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省粮食生产与耗水问题探讨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斌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77-80,共4页
在传统的水资源视角下,黑龙江省存在水资源与中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地位不匹配、水资源潜力难于进一步挖掘的困境。依据黑龙江统计年鉴、黑龙江省水资源公报等发布的统计数据,采用水分利用效率和粮食产量估算了黑龙江省近10年的粮食... 在传统的水资源视角下,黑龙江省存在水资源与中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地位不匹配、水资源潜力难于进一步挖掘的困境。依据黑龙江统计年鉴、黑龙江省水资源公报等发布的统计数据,采用水分利用效率和粮食产量估算了黑龙江省近10年的粮食耗水量。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降水不仅滋养了旱田粮食作物,也为稻田提供了数量可观的水量,是维系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主要水源;应将降水作为基本的水资源,在节约农业用水量的同时,深入挖掘黑龙江省降水资源潜力,巩固和提升黑龙江省粮食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 粮食产能 粮食耗水量 降水资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区域农业水资源系统恢复力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丁杨 刘东 张永嘉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6-30,共5页
为研究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区域农业水资源系统恢复力,运用可变模糊优选模型研究了其下属15个农场的水资源系统恢复力,分析了水资源、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环境四个子系统对农业水资源系统恢复力的影响机制,并利用ArcGIS绘制农业水... 为研究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区域农业水资源系统恢复力,运用可变模糊优选模型研究了其下属15个农场的水资源系统恢复力,分析了水资源、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环境四个子系统对农业水资源系统恢复力的影响机制,并利用ArcGIS绘制农业水资源系统恢复力等级空间分布图。结果显示建三江管理局农业水资源系统恢复力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增强;其中洪河农场农业水资源系统恢复力最强,勤得利农场次之,创业、前锋、二道河、浓江农场农业水资源系统恢复力一般,其余9个农场农业水资源系统恢复力最弱。研究结果对建三江管理局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模糊优选模型 农业水资源 恢复力 建三江管理局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土著根瘤菌制剂最佳施用浓度筛选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庆莉 王金生 +4 位作者 吴俊江 刘丽君 胡国华 王红蕾 张俐俐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4年第6期35-39,共5页
为了解黑龙江省土著根瘤菌制剂对大豆生长的影响,筛选出最佳使用浓度,以结瘤能力较强的根瘤菌菌株为试材,通过活化、摇床培养设定4个浓度梯度,混拌接种于大豆,在结荚期测定其植株生物量、根瘤鲜重、根瘤干重和根瘤数,并于成熟期对其产... 为了解黑龙江省土著根瘤菌制剂对大豆生长的影响,筛选出最佳使用浓度,以结瘤能力较强的根瘤菌菌株为试材,通过活化、摇床培养设定4个浓度梯度,混拌接种于大豆,在结荚期测定其植株生物量、根瘤鲜重、根瘤干重和根瘤数,并于成熟期对其产量构成因子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大豆接种根瘤菌后,叶片颜色深绿、株高升高,单株根瘤数目增加,并在结荚期达到结瘤高峰。根瘤干鲜比随着根瘤菌液浓度的变化呈现抛物线状,菌细胞0.8×108个·mL-1浓度处理的根瘤干鲜比最高,对照根瘤菌液处理的根瘤干鲜比明显高于试验中各菌液处理的根瘤干鲜比。接入根瘤菌处理的大豆生物量均高于菌液对照处理及清水对照处理,菌细胞0.6×108个·mL-1处理的生物量达到最高。低浓度菌液处理的根冠比小于高浓度菌液处理。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随着根瘤菌液浓度的变化也呈现出抛物线状,菌细胞均以0.6×108个·mL-1根瘤菌液浓度处理最高。根瘤菌液各浓度处理的百粒重变化不大,略高于菌液对照处理而显著高于清水对照处理。因此,黑龙江省土著根瘤菌制剂推荐使用浓度菌细胞0.6×108个·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著根瘤菌 结瘤 施用浓度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西部玉米调亏灌溉的节水增产效应 被引量:7
4
作者 孙继鹏 魏永霞 王艳阳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80-184,共5页
