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逐日降水的随机模拟模型及其在黑龙江省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斌 付强 +1 位作者 张金萍 徐文仲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5-69,共5页
在模拟逐日降水数据方面,近些年来的一种通用方法是联合应用一阶马尔科夫链和伽玛分布函数建立随机模拟模型,这种方法在国外很大的环境范围内被证明是有效的。为此,应用黑龙江省14个站点56年的实测降水数据,针对马尔科夫两状态转移概率... 在模拟逐日降水数据方面,近些年来的一种通用方法是联合应用一阶马尔科夫链和伽玛分布函数建立随机模拟模型,这种方法在国外很大的环境范围内被证明是有效的。为此,应用黑龙江省14个站点56年的实测降水数据,针对马尔科夫两状态转移概率和伽玛分布参数的不同来源,即统计分析实测降水数据直接获得和利用实测降水数据建立回归模型间接推求,分别模拟了各站点的1 000年逐日降水过程。结果表明:应用一阶马尔科夫链和伽玛分布函数可以很好地模拟黑龙江省14个站点的逐日降水过程,模型的模拟精度很高,证明了这种方法是有效的;但国外推求转移概率和伽玛分布参数的经验模型和长系列法在黑龙江省不完全适用,应用重新建立的回归模型推求的转移概率和伽玛分布参数模拟的逐日降水数据的精度同样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事件 随机模型 转移概率 伽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西部玉米调亏灌溉的节水增产效应 被引量:7
2
作者 孙继鹏 魏永霞 王艳阳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80-184,共5页
采取测筒试验,对玉米单生育阶段、连续生育阶段和全生育期进行不同程度的水分亏缺处理,研究了调亏灌溉对玉米耗水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就单生育阶段调亏而言,产量和耗水量之间呈开口向下的二次抛物线关系,苗期... 采取测筒试验,对玉米单生育阶段、连续生育阶段和全生育期进行不同程度的水分亏缺处理,研究了调亏灌溉对玉米耗水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就单生育阶段调亏而言,产量和耗水量之间呈开口向下的二次抛物线关系,苗期中度水分亏缺(水分控制上限为60%)为最佳的灌水处理模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1.23%和11.95%;连续生育阶段和全生育期调亏均对作物的产量有不利影响;全生育期充分灌溉时的产量最高,但水分利用效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调亏灌溉 耗水量 水分利用效率 黑龙江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西部玉米调亏灌溉评价——基于熵权的模糊物元模型 被引量:3
3
作者 孙继鹏 魏永霞 +2 位作者 冯鼎锐 刘志凯 郑春阳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9-154,共6页
为合理地评价出黑龙江西部玉米调亏灌溉模式下最佳的处理方案,通过测筒试验,对玉米单生育阶段、连续生育阶段和全生育期进行不同程度的水分亏缺处理,并将熵值理论与模糊物元模型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研究可为黑龙江省农业水资源... 为合理地评价出黑龙江西部玉米调亏灌溉模式下最佳的处理方案,通过测筒试验,对玉米单生育阶段、连续生育阶段和全生育期进行不同程度的水分亏缺处理,并将熵值理论与模糊物元模型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研究可为黑龙江省农业水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调亏灌溉 熵权 模糊物元 黑龙江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对黑土区大豆节水增产及土壤肥力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车艳朋 魏永霞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5-58,共4页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黑土中施加不同含量生物炭对大豆生长状况、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实验共设5个处理:不添加生物炭(CK),每1kg干土加生物炭10g(C10)、20g(C20)、30g(C30)、40g(C40)和50g(C50)。结果表明:适量生物炭可促进大豆生长并...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黑土中施加不同含量生物炭对大豆生长状况、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实验共设5个处理:不添加生物炭(CK),每1kg干土加生物炭10g(C10)、20g(C20)、30g(C30)、40g(C40)和50g(C50)。结果表明:适量生物炭可促进大豆生长并提高大豆产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与CK相比,C10处理苗期对株高、茎粗的增幅最大,C20处理花期、结荚期和鼓粒期株高、茎粗及叶面积的增幅最大,C10、C20和30处理产量分别提高11%、28%和11%,其中C20处理的产量增幅最大。施加生物炭处理可增大黑土pH值,并提高土壤肥力,随着生物炭含量的增大,土壤肥力有增高趋势,C50处理的有机质、碱解氮、有速磷、速效钾增幅最大,分别为42%、45%、285%和363%。综合看来,C20处理对大豆生长有利,C50对土壤肥力提高幅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区 大豆 节水增产 肥力 秸秆 生物炭 节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耕地综合治理技术模式的蓄水保土及增产效应 被引量:13
