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绥滨农场大户租赁规模经营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段正奇 张振海 《中国农垦经济》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27-28,30,共3页
关键词 大户租赁规模经营 经营主体 经营管理体制 经营自主权 种植结构 绥滨农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绥滨农场十年改革试验概览
2
作者 史晓丹 徐焕斌 《中国农垦经济》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28-29,47,共3页
绥滨农场十年改革试验概览史晓丹徐焕斌绥滨农场现有国土面积5.4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3.2万公顷;总人口1.95万人,其中职工1.1万人;共有32个农牧生产队和19个工商运建服企业,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农工商综合经营的... 绥滨农场十年改革试验概览史晓丹徐焕斌绥滨农场现有国土面积5.4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3.2万公顷;总人口1.95万人,其中职工1.1万人;共有32个农牧生产队和19个工商运建服企业,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农工商综合经营的国有农场。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文件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场 农业企业 企业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喷灌机在绥滨农场的推广与应用
3
作者 王春平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1-42,共2页
通过小型喷灌机示范点的产量和效益的对比 ,带动农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通过几年节水灌溉工作的发展 ,形成了以水利局为主体 ,以生产队为基础 ,以用户为网点的上下贯通、运行畅通的节水灌溉管理体系。
关键词 小型喷灌机 绥滨农场 应用 示范推广 黑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作与秸秆还田深度变化对不同土层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4
作者 于洪久 王根林 +7 位作者 段衍 刘峥宇 时妍 刘沣漫 王伟 邱广伟 孙磊 李玉梅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耕作和秸秆还田可以改变土壤理化性状,影响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耕作与秸秆还田深度变化对旱地草甸土不同深度土层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为科学开展秸秆还田培肥土壤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受>... 耕作和秸秆还田可以改变土壤理化性状,影响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耕作与秸秆还田深度变化对旱地草甸土不同深度土层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为科学开展秸秆还田培肥土壤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受>2000μm粒径大团聚体影响较大,连续5年翻耕显著降低了表层(0~20 cm)土壤>2000μm粒径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占比,增加了53~250μm微团聚体和<53μm黏粉粒的比例。浅翻(ST)和秸秆浅翻还田(STS)与深翻(DT)和秸秆深翻还田(DTS)分别对10~20和20~30 cm土层黏粉粒的增加影响较大,其中,10~20 cm土层ST较免耕(NT)和DT处理分别增加86.21%和14.65%,20~30 cm土层DT较NT和ST处理分别增加113.82%和59.68%,差异显著(P<0.05);连续翻耕由于对亚耕层(20~40 cm)的频繁扰动,导致250~2000μm粒径团聚体的稳定性降低,DT较NT和ST与DTS处理较覆盖免耕(NTS)和STS处理分别平均降低19.43%与20.57%,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结果表明,连续相同耕作方式或秸秆还田方式不利于形成稳定的土壤团聚体结构,建议今后生产中采用轮耕轮还等保护性耕作方式调整秸秆还田深度,以达到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团聚体稳定性、培肥土壤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耕作 水稳性团聚体 稳定性 土壤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地水稻不同群体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量与产量的关系 被引量:10
5
作者 胡法龙 郑桂萍 +5 位作者 于洪明 马艳 王声旭 赵洋 蔡永胜 李晓蕾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3-97,共5页
