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流域文明与流人文化 被引量:7
1
作者 李兴盛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3-187,共5页
黑龙江流域文明是由源与流二者构成的,而流人文化正是这种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流人文化是指历代流人在与自然、社会相互作用中所创造和传播的一切知识的总和,其实质是以中原汉文化为主体的多民族文化相互交融而产生的新质文化,具... 黑龙江流域文明是由源与流二者构成的,而流人文化正是这种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流人文化是指历代流人在与自然、社会相互作用中所创造和传播的一切知识的总和,其实质是以中原汉文化为主体的多民族文化相互交融而产生的新质文化,具有中原农耕文化与边疆游牧文化兼备的双重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流域文明 流人 流人史 流人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俄(苏)的中国东北史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黄定天 彭传勇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44,共8页
由于受地缘因素的影响,俄(苏)史学界十分重视中国东北史的研究,撰写出版了相关著作数十部、论文数百篇,内容涉及各个领域,是俄(苏)中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俄(苏)的中国东北史研究具有全面性、注重第一手资料及中国学者的著述、形成了系... 由于受地缘因素的影响,俄(苏)史学界十分重视中国东北史的研究,撰写出版了相关著作数十部、论文数百篇,内容涉及各个领域,是俄(苏)中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俄(苏)的中国东北史研究具有全面性、注重第一手资料及中国学者的著述、形成了系统的学术观点和体系、经历了从域外到本土化的发展历程和建立起专门的学术研究机构等鲜明特色;但存在诸如否认东北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否认中俄东段边界形成的历史和否认沙俄对中国东北的侵略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苏) 中国 东北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视野:东方外交史研究的兴起与变迁(2006—2016年) 被引量:5
3
作者 杨昕沫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0-127,共8页
2006年第一届"东方外交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时,中国尚无真正整体意义上的东方外交史研究著作。至2016年,已先后出版7部东方外交史研究系列丛书,作者来自十余个国家和地区、近百所大学及研究机构。十年间,以研讨会为研究中... 2006年第一届"东方外交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时,中国尚无真正整体意义上的东方外交史研究著作。至2016年,已先后出版7部东方外交史研究系列丛书,作者来自十余个国家和地区、近百所大学及研究机构。十年间,以研讨会为研究中心和交流平台,中国的东方外交史研究尝试并实践应用新的编纂体例;走出了单纯的历史研究范畴,研究内容不断细化;形成了对东方国家的整体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和前瞻性;研究者致力摆脱西方理论的影响,发挥东方学者的主体作用,中国学者以更加自信的学术态度走向国际舞台。在此基础上,中国的东方外交史学科也取得了长足进展,基本确定了东方外交史的概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研究目的和意义。作为东方国家整体崛起背景下的学术研究,东方外交史将成为研究和探讨东方历史、东西方交往史的更加有效的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外交史 东方外交史研讨会 东方国家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朝鲜建国以来的渤海国史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郭素美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25-229,共5页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对渤海国史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半个世纪,在一些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出现了朴时亨、张国钟、朱荣宪等国际知名的学者,是国际渤海学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但由于他们主要着眼于强调渤海对高句丽的继承,所以其研究在...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对渤海国史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半个世纪,在一些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出现了朴时亨、张国钟、朱荣宪等国际知名的学者,是国际渤海学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但由于他们主要着眼于强调渤海对高句丽的继承,所以其研究在一些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国历史 朝鲜 朴时亨 张国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中国北部边疆史研究》
5
作者 李秀华 魏国忠 《求是学刊》 CSSCI 1999年第2期108-108,共1页
