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枝莲多糖的抗肿瘤作用及其调节免疫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3
1
作者 宋高臣 于英君 王喜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1年第4期641-643,共3页
目的:研究半枝莲多糖抗肿瘤作用及其免疫学机制。方法:采用移植性H22肝癌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半枝莲多糖组、猪苓多糖组。连续给药10d后,测定其抑瘤率、胸腺指数和脾指数,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IL-2的含量;小鼠碳粒廓清法测定单核... 目的:研究半枝莲多糖抗肿瘤作用及其免疫学机制。方法:采用移植性H22肝癌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半枝莲多糖组、猪苓多糖组。连续给药10d后,测定其抑瘤率、胸腺指数和脾指数,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IL-2的含量;小鼠碳粒廓清法测定单核吞噬细胞功能,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半枝莲多糖可明显抑制小鼠HepA瘤,抑瘤率可达34.35%,并且能够提高荷瘤小鼠免疫器官重量、血清IL-2的活性及增强单核吞噬细胞功能。结论:半枝莲多糖有明显抗肿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枝莲多糖 抗肿瘤 抑瘤率 单核吞噬细胞功能I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咳尔康颗粒对肺腺癌细胞A549的体外抗肿瘤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侯广玉 李孟全 +3 位作者 赵鹏程 王一成 朱立双 杜书迪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7-32,共6页
目的制备咳尔康颗粒并观察其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将处方药材经水提取,减压浓缩,用淀粉和糊精为辅料制备咳尔康颗粒。以黄芩苷为指认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建立咳尔康颗粒质量控制标准。以不同浓度的咳尔... 目的制备咳尔康颗粒并观察其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将处方药材经水提取,减压浓缩,用淀粉和糊精为辅料制备咳尔康颗粒。以黄芩苷为指认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建立咳尔康颗粒质量控制标准。以不同浓度的咳尔康颗粒溶液作用于肿瘤细胞A549,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4,6-联脒-2-苯基吲哚(DAPI)染色后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核固缩的凋亡过程,噻唑蓝(MTT)实验测定细胞增殖,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c-myc、c-fos、bax/bcl-2和caspase-9基因mRNA表达。结果制得咳尔康颗粒并建立HPLC质量控制标准,线性回归系数(r)为0.992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03%,RSD为2.571%,指认成分黄芩苷含量为0.3498‰。咳尔康颗粒作用于肿瘤细胞A549后,细胞形态出现体积缩小,与周围的细胞脱离,核质浓缩,核膜破碎,最终形成凋亡小体;细胞增殖受到剂量依赖性抑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74.07 g·L^(-1);原癌基因c-myc和c-fos的mRNA表达量降低,凋亡基因bax/bcl-2和caspase-9的mRNA表达量增加。结论咳尔康颗粒具有体外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尔康颗粒 色谱法 高效液相 A549细胞系 抗肿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临床肿瘤研究方向分析及思考 被引量:2
3
作者 宋永喜 冯玉宽 +7 位作者 洪雪辉 金雅琼 戴洁 陈怡文 蔺志杰 夏庆华 刘莹 吕群燕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02-207,共6页
随着细胞生物学等学科的不断发展和深入,肿瘤学基础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肿瘤学科申请项目数量及质量也逐渐提高。本文总结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临床肿瘤学科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与资助情况,并从... 随着细胞生物学等学科的不断发展和深入,肿瘤学基础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肿瘤学科申请项目数量及质量也逐渐提高。本文总结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临床肿瘤学科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与资助情况,并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面上项目的研究方向,针对临床肿瘤中非编码RNA、肿瘤免疫治疗、肿瘤微环境、肿瘤代谢等代表性研究方向,以及淋巴管新生、细胞焦亡及铁死亡、溶酶体及线粒体等研究前沿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临床肿瘤 研究方向 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分子影像学技术在肿瘤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刘凡 孙蕾 于建渤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417-1420,共4页
分子影像学技术是一种在活体状态下从微观上显示组织、细胞及亚细胞水平的影像技术,具有实时、无创、精准及灵敏等特点,可在细胞和分子水平进行肿瘤早期筛查和诊断。随着生物发光与荧光成像技术的进步,光学分子影像学技术快速发展。本... 分子影像学技术是一种在活体状态下从微观上显示组织、细胞及亚细胞水平的影像技术,具有实时、无创、精准及灵敏等特点,可在细胞和分子水平进行肿瘤早期筛查和诊断。随着生物发光与荧光成像技术的进步,光学分子影像学技术快速发展。本文就光学分子影像学技术在肿瘤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影像学 光学成像 肿瘤 生物发光 纳米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含量对SO_4^(2-)/ZrO_2-WO_3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其异构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宋华 宋华林 +1 位作者 崔雪涵 张旭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346-1352,共7页
