能够抑制T细胞活化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 骨髓基质干细胞 Th1/Th2型细胞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实验法优选乌梅透骨口服液制备工艺 被引量:4
5
作者 杨芳 刘高峰 甄立棉 《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4期508-510,共3页
目的优选乌梅透骨口服液的制备工艺。方法以处方中川续断皂苷VI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设计法,分别考察水提和醇沉影响因素并确定最佳制备工艺。结果该口服液的最佳制备工艺为加入8倍量水,煎煮1.5h,提取3次,水提液相对密度为1.12... 目的优选乌梅透骨口服液的制备工艺。方法以处方中川续断皂苷VI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设计法,分别考察水提和醇沉影响因素并确定最佳制备工艺。结果该口服液的最佳制备工艺为加入8倍量水,煎煮1.5h,提取3次,水提液相对密度为1.12,醇沉浓度为65%,冷藏(4℃)静置2d。结论优选出的制备工艺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梅透骨口服液 川续断皂苷Ⅵ 制备工艺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2和IL-18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中的协同作用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穆莉莉 孙博 +4 位作者 王菁华 赵恺 吕桂香 金连弘 李呼伦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50-953,957,共5页
目的:研究IL-12和IL-18分别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EAN)中的调节机制以及IL-12与IL-18的协同作用。方法:建立P0180-199特异性T细胞系。分别用IL-12或IL-18或者IL-12和IL-18进行体外干预,将不同处理组的T细胞回输到正常的大鼠体内,建... 目的:研究IL-12和IL-18分别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EAN)中的调节机制以及IL-12与IL-18的协同作用。方法:建立P0180-199特异性T细胞系。分别用IL-12或IL-18或者IL-12和IL-18进行体外干预,将不同处理组的T细胞回输到正常的大鼠体内,建立过继免疫的EAN动物模型。应用国际分级标准和临床评分对发病鼠进行临床评定;通过免疫组化检测不同组EAN鼠坐骨神经淋巴细胞浸润;ELISA法检测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①在IL-12和IL-18共同干预的条件下,特异性T细胞TNF-α和IFN-γ的产生均增加;②与IL-12或IL-18组相比,IL-12+IL-18组大鼠临床发病明显加重,发病时间提前;③在坐骨神经标本中,与对照组相比,IL-12+IL-18组CD4+淋巴细胞浸润数量较多,而IL-12和IL-18组CD4+淋巴细胞浸润较少。结论:经IL-12和IL-18体外干预的P0180-199特异性T淋巴细胞,通过过继免疫给正常大鼠后,诱导出严重的EAN动物模型,表现出协同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 IL-12 IL-18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K1.1^+细胞在实验性重症肌无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7
作者 王菁华 孙博 +6 位作者 李国忠 王丹丹 刘玉梅 王琪 穆莉莉 金连弘 李呼伦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8-41,48,共5页
目的:探讨NK1.1+细胞在重症肌无力疾病进展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其调节机制。方法:(1)用腹腔注射抗NK1.1抗体和抗TGF-β抗体的方法制造NK1.1+细胞缺陷和TGF-β缺陷的小鼠模型;(2)通过肌无力评分标准来评价试验组和对照组小鼠之间实验性自身... 目的:探讨NK1.1+细胞在重症肌无力疾病进展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其调节机制。方法:(1)用腹腔注射抗NK1.1抗体和抗TGF-β抗体的方法制造NK1.1+细胞缺陷和TGF-β缺陷的小鼠模型;(2)通过肌无力评分标准来评价试验组和对照组小鼠之间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的发病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的区别;(3)观察淋巴细胞增殖以及应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因子TGF-β、抗AchRIgG的各种亚型。结果:(1)NK1.1+细胞缺陷的小鼠同对照组小鼠相比EAMG发病时间延迟且病情严重程度明显降低,但在免疫后7天用抗NK1.1处理却不能改变EAMG的临床病程。(2)NK1.1+细胞缺陷没有明显改变由AchR刺激产生的T细胞增殖反应,但由AchR特异性T细胞所产生的TGF-β有明显的增高。(3)经TGF-β中和抗体处理的NK1.1+细胞缺陷的小鼠其EAMG的进展明显加快。(4)NK1.1+细胞缺陷鼠血清中抗AchRIgG、AchRIgG2b亚型的含量下降。结论:NK1.1+细胞在EAMG的起始时发挥重要的作用,并且NK1.1+细胞的缺失将导致AchR特异性T细胞产生TGF-β的增加,从而抑制了重症肌无力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 NK1.1^+ 细胞 细胞因子 TGF—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谱分割的孪生融合高光谱目标跟踪
