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泥河水库梭鲈池塘养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柴方营 于洪贤 +2 位作者 薛金凤 李振 殷永力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8-9,共2页
实验梭鲈鱼苗平均全长 3 0cm ,平均体重 0 13g,采取自然繁殖饵料鱼与投喂碎野杂鱼的方法 ,经 12 0d饲养 ,出塘时平均全长 11 5 4cm ,平均体重 11 0g,成活率 10 0 %。肥满度K =1 32 ,体长与体重的回归方程为 :W =0 0 0 0 1319L5 0 179。
关键词 梭鲈 池塘养殖 高寒地区 饵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河水库浮游生物资源调查报告 被引量:1
2
作者 殷永力 王堪舜 《黑龙江水产》 2006年第5期34-35,41,共3页
2004年5—10月对泥河水库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泥河水库浮游植物为7门75属,浮游动物为4大类49属。
关键词 泥河水库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浮游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河水库浮游与底栖生物资源调查报告
3
作者 李佳民 孙志鹏 《黑龙江水产》 2023年第2期93-98,共6页
泥河水库作为黑龙江省内最大的平原型水库,是以防洪治涝为主结合灌溉养鱼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库。为更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泥河水库渔业资源,该研究于2021年~2022年连续4个季度对泥河水库浮游及底栖生物进行了系统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泥... 泥河水库作为黑龙江省内最大的平原型水库,是以防洪治涝为主结合灌溉养鱼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库。为更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泥河水库渔业资源,该研究于2021年~2022年连续4个季度对泥河水库浮游及底栖生物进行了系统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泥河水库浮游植物共有6门44属80种。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包括18属,38种;硅藻门次之,包括10属,15种;金藻门最少,仅含金枝藻1种。浮游植物生物量夏季最高为4.31mg/L,秋季次之为3.81mg/L,冬季最低为2.73mg/L。浮游动物方面,泥河水库共有浮游动物6类40属,包括原生动物18属、轮虫10属、枝角类8属、桡足类4属及其无节幼体。从生物量来看,夏季浮游动物生物量最大,为57.53mg/L;秋季次之,为45.71mg/L;冬季最低,为4.35mg/L。夏季、秋季浮游动物以枝角类、桡足类为主。底栖生物方面,底栖动物共4类26种,包括软体动物13种、水生寡毛类5种、摇蚊幼虫类6种、甲壳类2种。从生物量来看,夏季秋季底栖动物含量最高分别为47.12 mg/L和52.91 mg/L,春季和冬季底栖动物含量最低分别为19.63 mg/L和26.76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河水库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底栖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河水库鱼、鸭联养的合理配置与品种选择
4
作者 李振 《养殖技术顾问》 2013年第8期237-237,共1页
利用水库丰富的水域资源和天然饵料生物实施鱼、鸭联养,是我国渔业综合经营的立体生态养殖模式,每亩(667平方米)水面增加收益30%左右。笔者通过几年的实践认为,鱼鸭联养在北方地区大水面中是值得推广的养殖模式,也是农民发家致... 利用水库丰富的水域资源和天然饵料生物实施鱼、鸭联养,是我国渔业综合经营的立体生态养殖模式,每亩(667平方米)水面增加收益30%左右。笔者通过几年的实践认为,鱼鸭联养在北方地区大水面中是值得推广的养殖模式,也是农民发家致富的好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河水库 品种选择 合理配置 生态养殖模式 天然饵料生物 水域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旗鱼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水-能源-粮食耦合系统安全特征测度分析
5
作者 刘东 刘海岳 +2 位作者 张祥敏 张亮亮 齐晓晨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29-242,共14页
