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牡丹江市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妍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15期185-185,187,共2页
果业是牡丹江市农村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强、经济收入稳定的支柱产业,也是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主要来源。综述了牡丹江市果业生产的现状,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果业生产
现状
存在问题
对策
黑龙江牡丹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牡丹江市水稻纹枯病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
2
作者
王书睿
《现代化农业》
2022年第5期29-30,共2页
近年来,牡丹江市各级植保站及乡村病虫害监测点调查发现,水稻纹枯病在当地发展呈快速上升趋势,2018年以前只是在个别田块零星发现,2020年发生面积达到5000hm^(2),2021年上升到5933hm^(2),约占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的1/7,应当引起注意。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
加重原因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马铃薯高产综合栽培技术
被引量:
2
3
作者
徐丽丽
尹义彬
赵白丽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53-54,共2页
黑龙江牡丹江市地处我国东北高寒地区,气候冷凉,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病毒传播媒介少,具有得天独厚的马铃薯生产条件。近几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马铃薯深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马铃薯已经成为牡丹江市优势农产品。
关键词
马铃薯
综合栽培技术
东北高寒地区
农业产业结构
牡丹江市
优势农产品
昼夜温差
传播媒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无公害农产品施肥技术
被引量:
6
4
作者
宋耀远
《现代化农业》
2006年第3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无公害农产品
施肥技术
无害化处理
土壤养分状况
产品质量标准
有机肥料
病原微生物
工业废弃物
需肥规律
肥料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豆玉米标准化施肥技术
被引量:
3
5
作者
宋耀远
《现代化农业》
2006年第5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施肥技术
标准化
玉米
大豆
平衡施肥
施肥原则
需肥规律
肥料效应
养分供应
施肥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果园间作洋葱栽培技术
6
作者
赵百丽
柏晓非
赵普昌
《现代化农业》
2001年第3期17-17,共1页
关键词
果园
间作
洋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豆细菌性角斑病药剂防治试验报告
被引量:
1
7
作者
王凤文
王贵福
+4 位作者
李品俊
刘玉芬
董宝龙
董宝丽
范光昊
《大豆通报》
2001年第3期7-7,共1页
大豆细菌性角斑病是牡丹江市山区半山区大豆常发性病害 ,平均减产幅度 2 0 %~ 60 %。经田间试验用菌毒清、农用链霉素、多菌灵在发病前进行防治 ,效果较好。
关键词
大豆
细菌性角斑病
药剂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析大豆应用GGR6号生根粉的效果
被引量:
2
8
作者
韩庆霞
《现代农业》
2009年第6期40-,共1页
大豆应用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GGR6号生根粉,具有促进大豆根系和植株生长发育,增强大豆抗病性等作用;亩增产大豆14.8千克,增收47.66元,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关键词
大豆
GGR6号生根粉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超早熟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黑河44号
9
作者
卢金龙
《现代农业》
2009年第4期37-37,共1页
黑河44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农科所大豆一室选育的大豆新品种,具有超早熟、高产、优质、抗病等特性。2003~2004年黑龙江省第六积温带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为1721.98千克,比对照品种黑河14号增产15.18%;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19...
