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尼日尔三角洲E背斜顶部断裂演化机制及封闭性
被引量:
6
1
作者
谢昭涵
孙永河
+3 位作者
闫玉民
胡光义
范廷恩
刘宗堡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73-982,共10页
尼日尔三角洲深水区E油田背斜顶部发育大量密集断层,多数断层倾向一致呈多米诺式排布,活动机制和期次不清楚,对油水的分隔作用不明确。基于构造解析思想,通过构造平衡剖面和古构造图回剥技术研究E背斜的轴面迁移过程,结合断裂成核理论...
尼日尔三角洲深水区E油田背斜顶部发育大量密集断层,多数断层倾向一致呈多米诺式排布,活动机制和期次不清楚,对油水的分隔作用不明确。基于构造解析思想,通过构造平衡剖面和古构造图回剥技术研究E背斜的轴面迁移过程,结合断裂成核理论明确断裂活动期次和机制,进而划分断裂系统,指导断裂的封闭性评价。提出深水背斜顶部正断层重力滑动的演化机制,确定多米诺式正断层与背斜轴面迁移的多期次对应关系。E构造共分为4个演化阶段,发育7类断裂系统,其中三个期次的重力滑动断阶(阶梯式)断层为本区独有的特殊构造,在古背斜背景下受控于重力作用变形。逆冲断层和多期活动断层的封闭趋势强,重力滑动断阶断层具有潜在封闭性,而晚期伸展断层不具有封闭能力,筛选出16条潜在封闭断层。确定本区断层弱封闭SGR临界值为8%,完全封闭临界值为20%,评价结果显示:其中8条断层完全封闭,能够将断层两盘分隔为不同油水单元,4条断层具有弱封闭能力,不分隔油水,仅影响注水受效,从而指导油田的钻井和注采方案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演化
断层封闭性
油水分布
深水背斜
尼日尔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贝尔凹陷苏德尔特构造带的形成与演化
被引量:
3
2
作者
谢昭涵
鲜地
+3 位作者
罗静爽
杨宝泉
乐靖
王少波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66-1279,共14页
苏德尔特构造带是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的重要油气聚集带之一。使用平衡剖面技术和基于斜向剪切模型的人字形桁架法对苏德尔特构造带及其两侧的贝西断陷和贝中断陷进行了详细的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解析,认为在南屯期近SN向伸展,形成近EW向...
苏德尔特构造带是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的重要油气聚集带之一。使用平衡剖面技术和基于斜向剪切模型的人字形桁架法对苏德尔特构造带及其两侧的贝西断陷和贝中断陷进行了详细的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解析,认为在南屯期近SN向伸展,形成近EW向断陷盆地群之后,又叠加了大磨拐河组早期的短时间NW向伸展,以及此后的坳陷沉降,才形成了苏德尔特构造带特殊的构造样式。贝中断陷的东侧边界断层是整个贝尔凹陷在大磨拐河组早期伸展的主干边界断层,并且断层面具有坡坪式特征。苏德尔特构造带是发育于第一阶断坪上部的"滚动背斜",是重力和边界断层几何形态共同控制的结果,形成机制属于重力影响下的横弯褶皱作用,而非侧向挤压引起的纵弯褶皱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尔凹陷
苏德尔特构造带
构造演化
坡坪式断层
滚动背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同向和反向断层形成机制及控圈作用差异性
被引量:
12
3
作者
郭志强
王海学
+3 位作者
赵政权
方庆
陈再贺
刘凤芸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共6页
油田勘探开发实践证实斜坡区同向和反向断层圈闭均是油气勘探的潜力区。以束鹿斜坡西曹固构造带为研究靶区,从断层变形机制出发,结合断层分段生长理论,系统探讨斜坡区同向和反向断层形成机制及控圈作用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断层差...