采取测筒试验,对玉米单生育阶段、连续生育阶段和全生育期进行不同程度的水分亏缺处理,研究了调亏灌溉对玉米耗水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就单生育阶段调亏而言,产量和耗水量之间呈开口向下的二次抛物线关系,苗期... 采取测筒试验,对玉米单生育阶段、连续生育阶段和全生育期进行不同程度的水分亏缺处理,研究了调亏灌溉对玉米耗水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就单生育阶段调亏而言,产量和耗水量之间呈开口向下的二次抛物线关系,苗期中度水分亏缺(水分控制上限为60%)为最佳的灌水处理模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1.23%和11.95%;连续生育阶段和全生育期调亏均对作物的产量有不利影响;全生育期充分灌溉时的产量最高,但水分利用效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调亏灌溉 耗水量 水分利用效率 黑龙江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西部玉米调亏灌溉评价——基于熵权的模糊物元模型 被引量:3
5
作者 孙继鹏 魏永霞 +2 位作者 冯鼎锐 刘志凯 郑春阳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9-154,共6页
为合理地评价出黑龙江西部玉米调亏灌溉模式下最佳的处理方案,通过测筒试验,对玉米单生育阶段、连续生育阶段和全生育期进行不同程度的水分亏缺处理,并将熵值理论与模糊物元模型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研究可为黑龙江省农业水资源... 为合理地评价出黑龙江西部玉米调亏灌溉模式下最佳的处理方案,通过测筒试验,对玉米单生育阶段、连续生育阶段和全生育期进行不同程度的水分亏缺处理,并将熵值理论与模糊物元模型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研究可为黑龙江省农业水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调亏灌溉 熵权 模糊物元 黑龙江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栽机械发展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38
6
作者 于晓旭 赵匀 +3 位作者 陈宝成 周脉乐 张昊 张智超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4-53,共10页
阐述了移栽农艺对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指出移栽机特别是钵苗移栽机将是大幅度提高粮食单产的农机装备,说明了移栽对北方寒地粮食增产和农民致富的积极作用。简述了国际移栽装备的发展史,提出了移栽机械发展一般经历3个阶段:初级阶... 阐述了移栽农艺对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指出移栽机特别是钵苗移栽机将是大幅度提高粮食单产的农机装备,说明了移栽对北方寒地粮食增产和农民致富的积极作用。简述了国际移栽装备的发展史,提出了移栽机械发展一般经历3个阶段:初级阶段的滑道机构;中级阶段的杆机构;高级阶段的回转机构。综述了国内外移栽机械发展现状和研究水平,对其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强调钵苗移栽研究若要进入回转机构研究阶段,研究人员须掌握机构学等系列理论基础、计算机专业知识和熟练掌握现有的市场软件,以及具备对这些市场软件二次开发的能力。对当前国内一些移栽装置重要发展方向提出了系列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自动移栽机 移栽 现状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育秧播种机钵体苗底土压实装置 被引量:10
7
作者 马旭 谢俊锋 +3 位作者 齐龙 梁仲维 邝健霞 谭永炘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4-60,共7页
设计了一种能实现水稻精密育秧播种机钵体软、硬秧盘穴孔底土压实的通用装置,该装置以AT89C51单片机为控制系统核心,采用步进电动机和送盘行程开关实现秧盘供送,以及限位行程开关和对准接近开关实现秧盘穴孔与压实辊指对准,压实辊指与... 设计了一种能实现水稻精密育秧播种机钵体软、硬秧盘穴孔底土压实的通用装置,该装置以AT89C51单片机为控制系统核心,采用步进电动机和送盘行程开关实现秧盘供送,以及限位行程开关和对准接近开关实现秧盘穴孔与压实辊指对准,压实辊指与秧盘穴孔内底土相互作用完成底土压实。通过系统的试验研究,确定了该装置的最佳工作参数。压实试验表明,该系统能满足秧盘穴孔底土压实的工作要求,实现了穴孔与压实辊指的精确对准和底土压实,当生产率在500盘/h、提前角对应弧长为1 mm时,对准率为98%,满足钵体苗穴孔底土压实的技术要求;育秧试验表明,增加穴孔底土压实深度,可提高秧苗素质,保持土壤根系坚实不散,有利于栽插作业,压实深度为6 mm时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育秧播种机 钵体秧盘 底土压实装置 对准 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物炭施加量的土壤水分入渗及其分布特性 被引量:67
8
作者 王艳阳 魏永霞 +1 位作者 孙继鹏 张雨凤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3-119,共7页