制备了Pd-SO24-/ZrO2-WO3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并采用XRD、FT-IR、TPR、XPS、BET和TG-DTA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正戊烷异构化为探针反应,考察了Pd含量对催化剂异构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d可以明显地降低催化剂的还原温度,... 制备了Pd-SO24-/ZrO2-WO3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并采用XRD、FT-IR、TPR、XPS、BET和TG-DTA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正戊烷异构化为探针反应,考察了Pd含量对催化剂异构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d可以明显地降低催化剂的还原温度,提高催化剂中SO24-的分解温度,从而提高了催化剂热稳定性。当Pd质量分数为0.05%时,Pd-SO24-/ZrO2-WO3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好。该催化剂在反应温度260℃、反应压力2.0 MPa、质量空速为1.0 h-1、氢油比为4.0时,异戊烷收率和液收率为40.1%和9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超强酸 催化剂 ZrO2-WO3 正戊烷 异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茉莉花提取物的舒血管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栾海蓉 王得利 +2 位作者 何志鹏 代海兵 吴红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6期737-741,共5页
目的:观察中药茉莉花提取物(EJs)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的舒血管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离体血管环灌流装置,观察 EJs 对苯肾上腺素(PE)或氯化钾(KCl)预收缩血管的影响。检测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和氯化钡(BaCl2... 目的:观察中药茉莉花提取物(EJs)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的舒血管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离体血管环灌流装置,观察 EJs 对苯肾上腺素(PE)或氯化钾(KCl)预收缩血管的影响。检测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和氯化钡(BaCl2),格列本脲(Gli)对0.5,1,2,4,8 g·L-1 EJs 舒血管作用的影响;观察 EJs 对氯化钙(CaCl2)及 PE在无钙液中收缩影响;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钙浓度。结果在内皮完整血管上,EJs 依赖性地降低 PE 或 KCl 预收缩血管的张力,最大舒张幅度分别为(105.0±3.2)%,(78.0±6.5)%; L-NAME 明显削弱对 EJs的舒血管作用(P〈0.01),最大舒张幅度为(58.0±6.9)%;BaCl2,Gli 均能明显削弱 EJs 的舒血管作用(P 〈0.01),最大舒张幅度分别为(37.0±5.2)%,(78.0±10.0)%;在无钙环境下,EJs 能抑制 PE 引起去内皮主动脉环短暂收缩(P 〈0.01),最大收缩幅度(70.0±6.3)%,EJs 能抑制0.5-8 mmol·L-1 CaCl2引起的收缩(P 〈0.01),血管收缩幅度降低(65.0±3.2)%。4,8 g·L-1 Ejs 钙 Fmax / F0分别为(2.0±0.2)和(1.5±0.2)。结论 EJs 能够浓度依赖性舒张大鼠胸主动脉,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一氧化氮释放、激活多个 K+通道,减少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花 动脉环 血管舒张 钾通道 激光扫描共聚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病毒潜伏感染的套细胞淋巴瘤模型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金在顺 安锦丹 +5 位作者 宋华林 吕强 曹永 于建渤 郭素芬 郑慧哲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建立EBV潜伏感染的套细胞淋巴瘤模型,为淋巴瘤预防与治疗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新霉素耐性的重组遗传基因EBV(NeoR EBV)和B95-8 EBV对套细胞淋巴瘤细胞株SP49、SP53和Jeko-1进行感染,选出EBV阳性的MCL细胞株,采用免疫荧光法和S... 目的:建立EBV潜伏感染的套细胞淋巴瘤模型,为淋巴瘤预防与治疗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新霉素耐性的重组遗传基因EBV(NeoR EBV)和B95-8 EBV对套细胞淋巴瘤细胞株SP49、SP53和Jeko-1进行感染,选出EBV阳性的MCL细胞株,采用免疫荧光法和Southern blot进行鉴定,采用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仪检测EBV阳性的MCL细胞株的免疫表型及生物学活性。结果:成功获得SP49/EBV、SP53/EBV细胞株,均表达EBER1、EBNA2和LMP1,其免疫表型只有CD38表达增强,两细胞株均具有低增殖功能,凋亡抵抗性,成瘤能力下降等特点。结论:本研究建立的SP49/EBV和SP53/EBV细胞株,具有体内EBV潜伏感染的静息B细胞低增殖活性的特征,可成为研究体内EBV潜伏感染的良好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潜伏感染 静息B细胞 套细胞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对Ni_2P/MCM-41催化剂加氢脱硫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宋华 徐晓伟 +1 位作者 代敏 宋华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609-2616,共8页
