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地区G6P[5]型牛轮状病毒分离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王笑冉 朱庆贺 +2 位作者 宋军 郭东华 孙东波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29-36,共8页
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BRV)是引起犊牛急性病毒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为调查黑龙江省牛群BRV的基因型及其遗传进化多样性,利用恒河猴胚肾细胞(MA-104)对BRV阳性粪便样本进行病毒分离,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 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BRV)是引起犊牛急性病毒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为调查黑龙江省牛群BRV的基因型及其遗传进化多样性,利用恒河猴胚肾细胞(MA-104)对BRV阳性粪便样本进行病毒分离,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间接免疫荧光鉴定和电镜观察方法对分离毒株进行鉴定;进一步通过Illumina二代测序技术获得分离毒株全基因组,对其进行序列分析,并构建VP4、VP7进化树。结果显示,MA-104细胞盲传至第5代出现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传至第8代稳定出现CPE,分离毒株经RT-PCR检测、间接免疫荧光鉴定为BRV阳性,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在细胞培养物中观察到呈典型车轮状的无囊膜病毒粒子,符合BRV形态特征,表明成功分离得到一株BRV,将其命名为BRV HLJ-J7;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显示基因型为G6-P[5]-I2-R2-C2-M2-A11-N2-T6-E2-H3型;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VP4基因与中国分离毒株Y3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为98.2%;VP7基因与中国分离毒株LN19-4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为98.8%。研究成功分离到一株G6P[5]型BRV,为黑龙江省BRV遗传进化及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轮状病毒 分离鉴定 遗传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规模化牛场围产期奶牛亚临床维生素E缺乏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2
作者 于泓漪 张翠羽 +3 位作者 钱伟东 赵畅 张洪友 夏成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0,共6页
为了探究规模化奶牛场亚临床维生素E缺乏以及临床病理学变化,在黑龙江省5个规模化牛场分别选取产前10 d、产后10 d、产后20 d的泌乳奶牛各10头,其体况、年龄、胎次均相近,检测血中维生素E、Cu、Se、Zn、MDA、ALT、AST、CEHC、T-AOC、GSH... 为了探究规模化奶牛场亚临床维生素E缺乏以及临床病理学变化,在黑龙江省5个规模化牛场分别选取产前10 d、产后10 d、产后20 d的泌乳奶牛各10头,其体况、年龄、胎次均相近,检测血中维生素E、Cu、Se、Zn、MDA、ALT、AST、CEHC、T-AOC、GSH-Px等理化指标。结果显示:A场、C场、D场和E场的奶牛在产后均发生了亚临床维生素E缺乏,5个场的奶牛在产后10 d和产后20 d的平均发生率为52%和16%,并且随着维生素E含量的减少,羧基乙基羟基苯并氢化吡喃(CEHC)和丙二醛(MDA)含量呈现规律性的升高。其他指标未发现类似的变化规律。表明规模化牛场奶牛产后10 d易发维生素E缺乏,CEHC和MDA可以作为奶牛亚临床维生素E缺乏的预测指标,为今后奶牛亚临床维生素E缺乏的早期监测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乳奶牛 亚临床维生素E缺乏 羧基乙基羟基苯并氢化吡喃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集约化牛场奶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于泓漪 张翠羽 +3 位作者 钱伟东 赵畅 张洪友 夏成 《现代畜牧兽医》 2020年第9期42-45,共4页
调查试验在黑龙江省某两个集约化牛场(A场、B场)进行,每场分别在产前10 d~分娩当天(0 d)、产后30~50 d、60~80 d各选取8头,产后10~20 d选取16头,共80头奶牛,测定血中维生素E(VE)、维生素C(VC)、维生素A(VA)、硒(Se)、锌(Zn)和铜(Cu)的... 调查试验在黑龙江省某两个集约化牛场(A场、B场)进行,每场分别在产前10 d~分娩当天(0 d)、产后30~50 d、60~80 d各选取8头,产后10~20 d选取16头,共80头奶牛,测定血中维生素E(VE)、维生素C(VC)、维生素A(VA)、硒(Se)、锌(Zn)和铜(Cu)的含量。结果显示:A场VE、VC、VA、Se、Zn和Cu的缺乏率分别为50.0%、5.0%、20.0%、12.5%、27.5%、10.0%;B场的缺乏率分别为47.5%、0%、10.0%、12.5%、25.0%、10.0%。