为了揭示生物炭施加到黑土区土壤后形成的特殊双层土壤结构对土壤水分入渗及其分布的影响,该研究采取室内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积水入渗条件下不同生物炭施加量(0、10、20、40和80 t/hm^2)的土壤水分入渗特性,并建立了生物炭-... 为了揭示生物炭施加到黑土区土壤后形成的特殊双层土壤结构对土壤水分入渗及其分布的影响,该研究采取室内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积水入渗条件下不同生物炭施加量(0、10、20、40和80 t/hm^2)的土壤水分入渗特性,并建立了生物炭-土壤双层土壤结构水分分布模型,对不同生物炭施加量的农田土壤水分分布进行了模拟。结果显示,生物炭-土壤双层结构土壤水分入渗过程表现为斜率由大变小的两段非线性曲线,转折点为入渗锋面到达生物炭-土壤交界面后暂停继续下渗,上层土壤质量含水率累积到界面含水率超过临界含水率42.5%的时间;生物炭的施加使土壤入渗率、饱和导水率和临界吸力与对照相比提高的比例范围分别为21.95%~112.20%、14.29%~52.38%和13.75~78.69%,同时也可显著增强上、下层土壤的持水性能。在上层土壤厚度为20 cm时,影响临界吸力的因素只有生物炭的施加量,且其与施炭量的相关性大于土壤入渗率和饱和导水率;施用生物炭条件下的土壤水分分布规律可以用本研究所建立的生物炭-土壤双层土壤结构水分分布模型来表达。研究表明,生物炭添加能够改善黑土区土壤持水能力和水分入渗特性,有利于作物生长,减少地表径流和水土流失;同时也为生物炭在黑土区农业生产上的应用选择合理施加量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水分 入渗 生物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栽农机具概况与发展思考 被引量:13
9
作者 陈宝成 尹大庆 +3 位作者 吕程 张智超 张昊 纪海鹏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8-263,共6页
育苗移栽技术是提高作物单产产量,确保作物品质的有效手段。为此,论述了育苗移栽技术相对直播的优越性,阐述了国内外移栽机具的发展现状,介绍不同类型的移栽机具的作业过程与主要特点,分析了我国在移栽技术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移栽... 育苗移栽技术是提高作物单产产量,确保作物品质的有效手段。为此,论述了育苗移栽技术相对直播的优越性,阐述了国内外移栽机具的发展现状,介绍不同类型的移栽机具的作业过程与主要特点,分析了我国在移栽技术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移栽机具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自动移栽机 移栽 现状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土区土壤侵蚀厚度对土地生产力的影响及其评价 被引量:22
10
作者 刘慧 魏永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288-296,共9页
为了研究黑土区土壤侵蚀厚度对土地生产力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人为剥离黑土表层0、5、10、15、20、25和30 cm土壤以模拟侵蚀厚度不同的耕层土壤,分析土壤侵蚀厚度对土壤理化性质、大豆生物性状和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的影响。并对TOPSIS(... 为了研究黑土区土壤侵蚀厚度对土地生产力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人为剥离黑土表层0、5、10、15、20、25和30 cm土壤以模拟侵蚀厚度不同的耕层土壤,分析土壤侵蚀厚度对土壤理化性质、大豆生物性状和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的影响。并对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模型进行改进,用于评价侵蚀厚度不同的土壤的土地生产力。结果表明:土壤全N、碱解N、全P、速效P、有机质含量和土壤田间持水率均随侵蚀厚度的增加而递减,土壤容重随侵蚀厚度的增加而递增。土壤侵蚀厚度对大豆生长有显著影响,随着侵蚀厚度的增加,大豆减产率呈"S型"曲线递增,产量、耗水量呈"Z型"曲线递减,水分利用效率呈指数曲线关系递减。改进的TOPSIS模型对不同侵蚀厚度下土地生产力的评价结果较为理想,计算的土地生产力指数随土壤侵蚀厚度的变化呈"Z型"曲线,与大豆产量的变化趋势相同,且二者呈指数函数关系,决定系数达0.996,均方根误差为0.65。研究结果可为黑土区土壤侵蚀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侵蚀 农作物 黑土区 土地生产力 TOPSIS模型改进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土区玉米地作物信息多重分形与多尺度相关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继龙 周延 +3 位作者 付强 任高奇 马孝义 孙维敬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3-170,162,共9页