以MCM-41为载体,采用程序升温还原法制备了含有少量Pt的Ni-P/MCM-41催化剂,并用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X射线衍射(XRD)、N2吸附比表面积、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考察了P/Ni摩... 以MCM-41为载体,采用程序升温还原法制备了含有少量Pt的Ni-P/MCM-41催化剂,并用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X射线衍射(XRD)、N2吸附比表面积、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考察了P/Ni摩尔比及Pt含量对Ni-P/MCM-41催化剂催化二苯并噻吩(DBT)加氢脱硫(HDS)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t能降低Ni2P催化剂的还原温度,并有助于Ni2P相的生成,抑制团聚现象,提高催化剂的HDS活性.当Pt的质量分数为0.6%,P/Ni摩尔比为2时,催化剂具有最佳加氢脱硫活性,在340℃,3.0 MPa,氢油体积比为500,质量空速(WHSV)为2.0 h-1的条件下,二苯并噻吩转化率为100%,且催化剂加氢脱硫活性在120 h内基本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脱硫 磷化镍 NI2P MCM-41催化剂 二苯并噻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焙烧温度对微乳液法负载铂制备的Pt-S_2O_8^(2-)/ZrO_2-Al_2O_3催化剂异构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宋华 孙恩浩 +2 位作者 李锋 宋华林 石洋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15-721,共7页
过微乳液法负载Pt制备了Pt-S2O28-/ZrO2-Al2O3(Pt-SZA-X)催化剂,并采用XRD、BET、FT-IR、TPR、TEM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正戊烷异构化反应为探针,考察了焙烧温度对催化剂异构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焙烧温度对Pt-SZA-X的还原温... 过微乳液法负载Pt制备了Pt-S2O28-/ZrO2-Al2O3(Pt-SZA-X)催化剂,并采用XRD、BET、FT-IR、TPR、TEM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正戊烷异构化反应为探针,考察了焙烧温度对催化剂异构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焙烧温度对Pt-SZA-X的还原温度影响不大,但催化剂表面S含量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而下降;焙烧温度为600~650℃时形成O=S=O结构,此时S与催化剂载体结合比较稳定;焙烧温度为650℃时,可得到单一的ZrO2四方晶相,焙烧温度高于650℃时,比表面积迅速降低,催化剂表面S6+流失严重。在不同温度下焙烧得到的催化剂中,经650℃焙烧的催化剂具有适宜的超强酸位和比表面积,异构化活性最高。在反应温度为230℃、反应压力2.0 MPa、氢烃物质的量比4∶1、质量空速1.0 h-1时,催化异戊烷产率达到6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超强酸 微乳液法 焙烧温度 异构化 ZRO2-AL2O3 P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含量对Ni-S_2O_8^(2-)/ZrO_2-Al_2O_3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结构及异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宋华 赵乐乐 +2 位作者 宋华林 王娜 李锋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0-156,共7页
制备一系列不同La质量分数的La-Ni-S2O82-/Zr O2-Al2O3催化剂(记为La-Ni-SZA),采用XRD、BET、H2-TPR、FTIR、Py-IR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以正戊烷异构化为探针反应,考察La质量分数对催化剂结构和异构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适量... 制备一系列不同La质量分数的La-Ni-S2O82-/Zr O2-Al2O3催化剂(记为La-Ni-SZA),采用XRD、BET、H2-TPR、FTIR、Py-IR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以正戊烷异构化为探针反应,考察La质量分数对催化剂结构和异构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适量的La能使催化剂中四方晶相Zr O2的颗粒尺寸减小,改善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能,促进L酸和B酸的形成;催化剂总酸量顺序为La(1.0)-Ni-SZA>Ni-SZA>SZA;La质量分数为1.0%的La(1.0)-Ni-SZA催化剂具有最高的异构化活性,在反应温度为140℃、压力为2.0 MPa、氢烃摩尔比为4、质量空速为1.0 h-1时,异戊烷产率达66.5%,明显高于Ni-SZA催化剂最佳反应温度(180℃)下的异戊烷产率(5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超强酸 正戊烷 异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钇和柠檬酸对非负载磷化镍催化剂加氢脱硫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宋华 于祺 +4 位作者 徐晓伟 宋华林 姜楠 李锋 陈彦广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528-1534,共7页