针对区域水-能源-粮食耦合系统安全状况难以精准量化问题,该研究构建一种基于旗鱼优化算法改进的BP神经网络模型(sailfish optimization algorithm-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SFO-BPNN),并将其应用于哈尔滨市2000—2022年WEF耦... 针对区域水-能源-粮食耦合系统安全状况难以精准量化问题,该研究构建一种基于旗鱼优化算法改进的BP神经网络模型(sailfish optimization algorithm-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SFO-BPNN),并将其应用于哈尔滨市2000—2022年WEF耦合系统安全特征测度分析中。采用基于主成分分析法-R聚类分析法-皮尔逊相关系数法-变异系数法的优选方法构建WEF耦合系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深入分析耦合系统安全时间演变特征与关键驱动因子。结果表明:哈尔滨市WEF耦合系统安全指数在研究时段内呈现先波动变化,后大幅提升,最后趋于稳定的趋势。降水量、顷均机电井数目、人均粮食产量和农机总动力等为关键驱动因子。构建的SFO-BPNN模型与传统BP神经网络模型和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相比,平均绝对误差分别降低16.94%和3.36%、均方误差分别降低26.40%和16.93%、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降低22.89%和2.66%、单次运行时间分别降低31.6%和30.5%、决定系数分别升高0.98%和0.15%,说明SFO-BPNN模型无论从精度还是效率方面都更具优势。研究结果可为水-能源-粮食耦合系统安全特征测度分析提供新模型,同时可为有效防控和降低区域安全风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能源-粮食耦合系统 安全特征 旗鱼优化算法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CNN的农业旱灾恢复力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6
作者 刘东 姜宸一 +1 位作者 张亮亮 李佳民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2-683,共12页
为提高区域农业旱灾恢复力测度精度,构建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optimized by genetic algorithm,GA-CNN)模型。以讷河市为研究区域,根据当地农业经济发展规律与水资源空间分布状况,选取11个农... 为提高区域农业旱灾恢复力测度精度,构建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optimized by genetic algorithm,GA-CNN)模型。以讷河市为研究区域,根据当地农业经济发展规律与水资源空间分布状况,选取11个农业旱灾恢复力表征指标,基于构建的GA-CNN模型精确测度研究区2010-2021年的旱灾恢复力,并采用熵值法对恢复力时间演变的关键驱动力进行解析。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讷河市农业旱灾恢复力在时间尺度上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波动起伏的演变态势;森林覆盖率、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人均水资源量等是影响研究区农业旱灾恢复力时程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研究构建的GA-CNN模型与传统CNN模型及SVM模型相比,平均绝对误差EMA分别降低了23.51%和32.36%,均方根误差ERMS分别降低了14.42%和25.32%,拟合优度R2分别增长了0.08%和1.08%,说明GA-CNN模型在拟合性、适配性、稳定性、可靠性以及评估精度等方面更具优势。研究成果可为区域农业旱灾恢复力测度提供一种更为可靠的新模型,也可为区域农业防旱减灾、应急管理等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旱灾恢复力 遗传算法 卷积神经网络 熵值法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TSO-SVM模型分析区域水-土-能源-粮食耦合系统风险
7
作者 刘东 张晓建 +2 位作者 张亮亮 李佳民 赵丹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2-250,共19页
针对区域水-土-能源-粮食(Water-Land-Energy-Food,WLEF)耦合系统风险定量评估方法精度不足问题,构建一种基于金枪鱼群优化算法改进的支持向量机模型(TSO-SVM),将其应用于2001—2020年哈尔滨地区WLEF耦合系统风险测度分析。结果表明:哈... 针对区域水-土-能源-粮食(Water-Land-Energy-Food,WLEF)耦合系统风险定量评估方法精度不足问题,构建一种基于金枪鱼群优化算法改进的支持向量机模型(TSO-SVM),将其应用于2001—2020年哈尔滨地区WLEF耦合系统风险测度分析。结果表明:哈尔滨地区WLEF耦合系统风险时序变化呈先持续下降后渐趋平稳的特征,空间变化呈中西部高、西南部与东北部低的分布格局。依据TSO-SVM内置的权重系数计算得出,有效灌溉面积占比、城市化率、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单位GDP能耗、人均粮食产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为WLEF耦合系统风险特征的关键驱动因子。