两场VE均在产后10~20 d缺乏率最高;A场在产后10~20 d时Zn和Cu的缺乏率达到最高,VA、Se和VC在产前10~0 d和产后10~20 d缺乏率最高;B场的Zn和Se在产后10~20 d和60~80 d缺乏率最高,Cu在产后30~50 d缺乏率最高,VA在产前10~0 d缺乏率最高。试验表明:两个牛场奶牛在围产期和泌乳早期存在不同程度的VE、VA、Se、Zn和Cu缺乏,产后10~20 d缺乏率最高。因此,牛场应在围产期和泌乳早期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避免造成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 微量元素 奶牛 集约化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某牧场奶牛乳汁体细胞数与乳脂率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龙全梅 张天琦 王建发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2年第1期38-43,共6页
为了明确乳汁中的体细胞数对乳脂的影响,对黑龙江省某规模化牧场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监测数据中乳汁体细胞数与乳脂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乳脂率,乳脂产量(产奶量×乳脂率)、产奶量与体细胞数的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1222... 为了明确乳汁中的体细胞数对乳脂的影响,对黑龙江省某规模化牧场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监测数据中乳汁体细胞数与乳脂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乳脂率,乳脂产量(产奶量×乳脂率)、产奶量与体细胞数的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1222、0.05073、-0.02918,P值分别为0.0004、0.1433、0.4000。乳脂率、乳脂产量、产奶量与体细胞数的显著不相关。体细胞数超过50万·mL^(-1)与体细胞数小于50万·mL^(-1)的样本相比乳脂率显著增加,P值为0.0061。研究提示当牧场管理良好,乳汁体细胞数平均水平较低时,体细胞数与乳脂率,乳脂产量、产奶量均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生产性能测定 体细胞数 乳脂率 乳脂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乳腺健康及精准管理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季金豆 耿子健 +1 位作者 连帅 王建发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25年第2期21-26,43,共7页
乳腺健康是影响奶牛泌乳能力、免疫防御能力与牛奶产量与质量的直接因素。奶牛乳腺健康管理及疾病预防在乳业高效生产的环节中至关重要,而奶牛乳房炎已经成为奶牛养殖管理过程中的主要威胁。文章综述了奶牛乳腺健康整体精准管理策略,介... 乳腺健康是影响奶牛泌乳能力、免疫防御能力与牛奶产量与质量的直接因素。奶牛乳腺健康管理及疾病预防在乳业高效生产的环节中至关重要,而奶牛乳房炎已经成为奶牛养殖管理过程中的主要威胁。文章综述了奶牛乳腺健康整体精准管理策略,介绍了营养、饲养管理及奶牛乳房炎的精准防治策略,以及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电子信息技术的数智化畜牧理念。这些措施和技术的应用,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奶牛乳房炎发病率,提高乳房炎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通过病原菌治疗方案实现奶牛乳房炎的精准治疗。未来,数智化畜牧将进一步推动奶牛乳腺健康的精准管理,逐步走上标准化、高效化、智能化的道路,为乳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健康 精准管理 疾病诊断 奶牛养殖 数智化畜牧 乳房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白血病病毒抑制奶牛免疫系统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思妍 王雍 +2 位作者 连帅 王建发 武瑞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302-1307,共6页
牛白血病(Bovine leucosis,BL)是由BL病毒(BLV)引起的一种牛的传染病,根据该病的流行特点和表现形式分为流行性牛白血病(Enzootic bovine leukosis,EBL)和散发性牛白血病(Sporadic bovine leukosis,SBL)。BLV感染几乎遍布世界各地且主... 牛白血病(Bovine leucosis,BL)是由BL病毒(BLV)引起的一种牛的传染病,根据该病的流行特点和表现形式分为流行性牛白血病(Enzootic bovine leukosis,EBL)和散发性牛白血病(Sporadic bovine leukosis,SBL)。BLV感染几乎遍布世界各地且主要在奶牛中广泛传播,其传播方式有水平传播、垂直传播和哺乳传播。1871年立陶宛Leisering等最早报道BLV后,EBL开始在世界各地的奶牛中广泛发生,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各地区奶牛群中该病感染率为0~61.7%[1],呈现出感染率高和发病率低的特点[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白血病病毒 免疫系统功能 水平传播 垂直传播 奶牛群 流行特点 中国各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围产期和泌乳早期主要营养代谢病代谢轮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王郅杰 赵畅 +7 位作者 何林 白云龙 宋玉锡 夏成 付世新 张洪友 徐闯 吴凌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1年第5期41-48,共8页
