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汪曾祺小说观的现实启迪
被引量:
1
1
作者
林超然
《写作》
2009年第1期3-5,共3页
除了其令人赞叹的创作成为一种直观举证,汪曾祺对小说的真知灼见,更多地流露于那些非正式的文学理论中,这类文字大致可分三种:一是序言或后记,它们捎带记录了作家自己有关小说的诸多体悟,如《晚翠文谈·自序》《当代散文大系&...
除了其令人赞叹的创作成为一种直观举证,汪曾祺对小说的真知灼见,更多地流露于那些非正式的文学理论中,这类文字大致可分三种:一是序言或后记,它们捎带记录了作家自己有关小说的诸多体悟,如《晚翠文谈·自序》《当代散文大系·总序》《桥边小说三篇·后记》等;二是对某些作家的独到漫评,这些都是曾深度影响过他的作家,或是甘愿集结在他旗下的文学新人,如《星斗其文,赤子其人》《万寿宫丁丁响》《阿索林是古怪的》《一个过时的小说家的笔记》等;三是随感式的文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观
汪曾祺
文学理论
当代散文
非正式
作家
小说家
万寿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孔乙己》中的另一教育话题
2
作者
林超然
《写作》
2009年第2期11-13,共3页
《孔乙己》是鲁迅的第二篇白话小说,也是鲁迅最满意的一篇小说,“在《呐喊》集中,这可说是呐喊的火气最弱,作者的内心隐痛却表现得最饱满的一篇,鲁迅如此偏爱它,正显出了他创作的真正的兴趣所在。”《孔乙己》并不是教育小说,教...
《孔乙己》是鲁迅的第二篇白话小说,也是鲁迅最满意的一篇小说,“在《呐喊》集中,这可说是呐喊的火气最弱,作者的内心隐痛却表现得最饱满的一篇,鲁迅如此偏爱它,正显出了他创作的真正的兴趣所在。”《孔乙己》并不是教育小说,教育小说一般会叙述一个人的成长及发展过程,具有某种教寓和惩戒性质。但勿庸置疑,这篇小说里有明显的教育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乙己》
教育小说
话题
白话小说
《呐喊》
教育主题
鲁迅
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印小说“零余者”形象管窥——泰戈尔《探宝》与郁达夫《零余者》对读
3
作者
王海峰
《写作》
2011年第7期25-27,共3页
在文化上,中国与印度的渊源可谓由来已久。印度佛经的传人,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了我国古典小说的文本内容和精神面貌。《西游记》、《聊斋志异》(部分篇目)等便是颇有代表性的受印度佛教思想影响的中国古典小说。闻一多先生说:“我...
在文化上,中国与印度的渊源可谓由来已久。印度佛经的传人,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了我国古典小说的文本内容和精神面貌。《西游记》、《聊斋志异》(部分篇目)等便是颇有代表性的受印度佛教思想影响的中国古典小说。闻一多先生说:“我们至少可以说,是那充满故事兴味的佛典翻译之宣讲,唤醒了本土故事兴趣的萌芽,而产生了我们的小说与戏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小说
“零余者”形象
郁达夫
泰戈尔
对读
中印
《聊斋志异》
《西游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汪曾祺小说观的现实启迪
被引量:
1
1
作者
林超然
机构
黑龙江省绥化学院学报编辑部
出处
《写作》
2009年第1期3-5,共3页
文摘
除了其令人赞叹的创作成为一种直观举证,汪曾祺对小说的真知灼见,更多地流露于那些非正式的文学理论中,这类文字大致可分三种:一是序言或后记,它们捎带记录了作家自己有关小说的诸多体悟,如《晚翠文谈·自序》《当代散文大系·总序》《桥边小说三篇·后记》等;二是对某些作家的独到漫评,这些都是曾深度影响过他的作家,或是甘愿集结在他旗下的文学新人,如《星斗其文,赤子其人》《万寿宫丁丁响》《阿索林是古怪的》《一个过时的小说家的笔记》等;三是随感式的文字,
关键词
小说观
汪曾祺
文学理论
当代散文
非正式
作家
小说家
万寿宫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孔乙己》中的另一教育话题
2
作者
林超然
机构
黑龙江省绥化学院学报编辑部
出处
《写作》
2009年第2期11-13,共3页
文摘
《孔乙己》是鲁迅的第二篇白话小说,也是鲁迅最满意的一篇小说,“在《呐喊》集中,这可说是呐喊的火气最弱,作者的内心隐痛却表现得最饱满的一篇,鲁迅如此偏爱它,正显出了他创作的真正的兴趣所在。”《孔乙己》并不是教育小说,教育小说一般会叙述一个人的成长及发展过程,具有某种教寓和惩戒性质。但勿庸置疑,这篇小说里有明显的教育主题。
关键词
《孔乙己》
教育小说
话题
白话小说
《呐喊》
教育主题
鲁迅
创作
分类号
I207.4 [文学—中国文学]
G63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印小说“零余者”形象管窥——泰戈尔《探宝》与郁达夫《零余者》对读
3
作者
王海峰
机构
黑龙江省绥化学院学报编辑部
出处
《写作》
2011年第7期25-27,共3页
文摘
在文化上,中国与印度的渊源可谓由来已久。印度佛经的传人,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了我国古典小说的文本内容和精神面貌。《西游记》、《聊斋志异》(部分篇目)等便是颇有代表性的受印度佛教思想影响的中国古典小说。闻一多先生说:“我们至少可以说,是那充满故事兴味的佛典翻译之宣讲,唤醒了本土故事兴趣的萌芽,而产生了我们的小说与戏剧。
关键词
中国古典小说
“零余者”形象
郁达夫
泰戈尔
对读
中印
《聊斋志异》
《西游记》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汪曾祺小说观的现实启迪
林超然
《写作》
200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孔乙己》中的另一教育话题
林超然
《写作》
200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印小说“零余者”形象管窥——泰戈尔《探宝》与郁达夫《零余者》对读
王海峰
《写作》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