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国家药品抽检的酮康唑洗剂质量研究评价
1
作者 寻延滨 多凯 +8 位作者 信长颖 韩小旭 赵霞 王斯文 王春雨 肖宇 赵龙山 王常禹 于新颖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595-1600,共6页
目的评价国内不同企业生产的酮康唑洗剂的质量。方法采用法定标准结合探索性研究对2024年国家药品抽检的45批(40个批号)酮康唑洗剂进行综合评价,包括有关物质、抗氧剂含量、包装透氧量、体外透皮、黏度、抑菌效力、刺激性、微观结构等... 目的评价国内不同企业生产的酮康唑洗剂的质量。方法采用法定标准结合探索性研究对2024年国家药品抽检的45批(40个批号)酮康唑洗剂进行综合评价,包括有关物质、抗氧剂含量、包装透氧量、体外透皮、黏度、抑菌效力、刺激性、微观结构等。结果法定标准检验合格率100.0%,经探索性研究后发现多批次样品存在问题。相关性分析发现影响酮康唑洗剂质量的主要因素为处方工艺和包装。结论建议生产企业尽快进行处方工艺优化,并注意选择合适的包材,有效提高酮康唑洗剂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酮康唑洗剂 国家药品抽检 法定标准 探索性研究 处方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国家药品抽检的酮康唑有关物质检查方法研究
2
作者 信长颖 寻延滨 +5 位作者 于新颖 韩宇 吴琼 赵龙山 刘利群 朱嘉亮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611-1617,共7页
目的建立酮康唑有关物质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为完善其质量标准及提高其纯度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在2024年版《英国药典》酮康唑乳膏有关物质测定色谱条件基础上优化梯度洗脱条件,采用C 18色谱柱(4.6 mm×150 mm,3μm),以乙腈... 目的建立酮康唑有关物质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为完善其质量标准及提高其纯度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在2024年版《英国药典》酮康唑乳膏有关物质测定色谱条件基础上优化梯度洗脱条件,采用C 18色谱柱(4.6 mm×150 mm,3μm),以乙腈和醋酸盐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0 nm。结果所建立的色谱条件可较好地分离酮康唑中的已知杂质和潜在基因毒性杂质,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国家药品抽检5家企业21批原料药中潜在基因毒性杂质2个、6个已知杂质以及未知杂质含量均低于拟订的限度要求。结论该方法为提高酮康唑原料药的质量,确保酮康唑制剂的安全性奠定了基础,可较好地服务于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酮康唑 有关物质 基因毒性杂质 国家药品抽检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链球菌素与甘草查尔酮A联合抑制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研究
3
作者 于微 刘园园 +6 位作者 郭进琪 曲范娜 魏丽郦 王相茹 张子怡 王彤娇 马佳歌 《中国乳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25,共7页
文章研究了乳酸链球菌素与甘草查尔酮A联合使用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分析了二者联用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细胞微观结构、细胞内容物泄露、运动能力、生物膜形成、成熟生物膜的影响。结果表明,乳酸链球菌素... 文章研究了乳酸链球菌素与甘草查尔酮A联合使用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分析了二者联用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细胞微观结构、细胞内容物泄露、运动能力、生物膜形成、成熟生物膜的影响。结果表明,乳酸链球菌素和甘草查尔酮A的联合使用显著增加了2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细胞内容物泄露,并显著抑制了其运动能力,从而抑制生物膜形成(P<0.05)。此外,乳酸链球菌素与甘草查尔酮A显著减少了不同食品表面(不锈钢、橡胶、铝片和玻璃)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成熟生物膜中活菌数(P<0.05)。为防控食品加工环境中的生物膜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链球菌素 甘草查尔酮A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生物膜 抑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的常见调味品中嘌呤类物质含量分布研究
4
作者 陈莎莎 刘鑫 +1 位作者 李小兰 杜丽丽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5-178,共4页
建立一种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调味品中腺嘌呤、鸟嘌呤、黄嘌呤和次黄嘌呤4种嘌呤类物质的方法。方法检出限为0.005 mg/100 g,定量限为0.015 mg/100 g,准确度和精密度都符合常规检测方法的要求。利用此方法对常见调味品中腺嘌呤... 建立一种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调味品中腺嘌呤、鸟嘌呤、黄嘌呤和次黄嘌呤4种嘌呤类物质的方法。方法检出限为0.005 mg/100 g,定量限为0.015 mg/100 g,准确度和精密度都符合常规检测方法的要求。利用此方法对常见调味品中腺嘌呤、鸟嘌呤、黄嘌呤和次黄嘌呤的含量及其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鸡精、浓汤宝、蚝油等调味品中嘌呤含量总体偏高,其总嘌呤含量分别为636.27,520.49,207.35 mg/100 g,且以次黄嘌呤和鸟嘌呤为主,前者占比分别为46.1%、46.8%和42.2%;后者占比分别为41.8%、41.6%和46.8%。