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例奶牛神经型酮病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
1
作者 贾士利 贾学才 李郊 《养殖技术顾问》 2007年第5期24-24,共1页
酮病是由于奶牛体内碳水化合物及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功能失调的代谢性疾病。通过消化道直接吸收的单糖(葡萄糖、半乳糖)是牛奶的血糖来源,其中葡萄糖主要是由丙酸通过糖异生途径转化而来。丙酸是在瘤胃消化的... 酮病是由于奶牛体内碳水化合物及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功能失调的代谢性疾病。通过消化道直接吸收的单糖(葡萄糖、半乳糖)是牛奶的血糖来源,其中葡萄糖主要是由丙酸通过糖异生途径转化而来。丙酸是在瘤胃消化的过程中产生的,同时还产生乙酸和丁酸,三者统称为挥发性脂肪酸。由各种原因引起碳水化合物供应不足及高泌乳消耗大量的糖,导致机体低血糖和能量负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酮病 奶牛 神经型 挥发性脂肪酸 碳水化合物 治疗 诊断 代谢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黄体素释放激素和氯前列烯醇治疗奶牛黄体囊肿一例
2
作者 贾士利 王永军 贾学才 《养殖技术顾问》 2007年第4期49-49,共1页
奶牛卵巢囊肿是指奶牛的卵巢上有卵泡状结构,其直径超过2.5厘米,存在的时间达10天以上,同时卵巢上无正常黄体结构的一种病理状态。卵巢囊肿可分为卵泡囊肿和黄体囊肿。黄体囊肿是由于不能正常排卵而使卵泡壁上皮黄体化而形成的。奶... 奶牛卵巢囊肿是指奶牛的卵巢上有卵泡状结构,其直径超过2.5厘米,存在的时间达10天以上,同时卵巢上无正常黄体结构的一种病理状态。卵巢囊肿可分为卵泡囊肿和黄体囊肿。黄体囊肿是由于不能正常排卵而使卵泡壁上皮黄体化而形成的。奶牛卵巢囊肿一般发生于产后15~40天之间,个别的到产后120天仍有发生。我们在临床上联合应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和氯前列烯醇成功地治疗1例奶牛黄体囊肿,现将具体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黄体素释放激素 黄体囊肿 氯前列烯醇 奶牛 治疗 卵巢囊肿 稀放 卵泡囊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真胃左方变位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3
作者 贾士利 贾学才 《养殖技术顾问》 2008年第3期66-66,共1页
奶牛真胃左方变位是奶牛的真胃正常解剖学位置发生改变的一种真胃疾病。成年高产奶牛的发病率高于低产奶牛,4-6岁的成年奶牛和冬季舍饲期多发。产前3星期到产后4星期的围产期是发生真胃变位的危险期,多数病例集中在产后1个月内发病,... 奶牛真胃左方变位是奶牛的真胃正常解剖学位置发生改变的一种真胃疾病。成年高产奶牛的发病率高于低产奶牛,4-6岁的成年奶牛和冬季舍饲期多发。产前3星期到产后4星期的围产期是发生真胃变位的危险期,多数病例集中在产后1个月内发病,少数病例在产前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胃左方变位 低产奶牛 手术治疗 诊断 发病率 高产奶牛 真胃变位 胃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复方苦蒲鱼注射液”治疗奶牛乳房炎
4
作者 贾学才 贾士利 《养殖技术顾问》 2007年第4期47-47,共1页
乳房炎是奶牛的常见多发病,可导致乳产量减少、品质下降,甚至无乳、停乳,被迫提早淘汰,给奶牛养殖场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乳房炎可分为急性乳房炎、慢性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其中隐性乳房炎约占90%,可损失奶牛年生产能力的10%... 乳房炎是奶牛的常见多发病,可导致乳产量减少、品质下降,甚至无乳、停乳,被迫提早淘汰,给奶牛养殖场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乳房炎可分为急性乳房炎、慢性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其中隐性乳房炎约占90%,可损失奶牛年生产能力的10%~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房炎 注射液 隐性乳房炎 治疗 复方 应用 经济损失 急性乳房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真胃积食的治疗体会
5
作者 张守全 贾学才 《养殖技术顾问》 2006年第8期23-23,共1页
关键词 真胃积食 治疗体会 奶牛 真胃阻塞 神经调节 胃内容物 反刍动物 原发性 饮食性 多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