采用传统程序升温(TPR)法制备了稀土金属钇(Y)或柠檬酸(CA)改性及Y和CA同时改性的非负载型Ni2P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N2吸附比表面积(BET)测定、CO化学吸附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催化剂的结构和... 采用传统程序升温(TPR)法制备了稀土金属钇(Y)或柠檬酸(CA)改性及Y和CA同时改性的非负载型Ni2P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N2吸附比表面积(BET)测定、CO化学吸附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Y和CA对催化剂上进行的二苯并噻吩(DBT)加氢脱硫(HDS)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Y和CA均可促使非晶相NixPyOz向磷化镍活性相的转化,抑制Ni_5P_4杂晶相的形成,从而促进Ni2P活性相的生成;同时能够丰富催化剂的孔道,抑制催化剂表面磷的富集,得到更好的孔结构、更高的活性相分散度.Y或CA以及两者同时改性后的催化剂DBT转化率均明显高于Ni-P催化剂.各催化剂的HDS活性大小顺序为Y-Ni-P-CA>Ni-P-CA>Y-Ni-P>Ni-P.在340℃,3.0 MPa,氢油体积比700,质量空速(WHSV)1.5 h-1的条件下,Y-Ni-P-CA催化剂的DBT转化率为97%,比Ni-P催化剂提高了约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脱硫 磷化镍 柠檬酸 二苯并噻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TiO2-NaY吸附苯并噻吩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华 王登 +1 位作者 宋华林 穆金城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8-163,171,共7页
以溶胶-凝胶法制备的TiO2-NaY分子筛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Ag/TiO2-NaY吸附剂,并用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BET)、扫描电镜(SEM)等技术对吸附剂进行表征。考察吸附时间、吸附剂质量、硫初始质量浓度等吸附条件对吸附剂吸附性能的影... 以溶胶-凝胶法制备的TiO2-NaY分子筛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Ag/TiO2-NaY吸附剂,并用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BET)、扫描电镜(SEM)等技术对吸附剂进行表征。考察吸附时间、吸附剂质量、硫初始质量浓度等吸附条件对吸附剂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Ag/TiO2-NaY吸附苯并噻吩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计算其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Ag/TiO2-NaY吸附剂中TiO2主要以锐钛矿型存在,与NaY相比,TiO2-NaY分子筛的骨架结构并未发生明显的改变;在吸附温度50℃、吸附时间180 min、剂油比为0.01 g/mL时AgTY吸附剂的平衡吸附量为1.346%;与Freundlich方程相比,Langmuir方程能更好地反映Ag/TiO2-NaY对苯并噻吩的等温吸附线,拟二级动力学方程能很好地描述苯并噻吩在Ag/TiO2-NaY上的吸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噻吩 沸石 吸附脱硫 动力学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罗布考对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eNOS脱耦联与NADPH氧化应激途径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成永霞 郭素芬 +9 位作者 刘贵波 冯玉宽 颜彬 王洪伟 于建渤 曹永 李志强 金在顺 陈丽丽 杨向红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75-979,共5页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对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内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脱耦联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100 mg·L-1牛血清清蛋白糖基化终末产物(BSA-AGEs)与5,10,20μmol·L-1普罗布考作用于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24 h,检测四氢...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对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内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脱耦联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100 mg·L-1牛血清清蛋白糖基化终末产物(BSA-AGEs)与5,10,20μmol·L-1普罗布考作用于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24 h,检测四氢生物喋呤(BH4)、一氧化氮(NO)和超氧阴离子(O2-),免疫组织化学检测eNOS蛋白表达情况,荧光染色检测活性氧簇(ROS),Western blot检测p47phox蛋白。结果随着普罗布考浓度增加,NO生成增加,O2-生成减少,eNOS表达减少,BH4含量增加,ROS表达降低,p47phox表达减少(P<0.01或P<0.05)。结论普罗布考能抑制AGEs诱导的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eNOS脱耦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ADPH氧化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罗布考 糖基化终末产物 血管内皮细胞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源种类对微乳液法制备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异构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华 赵乐乐 +1 位作者 宋华林 李锋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39-1244,共6页