为揭示黑土区玉米地作物信息的时空变异机理,在东北农业大学香坊实验基地选取48 m×48 m区域,利用多重分形和联合多重分形理论,研究作物信息的多重分形特征、不同时间作物信息以及不同作物信息之间的多尺度相关特征。结果表明,黑土... 为揭示黑土区玉米地作物信息的时空变异机理,在东北农业大学香坊实验基地选取48 m×48 m区域,利用多重分形和联合多重分形理论,研究作物信息的多重分形特征、不同时间作物信息以及不同作物信息之间的多尺度相关特征。结果表明,黑土区玉米叶绿素含量的多重分形特征不明显,茎粗和株高的多重分形特征较明显。随时间变化,造成叶绿素含量、茎粗空间变异的局部信息有所差异,引起株高空间变异的局部信息一致,叶绿素含量、茎粗、株高的空间变异性分别先降后增、先降后增、逐渐减弱。单一尺度和多尺度上,不同时间叶绿素含量之间、茎粗之间、株高之间的相关程度均有明显差异;叶绿素含量之间、茎粗之间的相关程度排序均有所差异,株高之间的相关程度排序相同。随时间变化,单一尺度和多尺度上不同作物信息之间的相关程度均有明显差异,且相关程度均逐渐降低。与单一尺度相比,多尺度上,叶绿素含量之间、茎粗之间、不同作物信息之间的相关程度增大,株高之间的相关程度有增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区 作物信息 多重分形 联合多重分形 时空变异性 多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田株间立式除草装置的设计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杨松梅 王金武 +2 位作者 刘永军 王金峰 赵佳乐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54-157,共4页
机械除草是解决除草剂大量使用而造成环境严重污染、杂草抗药性增强等危害的最佳方法。针对株间杂草难以控制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水田株间立式除草装置,并对其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了阐述。运用Pro/E软件建立了三维模型,并通过ADAMS软件对... 机械除草是解决除草剂大量使用而造成环境严重污染、杂草抗药性增强等危害的最佳方法。针对株间杂草难以控制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水田株间立式除草装置,并对其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了阐述。运用Pro/E软件建立了三维模型,并通过ADAMS软件对株间立式除草刀盘进行运动学仿真,获得株间立式除草弹齿的除草轨迹。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了最佳速比为1.65、齿数k=8时最接近各参数要求的结论,为水田除草机整机关键部件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田 株间 立式除草装置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土区调亏灌溉条件下大豆耗水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龙 魏永霞 吴限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9-33,共5页
针对黑土区存在的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短缺,作物水分利用效率较低的实际问题。2013年在黑龙江省北安农垦分局红星农场进行了盆栽试验,研究了调亏灌溉条件下的大豆耗水规律。结果表明大豆各生育阶段耗水量按结荚-鼓粒、开花-结荚... 针对黑土区存在的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短缺,作物水分利用效率较低的实际问题。2013年在黑龙江省北安农垦分局红星农场进行了盆栽试验,研究了调亏灌溉条件下的大豆耗水规律。结果表明大豆各生育阶段耗水量按结荚-鼓粒、开花-结荚、鼓粒-成熟、分枝-开花、出苗-分枝、播种-出苗阶段依次递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与耗水量之间均呈二次抛物线关系。耗水量为62.5kg/盆时,水分利用效率先出现最大值,耗水量达84.76kg/盆时,产量(52.9g/盆)最高,最高值出现时间较水分利用效率偏后。在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Jensen模型的黑土区大豆水分生产函数。研究结果可为黑土区大豆节水灌溉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区 大豆 耗水规律 调亏灌溉 水分利用效率 水分生产函数 Jensen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似熵理论的三江平原月降水量空间复杂性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付强 李铁男 +1 位作者 李天霄 孟凡香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3-116,122,共5页
