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省耐多药与非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在DOTS策略下远期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谢艳光 房宏霞 +4 位作者 闫兴录 孙彦波 李洪海 李发滨 张学志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73-78,共6页
目的分析在DOTS策略下使用一线抗结核药治疗的耐多药与非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成功治疗后的远期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随访2004年黑龙江省耐药监测期间确诊并成功治疗的耐多药肺结核(MDR-TB)患者(暴露组,随访194例患者,访视... 目的分析在DOTS策略下使用一线抗结核药治疗的耐多药与非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成功治疗后的远期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随访2004年黑龙江省耐药监测期间确诊并成功治疗的耐多药肺结核(MDR-TB)患者(暴露组,随访194例患者,访视到111例)及按1∶1比例为存活MDR-TB患者配对的非MDR-TB患者(对照组,选择并访视患者71例,其中对所有药物均敏感41例,耐多药以外耐药30例),观察其4年来复发情况,分析存活病例中耐多药(71例)与非耐多药(敏感41例,耐多药以外耐药30例)、治疗分类(初治80例,复治62例)及治疗方案(规划方案124例,科研方案18例)对患者成功治疗后4年复发情况的影响。结果暴露组,4年复发率为46.85%(52/111)。在暴露组患者中死亡40例,4年复发率为67.50%(27/40);存活71例,4年复发率为35.21%(25/71)。对照组71例,复发17例,4年复发率为23.94%(17/71)。存活MDR-TB的复发风险高于对一线抗结核药完全敏感患者(χ2=4.19,P=0.041;RR=2.06,95%CI:0.98~4.34)。复治患者的复发率(40.32%,25/62)高于初治(21.25%,17/80)(χ2=6.10,P=0.014;RR=1.90,95%CI:1.13~3.19)。采用规划方案、科研方案患者的4年复发率分别为29.84%(37/124)和27.78%(5/18),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P=0.894)。结论对MDR-TB患者采用DOTS策略治疗成功后的4年复发率高,复治患者复发风险高于初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肺/药物疗法 直接观察疗法 复发 治疗结果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信念模式在结核病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22
2
作者 房宏霞 秦玉宝 +8 位作者 王旭 谢海波 孙彦波 李发滨 闫兴录 洪峰 贺晓新 常春 詹思延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70-76,共7页
健康信念模式始于1950年,是运用社会心理学方法解释与健康相关行为的理论模型。它有助于帮助人们产生促进健康行为、摒弃危害健康行为,且可以对健康行为进行预测。目前,健康信念模式已被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应用于多个领域。在结核病领域... 健康信念模式始于1950年,是运用社会心理学方法解释与健康相关行为的理论模型。它有助于帮助人们产生促进健康行为、摒弃危害健康行为,且可以对健康行为进行预测。目前,健康信念模式已被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应用于多个领域。在结核病领域,国外已有研究者将其应用于患者发现(筛检、诊断)、治疗、预防及健康教育等方面,其中在患者筛检方面应用较多,其理论模型也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完善。目前健康信念模式在中国还仅被用于治疗(依从性研究和患者护理)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模型 理论 健康促进 健康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结核治疗期间患者出现肝损伤相关症状与致肝损伤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24
3
作者 房宏霞 武珊珊 +2 位作者 吕晓珍 夏愔愔 詹思延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816-822,共7页
目的探索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后肝损伤相关症状的出现与肝损伤的关系。方法利用《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抗结核病药品不良反应研究(ADACS)》数据库中的随访日历和结局调查相关信息,分析新涂阳肺结核患者采用一线抗结核药物治疗后... 目的探索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后肝损伤相关症状的出现与肝损伤的关系。方法利用《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抗结核病药品不良反应研究(ADACS)》数据库中的随访日历和结局调查相关信息,分析新涂阳肺结核患者采用一线抗结核药物治疗后肝损伤相关症状出现情况及其与肝损伤的关系。研究最终实际纳入分析肺结核患者4065例。RR值及其95%CI使用STATA11.0软件计算。结果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后发生肝损伤相关症状者占33.9%(1377/4065),91.1%(1255/1377)的患者出现1~3种症状,累计92.2%(1269/1377)的患者的症状出现在强化期内。有症状者肝损伤和中~重度肝损伤发生危险增加。出现发热、恶心、乏力、皮疹、腹部不适、食欲不振和其他肝损伤相关症状者,肝损伤发生率依次为7.4%(14/190)、13.3%(130/975)、10.1%(51/505)、10.8%(47//434)、14.5%(56/387)、77.4%(41//53)和55.6%(15/27),中~重度肝损伤发生率依次为6.3%(12/190)、5.8%(57/975)、5.0%(25/505)、5.3%(23/434)、7.2%(28/387)、60.4%(32/53)和48.1%1]3/27),出现各研究症状(发热除外)者发生肝损伤和中~重度肝损伤的危险度都高于无该症状者,其中有食欲不振、其他肝损相关症状者发生肝损伤危险度分别是无该症状者的13.4倍(95%C/:10.5~17.1倍)和8.7倍(95%CI:5.7-13.2倍),发生中重度肝损伤的危险度分别为27.5倍(95%CI:21.2~35.7倍)和18.2倍(95%CI:12.1~27.3倍)。有发热症状者发生中重度肝损伤的危险度是无发热者的2.3倍(95%CI:1.3~4.0倍)。结论抗结核治疗后1/3患者会发生肝损伤相关症状,症状主要发生在强化期内。如患者出现恶心、乏力、皮疹、腹部不适、食欲不振和其他肝损伤相关症状,提示发生肝损伤的危险度增加;发热可能是中重度肝损伤的指示症状,二者关系需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药物疗法 抗结核药 肝炎 中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商榷意见》一文之我见 被引量:2
4
作者 房宏霞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39-140,共2页
一项研究,不论是项目设计、实施过程,还是研究结果及最后形成的论文,很难做到十全十美。只要作者详实、客观地报告研究内容,都会对其他人具有借鉴意义。现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之所以先进、科学,正是因为大家在不断研究和验证已... 一项研究,不论是项目设计、实施过程,还是研究结果及最后形成的论文,很难做到十全十美。只要作者详实、客观地报告研究内容,都会对其他人具有借鉴意义。现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之所以先进、科学,正是因为大家在不断研究和验证已经发表的研究时,发现先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对研究提出质疑,并提出更合理的解决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榷意见》 文学评论 对照研究 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