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黑龙江省绥化市生态农业工程建设
- 1
-
-
作者
董云祯
钟丽荣
董开宇
-
机构
黑龙江省绥化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
出处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1年第4期7-8,共2页
-
文摘
介绍了黑龙江省绥化市在生态农业建设中实施的主要生态农业工程。
-
关键词
生态农业
工程建设
黑龙江
绥化市
-
分类号
S181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
-
题名绥化市棚室蔬菜多茬次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 2
-
-
作者
梁绍静
江延朝
-
机构
黑龙江省绥化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
出处
《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2007年第4期48-49,共2页
-
文摘
1 选择适宜的蔬菜种类和优良品种
蔬菜种类选择的标准要本着与市场销售对路、能取得好的经济效益为原则,在棚室内不仅要种植黄瓜、蒜苗、和一些名优特菜也要进入棚室进行种植茄子、番茄、豆角及叶菜类,食用菌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
关键词
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棚室蔬菜
多茬次
绥化市
经济效益
优良品种
蔬菜种类
市场销售
-
分类号
S662.3
[农业科学—果树学]
-
-
题名绥化市A级绿色食品油豆角生产技术
- 3
-
-
作者
祖丽
江延
-
机构
黑龙江省绥化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
出处
《农村实用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2004年第11期30-31,共2页
-
文摘
油豆角是我市特色蔬菜作物,因其营养价值高,口感好深受人们喜爱。近年来,我市油豆角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技术水平趋于成熟,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A级绿色食品油豆角生产技术。
-
关键词
绥化市
A级绿色食品
油豆角
栽培技术
品种选择
育苗
园艺管理
-
分类号
S643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绥化市A级绿色食品大豆标准化栽培技术
被引量:2
- 4
-
-
作者
何志兰
张志国
于振民
-
机构
黑龙江省青冈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黑龙江省青冈镇政府
黑龙江省绥化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
出处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1年第4期7-8,共2页
-
文摘
1轮作与整地
1.1轮作实行三年以上合理轮作,可选择玉米、马铃薯等茬。在重迎茬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尽量减少重茬面积,维持适当的迎茬比例。最好采用大豆-杂粮(马铃薯、高粱)-玉米轮作方式。
-
关键词
标准化栽培技术
A级绿色食品
大豆
绥化市
合理轮作
轮作方式
马铃薯
重迎茬
-
分类号
S56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绥化市大豆110厘米大垄技术模式
- 5
-
-
作者
马双
于振民
-
机构
黑龙江省青冈县新村乡农牧业综合服务中心
黑龙江省绥化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
出处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2年第1期79-79,共1页
-
文摘
以大垄密植栽培技术为核心,采用轮作选正茬、伏秋精细整地、测土配方精准施肥、两铲三趟精心管理、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农机农艺有机结合的大豆综合高产栽培技术模式。
-
关键词
密植栽培技术
大垄
大豆
绥化市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栽培技术模式
精细整地
精准施肥
-
分类号
S56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绥化市大豆田主要杂草发生及防除对策研究
被引量:9
- 6
-
-
作者
江延朝
-
机构
黑龙江省绥化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
出处
《大豆通报》
2007年第4期8-9,38,共3页
-
文摘
采用路线踏查与定点观察相结合方法对绥化市大豆田主要杂草种类及发生规律进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对杂草的防除技术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绥化市大豆田杂草共有15科24种,并且杂草发生期集中,高峰期的出草量占总出草量的85%左右。化学防除技术研究显示土壤封闭、茎叶处理所用不同除草剂单混效果不同。并对化学除草的注意事项进行说明,应根据气候条件、土壤墒情、大豆发育进度、杂草大小等灵活运用防除对策。
-
关键词
大豆田
杂草
发生规律
防除技术
-
Keywords
Soybean field
Weed
Occurring regulation
Control technique
-
分类号
S565.105.3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绥化市大豆霜霉病和细菌性斑点病调查报告
被引量:1
- 7
-
-
作者
赵奎军
于振民
-
机构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病虫防控研究室/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黑龙江省绥化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
出处
《大豆科技》
2008年第5期6-7,共2页
-
-
关键词
细菌性斑点病
绥化市
调查报告
大豆
霜霉病
黑龙江省
种植面积
呼兰河流域
-
分类号
S436.412.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S56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绥化市西瓜炭疽病发生原因与防治方法
