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以黑龙江省巴彦县乡镇撤并为个案 被引量:1
1
作者 朱宇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8-30,共3页
乡镇行政区划是地方政府组织系统的微观基础。乡镇行政区划的调整是在经济体制转型的背景下,在政府职能转变、城市化发展和交通通讯状况改善的条件下进行的;它有助于减轻财政和农民负担,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和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必须确... 乡镇行政区划是地方政府组织系统的微观基础。乡镇行政区划的调整是在经济体制转型的背景下,在政府职能转变、城市化发展和交通通讯状况改善的条件下进行的;它有助于减轻财政和农民负担,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和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必须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有序推进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在探索乡镇行政区划体制改革创新的问题上,黑龙江省巴彦县的乡镇撤并个案值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撤并 行政区划调整 政治经济学 黑龙江省巴彦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与建设创新型国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元书 李宏宇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1-53,共3页
建设创新型国家包含着科学技术创新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一个国家的实力不仅包括资源实力、科技实力、经济实力等硬实力,而且包括以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的制度实力、文化实力、教育实力、外交实力等软实力。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和... 建设创新型国家包含着科学技术创新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一个国家的实力不仅包括资源实力、科技实力、经济实力等硬实力,而且包括以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的制度实力、文化实力、教育实力、外交实力等软实力。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和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理论指导。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相互作用、相互渗透,互为发展的条件。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创新必须以唯物论、辩证法、系统论等科学的认识论、世界观为指导;促进和影响科学技术创新的政府制度、管理体制、教育方式的创新必须以相应的社会科学理论的创新为前提。科学技术的创新则从方法论、具体的科学方法和研究手段等方面影响和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创新型国家 科学技术 哲学社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政治学的对象与体系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元书 《学习与探索》 1986年第4期40-48,共9页
我国正处在政治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新时期,特别需要有政治科学的指导,特别需要建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以促进中国政治的建设与发展。要建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首先就必须弄清楚政治学的对象与体系。
关键词 政治学研究 政治生活 政治关系 政治主体 政治现象 发展马克思主义 阶级斗争 共产主义社会 经济的 政治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论创新与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兼论中国现阶段理论创新的形式、限度和内容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元书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4-108,共5页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一项系统工程,既包括科学技术的创新,也包括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还包括以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为根据的各项社会制度、管理体制的创新。因此,中国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就要研究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内容、形式、限度、主要...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一项系统工程,既包括科学技术的创新,也包括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还包括以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为根据的各项社会制度、管理体制的创新。因此,中国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就要研究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内容、形式、限度、主要途径及基本规律,努力提高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创新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 理论创新 创新型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
5
作者 刘怡昌 李元书 《学习与探索》 1983年第1期114-122,共9页
马克思是科学的巨人,在人类社会思想史上的科学功绩是无与伦比的。他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创建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为人类解放和社会进步留下了宝贵的理论遗产。马克思学说包括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列宁把马克思... 马克思是科学的巨人,在人类社会思想史上的科学功绩是无与伦比的。他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创建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为人类解放和社会进步留下了宝贵的理论遗产。马克思学说包括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列宁把马克思主义概括为三个来源与三个组成部分,指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构成。但是,这并不是说,马克思的学说只有这三个部分。在马克思的学说中,对政治和政治学的研究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这方面,马克思的论述就其广度和深度以及对社会进步所起的作用而言,都远远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政治学家的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马克思学说 政治学研究 政治学说 无产阶级革命 发展马克思主义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专政 社会主义社会 阶级斗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社会化理论的产生、发展和研究领域 被引量:18
6
作者 李元书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1-145,共5页
政治社会化理论产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经历了以儿童和青少年的政治社会化、以人的一生的政治社会化、以苏东国家政治制度的转变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三个大的发展阶段。政治社会化理论的主要研究领域和内容有:个体学习政治知识,获... 政治社会化理论产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经历了以儿童和青少年的政治社会化、以人的一生的政治社会化、以苏东国家政治制度的转变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三个大的发展阶段。政治社会化理论的主要研究领域和内容有:个体学习政治知识,获得政治取向,形成和完善政治人格;政治文化的传承和变迁过程;政治体系的运行、变迁与政治社会化的关系;政治角色的获得和扮演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社会化 政治文化 政治体系 政治角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导阶层与政治发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元书 薛立强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8-94,共7页