以分蘖力差异较大的水稻品种中龙香1号和龙洋16为试验材料,为明确水稻不同群体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量与产量的关系,采取裂区设计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中龙香1号各时期的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量与产量均呈负相关,分蘖期相关系数高于其他... 以分蘖力差异较大的水稻品种中龙香1号和龙洋16为试验材料,为明确水稻不同群体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量与产量的关系,采取裂区设计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中龙香1号各时期的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量与产量均呈负相关,分蘖期相关系数高于其他时期,栽培上应以"控"为主;龙洋16与之相反,均呈正相关,齐穗期相关系数最大,栽培上应延长齐穗期的绿叶面积。在供试土壤条件下,高产群体的最优配置也不同:中龙香1号播量为90 g/盘时,插秧密度为4苗/穴;龙洋16播量为90 g/盘时,插秧密度为6苗/穴。因此,高产栽培要根据品种进行播种量和插秧密度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群体 叶面积指数 干物质量 产量 分蘖力 播种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氮配施对寒地水稻产量品质及抗倒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赵海成 李红宇 +5 位作者 陈立强 赫臣 郑桂萍 韩笑 何文翠 周云峰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18年第4期36-42,共7页
为探究氮硅配施对寒地水稻产量、品质及抗倒性的影响,明确高产优质的硅氮优化管理措施,在盆栽条件下,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进行2个硅肥水平下3个氮水平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A2处理穗数、穗粒数、结实率、产量较A1处理分别提高4.95%... 为探究氮硅配施对寒地水稻产量、品质及抗倒性的影响,明确高产优质的硅氮优化管理措施,在盆栽条件下,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进行2个硅肥水平下3个氮水平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A2处理穗数、穗粒数、结实率、产量较A1处理分别提高4.95%、1.20%、0.29%、5.14%;随施氮量增加穗数、产量呈增加趋势,硅氮互作对产量及构成因素不显著。施硅能够极显著改善加工品质,减氮利于改善外观品质,蛋白质含量最低为8.30%,食味值提高,且达到极显著水平。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在硅氮互作间达到显著水平;施硅能够提高各节间茎秆抗折力,A2处理抗倒伏指数与A1处理相比提高了18.40%。在B3条件下,A2处理的各节间抗折力、抗倒伏指数极显著或显著高于A1处理,分别高63.30%、114.50%、70.60%和76.10%。氮肥和硅肥运筹以二者对应最优指标施用量的组合为最优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氮配施 水稻 产量 品质 抗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耕法及秸秆还田对土壤水分运移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玉梅 王晓轶 +3 位作者 王根林 王伟 刘峥宇 孟祥海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0-45,53,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耕法与秸秆还田方式下,旱地草甸土土壤水分随深度运移的变化,为今后生产中因地制宜制定科学合理的耕作与培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3种耕法免耕、浅翻、深翻与3种秸秆还田方式覆盖还田、浅翻还... [目的]探讨不同耕法与秸秆还田方式下,旱地草甸土土壤水分随深度运移的变化,为今后生产中因地制宜制定科学合理的耕作与培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3种耕法免耕、浅翻、深翻与3种秸秆还田方式覆盖还田、浅翻还田、深翻还田条件下,作物生长不同时期、不同深度土层土壤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和容重的变化。[结果]土壤水分的年际间变化与降水量和降水变率有一定的关系。秸秆不还田条件下,连续2 a免耕,年际间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变化的特征曲线基本一致,0-20 cm耕层田间持水量降低13.62%,而浅翻与深翻分别增加11.32%和27.98%;耕翻深度对20-30 cm土层水分的影响较大,随作物生长和地表覆盖度增加,40 cm以下土层含水量的变化减弱。秸秆还田条件下,0-20 cm耕层浅翻还田与深翻还田田间持水量分别增加16.24%,5.08%,而土壤容重降低0.12,0.09 g/cm^3。[结论]同一耕法有秸秆还田处理土壤水分含量高于无秸秆还田,降水量越少,差异越明显。与免耕和免耕覆盖比较,翻耕与翻耕还田均增加了作物生长期间土壤含水量,提高了作物抗旱能力,产量有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甸土 秸秆还田 耕法 土壤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除草剂残留下生物炭对甜菜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李玉梅 宋柏权 +4 位作者 刘峥宇 王根林 魏丹 金梁 张磊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269-274,共6页