随着乳业的发展,奶牛代谢病和繁殖障碍越来越受到关注。应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奶牛代谢病和乏情取得了某些突破。依据文献检索和前期研究报道,以时间为线索,对奶牛围产期及泌乳早期(1~60 d)主要营养代谢病发生时,机体血浆与血清代谢变化... 随着乳业的发展,奶牛代谢病和繁殖障碍越来越受到关注。应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奶牛代谢病和乏情取得了某些突破。依据文献检索和前期研究报道,以时间为线索,对奶牛围产期及泌乳早期(1~60 d)主要营养代谢病发生时,机体血浆与血清代谢变化以及代谢途径进行了综述,旨在为今后更好地揭示奶牛代谢病和繁殖障碍的发生机制和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代谢组学 乳热 酮病 乏情 营养代谢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乳素通过酪氨酸激酶2/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5信号通路促进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乳铁蛋白合成和分泌
8
作者 杨跃杰 连帅 +1 位作者 武瑞 王建发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16-1926,共11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催乳素(PRL)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中酪氨酸激酶2/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5(JAK2/STAT5)信号通路介导的乳铁蛋白(LF)合成和分泌的影响。添加不同浓度的PRL[0(对照)、10、100、1000 ng/mL]处理BMECs 24 h,分析PRL对LF... 本试验旨在研究催乳素(PRL)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中酪氨酸激酶2/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5(JAK2/STAT5)信号通路介导的乳铁蛋白(LF)合成和分泌的影响。添加不同浓度的PRL[0(对照)、10、100、1000 ng/mL]处理BMECs 24 h,分析PRL对LF含量和LF、催乳素受体(PRLR)以及JAK2/STAT5信号通路基因表达量和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为了验证STAT5在PRL促进BMECs LF合成和分泌的关键作用,添加STAT5抑制剂匹莫齐特(Pimozide)[未添加Pimozide(对照)、10μmol/L Pimozide、100 ng/mL PRL、10μmol/L Pimo⁃zide+100 ng/mL PRL]处理BMECs 24 h,测定PRL和Pimozide对LF含量和LF、JAK2/STAT5信号通路基因表达量和相关蛋白表达以及相对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10、100、1000 ng/mL PRL能够显著或极显著提高BMECs上清液中的LF含量(P<0.05或P<0.01);Pimozide组能够极显著降低BMECs上清液中的LF含量(P<0.01);PRL组能够极显著提高BMECs上清液中的LF含量(P<0.01)。2)与对照组相比,10 ng/mL PRL组LF、PRLR、JAK2及STAT5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100 ng/mL PRL组LF、PRLR、JAK2和STAT5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1000 ng/mL PRL组PRLR和STAT5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Pimozide组LF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PRL组BMECs中LF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3)100、1000 ng/mL PRL组BMECs中LF蛋白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10、100、1000 ng/mL PRL显著或极显著提高BMECs中p⁃JAK2/JAK2和p⁃STAT5/STAT5表达量(P<0.05或P<0.01);Pimozide组和Pimo⁃zide+PRL组极显著降低BMECs中LF蛋白表达量(P<0.01);PRL组极显著升高BMECs中LF蛋白表达量(P<0.01)。4)Pimozide组和Pimozide+PRL组显著或极显著降低BMECs中LF或p⁃STAT5的相对荧光强度(P<0.05或P<0.01);PRL组极显著升高BMECs中LF和p⁃STAT5的相对荧光强度(P<0.01)。综上所述,PRL通过JAK2/STAT5信号通路促进BMECs中LF合成和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铁蛋白 催乳素 信号通路 基因表达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LV-ΔmiRNAs和BLV感染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基因转录组学分析