黑河44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农科所大豆一室选育的大豆新品种,具有超早熟、高产、优质、抗病等特性。2003~2004年黑龙江省第六积温带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为1721.98千克,比对照品种黑河14号增产15.18%;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1910.6千克,比对照品种黑河35号增产16.3%;蛋白质及脂肪含量分别达到39.31%和21.09%;中抗灰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早熟
优质
黑河44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牡丹江市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妍
机构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15期185-185,187,共2页
文摘
果业是牡丹江市农村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强、经济收入稳定的支柱产业,也是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主要来源。综述了牡丹江市果业生产的现状,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果业生产
现状
存在问题
对策
黑龙江牡丹江
Keywords
fruit production
status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Mudanjiang Heilongjiang
分类号
F326.1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牡丹江市水稻纹枯病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
2
作者
王书睿
机构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出处
《现代化农业》
2022年第5期29-30,共2页
文摘
近年来,牡丹江市各级植保站及乡村病虫害监测点调查发现,水稻纹枯病在当地发展呈快速上升趋势,2018年以前只是在个别田块零星发现,2020年发生面积达到5000hm^(2),2021年上升到5933hm^(2),约占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的1/7,应当引起注意。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
加重原因
防治措施
分类号
S435.111.42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马铃薯高产综合栽培技术
被引量:
2
3
作者
徐丽丽
尹义彬
赵白丽
机构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出处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53-54,共2页
文摘
黑龙江牡丹江市地处我国东北高寒地区,气候冷凉,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病毒传播媒介少,具有得天独厚的马铃薯生产条件。近几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马铃薯深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马铃薯已经成为牡丹江市优势农产品。
关键词
马铃薯
综合栽培技术
东北高寒地区
农业产业结构
牡丹江市
优势农产品
昼夜温差
传播媒介
分类号
S53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无公害农产品施肥技术
被引量:
6
4
作者
宋耀远
机构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出处
《现代化农业》
2006年第3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无公害农产品
施肥技术
无害化处理
土壤养分状况
产品质量标准
有机肥料
病原微生物
工业废弃物
需肥规律
肥料效应
分类号
S147.2 [农业科学—肥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豆玉米标准化施肥技术
被引量:
3
5
作者
宋耀远
机构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出处
《现代化农业》
2006年第5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施肥技术
标准化
玉米
大豆
平衡施肥
施肥原则
需肥规律
肥料效应
养分供应
施肥方法
分类号
S56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果园间作洋葱栽培技术
6
作者
赵百丽
柏晓非
赵普昌
机构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黑龙江省
牡丹江市
农业
局
出处
《现代化农业》
2001年第3期17-17,共1页
关键词
果园
间作
洋葱
分类号
S633.2 [农业科学—蔬菜学]
S660.46 [农业科学—果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豆细菌性角斑病药剂防治试验报告
被引量:
1
7
作者
王凤文
王贵福
李品俊
刘玉芬
董宝龙
董宝丽
范光昊
机构
黑龙江省
林口县
农业
技术推广
中心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出处
《大豆通报》
2001年第3期7-7,共1页
文摘
大豆细菌性角斑病是牡丹江市山区半山区大豆常发性病害 ,平均减产幅度 2 0 %~ 60 %。经田间试验用菌毒清、农用链霉素、多菌灵在发病前进行防治 ,效果较好。
关键词
大豆
细菌性角斑病
药剂防治
分类号
S435.65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析大豆应用GGR6号生根粉的效果
被引量:
2
8
作者
韩庆霞
机构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出处
《现代农业》
2009年第6期40-,共1页
文摘
大豆应用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GGR6号生根粉,具有促进大豆根系和植株生长发育,增强大豆抗病性等作用;亩增产大豆14.8千克,增收47.66元,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关键词
大豆
GGR6号生根粉
效果
分类号
S56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超早熟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黑河44号
9
作者
卢金龙
机构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出处
《现代农业》
2009年第4期37-37,共1页
文摘
黑河44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农科所大豆一室选育的大豆新品种,具有超早熟、高产、优质、抗病等特性。2003~2004年黑龙江省第六积温带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为1721.98千克,比对照品种黑河14号增产15.18%;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1910.6千克,比对照品种黑河35号增产16.3%;蛋白质及脂肪含量分别达到39.31%和21.09%;中抗灰斑病。
关键词
超早熟
优质
黑河44号
分类号
S56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牡丹江市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刘妍
《现代农业科技》
201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牡丹江市水稻纹枯病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
王书睿
《现代化农业》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马铃薯高产综合栽培技术
徐丽丽
尹义彬
赵白丽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无公害农产品施肥技术
宋耀远
《现代化农业》
2006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大豆玉米标准化施肥技术
宋耀远
《现代化农业》
2006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果园间作洋葱栽培技术
赵百丽
柏晓非
赵普昌
《现代化农业》
200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大豆细菌性角斑病药剂防治试验报告
王凤文
王贵福
李品俊
刘玉芬
董宝龙
董宝丽
范光昊
《大豆通报》
200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浅析大豆应用GGR6号生根粉的效果
韩庆霞
《现代农业》
200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超早熟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黑河44号
卢金龙
《现代农业》
200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