近读吕一燃先生所著《中国北部边疆史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一书,获益良多。全书收入了作者关于新疆、蒙古、东北等北部边疆地区历史的论文26篇,内容涉及上述地区历史上的疆域、边界、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人物、对外... 近读吕一燃先生所著《中国北部边疆史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一书,获益良多。全书收入了作者关于新疆、蒙古、东北等北部边疆地区历史的论文26篇,内容涉及上述地区历史上的疆域、边界、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人物、对外关系和革命斗争等许多方面,可以都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史研究 中国北部 边疆史地研究 边疆史地学 噶尔丹 优良传统 比较研究 历史疆域 实地考察 爱国主义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护制度研究的新成果——读李大龙著《都护制度研究》
6
作者 卡索夫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39-139,共1页
关键词 《都护制度研究》 李大龙 边疆民族政权 文献石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朝人口蠡测 被引量:11
7
作者 孟古托力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116-123,共8页
人口是组成社会的要素,历史活动的主要对象。然而辽史研究中,其总体人口仍然是个争议较大的问题。先贤时人种种说法,尽管出现很大的差距,但毕竟立下开途示辙之功劳。笔者鉴于对其研究中的某些经验教训,首先确定两个重要前提:辽政... 人口是组成社会的要素,历史活动的主要对象。然而辽史研究中,其总体人口仍然是个争议较大的问题。先贤时人种种说法,尽管出现很大的差距,但毕竟立下开途示辙之功劳。笔者鉴于对其研究中的某些经验教训,首先确定两个重要前提:辽政权有效管辖的空间;在辽朝218年间确定蠡测人口的标准时间。然后将人口按民族划成五大部分,以主要的民族、部族等共同作为单位逐一蠡测。在这一过程中,立足于探幽求隐,微观钩沉;继之,综合考校,宏观鸟瞰。努力沟通民族、民俗、地理、军事、人口诸珍域的理论和史料,从而求索1114年和1000年两个标准时间的总体人口。同时指出,该皇朝人口的民族构成之基本特点,这个特点,明显制约一系列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时间 辽朝 辽政权 总体人 契丹族 契丹人 女真人 汉族人口 《辽史》 渤海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边疆开发与近现代化过程 被引量:7
8
作者 步平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30-136,共7页
研究近代东北边疆的开发,对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但是,东北边疆近代以来的社会变化,是同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的影响以至军事的入侵紧密相关的。由于野蛮的侵略背后有先进的工业文明,正义的抵抗背后... 研究近代东北边疆的开发,对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但是,东北边疆近代以来的社会变化,是同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的影响以至军事的入侵紧密相关的。由于野蛮的侵略背后有先进的工业文明,正义的抵抗背后有腐败的封建制度,传统的政治斗争史或单纯的经济发展史的体系无法清晰地说明上述边疆历史发展中的复杂关系。文章认为从社会向近现代化文明发展的角度观察历史现象,即把东北边疆近代的开发放到近现代化进程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可以解释那些复杂的问题。而且从这一角度观察,还应有一套完整的价值体系。本文对东北边疆近代开发过程的分期及对每一时期性质的确定,就是建立该价值体系的努力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边疆 现代文明 边疆地区 外国资本主义 东北地区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文明发展 封建经济 经济发展 中国近代社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遗民的流向——以未迁到辽内地和辽东的渤海遗民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5
9
作者 梁玉多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3-236,共4页
没有迁到辽内地和辽东的渤海遗民一部分投奔女真或留在原地;另一部分亡入了高丽。投奔女真和留在原地的渤海遗民有资料可考的为兀惹人、燕颇部渤海人、蒲卢毛朵渤海人和号称五节度熟女真渤海人,他们分别融入到女真和汉族中去。由于女真... 没有迁到辽内地和辽东的渤海遗民一部分投奔女真或留在原地;另一部分亡入了高丽。投奔女真和留在原地的渤海遗民有资料可考的为兀惹人、燕颇部渤海人、蒲卢毛朵渤海人和号称五节度熟女真渤海人,他们分别融入到女真和汉族中去。由于女真族的一部分后来也融入到汉族,所以他们的绝大多数最终成了汉族。亡入高丽的渤海遗民中可考者可能比已经知道的略多,他们都融合到朝鲜民族中去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遗民 辽东 内地 女真族 朝鲜民族 汉族 原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辽“南北朝说”考论 被引量:4
10
作者 孟古托力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32-138,66,共8页
本文在对我国10世纪中至12世纪20年代近200年历史状况与政治格局进行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历史上再次“南北朝”说,并以充分翔实的史料,从多方面加以分析论证。
关键词 南北朝 辽朝 北宋 契丹族 南朝 中国历史 宋辽 政治格局 节度使 耶律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俄最初边界的形成及特点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宗海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33-136,55,共5页