9
作者 刘伟琦 李宵 +2 位作者 吕观新 连帅 王建发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46-55,共10页
地方流行性牛白血病(enzootic bovine leukosis,EBL)是由牛白血病病毒(bovine leukemia virus,BLV)感染所引起的一种肿瘤增生性疾病,在我国奶牛群中广泛流行,制约着我国奶牛养殖行业的发展。BLV一般通过子宫内感染及摄入受感染的牛奶和... 地方流行性牛白血病(enzootic bovine leukosis,EBL)是由牛白血病病毒(bovine leukemia virus,BLV)感染所引起的一种肿瘤增生性疾病,在我国奶牛群中广泛流行,制约着我国奶牛养殖行业的发展。BLV一般通过子宫内感染及摄入受感染的牛奶和初乳发生感染,感染后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更易感。作为BLV高效复制所必需的功能元件,BLV-miRNAs在肿瘤形成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但BLV-miRNAs对奶牛乳腺组织的影响缺乏报道。研究使用BLV和BLV-ΔmiRNAs 2种病毒分别感染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进行UMI绝对定量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BLV和BLV-ΔmiRNAs 2种病毒感染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后,基因转录水平发生变化,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生物进程中,包括基因转录(HMGA1、C1QBP、PTMA等)、细胞衰老(HMGA1、SERP1等)、细胞增殖迁移(PTPRJ、EPPK1等)、病毒感染复制(HMGA1、C1QBP等)、蛋白质代谢(SERP1、USE1等)、免疫功能(PTMA、PTPRJ等),KEGG分析结果显示BLV-miRNAs可以激活代谢通路、miRNA与癌症、病毒感染、病毒致癌、IL-17信号通路、粘附连接等信号通路。因此,BLV-miRNAs在BLV感染奶牛乳腺组织时可能通过影响乳腺上皮细胞免疫功能,改变细胞状态,从而加快病毒感染进程,促进病原菌的侵染,加快奶牛乳腺疾病的发生发展。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BLVmiRNAs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白血病病毒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 转录组学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海穴埋植温敏水凝胶对大鼠脾虚泄泻造模及治疗效果分析
10
作者 解颖颖 刘桂池 +6 位作者 李德梁 王彦迪 杨跃杰 连帅 王建发 胡学权 武瑞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5年第4期17-23,53,共8页
为明确后海穴埋植温敏水凝胶对脾虚泄泻的治疗效果,选用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90±10g),适应性饲养7d后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脾虚泄泻组、抗生素组、温敏水凝胶组。脾虚泄泻组、抗生素组、温敏水凝胶组大鼠采用苦寒泻下结合饮... 为明确后海穴埋植温敏水凝胶对脾虚泄泻的治疗效果,选用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90±10g),适应性饲养7d后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脾虚泄泻组、抗生素组、温敏水凝胶组。脾虚泄泻组、抗生素组、温敏水凝胶组大鼠采用苦寒泻下结合饮食不节法构建脾虚泄泻模型后,抗生素组和温敏水凝胶组分别用恩诺沙星和后海穴埋植温敏水凝胶进行治疗。通过对比四组大鼠的一般状态、体重、腹泻指数、脏器系数及肠道组织学变化情况,评价造模效果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倦乏力、精神萎靡,且粪便评分、体重、脾脏系数显著降低,肠组织结构损坏严重;与模型组相比,温敏水凝胶组大鼠精神状态较好,粪便评分、体重、脾脏系数增长显著(P<0.01),肠绒毛边缘清晰、完整,肠内无肠绒毛碎片,杯状细胞数量正常。结论:后海穴埋植温敏水凝胶对大鼠脾虚泄泻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泄泻 后海穴 穴位埋植 温敏水凝胶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噬菌体脂质体的制备及胞内抗菌活性
11
作者 杨书博 苑庆欣 +4 位作者 陈麒百 王培 高东阳 李鹤 宋军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638-4645,共8页