分别以拟薄水铝石、γ-Al2O3、Al2O3、Al(NO3)3·9H2O为Al源,通过微乳液法制备了一系列Pt-S2O2-8/Zr O2-Al2O3催化剂,并利用XRD、FT-IR、BET、H2-TPR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Al源种类对Pt-S2O2-8/Zr O2-Al2O3固体超强酸催化剂... 分别以拟薄水铝石、γ-Al2O3、Al2O3、Al(NO3)3·9H2O为Al源,通过微乳液法制备了一系列Pt-S2O2-8/Zr O2-Al2O3催化剂,并利用XRD、FT-IR、BET、H2-TPR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Al源种类对Pt-S2O2-8/Zr O2-Al2O3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结构和酸性的影响,并以正戊烷异构化反应为探针,考察了Al源种类对催化剂异构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Al源制备的催化剂均能够稳定Zr O2四方晶相,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除以拟薄水铝石为Al源制备的催化剂外,其他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能均有所提高。以Al(NO3)3·9H2O为Al源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和更多的超强酸,表现出最佳的异构化性能,在反应压力2.0 MPa、氢烃物质的量比4∶1、质量空速(WHSV)1.0 h-1、反应温度220℃条件下,异戊烷产率达到5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超强酸 催化剂 S2O -/ZrO2 异构化 Al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PDH在EPO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损伤机制中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金秀东 郭冉 +1 位作者 念红 关艳中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1-425,共5页
目的探讨GAPDH从胞浆移位入核内在EPO减轻脑缺血大鼠神经损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EPO处理组。制作大脑中动脉栓塞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用TTC染色法观察EPO对脑组织损伤情况的影响;用Hoech... 目的探讨GAPDH从胞浆移位入核内在EPO减轻脑缺血大鼠神经损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EPO处理组。制作大脑中动脉栓塞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用TTC染色法观察EPO对脑组织损伤情况的影响;用Hoechest-33258和GAPDH免疫组化双染观察EPO对GAPDH核内过表达的影响;用Hoechest-33258免疫荧光观察EPO对缺血半影区神经元凋亡的影响。结果大鼠脑缺血2 h再灌注24 h及48 h,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缺血同时开始给予rhEPO(3000 U/kg,3次/d,腹腔注射)显著减轻缺血脑组织损伤范围、抑制缺血再灌注引起的GAPDH从神经元胞浆移位入核内引起的神经元凋亡。结论 GAPDH移位入核内,在rhEPO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神经损伤的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醛三磷酸脱氢酶 促红素 脑缺血 神经元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方法及载体类型对Ni_2P/TiO_2催化剂加氢脱硫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华 徐晓伟 +1 位作者 代敏 宋华林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400-1408,共9页
以两种类型的TiO2(锐钛矿anatase、晶须载体whiskers)为载体,分别采用程序升温还原(H2-TPR)法和溶剂热法制备Ni2P/TiO2催化剂,并用X射线衍射(XRD)、N2吸附比表面积(BET)测定、N2等温吸附脱附、CO吸附表征、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技术、... 以两种类型的TiO2(锐钛矿anatase、晶须载体whiskers)为载体,分别采用程序升温还原(H2-TPR)法和溶剂热法制备Ni2P/TiO2催化剂,并用X射线衍射(XRD)、N2吸附比表面积(BET)测定、N2等温吸附脱附、CO吸附表征、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技术、扫描电镜(SEM)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不同的制备方法及不同类型TiO2载体对Ni2P/TiO2催化剂二苯并噻吩(DBT)加氢脱硫(HDS)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溶剂热法制备催化剂过程中,保持了TiO2晶体结构,抑制了TiPO4的形成,HDS活性高于H2-TPR法制备的催化剂;与锐钛矿TiO2为载体的催化剂相比,以晶须TiO2为载体的催化剂具有更优良的表面性质,能生成较多晶体颗粒粒径较小、分散性好的Ni2P活性相,具有更高的HDS活性。以晶须TiO2为载体,采用溶剂热法制备的Ni2P/TiO2催化剂,具有最好的加氢脱硫活性,在340℃、3.0MPa、氢油体积比为500、质量空速(WHSV)2.0h-1的条件下,二苯并噻吩转化率达到为9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化镍 二氧化钛 程序升温还原法 溶剂热法 加氢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胖大鼠心肌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变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郝艳坤 何志鹏 魏韬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5期426-428,共3页