油田勘探开发实践证实斜坡区同向和反向断层圈闭均是油气勘探的潜力区。以束鹿斜坡西曹固构造带为研究靶区,从断层变形机制出发,结合断层分段生长理论,系统探讨斜坡区同向和反向断层形成机制及控圈作用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断层差异活动和分段生长作用,反向断圈形成于下盘分段生长点之间,而同向断层圈闭形成于上盘分段生长点上;基于断圈面积和断距的关系分析,认为反向断层控圈面积和幅度明显大于同向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鹿斜坡
同向断层
反向断层
圈闭形成机制
分段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尼日尔三角洲E背斜顶部断裂演化机制及封闭性
被引量:
6
1
作者
谢昭涵
孙永河
闫玉民
胡光义
范廷恩
刘宗堡
机构
东北石油大学CNPC
断裂
控藏研究室
黑龙江省
科技
创新
团队
"
断裂
变形
封闭性
及流体
运移
"
东北石油大学非常规油气成藏与开发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海油研究总院
出处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73-982,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2127
4150213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大科技项目(2016D-0702)
文摘
尼日尔三角洲深水区E油田背斜顶部发育大量密集断层,多数断层倾向一致呈多米诺式排布,活动机制和期次不清楚,对油水的分隔作用不明确。基于构造解析思想,通过构造平衡剖面和古构造图回剥技术研究E背斜的轴面迁移过程,结合断裂成核理论明确断裂活动期次和机制,进而划分断裂系统,指导断裂的封闭性评价。提出深水背斜顶部正断层重力滑动的演化机制,确定多米诺式正断层与背斜轴面迁移的多期次对应关系。E构造共分为4个演化阶段,发育7类断裂系统,其中三个期次的重力滑动断阶(阶梯式)断层为本区独有的特殊构造,在古背斜背景下受控于重力作用变形。逆冲断层和多期活动断层的封闭趋势强,重力滑动断阶断层具有潜在封闭性,而晚期伸展断层不具有封闭能力,筛选出16条潜在封闭断层。确定本区断层弱封闭SGR临界值为8%,完全封闭临界值为20%,评价结果显示:其中8条断层完全封闭,能够将断层两盘分隔为不同油水单元,4条断层具有弱封闭能力,不分隔油水,仅影响注水受效,从而指导油田的钻井和注采方案设计。
关键词
断裂演化
断层封闭性
油水分布
深水背斜
尼日尔三角洲
Keywords
fault evolution, fault sealing capacity, oil and water distribution, deep water anticline, Niger Delta
分类号
TE11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贝尔凹陷苏德尔特构造带的形成与演化
被引量:
3
2
作者
谢昭涵
鲜地
罗静爽
杨宝泉
乐靖
王少波
机构
东北石油大学CNPC
断裂
控藏研究室
东北石油大学"非常规油气成藏与开发"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黑龙江省
科技
创新
团队
"
断裂
变形
、
封闭性
及流体
运移
"
中海油研究总院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二采油厂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66-1279,共14页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被动裂谷盆地成因机制研究”(20112322120002)
“断层变形、封闭性及与流体运移”科技创新团队(已批复,批号暂无)
东北石油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贝尔凹陷断裂演化特征及控藏作用”(YJSCX2015-004NEPU)资助~~
文摘
苏德尔特构造带是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的重要油气聚集带之一。使用平衡剖面技术和基于斜向剪切模型的人字形桁架法对苏德尔特构造带及其两侧的贝西断陷和贝中断陷进行了详细的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解析,认为在南屯期近SN向伸展,形成近EW向断陷盆地群之后,又叠加了大磨拐河组早期的短时间NW向伸展,以及此后的坳陷沉降,才形成了苏德尔特构造带特殊的构造样式。贝中断陷的东侧边界断层是整个贝尔凹陷在大磨拐河组早期伸展的主干边界断层,并且断层面具有坡坪式特征。苏德尔特构造带是发育于第一阶断坪上部的"滚动背斜",是重力和边界断层几何形态共同控制的结果,形成机制属于重力影响下的横弯褶皱作用,而非侧向挤压引起的纵弯褶皱作用。
关键词
贝尔凹陷
苏德尔特构造带
构造演化
坡坪式断层
滚动背斜
Keywords
Beier depression
Sudeerte tectonic belt
tectonic evolution
ramp-flat listric fault
roll-over anticline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同向和反向断层形成机制及控圈作用差异性
被引量:
12
3
作者
郭志强
王海学
赵政权
方庆
陈再贺
刘凤芸
机构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第五采油厂
黑龙江省
科技
创新
团队
"
断裂
变形
、
封闭性
及流体
运移
"
东北石油大学CNPC
断裂
控藏研究室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二采油厂
出处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断裂垂向分段生长机制及定量表征方法研究”(41602129)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断裂带内部构型及剩余油分布研究”(2016ZX05054009)
华北油田校企合作项目“冀中南部地区断层封堵性机理研究”(HBYT-CY5-2015-JS-127)
文摘
油田勘探开发实践证实斜坡区同向和反向断层圈闭均是油气勘探的潜力区。以束鹿斜坡西曹固构造带为研究靶区,从断层变形机制出发,结合断层分段生长理论,系统探讨斜坡区同向和反向断层形成机制及控圈作用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断层差异活动和分段生长作用,反向断圈形成于下盘分段生长点之间,而同向断层圈闭形成于上盘分段生长点上;基于断圈面积和断距的关系分析,认为反向断层控圈面积和幅度明显大于同向断层。
关键词
束鹿斜坡
同向断层
反向断层
圈闭形成机制
分段生长
Keywords
Shulu Slope
synthetic fault
antithetic fault
trap forming mechanism
segmented growth
分类号
TE1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尼日尔三角洲E背斜顶部断裂演化机制及封闭性
谢昭涵
孙永河
闫玉民
胡光义
范廷恩
刘宗堡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贝尔凹陷苏德尔特构造带的形成与演化
谢昭涵
鲜地
罗静爽
杨宝泉
乐靖
王少波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同向和反向断层形成机制及控圈作用差异性
郭志强
王海学
赵政权
方庆
陈再贺
刘凤芸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