8
作者 王永鑫 夏慧琳 +1 位作者 姜贺 吴卿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9-239,共11页
在高光谱视频目标跟踪领域,背景杂波通常会影响跟踪的准确性。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光谱分割的孪生融合高光谱目标跟踪算法。通过计算未知像素与目标局部区域的最大、最小光谱曲线的偏差,并根据预设阈值实现目标与背景的精确... 在高光谱视频目标跟踪领域,背景杂波通常会影响跟踪的准确性。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光谱分割的孪生融合高光谱目标跟踪算法。通过计算未知像素与目标局部区域的最大、最小光谱曲线的偏差,并根据预设阈值实现目标与背景的精确分割。随后计算目标光谱曲线,将目标光谱曲线与搜素区域像素的光谱曲线进行光谱角距离运算完成降维。将降维后图像分别送入负责提取目标深层语义信息的语义解析网络和负责提取目标浅层特征的外观描述网络,得到两张目标响应图,从多角度增强目标识别效果。最后,根据平均峰值相关能量计算响应图权重,对响应图进行加权融合,最终确定目标位置完成跟踪。为验证文中算法的有效性,选择六种跟踪算法进行对比,并进行消融实验,其中包括四种高光谱目标跟踪算法和两种RGB目标跟踪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文中算法通过结合浅层外观信息和深层语义特征,在背景杂波和光照变化等挑战下,均表现优秀的跟踪性能。尤其在背景杂波挑战下实现了69.98%的成功率,比排名第二的算法高出4.48%,精度为89.66%,比排名第二的算法高出0.59%。此外,在所有测试序列上,文中算法成功率达到63.8%,位居第一。由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应对背景杂波的高光谱目标跟踪任务中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优越的跟踪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跟踪 高光谱视频 孪生网络 特征融合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DTA-NaOH-Fe_2(SO_4)_3改性沸石除氟性能静态实验研究
9
作者 俞志刚 刘波 +1 位作者 王婷 邹春城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2年第11期64-67,共4页
为提高天然沸石除氟性能,比较了不同方法改性的沸石对水样的除氟效果,并通过静态吸附实验对其中效果最好的EDTA-NaOH-Fe2(SO4)3改性沸石进行了除氟条件优化。结果表明:以EDTA-NaOH-Fe2(SO4)3改性沸石除氟时,EDTA、NaOH和Fe2(SO4)3的最... 为提高天然沸石除氟性能,比较了不同方法改性的沸石对水样的除氟效果,并通过静态吸附实验对其中效果最好的EDTA-NaOH-Fe2(SO4)3改性沸石进行了除氟条件优化。结果表明:以EDTA-NaOH-Fe2(SO4)3改性沸石除氟时,EDTA、NaOH和Fe2(SO4)3的最佳浓度分别为0.2mol.L-1、1.0mol.L-1和1.0mol.L-1,最佳粒径、投料量、水样pH值、吸附时间和水样温度分别为60目、5.0g.(100mL)-1、7.0、60min和50℃。含氟20.0mg.L-1的高氟水经改性沸石处理2次后,F-浓度降至1.0mg.L-1以下,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沸石 除氟 EDTA—NaOH-Fe2(SO4)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优化BP神经网络的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方法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思旸 范剑英 丁强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3-188,共6页
将GA优化BP神经网络的算法引入到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方法中。文中基于MATLAB进行仿真试验,通过小波包法、五次谐波法、基波比幅比相法及零序有功功率法等传统选线方法,将零序电流信号的各种特征量进行提取,经过故障测度函数计算得到故... 将GA优化BP神经网络的算法引入到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方法中。文中基于MATLAB进行仿真试验,通过小波包法、五次谐波法、基波比幅比相法及零序有功功率法等传统选线方法,将零序电流信号的各种特征量进行提取,经过故障测度函数计算得到故障测度数据,将数据分别输入到GA-BP神经网络与单一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和测试,讨论GA-BP神经网络算法与单一BP神经网络算法选线性能的差异,输出故障选线结果并与基于各选线方法的故障测度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综合多种传统选线方法的GA-BP神经网络准确率明显高于传统选线方法,且其选线速度与精度优于单一BP神经网络,能够更快速、有效地进行故障选线,满足配电网故障选线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故障选线 BP神经网络 故障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并噻唑酰腙类荧光探针合成及对锌离子检测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其业 杨津涛 +4 位作者 于思源 徐润祺 刘悦美 曾运波 喻艳超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5-571,共7页