采用盆栽试验,模拟除草剂土壤残留环境,研究土壤中异噁草松残留对甜菜生长的影响,阐明利用生物炭降低残留药害、促进甜菜生长的作用。结果表明:土壤中异噁草松残留达到0.12 mg·kg-1,甜菜生长受抑制,并随残留量增加而逐渐加重;当土... 采用盆栽试验,模拟除草剂土壤残留环境,研究土壤中异噁草松残留对甜菜生长的影响,阐明利用生物炭降低残留药害、促进甜菜生长的作用。结果表明:土壤中异噁草松残留达到0.12 mg·kg-1,甜菜生长受抑制,并随残留量增加而逐渐加重;当土壤中异噁草松浓度大于0.48 mg·kg-1,幼苗初期生长受重度药害抑制率达100%;施入一定量生物炭后,幼苗受药害症状普遍减轻或不受药害,植株生长旺盛,根冠比增加,根系形态结构改善,含糖量平均增加1.10%,与未施炭处理差异显著。试验结果表明,土壤中施入一定量的生物炭,能够降低除草剂残留对甜菜生长的抑制作用,对甜菜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除草剂残留 生物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PJ-75/300新型卷管式绞盘喷灌机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李国民 王春海 +1 位作者 贾平 李晓东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6-69,共4页
针对国外进口产品价格较高,国内有些产品存在着功能不完善、缺乏核心部件(指水涡轮)技术优势等问题,在研学国外新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对卷管式绞盘喷灌机上的核心部件—水涡轮进行流体力学方面的理论分析,确定了低能耗、高效率水涡轮的结... 针对国外进口产品价格较高,国内有些产品存在着功能不完善、缺乏核心部件(指水涡轮)技术优势等问题,在研学国外新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对卷管式绞盘喷灌机上的核心部件—水涡轮进行流体力学方面的理论分析,确定了低能耗、高效率水涡轮的结构参数,并找出了射流喷射角与水涡轮转速之间的变化规律,从而解决了由PE管缠绕层变化而引起的回收速度波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工程 卷管式绞盘喷灌机 理论研究 新型水涡轮 流体力学分析 速度补偿 试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耕法下秸秆还田对土壤WSOC荧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玉梅 王根林 +5 位作者 李承阳 刘峥宇 孟祥海 王伟 邵广忠 胡颖慧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32-1237,共6页
为探讨秸秆还田对土壤水溶性碳(WSOC)的影响,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连续免耕、浅翻、深翻与免耕秸秆覆盖、秸秆浅翻及深翻还田方式下,旱地草甸土WSOC随土层深度变化的荧光特征。结果表明:0~50 cm土层, 3种耕法与相应秸秆还田方式土壤WSO... 为探讨秸秆还田对土壤水溶性碳(WSOC)的影响,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连续免耕、浅翻、深翻与免耕秸秆覆盖、秸秆浅翻及深翻还田方式下,旱地草甸土WSOC随土层深度变化的荧光特征。结果表明:0~50 cm土层, 3种耕法与相应秸秆还田方式土壤WSOC均解析出2类3个荧光组分,即类腐殖质组分C1(240/400 nm)和C2(245, 400/465 nm)及类蛋白质组分C3(220, 275/325 nm);无论浅翻还是深翻, 0~20 cm表土层C1>C2>C3, 20~30 cm土层C3组分的变化与C1, C2组分呈负相关,秸秆还田增加了30~50 cm土层C3组分的含量;荧光指数分析表明,土壤WSOC组成为非生物源与生物源的混合物, 10~20 cm土层异源特征明显,免耕与免耕秸秆覆盖20~50 cm土层自生源特征较强;秸秆深翻还田40~50 cm土层腐殖质的产生和积累趋势增强, C2/C1比值高于秸秆浅翻还田和秸秆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草甸土 秸秆还田 耕法 WSO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锌对盐碱地水稻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胡法龙 赵洋 +5 位作者 蔡永盛 郑悦 李丹丹 潘世驹 于洪明 郑桂萍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4年第5期10-14,共5页
为明确硫酸锌不同施用量对垦鉴稻5号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采取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壤有效锌含量0.1 ug·kg-1的盐碱土条件下,各处理的穗长、不同粒位的实粒数、实粒重、穗数、千粒重及产量均高于对照,... 为明确硫酸锌不同施用量对垦鉴稻5号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采取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壤有效锌含量0.1 ug·kg-1的盐碱土条件下,各处理的穗长、不同粒位的实粒数、实粒重、穗数、千粒重及产量均高于对照,其中施入30 kg·hm-2硫酸锌时的穗长、不同粒位的实粒重、下部一、二次枝梗数、千粒重及产量与对照间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产量较对照增产达65.5%。穗长与二次枝梗数、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穗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接近显著水平。可见,盐碱地种稻施用硫酸锌是十分必要的,试验条件下以30 kg·hm-2七水合硫酸锌增产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硫酸锌 盐碱地 穗部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除草剂残留下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根林 李玉梅 +2 位作者 刘峥宇 宋柏权 李艳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471-476,共6页