5
作者 杨爱峥 魏永霞 +2 位作者 张忠学 张宝丽 齐智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22-226,共5页
针对松嫩平原北部丘陵漫岗黑土区严重的水土流失、春旱和耕层渍涝并存的问题,采取了垄向区田与鼠道、暗管和明沟4种措施并将其有机集成形成了4个坡耕地综合治理技术模式。于2009和2010年,以黑龙江农垦北安分局红星农场3°坡耕地为... 针对松嫩平原北部丘陵漫岗黑土区严重的水土流失、春旱和耕层渍涝并存的问题,采取了垄向区田与鼠道、暗管和明沟4种措施并将其有机集成形成了4个坡耕地综合治理技术模式。于2009和2010年,以黑龙江农垦北安分局红星农场3°坡耕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技术模式对大豆生育期土壤水分动态、产量、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技术模式均有不同程度的蓄水保土增产和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作用,其中鼠洞+暗管+明沟+垄向区田措施效果最为明显,与常规耕作相比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27.3%和23.9%,地表径流量和土壤流失量分别减少了31.3mm和456t/(km2.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排水 径流 鼠道 暗管 明沟 垄向区田 土壤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物炭施加量的土壤水分入渗及其分布特性 被引量:67
6
作者 王艳阳 魏永霞 +1 位作者 孙继鹏 张雨凤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3-119,共7页
为了揭示生物炭施加到黑土区土壤后形成的特殊双层土壤结构对土壤水分入渗及其分布的影响,该研究采取室内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积水入渗条件下不同生物炭施加量(0、10、20、40和80 t/hm^2)的土壤水分入渗特性,并建立了生物炭-... 为了揭示生物炭施加到黑土区土壤后形成的特殊双层土壤结构对土壤水分入渗及其分布的影响,该研究采取室内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积水入渗条件下不同生物炭施加量(0、10、20、40和80 t/hm^2)的土壤水分入渗特性,并建立了生物炭-土壤双层土壤结构水分分布模型,对不同生物炭施加量的农田土壤水分分布进行了模拟。结果显示,生物炭-土壤双层结构土壤水分入渗过程表现为斜率由大变小的两段非线性曲线,转折点为入渗锋面到达生物炭-土壤交界面后暂停继续下渗,上层土壤质量含水率累积到界面含水率超过临界含水率42.5%的时间;生物炭的施加使土壤入渗率、饱和导水率和临界吸力与对照相比提高的比例范围分别为21.95%~112.20%、14.29%~52.38%和13.75~78.69%,同时也可显著增强上、下层土壤的持水性能。在上层土壤厚度为20 cm时,影响临界吸力的因素只有生物炭的施加量,且其与施炭量的相关性大于土壤入渗率和饱和导水率;施用生物炭条件下的土壤水分分布规律可以用本研究所建立的生物炭-土壤双层土壤结构水分分布模型来表达。研究表明,生物炭添加能够改善黑土区土壤持水能力和水分入渗特性,有利于作物生长,减少地表径流和水土流失;同时也为生物炭在黑土区农业生产上的应用选择合理施加量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水分 入渗 生物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耕地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的保水保土增产效应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魏永霞 李晓丹 胡婷婷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1-55,共5页
采用径流小区与田间小区试验相结合的方式,于2011年在黑龙江省北安市红星农场3°坡耕地进行不同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的水土保持和节水增产效应试验研究。通过对不同处理的径流量、土壤侵蚀量、干物质积累、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等分析... 采用径流小区与田间小区试验相结合的方式,于2011年在黑龙江省北安市红星农场3°坡耕地进行不同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的水土保持和节水增产效应试验研究。通过对不同处理的径流量、土壤侵蚀量、干物质积累、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等分析表明,深松、深松+秸秆还田、深松+秸秆还田+垄向区田、深松+垄向区田四种模式均有一定的水土保持与节水增产效果,其中以深松+秸秆还田+垄向区田的效果最好,相对于常规耕作减流量、减沙量分别为95.12%、90.30%,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5.47%、31.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黑土区 坡耕地 降雨径流 土壤侵蚀 深松 秸秆还田 垄向区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土保持技术模式的坡耕地产流、产沙特征 被引量:18
8
作者 陈伟 魏永霞 +1 位作者 王存国 王晓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7-30,共4页