以苯并噻唑-2-甲酰肼与4-二乙胺基水杨醛为原料,设计并合成一种新型苯并噻唑酰腙类荧光探针L,并通过核磁、红外及质谱等手段表征。在DMSO溶液中,探针L可迅速与Zn^(2+)以1:1比例络合成L-Zn^(2+),实现对锌离子的即时荧光增强响应,且这一... 以苯并噻唑-2-甲酰肼与4-二乙胺基水杨醛为原料,设计并合成一种新型苯并噻唑酰腙类荧光探针L,并通过核磁、红外及质谱等手段表征。在DMSO溶液中,探针L可迅速与Zn^(2+)以1:1比例络合成L-Zn^(2+),实现对锌离子的即时荧光增强响应,且这一过程不受常见阳离子与阴离子的干扰。荧光滴定实验中计算出探针L对锌离子的检测极限低至15.8 nM,具有良好的检测灵敏度。探针L可实现土壤中锌离子的便捷、高效检测,加标回收率为95.72~103.20%,相对标准偏差为1.79~5.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 Zn^(2+) 光谱分析 苯并噻唑酰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苯并噻唑单元的荧光探针合成及其对银离子检测 被引量:2
12
作者 伊怀诗 赵予心 +5 位作者 王慧双 路鹏程 刘荣豪 刘其业 曾运波 喻艳超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18-422,共5页
以2-肼基苯并噻唑与5-苯基-2-噻吩甲醛为原料合成一种新型苯并噻唑类荧光探针L,并通过核磁、红外及质谱结构表征。在四氢呋喃/4-羟乙基哌嗪乙磺酸(THF/HEPES,v∶v=4∶6,pH=7.4)体系中,探针L可与Ag^(+)以1∶1比例形成络合物L-Ag^(+)从而... 以2-肼基苯并噻唑与5-苯基-2-噻吩甲醛为原料合成一种新型苯并噻唑类荧光探针L,并通过核磁、红外及质谱结构表征。在四氢呋喃/4-羟乙基哌嗪乙磺酸(THF/HEPES,v∶v=4∶6,pH=7.4)体系中,探针L可与Ag^(+)以1∶1比例形成络合物L-Ag^(+)从而实现对Ag^(+)的“开-关”荧光响应识别,并可抵抗常见金属离子及阴离子的干扰。当Ag^(+)浓度在0~10μmol/L时,荧光强度与Ag+浓度呈现良好线性关系,且检测极限低至72.0nmol/L。探针L成功应用于水体中Ag+检测,实验加标回收率为86.29%~107.10%,相对标准偏差为1.78%~4.59%,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噻唑 荧光探针 Ag^(+) 光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力识别Al^(3+)及F^(-)的偶氮类荧光探针合成与应用
13
作者 刘其业 喻艳超 +2 位作者 荆军凯 由君 武文菊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64-2170,共7页
以6-氨基间甲酚和1-萘酚为原料,合成了2-(2-羟基-4-甲基苯偶氮)-1-萘酚(探针NA-M),通过^(1)HNMR、^(13)CNMR、FTIR、HRMS表征了其结构。测试了探针NA-M对Al^(3+)的选择性识别性能及其与Al^(3+)形成的络合物(NA-M+Al^(3+))对F^(-)的选择... 以6-氨基间甲酚和1-萘酚为原料,合成了2-(2-羟基-4-甲基苯偶氮)-1-萘酚(探针NA-M),通过^(1)HNMR、^(13)CNMR、FTIR、HRMS表征了其结构。测试了探针NA-M对Al^(3+)的选择性识别性能及其与Al^(3+)形成的络合物(NA-M+Al^(3+))对F^(-)的选择性识别性能,推测了探针NA-M与Al^(3+)和F^(-)间的作用机制。考察了探针NA-M在实际样品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pH=7.4、V(甲醇)∶V(N-2-羟乙基哌嗪-N'-2-乙磺酸)=9∶1的溶剂中,探针NA-M与Al^(3+)在590 nm处发生显著的荧光增强作用,并对Al^(3+)的识别表现出高选择性、抗金属离子干扰性和良好的灵敏度(检测限为8.4×10^(-7)mol/L),Al^(3+)与探针NA-M形成了配位比为1∶2的NA-M+Al^(3+);NA-M+Al^(3+)在F^(-)加入后发生显著的荧光猝灭现象,F^(-)可以捕获NA-M+Al^(3+)中的Al^(3+),从而引起荧光变化。NA-M+Al^(3+)对F^(-)的识别也显示出高选择性和良好的抗其他阴离子干扰能力和灵敏度(检测限为9.5×10^(-7)mol/L);在体系pH为5~10时,探针NA-M识别Al^(3+)及F^(-)表现出良好的效果,交替加入Al^(3+)和F^(-)可引起其荧光强度的可逆变化,探针NA-M可以通过荧光信号的“关-开-关”转变,用于接力识别Al^(3+)和F^(-)。在实际样品的检测中,Al^(3+)的回收率在98.8%~107.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6%~4.3%;F^(-)的回收率为97.8%~101.4%,RSD为1.4%~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氮 荧光探针 Al^(3+) F^(-) 接力识别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五味子不同部位中三种木脂素成分含量 被引量:25
14
作者 郑春英 李宏涛 +3 位作者 吴桐 牛雯颖 陆欣媛 平文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376-379,共4页