从17世纪40年代起,中俄作为两个本不相邻的欧亚大国,经过了80多年的纷争,结果签订了最初的边界条约《尼布楚界约》和《恰克图界约》。文章认为,这不单是两国军事冲突的产物,也是一个欧洲民族充满开拓进取精神同一个东方民族较为封闭的... 从17世纪40年代起,中俄作为两个本不相邻的欧亚大国,经过了80多年的纷争,结果签订了最初的边界条约《尼布楚界约》和《恰克图界约》。文章认为,这不单是两国军事冲突的产物,也是一个欧洲民族充满开拓进取精神同一个东方民族较为封闭的农耕文明相撞击的结果。在这种撞击中,后者表现了传统的保守和消极。因此,这一以法律条款所确定的最初的中俄边界,也仅使中国北疆持续了一百多年的平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恰克图界约 农耕文明 中俄边界 尼布楚 沙皇俄国 黑龙江流域 边界问题 西伯利亚 清政府 中俄两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唐代渤海王国的货币问题 被引量:3
12
作者 魏国忠 《学习与探索》 1986年第1期137-140,共4页
唐代渤海王国是否铸造过和使用过货币,迄今为止,一直是渤海历史、特别是渤海经济史研究中的一个悬案。由于在今我国东北、朝鲜半岛北部及苏联滨海地区的渤海遗址、城址和墓葬中至今没有出土或发现过渤海人所铸造的货币,所以,许多学者对... 唐代渤海王国是否铸造过和使用过货币,迄今为止,一直是渤海历史、特别是渤海经济史研究中的一个悬案。由于在今我国东北、朝鲜半岛北部及苏联滨海地区的渤海遗址、城址和墓葬中至今没有出土或发现过渤海人所铸造的货币,所以,许多学者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显然是持否定态度的。当然,国内外也有些治史者提出另外的看法,如《朝鲜全史》卷五的《渤海商业》部分就谓:“渤海商品流通领域中主要通用的货币是粟、布等现物货币,还可能使用过货币”;我国延边大学的力学凤同志在《渤海以中京显德府为王都时期的商业试探》一文中,则明确认为“渤海使用过货币”,只是由于篇幅所限,作者尚未来得及作出足以令人信服的论证。本文拟在方说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考证和论述,以期引起学术界同仁的重视和讨论,使这一历史之谜尽快得到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人 货币 东北地区 滨海地区 朝鲜半岛 唐代 历史之谜 商业活动 王国 经济史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夫余源流辨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正甲 《学习与探索》 1984年第6期136-143,共8页
夫余族是东北古史中的著名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对东北乃至东北亚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因此历来受到史学界关注。近年来东北史专家们对它多方研讨,取得一定成果,笔者亦得教益。但因有关文献混杂迷离、考古资料又很有限,所以给研... 夫余族是东北古史中的著名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对东北乃至东北亚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因此历来受到史学界关注。近年来东北史专家们对它多方研讨,取得一定成果,笔者亦得教益。但因有关文献混杂迷离、考古资料又很有限,所以给研究工作带来诸多困难,至今尚存不少疑难问题。而欲使问题逐步得以解决,则必先辨清夫余族的源流。本文拟提出这方面的不成熟看法,以求教于列位专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夫余 高句丽 第二松花江 政权 松嫩平原 豆莫娄 朱蒙 史学界 考古资料 三国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有关渤海国“东京城”的诗文资料辑录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兴盛 《学习与探索》 1983年第3期139-143,共5页
渤海国五京中的上京龙泉府,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县牡丹江畔,它是仿照唐朝的都城长安而设计与营建的,也是当时东方最大的都市之一。上京龙泉府建于八世纪,距今已一千余年。与其他四京相比,它为都的时间最长,建筑的规模也最大。它最早的名称... 渤海国五京中的上京龙泉府,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县牡丹江畔,它是仿照唐朝的都城长安而设计与营建的,也是当时东方最大的都市之一。上京龙泉府建于八世纪,距今已一千余年。与其他四京相比,它为都的时间最长,建筑的规模也最大。它最早的名称叫上京(城),契丹灭亡渤海后,在这里建立东丹府,并改称天福城,后来随着东丹的南迁而成为一片废墟,并且文献也随之失载了。直到清初,它又为人们所发现与注意,从而以“东京城”等名称,重现于已经失载的文献。当时,有许多流寓于该地的文人或学者,听到当地居民有关该城的许多传说,就作了进一步的调查。面对着这座“金碧犹存”、“大与今京城等”的古城遗址,他们惊叹不已,于是就查阅古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国 东京城 清代 方拱乾 黑龙江省 古城遗址 文献 当地居民 土人 唐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渤海经济 被引量:3
15
作者 魏国忠 朱国忱 《学习与探索》 1984年第2期134-141,共8页
渤海王国在其存在的二百多年间,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曾以“海东盛国”的形象出现于我国唐代的史册。尽管同当时的中原地区相比较,生产水平相当落后,而且各地区之间还表现为严重的不平衡,但不容否认的事实是,白山黑水广大地区得到了空... 渤海王国在其存在的二百多年间,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曾以“海东盛国”的形象出现于我国唐代的史册。尽管同当时的中原地区相比较,生产水平相当落后,而且各地区之间还表现为严重的不平衡,但不容否认的事实是,白山黑水广大地区得到了空前的开发,并逐渐缩短着同中原先进地区间的差距。这一历史性的变化既是渤海各族人民群众共同努力、辛勤劳动创造的结果,也是在当时中原盛唐文明直接影响下、渤海与内地“车书一家”关系的产物。本文拟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依据近年出土的大量文物资料,对有关渤海经济诸问题,作一论述。不当之处,敬希读者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地区 中原地区 渤海人 辽东地区 唐王朝 经济的 建国后 直接影响 兰江流域 手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国际禁止化学武器公约谈日本的化学战责任 被引量:3
16
作者 高晓燕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1-155,共5页