针对松嫩平原北部丘陵漫岗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利用2009,2010年2年时间在天然降雨条件下首次采用工程技术与耕作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技术模式进行研究,径流小区包括鼠洞、鼠洞+暗管、垄向区田、鼠洞+垄向区田、鼠洞+暗管+垄向区田5... 针对松嫩平原北部丘陵漫岗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利用2009,2010年2年时间在天然降雨条件下首次采用工程技术与耕作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技术模式进行研究,径流小区包括鼠洞、鼠洞+暗管、垄向区田、鼠洞+垄向区田、鼠洞+暗管+垄向区田5种不同水土保持技术模式,并与对照小区常规进行对比进而揭示各小区的产流产沙特征。结果表明:(1)综合水土保持技术模式对产流产沙的延缓效果最好;(2)各小区的产流产沙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垄向区田、鼠洞、鼠洞+暗管、鼠洞+垄向区田和鼠洞+暗管+垄向区田。(3)与对照区相比,综合技术模式的减流减沙效益明显优于单一的技术模式,其中鼠洞+暗管+垄向区田和鼠洞+垄向区田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降雨 坡耕地 水土保持措施 产流 产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农田植被条件下黑土坡耕地产流和产沙特征 被引量:9
9
作者 吴限 魏永霞 +1 位作者 王敏 王龙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3期101-104,111,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农田植被条件下的水土侵蚀特征,为该区作物种类选择提供参考。[方法]2013年在位于东北典型黑土带上的黑龙江省红星农场径流小区内,开展了玉米、大豆、大豆—玉米间作3种农田植被条件下的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特征研究。[结... [目的]研究不同农田植被条件下的水土侵蚀特征,为该区作物种类选择提供参考。[方法]2013年在位于东北典型黑土带上的黑龙江省红星农场径流小区内,开展了玉米、大豆、大豆—玉米间作3种农田植被条件下的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特征研究。[结果]玉米的径流拦蓄和土壤侵蚀控制的效果最好,间作次之,大豆位居最后;玉米和间作模式的地表径流分别较大豆减少了15.8%和10.7%,土壤侵蚀量亦分别减少了10.47%和5.35%。[结论]在较低降雨强度下玉米和间作的减流减沙效果差别不甚明显,在较高强度下玉米和间作减流减沙效果明显好于大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降雨 黑土区 坡耕地 叶面积指数 农田植被 产流 产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挠力河流域径流变化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邢贞相 刘美鑫 +2 位作者 付强 宫兴龙 葛宇生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8-187,共10页
挠力河作为三江平原最大的流域,其径流变化过程对三江平原的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获取该流域的径流量变化特征,首先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法和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对流域4个代表性水文站径流序列进行趋势分析... 挠力河作为三江平原最大的流域,其径流变化过程对三江平原的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获取该流域的径流量变化特征,首先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法和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对流域4个代表性水文站径流序列进行趋势分析,然后采用滑动移除近似熵法(MC-Ap En法)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分别对径流进行突变检验,并对径流发生变化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挠力河流域上、中、下游径流量分布不均匀,且同一水文站径流年际变化较大,不利于挠力河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挠力河流域近50 a来径流量呈明显的减少趋势,其中宝清站、保安站、菜咀子站径流下降趋势明显;挠力河径流量在1966年发生突变,突变后径流呈明显的减少趋势,发生突变的主要原因是降雨量减少、农业开垦的扩张以及水利工程建设的日益增多;滑动移除近似熵法在进行径流突变分析的过程中,表现出精确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是一种适于径流序列突变检测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挠力河流域 径流变化特征 MC—ApEn法Mann—Kendall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土区土壤侵蚀厚度对土地生产力的影响及其评价 被引量:22
11
作者 刘慧 魏永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288-296,共9页