黄豆酱和海鲜酱油的嘌呤含量略有降低,分别为81.13 mg/100 g和58.29 mg/100 g。黄豆酱以腺嘌呤为主,占比41.0%;海鲜酱油以次黄嘌呤为主,占比43.3%。味精、陈醋和番茄酱的嘌呤含量较低,分别为12.33,11.85,8.64 mg/100 g。味精和陈醋以鸟嘌呤为主,占比分别为37.1%和41.9%;番茄酱以次黄嘌呤和鸟嘌呤为主,占比分别为36.6%和35.8%。该研究目的是引导消费和为健康饮食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鸡精和浓汤宝等常见调味品中总嘌呤含量较高,日常烹饪中应控制这类高嘌呤调味品的使用量,以期降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等健康风险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嘌呤类物质 调味品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磺顺阿曲库铵注射剂的质量评价
5
作者 房晶 于新颖 +6 位作者 多凯 白璧炜 韩宇 肖可新 马欣莹 刘利群 朱嘉亮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8,共8页
目的评价国内不同企业生产的苯磺顺阿曲库铵注射剂的质量。方法采用法定标准结合探索性研究对104批抽验样品进行综合评价,包括有关物质、1,5-戊二醇二丙烯酸酯、残留溶剂、苯磺酸酯类基因毒性杂质、红外光谱、细菌内毒素,综合评价国内... 目的评价国内不同企业生产的苯磺顺阿曲库铵注射剂的质量。方法采用法定标准结合探索性研究对104批抽验样品进行综合评价,包括有关物质、1,5-戊二醇二丙烯酸酯、残留溶剂、苯磺酸酯类基因毒性杂质、红外光谱、细菌内毒素,综合评价国内产品质量及现行质量标准对产品质量的可控性。结果按照法定检验方法检验104批样品,合格率100.0%。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6家药品生产企业样品杂质水平均远低于限度要求,且均未检测出苯磺酸酯类基因毒性杂质;但1,5-戊二醇二丙烯酸酯、残留溶剂等存在差异。结论目前苯磺顺阿曲库铵注射剂总体质量较好;现行标准需进一步完善,建议增/修订红外光谱鉴别项、有关物质、1,5-戊二醇二丙烯酸酯检测方法,严格控制细菌内毒素限度;建议企业关注原料药质量与注射剂生产过程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磺顺阿曲库铵注射剂 质量评价 有关物质 1 5-戊二醇二丙烯酸酯 残留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指纹图谱、化学计量学和含量测定的川芎茶调丸质量评价
6
作者 穴卓 李慧勇 +1 位作者 曹欢 笔雪艳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73-1781,共9页
目的评价川芎茶调丸质量。方法建立UPLC指纹图谱,进行层次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测定升麻素苷、阿魏酸、甘草苷、紫花前胡苷、洋川芎内酯Ⅰ、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迷迭香酸、甘草酸铵、欧前胡素、异欧前胡... 目的评价川芎茶调丸质量。方法建立UPLC指纹图谱,进行层次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测定升麻素苷、阿魏酸、甘草苷、紫花前胡苷、洋川芎内酯Ⅰ、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迷迭香酸、甘草酸铵、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的含量。结果44批样品指纹图谱中有18个共有峰,相似度0.75~1.00。各批样品聚为2类,3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7.1%,筛选出5个质量差异标志物。10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3),平均加样回收率90.22%~105.30%,RSD 0.66%~1.98%,含量范围分别为0.070~0.438、0.147~0.529、0.052~0.444、1.228~6.934、0.016~0.545、0.049~1.554、0.018~0.415、0.382~2.187、0.568~3.700、0.069~0.996 mg/g。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专属性强,可为川芎茶调丸质量控制和标准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茶调丸 质量评价 UPLC指纹图谱 化学计量学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MS的补阳还五汤改善D-gal模型小鼠学习记忆的血浆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于明慧 薛傲 +5 位作者 赵德萍 徐艳明 薛慧 姜晶 孙慧峰 张宁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22期1681-1687,共7页
目的:通过GC-MS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了补阳还五汤对D-gal致衰老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保护效果。方法:选择了24只3月龄的昆明动物作为实验样本,按体重大小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通过新体识别试验检测实验动物的记忆水平... 目的:通过GC-MS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了补阳还五汤对D-gal致衰老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保护效果。方法:选择了24只3月龄的昆明动物作为实验样本,按体重大小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通过新体识别试验检测实验动物的记忆水平,HE染色检测动物神经元结构等。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各组实验动物血浆进行了全面定量分析,并利用血浆的代谢过程追溯了病变发生进程中的重要代谢物和主要代谢途径。结果:在HE染色中,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神经元排列异常,形态改变;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神经元排列规则,形态正常。在新物体识别实验中,模型组小鼠新物体识别指数降低;补阳还五汤组小鼠新物体识别指数升高。通过GC-MS技术,发现了5种AD的血浆差异代谢产物,分别是L-焦谷氨酸、赖氨酸、焦磷酸、肌酸酐、α-乳糖。结论:补阳正五汤对D-gal模型小鼠疗效显著,并能有效提高其学习记忆的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谷胱甘肽代谢以及氨酰生物合成等相关代谢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阿尔茨海默病 GC-MS 血浆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咽炎片挥发油质量评价