目的: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五味子不同部位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含量。方法:采用Symmetry C18柱,甲醇-乙腈-水(1:1:1)作流动相,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50nm。结果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含量测定方法的线性关... 目的: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五味子不同部位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含量。方法:采用Symmetry C18柱,甲醇-乙腈-水(1:1:1)作流动相,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50nm。结果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含量测定方法的线性关系良好,线性范围和相关系数为0.04~0.2mg/ml(r=0.9999);回收率分别为103.03%、99.83%和101.55%;RSD分别为0.99%、2.15%、1.39%(n=10)。结论:该方法精密度、重现性和分离效果好,分析快速准确,适合于该药材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含量的测定,不同部位三成分均存在一定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五味子 五味子醇甲 五味子甲素 五味子乙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培养基优化中的现代数学统计学方法 被引量:33
15
作者 张广臣 雷虹 +1 位作者 何欣 单钰毓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0-113,共4页
发酵培养基优化已经成为现代发酵工业的研究热点。如今很多现代数学统计方法也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微生物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工作中,其中以正交试计、均匀设计、响应面优化设计、人工神经网络等最为常用。在实际优化工作中,可以根据不同的研... 发酵培养基优化已经成为现代发酵工业的研究热点。如今很多现代数学统计方法也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微生物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工作中,其中以正交试计、均匀设计、响应面优化设计、人工神经网络等最为常用。在实际优化工作中,可以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选用不同的优化设计,以达到最佳的效果。文中对这些常用现代数学统计学方法在培养基优化中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并介绍了它们之间的区别以及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对它们进行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基优化 正交设计 均匀设计 响应面设计 人工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FT和小波包变换的电力系统谐波检测方法 被引量:102
16
作者 房国志 杨超 赵洪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5-79,共5页
针对目前在进行谐波检测时存在频谱泄漏、柵栏现象以及由分析时运算量较大造成的识别定位速度慢、实时性不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FFT和小波包变换的综合谐波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傅里叶变换优秀的幅频特性,识别出所有的谐波分量,再利... 针对目前在进行谐波检测时存在频谱泄漏、柵栏现象以及由分析时运算量较大造成的识别定位速度慢、实时性不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FFT和小波包变换的综合谐波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傅里叶变换优秀的幅频特性,识别出所有的谐波分量,再利用小波包优秀的时频特性,快速、有选择地对所关注暂态谐波分量发生和结束时刻进行准确定位,同时将该谐波分量提取出来,这样有效地减少了运算量,提高了谐波检测的实时性。用Matlab仿真了综合谐波检测方法,并将仿真结果与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的仿真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所提方法对谐波检测的有效性和实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电能质量 谐波 傅里叶变换 小波包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型的SVPWM算法研究 被引量:24
17
作者 吴丽华 高慧芝 +1 位作者 刘政 杨明玲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7-63,共7页