为了研究黑土区土壤侵蚀厚度对土地生产力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人为剥离黑土表层0、5、10、15、20、25和30 cm土壤以模拟侵蚀厚度不同的耕层土壤,分析土壤侵蚀厚度对土壤理化性质、大豆生物性状和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的影响。并对TOPSIS(... 为了研究黑土区土壤侵蚀厚度对土地生产力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人为剥离黑土表层0、5、10、15、20、25和30 cm土壤以模拟侵蚀厚度不同的耕层土壤,分析土壤侵蚀厚度对土壤理化性质、大豆生物性状和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的影响。并对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模型进行改进,用于评价侵蚀厚度不同的土壤的土地生产力。结果表明:土壤全N、碱解N、全P、速效P、有机质含量和土壤田间持水率均随侵蚀厚度的增加而递减,土壤容重随侵蚀厚度的增加而递增。土壤侵蚀厚度对大豆生长有显著影响,随着侵蚀厚度的增加,大豆减产率呈"S型"曲线递增,产量、耗水量呈"Z型"曲线递减,水分利用效率呈指数曲线关系递减。改进的TOPSIS模型对不同侵蚀厚度下土地生产力的评价结果较为理想,计算的土地生产力指数随土壤侵蚀厚度的变化呈"Z型"曲线,与大豆产量的变化趋势相同,且二者呈指数函数关系,决定系数达0.996,均方根误差为0.65。研究结果可为黑土区土壤侵蚀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侵蚀 农作物 黑土区 土地生产力 TOPSIS模型改进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土区调亏灌溉条件下大豆耗水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龙 魏永霞 吴限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9-33,共5页
针对黑土区存在的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短缺,作物水分利用效率较低的实际问题。2013年在黑龙江省北安农垦分局红星农场进行了盆栽试验,研究了调亏灌溉条件下的大豆耗水规律。结果表明大豆各生育阶段耗水量按结荚-鼓粒、开花-结荚... 针对黑土区存在的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短缺,作物水分利用效率较低的实际问题。2013年在黑龙江省北安农垦分局红星农场进行了盆栽试验,研究了调亏灌溉条件下的大豆耗水规律。结果表明大豆各生育阶段耗水量按结荚-鼓粒、开花-结荚、鼓粒-成熟、分枝-开花、出苗-分枝、播种-出苗阶段依次递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与耗水量之间均呈二次抛物线关系。耗水量为62.5kg/盆时,水分利用效率先出现最大值,耗水量达84.76kg/盆时,产量(52.9g/盆)最高,最高值出现时间较水分利用效率偏后。在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Jensen模型的黑土区大豆水分生产函数。研究结果可为黑土区大豆节水灌溉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区 大豆 耗水规律 调亏灌溉 水分利用效率 水分生产函数 Jensen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密度参数K-均值算法的RBF网络及其在降水量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郭皓 邢贞相 +1 位作者 付强 李晶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99-303,共5页
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tion,简称RBF)神经网络是一种收敛速度快、逼近能力强的前馈型神经网络。为提高网络的训练速度,采用基于密度参数的K-均值算法,消除传统K-均值算法对初始聚类中心的敏感性,构建了基于K-均值算法的RBF降水预... 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tion,简称RBF)神经网络是一种收敛速度快、逼近能力强的前馈型神经网络。为提高网络的训练速度,采用基于密度参数的K-均值算法,消除传统K-均值算法对初始聚类中心的敏感性,构建了基于K-均值算法的RBF降水预报模型,并应用于挠力河流域的友谊农场汛期月降水量预报中,以检验所建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与标准的K-均值算法RBF网络模型和BP(Back Propagation)网络模型相比,所构建的RBF降水预报模型对2008年,2009年,2010年各年间汛期(6—9月)降水量的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为9.270 7%;确定性系数为0.96。预报精度均有所提高,且满足水文预报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学 降水量预测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密度参数 K-均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耕地治理措施及其组合对水土环境及养分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柴宇 魏永霞 +1 位作者 张宝丽 白杨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7-182,共6页
针对松嫩平原漫岗黑土区坡耕地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以深松、秸秆还田、垄向区田3项耕作技术和鼠道、暗管2种工程技术为核心,并将其有机组合形成了4个坡耕地治理技术集成模式,于2011-2012年,以黑龙江省农垦北安分局红星农场3°坡耕... 针对松嫩平原漫岗黑土区坡耕地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以深松、秸秆还田、垄向区田3项耕作技术和鼠道、暗管2种工程技术为核心,并将其有机组合形成了4个坡耕地治理技术集成模式,于2011-2012年,以黑龙江省农垦北安分局红星农场3°坡耕地为研究对象,对天然降雨条件下的降雨产流及产沙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分析了不同技术模式下玉米生育期内的土壤侵蚀与养分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各单项措施及其组合对水土环境及养分流失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鼠洞+暗管+垄向区田"组合模式效果最好。与常规耕作相比,地表径流量、土壤侵蚀量分别减少了71.27mm和11.839t/(hm2·a),其有机质、碱解N、速效P、速效K流失量分别占常规耕作的0.16%、0.14%、0.04%、0.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漫岗黑土区 坡耕地 天然降雨 水土保持措施 径流 土壤侵蚀 养分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间步长的Hargreaves公式修正式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斌 付强 +1 位作者 王敏 雷呈瑞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1-135,共5页