以三江平原7个国家级气象站1959—2013年的月降水量数据为基础,采用近似熵理论、ArcGIS空间分析理论,分析了近50a三江平原月降水量的空间复杂性。结果表明:三江平原月降水量表现出了较强的非线性特征,其中南部鸡西站月降水量的极差最大... 以三江平原7个国家级气象站1959—2013年的月降水量数据为基础,采用近似熵理论、ArcGIS空间分析理论,分析了近50a三江平原月降水量的空间复杂性。结果表明:三江平原月降水量表现出了较强的非线性特征,其中南部鸡西站月降水量的极差最大,达到了340.1mm,北部富锦站月降水量的极差最小,仅为231.6mm;月降水量空间复杂性东西方向整体呈现出了条状分布,且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增加,这主要与三江平原西南部海拔低,湿地面积多,降水日数与降水强度小,且多为山区等因素有关。研究成果对于指导三江平原科学合理地利用降水资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平原 近似熵理论 月降水量 空间复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嫩平原黑土区玉米穗质量构成要素的空间变异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继龙 任高奇 +3 位作者 付强 马孝义 张振华 周延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78-184,222,共8页
基于在松嫩平原黑土区获取的玉米穗质量构成要素(穗粒质量、穗轴质量、穗粒数、穗行数、行粒数、穗长、穗粗),利用传统统计学、多重分形和联合多重分形方法分析了玉米穗质量构成要素的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玉米穗粒质量、穗轴质量、穗... 基于在松嫩平原黑土区获取的玉米穗质量构成要素(穗粒质量、穗轴质量、穗粒数、穗行数、行粒数、穗长、穗粗),利用传统统计学、多重分形和联合多重分形方法分析了玉米穗质量构成要素的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玉米穗粒质量、穗轴质量、穗粒数、穗行数、行粒数、穗长、穗粗的空间变异强度依次减弱,且穗粒质量和穗轴质量的变异程度为中等变异,穗粒数、穗行数、行粒数、穗长、穗粗的变异程度为弱变异;玉米穗轴质量和穗粒质量的多重分形特征最明显,行粒数、穗粗和穗长的多重分形特征最不明显,穗行数和穗粒数多重分形特征的明显程度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穗行数的空间变异性主要是由高值信息造成,而行粒数、穗轴质量、穗粒质量、穗粒数、穗粗、穗长的空间变异性主要由低值信息引起;单一尺度和多尺度上,穗粗、穗轴质量、穗长、穗粒数、行粒数、穗行数对穗粒质量空间变异性的影响程度排序有所差异,穗粒质量与穗长、穗粗、穗粒数、穗行数、穗轴质量、行粒数在多尺度上的相关程度明显大于在单一尺度上的相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嫩平原 黑土区 农田 玉米穗质量 空间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PSIR-TOPSIS模型的区域农业水资源系统恢复力评价 被引量:13
16
作者 赵丹 刘东 武秋晨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2-56,共5页
区域农业水资源系统具有不可预期、自组织、非线性等特征,决定了对区域农业水资源系统恢复力评价具有一定的难度。以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12个国有农场为研究基点,选取DPSIR模型构建指标评价体系,采用模糊AHP-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结... 区域农业水资源系统具有不可预期、自组织、非线性等特征,决定了对区域农业水资源系统恢复力评价具有一定的难度。以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12个国有农场为研究基点,选取DPSIR模型构建指标评价体系,采用模糊AHP-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结合TOPSIS评价方法对其农业水资源系统恢复力进行评价,利用ArcGis进行分区,结果表明:农业用水是影响是资源系统恢复力的核心驱动因子,进一步分析表明五九七农场水资源恢复力最强,红旗岭农场次之,双鸭山农场最弱。研究成果揭示了当地水资源系统恢复情况,为国内其他区域进行农业水资源系统恢复力研究提供一种研究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兴隆管理局 DPSIR模型 模糊AHP-熵权 TOPSIS评价方法 水资源系统恢复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密度参数K-均值算法的RBF网络及其在降水量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郭皓 邢贞相 +1 位作者 付强 李晶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99-303,共5页
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tion,简称RBF)神经网络是一种收敛速度快、逼近能力强的前馈型神经网络。为提高网络的训练速度,采用基于密度参数的K-均值算法,消除传统K-均值算法对初始聚类中心的敏感性,构建了基于K-均值算法的RBF降水预... 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tion,简称RBF)神经网络是一种收敛速度快、逼近能力强的前馈型神经网络。为提高网络的训练速度,采用基于密度参数的K-均值算法,消除传统K-均值算法对初始聚类中心的敏感性,构建了基于K-均值算法的RBF降水预报模型,并应用于挠力河流域的友谊农场汛期月降水量预报中,以检验所建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与标准的K-均值算法RBF网络模型和BP(Back Propagation)网络模型相比,所构建的RBF降水预报模型对2008年,2009年,2010年各年间汛期(6—9月)降水量的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为9.270 7%;确定性系数为0.96。预报精度均有所提高,且满足水文预报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学 降水量预测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密度参数 K-均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平原水资源承载力的泛系观控与风险评估 被引量:3