本试验旨在探讨脂质体作为载体,包封递送噬菌体入胞及噬菌体脂质体对牛乳腺上皮细胞内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本试验采用薄膜水合法制备脂质体,用于包封噬菌体SDQ制备噬菌体脂质体,并测定其酸碱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使用激光粒度仪测... 本试验旨在探讨脂质体作为载体,包封递送噬菌体入胞及噬菌体脂质体对牛乳腺上皮细胞内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本试验采用薄膜水合法制备脂质体,用于包封噬菌体SDQ制备噬菌体脂质体,并测定其酸碱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使用激光粒度仪测定噬菌体脂质体粒径大小、多分散系数和Zeta电位,结合透射电镜观察噬菌体脂质体结构特征。采用CCK-8法测定噬菌体脂质体对MAC-T细胞活力的影响。通过平板计数法测定噬菌体脂质体入胞效率和胞内杀菌活性。最终,选择大豆卵磷脂、胆固醇、吐温80、十八胺以8∶2∶1∶0.5比例制备脂质体,包封噬菌体SDQ后制备噬菌体脂质体(Lip-p-7)。Lip-p-7包封率大于50%,在温度(4~60℃)和pH值(2~11)范围内活性稳定。Lip-p-7平均粒径为1262.5 nm,Zeta电位从中性转向带负电荷,表明脂质体成功包封噬菌体SDQ;多分散系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小于0.7,表明其均匀分散。制备后的Lip-p-7储存于4℃条件下,可在90 d内保持完整活性,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脂质体可有效提升噬菌体SDQ入胞数量,降低MAC-T细胞内金黄色葡萄球菌数量。综上,本试验为脂质体作为载体递送噬菌体入胞,为治疗胞内细菌感染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体 噬菌体 金黄色葡萄球菌 牛乳腺上皮细胞 胞内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革兰阴性菌外膜囊泡介导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传递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赵泽鹏 刘双淇 +2 位作者 万珈旭 高东阳 宋军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9-95,共7页
外膜囊泡(OMV)是革兰阴性菌分泌的双层纳米级球形分泌物。OMV能够将细菌成分传播到环境中,成为传递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的新的水平基因转移(HGT)途径,加速了多重耐药菌株和强毒菌株的扩散,给临床感染治疗造成新的挑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 外膜囊泡(OMV)是革兰阴性菌分泌的双层纳米级球形分泌物。OMV能够将细菌成分传播到环境中,成为传递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的新的水平基因转移(HGT)途径,加速了多重耐药菌株和强毒菌株的扩散,给临床感染治疗造成新的挑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细菌OMV的研究进展,包括OMV的组成、生物学功能、产生及调节机制,以不同细菌为例阐述了OMV在传递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中的作用,并讨论了影响HGT的因素,以期为OMV和细菌的HGT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膜囊泡 耐药基因 毒力基因 水平基因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多药奇异变形杆菌噬菌体生物学特性分析及其对鸡胸肉抑菌作用
13
作者 潘顺圆 陈麒百 +4 位作者 王宏月 孔祥宇 庞申雨 高东阳 宋军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9-97,共9页
目的:以耐多药奇异变形杆菌为宿主菌分离噬菌体,测定其生物学特性并评估其对鸡胸肉的抑菌作用。方法:以耐多药奇异变形杆菌为宿主菌分离噬菌体,透射电镜观察噬菌体形态,测定噬菌体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一步生长曲... 目的:以耐多药奇异变形杆菌为宿主菌分离噬菌体,测定其生物学特性并评估其对鸡胸肉的抑菌作用。方法:以耐多药奇异变形杆菌为宿主菌分离噬菌体,透射电镜观察噬菌体形态,测定噬菌体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一步生长曲线和噬菌体稳定性;通过点斑法测定噬菌体宿主范围;提取噬菌体基因组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采用结晶紫染色法、平板计数法评价噬菌体对生物被膜清除能力;采用平板计数法评价噬菌体对不同材料上生物被膜清除效果,以及测定4℃和25℃条件下噬菌体对鸡胸肉的抑菌能力。结果:分离获得一株长尾奇异变形杆菌噬菌体vB_PMC-PL1;全基因组分析该噬菌体属于Demerecviridae家族Novosibvirus属,未发现与毒力、抗生素耐药性和整合酶相关的基因;vB_PMC-PL1最佳MOI为0.1、潜伏期为20 min、裂解量为106 PFU/cell;在pH 3~11、4~50℃条件下活性稳定;宿主范围显示,vB_PMC-PL1不但能裂解奇异变形杆菌,还能裂解普通变形杆菌;平板计数结果显示vB_PMC-PL1能有效清除不锈钢和高密度聚乙烯上形成的细菌生物被膜。在4℃条件下vB_PMC-PL1处理6 h后,鸡胸肉中细菌数量分别减少0.95(lg(CFU/g))(MOI=1 000)和1.01(lg(CFU/g))(MOI=10 000);在25℃条件下vB_PMC-PL1处理9 h后细菌数量分别减少1.50(lg(CFU/g))(MOI=1 000)和1.67(lg(CFU/g))(MOI=10 000)。结论:vB_PMC-PL1能够裂解奇异变形杆菌和普通变形杆菌,并对奇异变形杆菌生物被膜具有良好的裂解活性和清除作用,这不仅丰富了变形杆菌噬菌体资源库,而且为变形杆菌噬菌体鸡尾酒的开发与食品生物防控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异变形杆菌 裂解性噬菌体 食源性致病菌 生物被膜 鸡胸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杜珍珍 司琳清 +7 位作者 李旭阳 徐郑美 袁思琦 金吉东 原冬伟 付世新 周玉龙 鲁文赓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2年第1期25-31,共7页