为比较不同时间步长的Hargreaves公式修正式的适用性,利用哈尔滨市气象台48年的逐日气象数据,应用Penman-Monteith公式和Hargreaves公式计算了哈尔滨市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的日、旬、月值,基于两公式计算的ET0数据,采纳FAO推荐的方... 为比较不同时间步长的Hargreaves公式修正式的适用性,利用哈尔滨市气象台48年的逐日气象数据,应用Penman-Monteith公式和Hargreaves公式计算了哈尔滨市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的日、旬、月值,基于两公式计算的ET0数据,采纳FAO推荐的方法建立了Hargreaves公式修正式模型,通过分析模型的判定系数及计算结果探讨不同时间步长Hargreaves公式修正式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利用历年逐日、逐旬、逐月ET0值建立的Hargreaves公式修正式计算精度不是很高,而利用ET0多年平均值建立的Hargreaves公式修正式计算精度相对较高,但在同一时间步长或不同时间步长之间,不宜互换应用Hargreaves公式修正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rgreaves公式 PENMAN-MONTEITH公式 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 回归分析 时间步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生物炭对寒地黑土区玉米生长发育及耗水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刘超 魏永霞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8,共4页
为探明在寒地黑土区不同生物炭添加量对玉米生物性状指标及耗水规律的影响,于2014年在北安市红星农场通过盆栽试验设置6个处理(CK-0g/kg、C1-20g/kg、C2-40g/kg、C3-60g/kg、C4-80g/kg、C5-100g/kg)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适量施加生物炭(... 为探明在寒地黑土区不同生物炭添加量对玉米生物性状指标及耗水规律的影响,于2014年在北安市红星农场通过盆栽试验设置6个处理(CK-0g/kg、C1-20g/kg、C2-40g/kg、C3-60g/kg、C4-80g/kg、C5-100g/kg)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适量施加生物炭(处理C1、C2)可以有效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提高玉米的产量,也有效增加了玉米的日耗水量、全生育期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处理C1、C2分别比对照CK增产20.95%、26.07%,水分利用效率增加14.62%和18.01%。而过量施加生物炭(处理C4、C5)则会抑制玉米的生长发育,导致减产,同时也降低了玉米的日耗水量、全生育期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生物炭量与玉米单株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之间成二次抛物线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12 2和0.772 1,当生物炭施加量为36.13和39.25g/kg时,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达到最大值150.95g/株和3.92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黑土区 生物炭 玉米 产量 耗水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土区坡耕地水土保持技术模式对降雨径流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慧 魏永霞 +1 位作者 刘超 吴限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0-55,共6页
采用径流小区试验,以鼠洞、暗管2项工程措施为核心,与深松、垄向区田2项耕作措施有机集成,形成LQ、LS、SQ、SAS、SAQ和SAQS共6个坡耕地综合治理技术模式小区,并与常规耕作处理(CK)对照,通过对2013,2014年各小区产流特征对比分析,解析不... 采用径流小区试验,以鼠洞、暗管2项工程措施为核心,与深松、垄向区田2项耕作措施有机集成,形成LQ、LS、SQ、SAS、SAQ和SAQS共6个坡耕地综合治理技术模式小区,并与常规耕作处理(CK)对照,通过对2013,2014年各小区产流特征对比分析,解析不同技术模式对径流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技术模式2013,2014年径流深及径流系数大小排序相同,为:CK>LQ>LS>SQ>SAQ>SAS>SAQS。年径流量时程分布以垄向区田修筑时间为分界点呈现两阶段性:垄向区田筑垱前各处理产流量大小排序为:CK>LQ>LS>SQ>SAQ>SAS>SAQS;垄向区田筑垱后各处理产流量大小排序为:CK>LQ>LS>SAS>SQ>SAQ=SAQS(未产流)。