目的探讨肥胖大鼠心肌细胞内钙调节机制。方法 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高脂饲料喂饲10周后,筛选出肥胖易感(OP)大鼠,基础组大鼠和肥胖抵抗(OR)大鼠,每组15只。测量各组大鼠体脂肪含量,检测血脂水平。采用酶法分离心肌细胞,Fluo-3/AM负载后... 目的探讨肥胖大鼠心肌细胞内钙调节机制。方法 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高脂饲料喂饲10周后,筛选出肥胖易感(OP)大鼠,基础组大鼠和肥胖抵抗(OR)大鼠,每组15只。测量各组大鼠体脂肪含量,检测血脂水平。采用酶法分离心肌细胞,Fluo-3/AM负载后采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各组大鼠心肌[Ca2+]i对KCl除极及咖啡因诱导的反性。结果与基础组大鼠和OR大鼠比较,OP大鼠睾周脂肪、肾周脂肪、网膜脂肪、体脂比升高(P<0.05),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P<0.05),心室肌[Ca2+]i的升高幅度降低(P<0.05)。结论肥胖心肌细胞[Ca2+]i在KCl除极后及咖啡因诱导后升高幅度发生改变,可能是肥胖者心律失常发生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细胞内钙 心律失常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铂含量对微乳液法负载铂固体超强酸的特性及异构化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牛瑞霞 宋华林 +4 位作者 李锋 张娇静 柳艳修 石洋 宋华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75-180,共6页
采用反相微乳液法负载Pt制备出一系列Pt含量不同的Pt-S2O82-/ZrO2-Al2O3(Pt-SZA)固体超强酸催化剂,采用FT-IR、BET、TPR、TG-DTA、XRD和TEM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考察Pt含量对正戊烷异构化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微乳液法制备的P... 采用反相微乳液法负载Pt制备出一系列Pt含量不同的Pt-S2O82-/ZrO2-Al2O3(Pt-SZA)固体超强酸催化剂,采用FT-IR、BET、TPR、TG-DTA、XRD和TEM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考察Pt含量对正戊烷异构化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微乳液法制备的Pt-SZA-0.1催化剂中Pt粒子的粒径为4.5 nm,且其粒径分布较为均一,适量Pt的加入可以增加SZA催化剂的酸强度,提高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热稳定性,降低还原温度;在反应温度230℃、反应压力2.0 MPa、氢烃摩尔比4∶1、质量空速1.0 h-1时Pt-SZA-0.1催化剂的异戊烷产率可达60.8%,选择性为9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固体超强酸 微乳液 异构化 Pt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_2P催化剂加氢脱氧机理研究进展
19
作者 宋华 宫静 +1 位作者 宋华林 李锋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32-1241,共10页
介绍了Ni2P催化剂的结构特征、加氢脱氧(HDO)活性相及生物油中典型的含氧化合物,综述了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含氧化合物呋喃类、酚类、醚类和酯类在Ni2P催化剂催化下的HDO机理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HDO过程中,含氧化合物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C... 介绍了Ni2P催化剂的结构特征、加氢脱氧(HDO)活性相及生物油中典型的含氧化合物,综述了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含氧化合物呋喃类、酚类、醚类和酯类在Ni2P催化剂催化下的HDO机理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HDO过程中,含氧化合物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C—O键断裂,O主要通过加氢-氢解以H2O的形式脱除,其脱氧产物较为复杂。生物油中富含呋喃类和酚类化合物,因需要苛刻的脱氧反应条件,它们的脱氧难度最大。今后,需进一步深入开展HDO理论研究,探究Ni2P催化剂催化活性的调控机制,制备出性能更加优异的HDO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2P 加氢脱氧 生物油 机理 含氧化合物 活性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86介导YAP1调控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被引量:1
20
作者 秦福霞 杜娟 +4 位作者 吴琦 董哲 杨恩帅 刘金丽 郭素芬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69-472,共4页
目的探讨miR-186介导的YAP1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miR-186、YAP1蛋白在正常乳腺细胞MDA-kb2及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中的表达;利用Lipofectamine 2000试剂将miR-186 mimic转染至乳... 目的探讨miR-186介导的YAP1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miR-186、YAP1蛋白在正常乳腺细胞MDA-kb2及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中的表达;利用Lipofectamine 2000试剂将miR-186 mimic转染至乳腺癌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效率;采用CCK-8法检测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YAP1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186与YAP1的靶向关系。结果与正常乳腺细胞相比,乳腺癌细胞中miR-186表达量显著减少(P<0.01),YAP1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P<0.01)。与对照组相比,miR-186过表达可明显降低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P<0.05),同时降低了YAP1蛋白表达(P<0.01)。miR-186和野生型YAP1载体共转染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显著降低(P<0.01)。结论miR-186在乳腺癌细胞中表达下调,过表达miR-186通过介导YAP1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miR-186 YAP1 增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