社会主导阶层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层次。广义社会主导阶层是社会的统治阶级,而狭义社会主导阶层则指的是社会精英。在社会中起具体指导作用的广义和狭义的社会主导阶层,各自又有着复杂的内部结构。社会主导阶层与政治主体、政治文化... 社会主导阶层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层次。广义社会主导阶层是社会的统治阶级,而狭义社会主导阶层则指的是社会精英。在社会中起具体指导作用的广义和狭义的社会主导阶层,各自又有着复杂的内部结构。社会主导阶层与政治主体、政治文化、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导阶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之相对应,政治主体、政治文化等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导阶层 政治主体 政治文化 政治制度 政治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社会政治参与的特点 被引量:7
8
作者 李元书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8-46,共9页
在当代中国,各个利益群体、阶级阶层之间日益密切的利益关系和日益激化的利益矛盾促进了他们各自的权利意识及政治参与意识的觉醒,也逐步提高了他们的政治参与愿望和热情,引发了中国政治发展史上第一次政治参与热潮。中国的几个基本的... 在当代中国,各个利益群体、阶级阶层之间日益密切的利益关系和日益激化的利益矛盾促进了他们各自的权利意识及政治参与意识的觉醒,也逐步提高了他们的政治参与愿望和热情,引发了中国政治发展史上第一次政治参与热潮。中国的几个基本的阶级阶层及利益群体都介入了政治参与,他们使用不同的参与形式,并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目前,中国政治参与的共性特点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在类型上,从动员型参与型向自主型参与发展;在组织和规模上,集体性参与呈增长之势;在目的上,功利性经济参与居主导地位,民主性参与也呈发展之势;在参与的形式上,网络参与成为主要的参与形式之一;在程度上,整体水平不高,具有不成熟性和过渡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社会 政治参与 产业工人 农民 私营企业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政治化刍议 被引量:2
9
作者 孙正甲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7-80,共4页
社会政治化系指市民社会在与政治社会的彼此消长中,改写被政治社会所长期把持的“原生态政治,”增大政治的社会涵容量并增强其社会功能,从而建设一种新的、顺历史潮流而动的“衍生政治”的过程。社会政治化具有政治社会与市民社会融合... 社会政治化系指市民社会在与政治社会的彼此消长中,改写被政治社会所长期把持的“原生态政治,”增大政治的社会涵容量并增强其社会功能,从而建设一种新的、顺历史潮流而动的“衍生政治”的过程。社会政治化具有政治社会与市民社会融合、互补以及后者对前者覆盖等“新政治”形态;具有诸项超越“原生态政治”价值的价值;推进它的主要主体是第三部门、社区以及责任政府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政治化 原生态政治 衍生政治 政治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社会学:对象·界限·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元书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25-30,共6页
政治社会学是20世纪50年代诞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在我国尚处于开创阶段。它是研究政治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以解释社会现象的科学。其基本任务是考察社会与政治、政治与社会的互动及其规律。政治社会学与政治学、社会学在研究对象、理论体系... 政治社会学是20世纪50年代诞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在我国尚处于开创阶段。它是研究政治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以解释社会现象的科学。其基本任务是考察社会与政治、政治与社会的互动及其规律。政治社会学与政治学、社会学在研究对象、理论体系、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等方面都有区别和联系。政治社会学扩大了人类对社会政治生活的认识范围,提高了人类驾驭社会政治生活的能力,还具有进行科学预测的功能和价值。在我国开展政治社会学的研究,将为我国社会与政治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并有利于社会问题与政治问题相交织的“社会政治问题”的解决,还可为民主政治的稳步发展和政治稳定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社会学 研究对象 政治学研究 社会学研究 相互关系 研究方法 政治问题 社会基础 新兴学科 民主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优势和根本点
11
作者 李元书 李宏宇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4,共4页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是在民意的基础上统一起来 ;三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是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点或根本出路。
关键词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做主 依法治国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国际社会政治文化协调发展之路
12
作者 孙正甲 张文静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11,共3页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 ,多极化的形成从不同的角度印证了当代国际社会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同时由时代背景而形成了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理论模式、载体思维模式和载体操作模式。当代国际社会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并非是...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 ,多极化的形成从不同的角度印证了当代国际社会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同时由时代背景而形成了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理论模式、载体思维模式和载体操作模式。当代国际社会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并非是一帆风顺的 ,只有克服种种悖论的干扰 ,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才能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社会 政治文化 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政治参与制度化 被引量:23
13
作者 李元书 刘昌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6-63,共8页
本文认为政治参与制度化就是指政治参与的制度规范在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和人们参与的时间过程中获得价值认同的模式化的过程。它具有五个特征 :即参与制度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参与目的及行为的可期望性 ,价值认同性 ,参与行为的模式化和... 本文认为政治参与制度化就是指政治参与的制度规范在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和人们参与的时间过程中获得价值认同的模式化的过程。它具有五个特征 :即参与制度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参与目的及行为的可期望性 ,价值认同性 ,参与行为的模式化和过程性。政治参与制度化具有提高政府综合治理能力、整合政治参与行为、为政治体系的运行和决策不断提供要求和原料、定期为政治体系补充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参与 制度化 民主政治 政治社会化 公民素质 规范体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政治参与水平的量度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元书 刘昌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3-68,共6页