不同技术模式对次降雨径流过程的影响表现为产流时间滞后、产流阈值增加、径流强度峰值消减和产流量降低,且影响大小亦以垄向区田筑垱时间为分界点呈现两阶段性,垄向区田筑垱前,SAQ、SAS、SAQS 3个处理的产流量分别占CK的26.22%,5.55%和4.88%,降雨产流阈值均大于25mm,它们对小雨和中雨能够完全拦蓄径流;垄向区田筑垱后,SAQ、SAQS这2个处理都没有产生径流,它们对大雨及以下等级的降雨能很好地控制径流。垄向区田措施具有较好的拦蓄径流的作用,其与鼠洞、暗管等强化入渗的措施结合使用,能有效减少径流,抑制水土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区 坡耕地 水土保持 降雨 产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AGA的PPC模型在黑土区玉米调亏灌溉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邹兵兵 魏永霞 王敏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1-84,共4页
调亏灌溉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节水灌溉方式,对黑土区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而调亏灌溉方案的优劣取决于它的综合效果,难以直观评价。以2013年在黑龙江省红星农场进行的玉米调亏灌溉技术效应的试验研究为基础,选取了8... 调亏灌溉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节水灌溉方式,对黑土区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而调亏灌溉方案的优劣取决于它的综合效果,难以直观评价。以2013年在黑龙江省红星农场进行的玉米调亏灌溉技术效应的试验研究为基础,选取了8个评价指标,采用投影寻踪分类模型(PPC),利用基于实数编码的加速遗传算法(RAGA)优化其投影方向,根据投影函数值得到各评价指标对综合评价的贡献大小对不同调亏处理的各项指标进行排序。结果表明:苗期水分调亏程度为田间持水量60%的处理为最佳调亏灌溉方案,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比适宜调亏灌溉处理分别提高了2.11%和6.42%。研究结果可为黑土区玉米灌溉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区 玉米 调亏灌溉 遗传算法 投影寻踪分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地黑土区玉米调亏灌溉耗水规律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邹兵兵 魏永霞 +1 位作者 王存国 王翠翠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3-56,60,共5页
通过盆栽试验,于2013年研究了寒地黑土区玉米调亏灌溉条件下不同水分处理的耗水规律,结果表明:玉米不同生育阶段的总耗水量大小顺序为:拔节期>抽雄期>灌浆期>苗期,其中抽雄期的敏感指数(0.672 7)最高。当水分亏缺处理低于60%... 通过盆栽试验,于2013年研究了寒地黑土区玉米调亏灌溉条件下不同水分处理的耗水规律,结果表明:玉米不同生育阶段的总耗水量大小顺序为:拔节期>抽雄期>灌浆期>苗期,其中抽雄期的敏感指数(0.672 7)最高。当水分亏缺处理低于60%田间持水量时,将会影响玉米产量,产量和总耗水量之间呈二次抛物线关系,当灌水量为46.93kg/盆时,产量最高。利用玉米在不同亏水处理条件下的各生育阶段耗水量和产量数据,用Jensen模型进行拟合,得到适合该地区玉米的水分生产函数,为玉米在调亏灌溉条件下制定合理灌溉制度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黑土区 玉米 JENSEN模型 调亏灌溉 水分生产函数 耗水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及其组合对土壤团聚体及有机质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翠翠 魏永霞 +1 位作者 王存国 邹兵兵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14,共4页
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质含量是评价土壤质量常用的指标,为了探讨水土流失治理对土壤特性的影响,于2013年,在建于2008年的北安市红星农场径流小区内进行了试验观测,研究了"鼠道"(SD)、"鼠道+垄向区田"(SQ)、"鼠道... 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质含量是评价土壤质量常用的指标,为了探讨水土流失治理对土壤特性的影响,于2013年,在建于2008年的北安市红星农场径流小区内进行了试验观测,研究了"鼠道"(SD)、"鼠道+垄向区田"(SQ)、"鼠道+暗管"(SA)、"鼠道+暗管+垄向区田"(SAQ)4种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及组合不同土层深度的团聚体稳定性和有机质含量的变化,并设常规(CK)处理为对照。结果发现,经过6年的水土流失治理,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及组合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均高于未治理情况(常规处理),其中最好的组合为水土流失防治效果较好的"鼠道+暗管+垄向区田"组合。通过选用不同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评价指标对比分析发现,不同的措施对土壤团聚体亦产生了影响,其稳定性由大到小依次为"鼠道+暗管+垄向区田"、"鼠道+垄向区田"、"鼠道+暗管"和"鼠道"措施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区 坡耕地 水土保持措施 团聚体 有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