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秸秆连年不同方式还田对玉米产量及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徐洪岩 郝玉波 +7 位作者 张微 刘丽 张明爽 孔德崴 何长安 于倩倩 张树棣 钱春荣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9-256,共8页
采用40-90种植方式,在相同施肥量的前提下,进行玉米秸秆离田、碎混、翻埋、覆盖、焚烧5种不同还田方式处理,并开展不同还田方式对玉米产量及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还田方式对玉米产量及土壤微生物均产生显著影响。3年连... 采用40-90种植方式,在相同施肥量的前提下,进行玉米秸秆离田、碎混、翻埋、覆盖、焚烧5种不同还田方式处理,并开展不同还田方式对玉米产量及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还田方式对玉米产量及土壤微生物均产生显著影响。3年连续种植还田下,覆盖还田方式的玉米总产量高于其他还田处理。但在2022年降水量及时间满足玉米生长的条件下,翻埋、离田、焚烧处理方式的玉米产量高于覆盖处理。除离田和焚烧还田外,其他3种方式都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焚烧与翻埋还田对玉米根系影响无显著差异,覆盖还田与碎混及翻埋还田相比可以显著提高玉米根系生长。在不同处理下,放线菌和酸杆菌作为土壤中的主要微生物种类,其占比达到30%,并且5个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其微生物OTU数量关系表现为E>A>B>D>C。综上,覆盖还田处理更适合土壤微生物生长,生产上可根据土壤类型及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玉米秸秆处理方式,为玉米产量形成及土壤保持可持续生产能力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玉米连作 产量 根系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