采用盆栽试验,模拟农田土壤除草剂残留环境,研究异嗯草松残留下,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的影响,阐明生物炭及其结构特性对土壤微域环境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土壤中异嗯草松残留在0~0.72mg·kg-1对土壤真菌和放线菌影响... 采用盆栽试验,模拟农田土壤除草剂残留环境,研究异嗯草松残留下,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的影响,阐明生物炭及其结构特性对土壤微域环境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土壤中异嗯草松残留在0~0.72mg·kg-1对土壤真菌和放线菌影响趋势一致,随作物生育进程延长具有刺激增加的作用,尤其是高残留处理,但初期对细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至甜菜生长到第50d才恢复正常;加炭后,土壤真菌数量降低,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异嗯草松土壤残留低于0.24mg·kg-1,加炭后土壤放线菌数量高于对照未施炭处理;异嗯草松残留低于0.12mg·kg-1,加炭后细菌数量先增加后降低;生物炭为“深层孔洞”结构,含有C、O、S等多种元素。试验结果表明,土壤中一定浓度的异嗯草松残留,对土壤真菌、放线菌有刺激增加作用,加入生物炭后,能够缓解除草剂高残留对细菌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微生物 异噁草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机收玉米新品种绥玉42选育及育种思考 被引量:9
13
作者 石运强 孙艳杰 +5 位作者 邵勇 刘英蕊 魏国才 南元涛 张维耀 冯鑫 《中国种业》 2022年第3期106-108,共3页
绥玉42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以自交系绥系618为母本、自交系绥系717为父本育成的玉米新品种,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10℃活动积温2750℃区域种植,2020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宜机收、品质优、... 绥玉42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以自交系绥系618为母本、自交系绥系717为父本育成的玉米新品种,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10℃活动积温2750℃区域种植,2020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宜机收、品质优、果穗封尖好、抗逆性强、稳产性好等优点,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新品种 绥玉42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方式对草甸土有机碳和硝态氮分布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玉梅 王根林 +3 位作者 刘峥宇 张冬梅 李艳 蔡姗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24期63-66,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耕法与秸秆还田方式下草甸土不同深度土层中有机碳(SOC)和硝态氮(N)的分布特征,为有效利用秸秆培肥土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3种耕法(免耕、浅翻、深翻)与3种秸秆还田方式(覆盖还田、浅翻还田、深翻还田... [目的]研究不同耕法与秸秆还田方式下草甸土不同深度土层中有机碳(SOC)和硝态氮(N)的分布特征,为有效利用秸秆培肥土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3种耕法(免耕、浅翻、深翻)与3种秸秆还田方式(覆盖还田、浅翻还田、深翻还田)条件下,不同时期、不同深度土层中SOC与硝态N的变化。[结果]无论秸秆是否还田,不同耕法下土壤硝态N含量随生育进程均表现为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苗期>成熟期>播种期;无秸秆还田条件下,3种耕法处理土壤硝态N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40~50 cm土层均没有出现硝态N富集现象,浅翻与深翻分别对10~20和20~30 cm土层硝态N含量影响较明显;深翻处理0~30 cm土层SOC含量比免耕和浅翻分别降低8.75%、9.53%;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时期土壤硝态N总积累量不同。苗期以深翻还田处理积累量较大,比浅翻还田和免耕覆盖分别增加8.15和9.57 mg/kg;成熟期硝态N总积累量以免耕覆盖处理最大,比浅翻还田和深翻还田分别提高19.23%和14.68%;深翻还田30~40 cm土层SOC含量比免耕覆盖和浅翻还田分别增加3.33和3.86 g/kg。[结论]同一耕法,短期内连续有秸秆还田处理土壤硝态N含量低于无秸秆还田处理,秸秆还田深度影响不同深度土层中SOC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甸土 秸秆还田 有机碳 硝态N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大豆灰斑病研究现状与抗病育种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德亮 胡炳志 《大豆通报》 1995年第3期14-15,共2页