8
作者 曹欢 张清波 +5 位作者 曲范娜 李慧勇 林林 胡楠 王艳宏 笔雪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46-1450,共5页
目的评价咽炎片挥发油质量。方法建立GC指纹图谱,进行化学计量学分析,测定薄荷脑含量。结果5个企业20批样品指纹图谱中有8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在0.85以上。各批样品聚为2类,质量差异标志物有3个,其中2个为薄荷脑和异薄荷酮。薄荷脑在0.051... 目的评价咽炎片挥发油质量。方法建立GC指纹图谱,进行化学计量学分析,测定薄荷脑含量。结果5个企业20批样品指纹图谱中有8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在0.85以上。各批样品聚为2类,质量差异标志物有3个,其中2个为薄荷脑和异薄荷酮。薄荷脑在0.05105~1.021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0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3.6%,RSD为2.9%。结论色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可有效评价各企业咽炎片挥发油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炎片 挥发油 GC指纹图谱 化学计量学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原酸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对接模拟 被引量:7
9
作者 史明威 张梦玥 +7 位作者 初鸿 刘丽 曲文轩 刘碧琦 韩静 孙文 徐宁 郭鸰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5-143,共9页
作为淀粉消化关键的水解酶之一,α-淀粉酶的水解作用使淀粉快速消化,引发餐后血糖水平迅速升高,持续性的餐后血糖升高与高血糖、高血脂等代谢性疾病发生呈正相关。利用天然化合物抑制α-淀粉酶活性对降低这些代谢性疾病的发生率具有重... 作为淀粉消化关键的水解酶之一,α-淀粉酶的水解作用使淀粉快速消化,引发餐后血糖水平迅速升高,持续性的餐后血糖升高与高血糖、高血脂等代谢性疾病发生呈正相关。利用天然化合物抑制α-淀粉酶活性对降低这些代谢性疾病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以绿原酸和α-淀粉酶为研究对象,通过体外模拟消化实验发现,当底物浓度为10 mg/mL时,α-淀粉酶的活力为2 U/mL;水解时间为20 min时,其抑制率为67.3%,IC_(50)为4.2 mg/mL,证实了绿原酸对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基于酶反应动力学,利用Lineweaver-Burk双倒数绘图法分析发现,酶的抑制类型为混合型抑制。利用分子对接技术揭示了绿原酸与α-淀粉酶的分子间作用,预测绿原酸对α-淀粉酶的抑制机制为混合型抑制,与酶反应动力学结果相符。分子对接模拟结果表明:绿原酸既能够与α-淀粉酶催化活性部位的Glu261、Asp328和Tyr193形成氢键,实现与淀粉的竞争性抑制;同时也能够与α-淀粉酶的His327、Ala232氨基酸残基形成氢键,实现与淀粉酶-底物复合物的非竞争性抑制。基于绿原酸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利用绿原酸抑制淀粉酶活性从而降低淀粉消化率,延缓餐后由碳水化合物引起的血糖快速升高,以期为应用绿原酸开发适合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功能食品提供理论依据和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原酸 Α-淀粉酶 抑制作用 体外消化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米奶啤饮料的研制 被引量:4
10
作者 芦淋 初鸿 +5 位作者 刘丽 郭巍 杨佳滢 李庆禹 郭鸰 徐宁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1-64,共4页
以大米、麦芽、牛乳为主要原料,利用乳酸菌、酵母菌进行两阶段发酵,研制大米奶啤饮料,以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正交实验对大米糖化、大米奶啤饮料的加工工艺和产品配方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利用乳酸菌发酵牛乳完成第一阶段发酵,... 以大米、麦芽、牛乳为主要原料,利用乳酸菌、酵母菌进行两阶段发酵,研制大米奶啤饮料,以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正交实验对大米糖化、大米奶啤饮料的加工工艺和产品配方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利用乳酸菌发酵牛乳完成第一阶段发酵,将粉碎后的大米,按照米水比1∶9的比例,100℃煮沸30 min后,92℃时加入α-淀粉酶糖化1.5 h,过滤得到大米汁,加入麦芽汁、第一阶段的发酵乳(大米汁∶发酵乳质量比为2∶5)和白砂糖(质量分数为4%),再利用酵母菌完成第二阶段发酵,酿制成的大米奶啤饮料不仅米香浓郁、奶香醇厚、麦香柔和,风味饱满,而且酸甜可口,具有适度杀口感,口感细腻爽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 糖化 奶啤 两阶段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