高水平的政治参与是现代社会人们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科学而全面的测定指标则是衡量政治参与水平高低的基础。测度政治参与水平的指标体系包括政治体系设计的参与孔道、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政治参与的效度。通过对政治参与水平的定... 高水平的政治参与是现代社会人们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科学而全面的测定指标则是衡量政治参与水平高低的基础。测度政治参与水平的指标体系包括政治体系设计的参与孔道、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政治参与的效度。通过对政治参与水平的定量分析,可以比较不同政治系统的政治参与水平,并找出不同政治系统提高政治参与水平的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参与 测定指标 民主政治 公民权 国家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什么是政治──政治涵义的再探讨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元书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78-83,共6页
本文分析和评价了西方学者政治定义中的国家说、权力说、分配说、管理说,考察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问题对政治的本质和内容的不同论述,分析了我国学者对于政治涵义在时间界限、空间界限、实质、功能等方面的争论... 本文分析和评价了西方学者政治定义中的国家说、权力说、分配说、管理说,考察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问题对政治的本质和内容的不同论述,分析了我国学者对于政治涵义在时间界限、空间界限、实质、功能等方面的争论。认为,给政治下定义,必须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反映时代的内容、满足科学概念一般要求的三个原则。在此基础上,作者给出了政治的定义: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社会的统治管理体系,是人们基于某种利益需要建立、维护、参与社会的统治管理体系,以制订政策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关系与活动的总和。作者认为,这一定义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揭示了政治的实质和主要特点,区分了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概括了政治的核心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政治涵义 政治现象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政治学 管理体系 阶级斗争 政治关系 国家政权 政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政治制度的要素结构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元书 李宏宇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0-34,共5页
政治制度是功能繁多、覆盖面大、构造复杂的社会制度。它由政治理念、政治主体、政治规则、政治机构、政治设备五种要素构成,每一要素又是由若干要素构成的子系统。
关键词 政治制度 政治理念 政治主体 政治机构 政治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性治理:应对我国社会组织治理碎片化的新范式 被引量:21
17
作者 李峰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7-62,共6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组织在各个领域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实践发展中,它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尤其是社会组织治理问题相互联结,缺乏明确的边界,无法将责任划分给特定领域或部门...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组织在各个领域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实践发展中,它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尤其是社会组织治理问题相互联结,缺乏明确的边界,无法将责任划分给特定领域或部门,充满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已经成为一种治理的“棘手问题”。同时,我国社会组织治理存在着目的与手段的分离、责任的分化和裂解以及治理工具落后等问题,导致社会组织在概念、范围以及治理政策上呈现出典型的碎片化特征。整体性治理作为针对“棘手问题”和碎片化的一种治理理论的全新范式,可以为我国社会组织治理提供一种全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体系 社会治理机制 国家治理效能 社会组织治理 整体性治理 治理碎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政治变迁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元书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98-104,共7页
政治变迁是由社会矛盾和冲突引起的政治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文化的生成、变化的过程及其结果。它因变迁的方向和性质、内容、有无目的、形式、规模等方面的不同而分为多种类型:正向、反向、平向的变迁,国体、政体、政治统治者的变迁,... 政治变迁是由社会矛盾和冲突引起的政治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文化的生成、变化的过程及其结果。它因变迁的方向和性质、内容、有无目的、形式、规模等方面的不同而分为多种类型:正向、反向、平向的变迁,国体、政体、政治统治者的变迁,无目标、有目标的变迁,渐进、突发的变迁,局部、整体的变迁。政治变迁的一般过程可具体划分为稳定和适应、新生和导入、发展和分化、矛盾和冲突、调节和整合五个阶段。引起政治变迁的原因很多,而其中较主要的是社会需要,科技变革与传播、社会冲突、文化涵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变迁 政治系统 政治结构 政治发展 政治制度 政治统治 社会变迁 社会冲突 社会需要 科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文化模式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孙正甲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04-109,共6页
一、基本含义与比较分析政治文化模式作为研究政治文化理论的一种简化形式,能提纲挈领地说明政治文化的范畴体系,因此,在整个政治文化学科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和重大理论价值。研究政治文化模式,首要前提是为其概念即基本含义作出简洁而... 一、基本含义与比较分析政治文化模式作为研究政治文化理论的一种简化形式,能提纲挈领地说明政治文化的范畴体系,因此,在整个政治文化学科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和重大理论价值。研究政治文化模式,首要前提是为其概念即基本含义作出简洁而明晰的界说,而在阐释之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理论 社会形态 政治文化模式 政治行为 社会成员 政治制度 政治过程 专制主义 价值取向 社会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农民工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论析 被引量:14
20
作者 高洪贵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9-63,共5页
中国现阶段青年农民工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主要以集体罢工、集体上访、集体抗议和自杀性威胁、报复、暴力活动、参加非法组织、参与串联活动等形式出现。青年农民工在流动过程中,虽然获得了非农的职业身份,但在政治参与制度化的规制、利... 中国现阶段青年农民工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主要以集体罢工、集体上访、集体抗议和自杀性威胁、报复、暴力活动、参加非法组织、参与串联活动等形式出现。青年农民工在流动过程中,虽然获得了非农的职业身份,但在政治参与制度化的规制、利益代表机制的落实、组织化程度的深化等方面都处于弱势地位,这些都是造成青年农民工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现象出现的重要因素。因此,促进青年农民工有序政治参与,国家还应为其提供制度化的渠道与形式。青年农民工非制度化政治参与问题亦即成为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农民工 非制度化 政治参与 利益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