被引量:1
- 8
-
-
作者
林红
祖丽
张立志
-
机构
黑龙江省绥化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绥化市种子管理处
-
出处
《农业科技通讯》
2009年第3期156-157,共2页
-
文摘
西瓜是绥化市重点经济作物之一,西瓜炭疽病是西瓜生产上常见且难防治病害。本文通过对绥化市西瓜炭疽病发病原因调查分析,得出病害发生主要与种子、温湿度、土壤特性、栽培管理等因素有关。与此同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方法。
-
关键词
西瓜
炭疽病
防治
-
分类号
S436.5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S56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北方南瓜优质高产的几项重要栽培管理技术
- 9
-
-
作者
江延朝
徐金彪
赵同芝
-
机构
黑龙江省绥化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出处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48-49,共2页
-
文摘
目前,南瓜作为一种集食用与药用为一体的保健蔬菜,在北方各地均有大面积种植,并且在栽培品种的培育上也有了很大的进展,新培育出的优良品种口感面而且甜味浓,果肉厚,风味佳,且耐贮运。在北方,南瓜既可作为鲜食蔬菜也可作为冬贮蔬菜,在种植过程中,由于存在着南瓜粗放栽培,不用管理也可获得丰收的错误观点,致使南瓜生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常常产量不高、品质不佳,因而笔者认为南瓜生产者必须重视南瓜的栽培管理。
-
关键词
栽培管理技术
南瓜
优质高产
北方
保健蔬菜
大面积种植
栽培品种
优良品种
-
分类号
S642.1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大棚油豆角秋延后栽培技术
被引量:1
- 10
-
-
作者
刘桂菊
江延朝
-
机构
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黑龙江省绥化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
出处
《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2009年第8期48-48,共1页
-
文摘
油豆角是喜温蔬菜,需在无霜期栽培,在北方高寒地区露地只能栽培一季。但近几年随着新技术的推广,油豆角的栽培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不但可以排开播种、分批上市,而且油豆角可以在保护地内进行提早、延后栽培。特别是大棚油豆角延后栽培,由于其投资少,技术易于掌握,
-
关键词
秋延后栽培技术
油豆角
大棚
北方高寒地区
喜温蔬菜
无霜期
保护地
露地
-
分类号
S641.1
[农业科学—蔬菜学]
S643.9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北方大棚葡萄无公害栽培技术
被引量:3
- 11
-
-
作者
梁绍静
-
机构
黑龙江省绥化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
出处
《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2011年第2期37-37,共1页
-
文摘
近年来,大棚葡萄无公害栽培技术已经成为北方大棚葡萄生产中科学、实用、最佳的栽培模式。应用此项技术平均每667m^2产葡萄1859kg、年纯增收978元。大棚葡萄无公害栽培技术的推广,使农产品达到了优质、高产、高效,
-
关键词
无公害栽培技术
大棚葡萄
北方
葡萄生产
栽培模式
农产品
-
分类号
S668.4
[农业科学—果树学]
-
-
题名锐劲特防治稻田蝼蛄技术
- 12
-
-
作者
孙兴涛
张树春
卢国臣
王国芹
-
机构
黑龙江省绥化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出处
《现代化农业》
2003年第7期7-7,共1页
-
-
关键词
锐劲特
防治
稻田
蝼蛄
危害症状
使用技术
-
分类号
S435.112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水稻两段式育苗技术及改进措施
被引量:3
- 13
-
-
作者
孙博
李占军
李巍
-
机构
黑龙江省绥化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农广校
-
出处
《垦殖与稻作》
CAS
2003年第2期18-19,共2页
-
文摘
为保证水稻晚熟品种能正常成熟,进行了两段式育苗技术研究。即在温室或室内或大棚内播种,当秧苗长到一定高度时再移入大棚苗床上继续育苗。指出了这种育苗的技术优势:秧龄可增加25~30d,带蘖率可达100%,增产21%,增收1800~2600元/hm2。为便于推广,在播种环节和第一次移栽技术上做了进一步改进。
-
关键词
水稻
两段式育苗技术
改进措施
火炉增温
钵体秧盘
-
Keywords
two-stages seeding
improving technology
sto ve increasing temperature
seedling bowl plate
-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大豆45厘米小垄密植栽培技术
被引量:2
- 14
-
-
作者
李占军
李玉坤
王旭明
-
机构
黑龙江省绥化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东北林业大学
绥化市宝山镇农牧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
-
出处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7年第2期41-42,共2页
-
文摘
该技术针对大豆生育的生态条件、品种潜力、生产力水平等因素,经过几年的试验研究总结出的能大幅度提高大豆产量的高生产水平的栽培技术,是以增加密度提高光和合效率、缩小行距保证植株分布均匀、选用半矮秆抗倒伏且熟期偏早品种、增加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的一项集约型生产技术。
-
关键词
大豆
密植
技术
-
分类号
S665.104
[农业科学—果树学]
-
-
题名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
被引量:3
- 15
-
-
作者
张全生
林继东
于振民
-
机构
黑龙江省绥化市原种繁殖场
黑龙江省绥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黑龙江省绥化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