与传统支持向量机模型(SVM)和基于粒子群算法改进的支持向量机模型(PSO-SVM)相比,研究提出的TSO-SVM模型均方误差分别降低76.47%和33.33%、平均绝对误差分别降低30.65%和8.51%,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降低37.04%和15.00%、决定系数分别降低1.19%和0.35%、合理性系数与稳定性系数也均为最高,综合说明TSO-SVM模型在评估精度、拟合性能、合理性、稳定性等方面均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枪鱼群优化算法 支持向量机模型 水-土-能源-粮食耦合系统 风险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OA-SVM模型的区域洪水灾害风险评估与驱动机制 被引量:5
8
作者 刘东 杨丹 +2 位作者 张亮亮 李佳民 赵丹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04-315,共12页
针对区域洪水灾害风险定量评估方法精度不足问题,构建了一种基于蝴蝶优化算法改进的支持向量机模型(Butterfly optimization algorithm-support vector machine,BOA-SVM),并将其应用于黑龙江省近15年的洪水灾害风险评估与时空特征分析... 针对区域洪水灾害风险定量评估方法精度不足问题,构建了一种基于蝴蝶优化算法改进的支持向量机模型(Butterfly optimization algorithm-support vector machine,BOA-SVM),并将其应用于黑龙江省近15年的洪水灾害风险评估与时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黑龙江省总体洪水风险水平前期升降变化明显,而后期逐渐趋于平稳,并呈现西北部高、东南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其中,大庆地区洪水风险水平最低,绥化地区风险水平最高,其余地区风险水平随年际变化有明显下降趋势。产水模数、人均GDP、月强降水量、农林渔业总产值占比、人口自然增长率、每万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万公顷水库总库容为洪水风险变化的关键驱动因子。构建的BOA-SVM模型与传统支持向量机模型(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和基于帝国竞争算法改进的支持向量机模型(Imperialist competitive algorithm-support vector machine,ICA-SVM)相比,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降低38.15%和9.18%,均方误差(MSE)分别降低58.5%和21.56%,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分别降低35.23%和11.42%、决定系数(R^(2))分别增长0.62%和0.12%,说明BOA-SVM模型在拟合性、适配性、稳定性、可靠性以及评估精度等方面更具优势。研究成果可为洪水灾害风险评估提供一种新模型,同时可为有效调控和降低区域洪水灾害风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灾害 风险评估 驱动机制 蝴蝶优化算法 支持向量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条件下冻融循环过程对土壤结构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刘东 何禹衡 +1 位作者 张亮亮 李佳民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8-72,共15页
冻融循环过程是高纬度寒区一种典型特殊现象,冻融循环作用使土壤结构发生改变。以东北典型地区耕地黑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冻融试验,设置20%、24%、28%(W1、W2、W3)3个土壤初始质量含水率,0、30、60和90 mm(L0、L1、L2、L3)4个积... 冻融循环过程是高纬度寒区一种典型特殊现象,冻融循环作用使土壤结构发生改变。以东北典型地区耕地黑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冻融试验,设置20%、24%、28%(W1、W2、W3)3个土壤初始质量含水率,0、30、60和90 mm(L0、L1、L2、L3)4个积雪深度,共计12组试验。整体采用-16~4℃,-12~8℃,-8~12℃,-4~16℃梯度冻融循环温度,每个冻融温度循环2次,共8次冻融过程。分别测定不同处理下冻融循环对土壤结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孔径分布在冻融作用下发生改变,而土壤初始含水率的增加使冻融后土壤大孔径含量增加与极微孔径含量减少受抑制,同时冻融后土壤极微孔径随积雪深度增加而增加,大孔径随积雪深度增加而减少,其余孔径波动小。(2)冻融作用减小土壤粒径,土壤初始含水率增加抑制冻融作用下微团聚体向黏粉粒转变,而初始含水率继续增加则使土壤粒径整体向微团聚体转变。