在近代历史上,国际社会为禁止制造和使用化学武器签订了一系列国际公约,但化学战的发生使国际公约屡遭践踏。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违背国际法在中国战场进行化学战,战后又大量遗弃化学武器,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997年国际《禁止... 在近代历史上,国际社会为禁止制造和使用化学武器签订了一系列国际公约,但化学战的发生使国际公约屡遭践踏。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违背国际法在中国战场进行化学战,战后又大量遗弃化学武器,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997年国际《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生效,规定:缔约国有义务销毁遗弃在其他缔约国领土上的化学武器。2012年是日本全部销毁遗弃在华化学武器的最后期限,理应遵照国际法承担起应负的历史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止化学武器公约 日本 化学战 战争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契丹族家庭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孟古托力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25-131,共7页
契丹族的父权制和私有制确立之同时,一夫一妻制家庭产生了。家庭作为社会细胞,无法抗拒社会制度、社会关系对它的制约和影响。经济发展促进了家庭独立性和职能之增长。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家庭的重要作用是其它组织无法代替的。核心家... 契丹族的父权制和私有制确立之同时,一夫一妻制家庭产生了。家庭作为社会细胞,无法抗拒社会制度、社会关系对它的制约和影响。经济发展促进了家庭独立性和职能之增长。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家庭的重要作用是其它组织无法代替的。核心家庭居多,直系家庭次之,复合家庭较少,当是畜牧业为主导的经济地位所决定的。只要该主导地位不变,则三种类型家庭比重尽管有所增减,但顺序大体不改。游牧生产不断推动已婚儿子从父母家庭中析离,夫妻结合并非象汉人那样牢固,又人口非正常死亡机会较多,基此家庭稳定性远不如中原人。家庭关系随着社会进步和转型而发生微妙变化:丈夫权威加大,妻子独立意识相应减少;家庭向心力增长;嫡庶界线逐渐加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关系 《辽史》 契丹人 复合家庭 契丹族 直系家庭 契丹民族 一夫一妻制 游牧生产 耶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渤海国经济生活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
18
作者 梁玉多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4-236,共3页
唐代渤海的农业经济较为发达,葵、豉、桑树等物产是其最为主要的经济作物。渤海时期广泛种植的葵菜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被引种到东北北部的,《辞海》关于现在中国北方没有葵菜的说法是错误的;渤海人的特色食品"大黄汤"可能是... 唐代渤海的农业经济较为发达,葵、豉、桑树等物产是其最为主要的经济作物。渤海时期广泛种植的葵菜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被引种到东北北部的,《辞海》关于现在中国北方没有葵菜的说法是错误的;渤海人的特色食品"大黄汤"可能是用豉做的汤;渤海也并非像一般认为的那样只有柞蚕没有桑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渤海国 农业 经济作物 桑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莫娄考 被引量:2
19
作者 魏国忠 《学习与探索》 1982年第3期136-142,共7页
公元五世纪到八世纪,在今黑龙江省北部的嫩江草原上,居住着一个世代以农为业、兼营畜牧的民族,史称豆莫娄族,它曾为开发嫩江大平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因为年代的久远和史料的缺乏,这一已消失了的民族史迹,不仅不为一般群众所了解,而且... 公元五世纪到八世纪,在今黑龙江省北部的嫩江草原上,居住着一个世代以农为业、兼营畜牧的民族,史称豆莫娄族,它曾为开发嫩江大平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因为年代的久远和史料的缺乏,这一已消失了的民族史迹,不仅不为一般群众所了解,而且在历史著述中也很少涉及。本世纪三十年代,冯家升先生曾于《豆莫娄国考》一文中①,对其史迹作了富有成果的考证,纠正了中外学者的许多谬误。但限于当时的资料和认识水平,也还存在若干需要检讨和修正之处。本文拟在该文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探索,不当之处,敬希史学前辈及读者们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莫娄 夫余 勿吉 中原王朝 黑龙江省 嫩江 松花江 北魏 三国志 乌洛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汉东北汉族人口的发展变化——《后汉书·郡国志》东北五郡国人口数字之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孟古托力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2-137,共6页
东汉时期东北汉族人口的发展变化,以永寿三年(157年)为界,在前后两个时期里,各种类型的机械增长占有重要地位;大量汉族人口通过不同形式,基于各种目的进入乌桓、鲜卑邑落中,突破了郡县管理汉族人口的传统模式;在人口数量上,扭转了辽西... 东汉时期东北汉族人口的发展变化,以永寿三年(157年)为界,在前后两个时期里,各种类型的机械增长占有重要地位;大量汉族人口通过不同形式,基于各种目的进入乌桓、鲜卑邑落中,突破了郡县管理汉族人口的传统模式;在人口数量上,扭转了辽西多于辽东的局面,并且文化素质发生可喜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史 东汉 汉族人口 机械增长 链锁式关系迁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