通常采用的SPWM(space pulse width modulation)算法电压利用率低、谐波多,而一般SVP-WM(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算法结构复杂。针对以上问题,研究了一种改进型的SVP-WM算法,将输入的两路正交正弦电压Uα和Uβ进行简单的... 通常采用的SPWM(space pulse width modulation)算法电压利用率低、谐波多,而一般SVP-WM(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算法结构复杂。针对以上问题,研究了一种改进型的SVP-WM算法,将输入的两路正交正弦电压Uα和Uβ进行简单的加减及逻辑运算就得到了合成矢量所在的扇区,通过查表便可以得到该扇区基础合成矢量的作用时间,并由此计算出三相合成圆形磁链的作用时间,再根据脉宽调制原理生成圆形磁链脉冲,从而实现了该算法。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并且运用于异步电机系统中能够实现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量控制 脉宽调制 扇区 基础合成矢量作用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组学技术在植物源性食品研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8
作者 赵丹 杜仁鹏 +2 位作者 刘鹏飞 潘超 葛菁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2-216,共5页
代谢组学以生物系统中的细胞在特定条件下所有小分子代谢物为研究对象,定性并定量描述生物内源性代谢物及其对内因和外因变化的应答规律。近年来代谢组学技术成为食品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尤其是在以植物为原材料进行加工或直接食... 代谢组学以生物系统中的细胞在特定条件下所有小分子代谢物为研究对象,定性并定量描述生物内源性代谢物及其对内因和外因变化的应答规律。近年来代谢组学技术成为食品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尤其是在以植物为原材料进行加工或直接食用的植物源性食品中,代谢组学技术广泛用于检测不易挥发性化合物。本文简要介绍代谢组学主要技术平台、研究流程和统计方法,着重论述代谢组学在植物源性食品的品质鉴定、安全性及防伪评估、原料动态监控以及食品分类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植物源性食品 核磁共振 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概率的多状态贝叶斯网络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46
19
作者 马德仲 周真 +3 位作者 于晓洋 樊尚春 邢维巍 郭占社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607-2611,共5页
利用贝叶斯网络对多状态系统进行可靠性分析时,各根节点不同状态的精确概率难以获得。因此提出了把模糊理论与贝叶斯网络方法相结合,将不同专家给出的根节点各状态发生概率的语言变量转化为三角模糊数,并经过均值化、解模糊和归一化得... 利用贝叶斯网络对多状态系统进行可靠性分析时,各根节点不同状态的精确概率难以获得。因此提出了把模糊理论与贝叶斯网络方法相结合,将不同专家给出的根节点各状态发生概率的语言变量转化为三角模糊数,并经过均值化、解模糊和归一化得到不同状态的发生概率的精确值。将其代入多状态贝叶斯网络中,计算叶节点不同状态的发生概率,进而计算各根节点的后验概率及风险增加当量重要度。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应用该方法能够提高贝叶斯网络处理不确定性问题的能力,使其在解决多状态不确定性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问题时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靠性 贝叶斯网络 多状态系统 三角模糊数 模糊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发酵剂馒头和单一酵母馒头风味物质比较 被引量:32
20
作者 韩德权 孙庆申 +1 位作者 李冰 吴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0-242,共3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extraction,SDE)提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检测复合发酵剂馒头和单一酵母馒头的风味物质成分,结果表明:从复合发酵剂馒头中检测到36种化合物,...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extraction,SDE)提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检测复合发酵剂馒头和单一酵母馒头的风味物质成分,结果表明:从复合发酵剂馒头中检测到36种化合物,包括对风味物质贡献较大的醇类、酯类、羰基化合物等。从单一发酵剂馒头中检测到16种化合物。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发酵剂馒头的风味物质不仅种类多,而且相对含量也明显高于酵母馒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馒头 复合发酵剂 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