(3)冻融作用改变土壤稳定性,其中平均质量直径(Mean weight diameter,MWD)、几何平均直径(Geometric mean diameter,GMD)、>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WR>0.25)及土壤可蚀性K值均下降,团聚体破坏率(PAD)和分形维数D增加,通过对土壤稳定性与土壤粒径相关性分析发现,土壤稳定性主要受大团聚体(>2 mm)、小团聚体(0.25~2 mm)和黏粉粒(<0.106 mm)含量的影响。(4)经多因素方差分析,冻融次数是土壤结构变化主要驱动因素,土壤初始含水率对土壤结构影响其次,积雪深度变化对土壤结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 土壤结构 初始含水率 积雪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育银鲫高密度育种技术研究
10
作者 于洪贤 柴方营 +3 位作者 韩兴发 李振 殷永力 杨士凤 《水产学杂志》 CAS 1999年第2期88-91,共4页
为解决水库投放异育银鲫鱼种的需要,利用自繁的异有银鲫夏花在10个共4.27hm2池塘中进行了高密度育种技术研究。经60d饲养,在467250-520710尾/hm2的高密度下,成活率80%,饵料系数22,平均单产2445kg/hm2,最高单产3800kg/hm2,... 为解决水库投放异育银鲫鱼种的需要,利用自繁的异有银鲫夏花在10个共4.27hm2池塘中进行了高密度育种技术研究。经60d饲养,在467250-520710尾/hm2的高密度下,成活率80%,饵料系数22,平均单产2445kg/hm2,最高单产3800kg/hm2,平均个体重6.3g,平均体长5.7cm,最大个体重18.5g,最大体长8.4cm。对高密度饲养条件下异育银鲫体长和体重关系作了分析,关系式为:W=0.011L3.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育银鲫 高密度育种技术 饵料系数 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塘用化肥培育鲢、鳙鱼种的方法及效果
11
作者 周建民 《养殖技术顾问》 2014年第7期102-102,共1页
鲢、鳙鱼是我国内陆水产养殖的主要品种,其以生长速度快、产量高、抗逆性能力强、食性广等特点受到广大养殖业户欢迎。同时,鲢、鳙鱼能够摄食浮游生物及有机碎屑等天然饵料,然后将他们转化为鱼产品,对养鱼水质调节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鲢、鳙鱼是我国内陆水产养殖的主要品种,其以生长速度快、产量高、抗逆性能力强、食性广等特点受到广大养殖业户欢迎。同时,鲢、鳙鱼能够摄食浮游生物及有机碎屑等天然饵料,然后将他们转化为鱼产品,对养鱼水质调节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因此,鲢、鳙鱼种的养殖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我国北方高寒地区池塘鲢、鳙鱼种养殖多为靠施肥培育水体天然饵料生物进行养殖,或者在其他吃食性鱼类,如鲤鱼、草鱼等驯化养殖中作为配养鱼获得鲢、鳙鱼种,产量低,供应水产养殖市场数量有限,制约了鲢、鳙鱼的规模养殖和产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鳙鱼种 培育 池塘 天然饵料生物 吃食性鱼类 水产养殖 化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PO-SVM模型的建三江地区水-土-能源-粮食耦合系统运行效率测度分析
12
作者 刘东 周子贺 +2 位作者 张祥敏 张亮亮 齐晓晨 《水资源保护》 2025年第5期247-257,284,共12页
为系统性评价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水土能源粮食(WLEF)耦合系统运行效率,基于R聚类-因子分析模型筛选了WLEF耦合系统运行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指标,构建猎食者优化算法改进支持向量机(HPO-SVM)模型评价了建三江分公司WLEF耦合系统... 为系统性评价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水土能源粮食(WLEF)耦合系统运行效率,基于R聚类-因子分析模型筛选了WLEF耦合系统运行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指标,构建猎食者优化算法改进支持向量机(HPO-SVM)模型评价了建三江分公司WLEF耦合系统运行效率,并对HPO-SVM模型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2—2021年建三江分公司WLEF耦合系统运行效率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达3.24%,其空间分布表现出东南部高于西北部的态势;有效灌溉面积比重、人均农业产值、耕地生产率、单位面积农机投入指数、水利工程投资比重和万元GDP能耗是影响系统运行效率的关键驱动因子;与对比分析的另外两种模型相比,HPO-SVM模型在拟合性、稳定性、合理性以及评价精度等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LEF耦合系统 猎食者优化算法 支持向量机 运行效率测度 建三江分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