我国大豆灰斑病研究现状与抗病育种进展王德亮(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作物所)胡炳志(黑龙江省绥滨农场)大豆灰斑病(CercosporaSojinaHara)于1915年在日本最先报道,相继在美国、巴西、印度、苏联、委内瑞拉... 我国大豆灰斑病研究现状与抗病育种进展王德亮(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作物所)胡炳志(黑龙江省绥滨农场)大豆灰斑病(CercosporaSojinaHara)于1915年在日本最先报道,相继在美国、巴西、印度、苏联、委内瑞拉、危地马拉、澳大利亚等国先后大量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育种 灰斑病 抗病性 抗性育种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流行热的诊治措施 被引量:6
16
作者 姜元伟 屈志明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1年第2期49-50,共2页
牛流行热以前简称牛流行性感冒,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是由流行热病毒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以突发高热、流泪、流涎、流鼻漏、呼吸促迫,四肢关节障碍及精神抑郁为特征。本病病程短,常为良性经过。
关键词 牛流行热 诊治 接触性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 流行热病毒 高热 流涎 病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胃肠炎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志刚 《现代畜牧科技》 2016年第3期77-77,共1页
胃肠炎是由于胃肠道黏膜及深层组织发生出血性或坏死性炎症而引起,是养羊生产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该病的特征是病羊的胃肠道功能出现严重障碍,还会表现出程度不同的自体中毒。该病严重危害养羊业的发展,且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必须... 胃肠炎是由于胃肠道黏膜及深层组织发生出血性或坏死性炎症而引起,是养羊生产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该病的特征是病羊的胃肠道功能出现严重障碍,还会表现出程度不同的自体中毒。该病严重危害养羊业的发展,且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现主要介绍该病的治疗措施,供广大养羊户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炎 病因 临床症状 病理变化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无名高热综合症的流行特点及其防治措施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志刚 《现代畜牧科技》 2016年第6期125-125,共1页
猪无名高热综合症的主要症状是持续性高热,且呼吸道出现病变,夏秋季节相对容易发生,主要是育成猪以及部分母猪容易发病,且具有发病率高、快速传播、流行范围广,以及难于治疗等特点,严重损害经济效益。本文主要介绍该病的流行特点、临床... 猪无名高热综合症的主要症状是持续性高热,且呼吸道出现病变,夏秋季节相对容易发生,主要是育成猪以及部分母猪容易发病,且具有发病率高、快速传播、流行范围广,以及难于治疗等特点,严重损害经济效益。本文主要介绍该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以及防治措施,供广大养猪户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名高热综合症 流行特点 临床症状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蹄病的防治措施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相伟 屈志明 刘志刚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0年第8期31-31,共1页
造成猪蹄病的原因很多,也是造成母猪非正常淘汰的主要疾病之一。该病不仅直接影响猪只的采食以至造成营养不良,导致母猪流产、早产,而且还可直接造成妊娠母猪脱肛、子宫脱和阴道脱,并导致仔猪断奶前死亡率增加和断奶后体弱多病。
关键词 母猪流产 蹄病 防治 营养不良 妊娠母猪 断奶前 阴道脱 子宫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仔猪红痢的治疗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相伟 姜元伟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1年第1期67-68,共2页
本病为新生仔猪的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以腹泻、排红色粪便(出血性下痢)、肠粘膜坏死为其特征,本病流行很广。病原体是C型或A型魏氏梭菌,由其产生的外毒素而引起发病。本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有荚膜、不运动的厌氧大杆菌。
关键词 仔猪红痢 治疗 A型魏氏梭菌 肠道传染病 新生仔猪 红色粪便 出血性 肠粘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