18
作者 宫凡荔 付强 +2 位作者 姜秋香 李天霄 刘巍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9,共5页
水资源系统风险评估是保障水资源安全及其可持续利用的关键。针对三江平原存在着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低、水资源短缺和供需不平衡等诸多问题,利用观控风险分析模型对三江平原及其区划内8个区域进行水资源承载力的风险评估。通过对风险和收... 水资源系统风险评估是保障水资源安全及其可持续利用的关键。针对三江平原存在着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低、水资源短缺和供需不平衡等诸多问题,利用观控风险分析模型对三江平原及其区划内8个区域进行水资源承载力的风险评估。通过对风险和收益值的同步分析,确定了各区域的水资源承载力强弱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管理措施。研究结果为三江平原科学合理地制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同时也为水资源系统的风险评估研究开阔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承载力 泛系理论 观控风险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嫩平原冰雪融化期黑土水分变化规律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子龙 付强 +2 位作者 孟军 王湘浩 王晓巍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3-175,共3页
通过冰雪融化期黑土水分野外观测试验, 对松嫩平原4 种不同积雪覆盖地表条件下的土壤总含水量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边界条件下, 土壤总含水量的变化趋势不同, 0-40 cm 土层的表现尤为显著, 显示出土壤水分变化对地表条件... 通过冰雪融化期黑土水分野外观测试验, 对松嫩平原4 种不同积雪覆盖地表条件下的土壤总含水量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边界条件下, 土壤总含水量的变化趋势不同, 0-40 cm 土层的表现尤为显著, 显示出土壤水分变化对地表条件的响应存在明显的时间差异; 积雪覆盖的反“S”型水分剖面与裸地的反“ C”型水分剖面主要区别在于140 cm 以下土层.研究结果可为松嫩平原黑土区冻融期土壤水分调控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嫩平原 黑土 冻融土壤 土壤水分 积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土区坡耕地水土保持技术模式对降雨径流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慧 魏永霞 +1 位作者 刘超 吴限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0-55,共6页
采用径流小区试验,以鼠洞、暗管2项工程措施为核心,与深松、垄向区田2项耕作措施有机集成,形成LQ、LS、SQ、SAS、SAQ和SAQS共6个坡耕地综合治理技术模式小区,并与常规耕作处理(CK)对照,通过对2013,2014年各小区产流特征对比分析,解析不... 采用径流小区试验,以鼠洞、暗管2项工程措施为核心,与深松、垄向区田2项耕作措施有机集成,形成LQ、LS、SQ、SAS、SAQ和SAQS共6个坡耕地综合治理技术模式小区,并与常规耕作处理(CK)对照,通过对2013,2014年各小区产流特征对比分析,解析不同技术模式对径流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技术模式2013,2014年径流深及径流系数大小排序相同,为:CK>LQ>LS>SQ>SAQ>SAS>SAQS。年径流量时程分布以垄向区田修筑时间为分界点呈现两阶段性:垄向区田筑垱前各处理产流量大小排序为:CK>LQ>LS>SQ>SAQ>SAS>SAQS;垄向区田筑垱后各处理产流量大小排序为:CK>LQ>LS>SAS>SQ>SAQ=SAQS(未产流)。不同技术模式对次降雨径流过程的影响表现为产流时间滞后、产流阈值增加、径流强度峰值消减和产流量降低,且影响大小亦以垄向区田筑垱时间为分界点呈现两阶段性,垄向区田筑垱前,SAQ、SAS、SAQS 3个处理的产流量分别占CK的26.22%,5.55%和4.88%,降雨产流阈值均大于25mm,它们对小雨和中雨能够完全拦蓄径流;垄向区田筑垱后,SAQ、SAQS这2个处理都没有产生径流,它们对大雨及以下等级的降雨能很好地控制径流。垄向区田措施具有较好的拦蓄径流的作用,其与鼠洞、暗管等强化入渗的措施结合使用,能有效减少径流,抑制水土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区 坡耕地 水土保持 降雨 产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