出处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0年第11期32-32,共1页
-
文摘
为了进一步应用各项绿色植保技术,扎实做好病虫害防灾减灾工作,持续有效地控制病虫为害,最大限度地减少水稻病虫灾害损失,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农产品安全,确保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近年来,我们组织专家对我市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关键词
水稻病虫害
防控技术
绿色植保技术
防灾减灾工作
农业生产安全
农产品安全
灾害损失
粮食增产
-
分类号
S435.1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棚室黄瓜霜霉病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
被引量:1
- 16
-
-
作者
杨永华
张立志
李贵臣
-
机构
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秦家镇农牧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
黑龙江省绥化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
出处
《农学学报》
2011年第A01期12-13,共2页
-
文摘
棚室黄瓜霜霉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能影响黄瓜的生长和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不仅发病迅速、危害严重,而且发生普遍。减产30%~50%。为此对黄瓜霜霉病的发生规律进行的大量的调查研究,提出综合防治技术。
-
关键词
黄瓜霜霉病
症状
发病规律
综合防治技术
-
分类号
S436.42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小菜蛾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被引量:2
- 17
-
-
作者
林继东
张全生
于振民
-
机构
黑龙江省绥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黑龙江省绥化市原种繁殖场
黑龙江省绥化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
出处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0年第11期31-31,共1页
-
文摘
小菜蛾是为害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由于小菜蛾发生世代多,为害时间长,防治非常困难,菜农不仅增加了防治成本,而且影响了蔬菜质量。近年来,我们组织科技人员调查研究,明确了其发生规律,研究出了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相配套的防治技术措施。
-
关键词
小菜蛾
发生规律
综合防治技术
-
分类号
S433.4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北方棚室春季早熟甜瓜栽培技术
被引量:1
- 18
-
-
作者
钟丽荣
梁绍静
-
机构
黑龙江省绥化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
出处
《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2012年第12期40-40,共1页
-
文摘
品种选择
棚室栽培主要选择早熟、高产、抗病性强、果肉脆、香气浓的品种,如刀搂子、甜冠、金妃一号、航天英雄、红瓤领袖、鹤丰五号等优良品种。
-
关键词
棚室栽培
早熟
技术
甜瓜
北方
品种选择
优良品种
抗病性
-
分类号
S626
[农业科学—园艺学]
-
-
题名寒地水稻“晚、大、稀”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 19
-
-
作者
孙博
王新江
-
机构
黑龙江省绥化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齐齐哈尔市种子管理处
-
出处
《耕作与栽培》
2005年第4期20-21,共2页
-
文摘
寒地稻作区是指北纬43°以北,地处冻土带的黑龙江省稻作区,是全国最北部的寒冷稻作区,也是世界最北部的稻作区之一,温度条件是影响该地区水稻高产、超高产生产的主要障碍因子之一.为此,以"抢积温、超高产"为指导思想,通过1999-2002年在黑龙江省第2积温带绥化地区的试验研究,成功组装、集成了"寒地水稻"晚、大、稀"超高产栽培技术",同时通过2003-2004年的示范、推广,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产量平均可达11510.5kg/hm2,较常规大棚旱育栽培技术增产15%以上.
-
关键词
寒地稻作区
水稻
“晚、大、稀”超高产栽培技术
产量表现
品种选择
育秧苗技术
本田栽培密度
本田管理
-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玉米小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被引量:1
- 20
-
-
作者
何志兰
张志国
于振民
-
机构
黑龙江省青冈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黑龙江省青冈镇政府
黑龙江省绥化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
出处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1年第5期15-15,共1页
-
文摘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玉米地膜覆盖栽培,具有明显的增湿、保墒、保肥、保全苗、抑制杂草生长、减少虫害、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早熟、增产的作用。主要是采取地膜覆盖栽培模式,比全县平均亩增产92公斤(全县平均亩产746公斤),比对照田亩增常156.8公斤(对照田平均亩产681.2公斤),亩增效益203.8元,扣除覆膜成本每亩65元,亩增纯效益138.8元,主要栽培技术如下:1地膜规格的选择单种玉米可选用幅宽60-70厘米、厚度为0.007-0.008毫米的超地膜(或0.005毫米的超微膜)为宜。
-
关键词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玉米
杂草生长
生长发育
栽培模式
保全苗
平均
亩产
-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