为探讨成体奶牛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bAD-MSCs)对奶牛乳腺炎来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影响,首先分离纯化来自奶牛乳腺炎病例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并通过比浊法测定其在细胞用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进一步通过将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奶牛... 为探讨成体奶牛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bAD-MSCs)对奶牛乳腺炎来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影响,首先分离纯化来自奶牛乳腺炎病例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并通过比浊法测定其在细胞用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进一步通过将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奶牛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及体外平板计数法来探讨奶牛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增殖的作用。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细胞用培养基中10 h以上达到对数生长期。与对照组相比较,金黄色葡萄球菌与bAD-MSCs共培养组具有较为显著的抑菌作用(P<0.05),而金黄色葡萄球菌与bAD-MSCs培养上清液共培养组显示了极为显著的抑菌作用(P<0.001);金黄色葡萄球菌与bAD-MSCs共培养组同金黄色葡萄球菌与bAD-MSCs培养上清液共培养组相比较,后者具有较为显著的抑菌效果(P<0.01)。研究表明:bAD-MSCs及其培养上清液具有显著的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生长的能力,为防治奶牛乳腺炎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金黄色葡萄球菌 细菌生长 乳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坏死杆菌白细胞毒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肖佳薇 蒋剑成 +3 位作者 贺显晶 汪锋锋 王丽娜 郭东华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79-1083,共5页
坏死杆菌(Fusobacterium necrophorum)是一种革兰氏阴性严格厌氧菌,是与坏死性感染有关的机会性病原体,可引起牛、羊和人等非常严重甚至致命的疾病。坏死杆菌能够独立引起感染,也能与其它病原体(尤其是化脓曲霉菌和利氏卟啉单胞菌)协同... 坏死杆菌(Fusobacterium necrophorum)是一种革兰氏阴性严格厌氧菌,是与坏死性感染有关的机会性病原体,可引起牛、羊和人等非常严重甚至致命的疾病。坏死杆菌能够独立引起感染,也能与其它病原体(尤其是化脓曲霉菌和利氏卟啉单胞菌)协同感染[1-2]。坏死杆菌会直接或间接引起反刍动物的肝脓肿、腐蹄病、乳腺炎及子宫内膜炎,这些疾病在临床上极大增加了反刍动物的淘汰率,导致经济损失惨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杆菌 子宫内膜炎 白细胞毒素 腐蹄病 反刍动物 淘汰率 乳腺炎 厌氧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噬菌体vB_SauM_RS对乳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清除作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阮红日 王宇辉 +5 位作者 徐若洋 陈立 靳育琦 王建发 宋军 郑家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2-58,共7页
目的: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宿主菌,分离裂解性噬菌体vB_SauM_RS,测定其生物学特性,并探究其在两种牛奶中的抑菌效果及对生物被膜的清除作用。方法:将噬菌体与金黄色葡萄球菌以1∶100的比例(菌体数量比)分别接种于脱脂牛奶和全脂牛奶中,分... 目的: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宿主菌,分离裂解性噬菌体vB_SauM_RS,测定其生物学特性,并探究其在两种牛奶中的抑菌效果及对生物被膜的清除作用。方法:将噬菌体与金黄色葡萄球菌以1∶100的比例(菌体数量比)分别接种于脱脂牛奶和全脂牛奶中,分别在4℃和25℃环境下处理,测定不同时间脱脂牛奶和全脂牛奶中细菌浓度和噬菌体效价,分析噬菌体在两种牛奶中的抑菌效果;之后通过结晶紫染色、平板计数法和双层平板法测定经噬菌体处理后不同时间膜内细菌浓度和噬菌体效价,分析vB_SauM_RS对不同材料表面生物被膜的清除效果,并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生物被膜清除前后膜内细菌数量的变化。结果:vB_SauM_RS形成的噬菌斑清晰透亮、外有晕环;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属于肌尾噬菌体科;最佳感染复数为0.01、潜伏期为20 min、平均裂解量为39 PFU/cell,其在20~50℃和pH 4.0~11.0条件下稳定,具有高效的裂解效率;vB_SauM_RS在牛奶中抑菌作用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在低温(4℃)条件下24 h使脱脂牛奶和全脂牛奶中细菌浓度分别下降1.079(lg(CFU/mL))和1.021(lg(CFU/mL)),在室温(25℃)条件下24 h使脱脂牛奶和全脂牛奶中细菌浓度分别下降5.418(l g(C F U/m L))和5.740(lg(CFU/mL));通过平板计数法和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vB_SauM_RS对生物被膜内细菌的清除效果明显,对不同材料表面生物被膜均有良好的清除效果。结论:vB_SauM_RS不仅对牛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良好的裂解效果,对生物被膜也有很好的清除效果,具有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抗菌剂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解性噬菌体 金黄色葡萄球菌 生物学特性 牛奶 生物被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PS对天然免疫细胞能量代谢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龙全梅 张天琦 +2 位作者 王建发(指导) 武瑞 连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30-634,共5页
血液和组织中参与天然免疫应答的细胞有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等,免疫功能受抗原、细胞因子、能量代谢等多种因素影响。脂多糖(LPS)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可引发天然免疫应答及能量代谢重编程。免疫细胞... 血液和组织中参与天然免疫应答的细胞有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等,免疫功能受抗原、细胞因子、能量代谢等多种因素影响。脂多糖(LPS)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可引发天然免疫应答及能量代谢重编程。免疫细胞对代谢途径的选择会进一步调控其免疫功能,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对机体稳态维持至关重要,对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LPS刺激下参与天然免疫应答的细胞和能量代谢间的联系进行梳理,以期选择更合理的免疫代谢调控方案维持人和动物天然免疫稳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PS 天然免疫细胞 能量代谢途径 免疫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铁蛋白辅助治疗新冠肺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跃杰 连帅 +2 位作者 袁涛 武瑞 王建发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9-36,共8页
由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感染引起的新冠肺炎可引起咳嗽、发热、细胞因子风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症状。SARS-CoV-2不但对人类健康造成重大侵害,还严重制约了全球经济发展。SARS... 由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感染引起的新冠肺炎可引起咳嗽、发热、细胞因子风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症状。SARS-CoV-2不但对人类健康造成重大侵害,还严重制约了全球经济发展。SARS-CoV-2可吸附宿主细胞表面的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Heparan sulfate proteoglycans,HSPGs)并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ACE2)结合,通过不断复制侵入宿主细胞,造成肺脏、肾脏和心血管等器官疾病的发生。乳铁蛋白(Lactoferrin,LF)是一种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GAG)结合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菌、调节免疫、缓解炎症等多种功能。研究发现,乳铁蛋白可竞争性结合HSPGs,并具有辅助治疗新冠肺炎的重要作用。通过对乳铁蛋白抑制SARS-CoV-2感染及对新冠肺炎辅助治疗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其在医学、食品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铁蛋白 新型冠状病毒 新冠肺炎 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 抗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