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省2011—2020年国家典型水土保持监测点数据分析
1
作者 周宁 孙和强 +3 位作者 李超 刘凤飞 史彦林 樊华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24年第6期97-100,共4页
以2011—2020年《黑龙江省水土保持公报》发布的国家典型水土保持监测点数据为研究对象,计算径流小区侵蚀量多年平均减少率,定性分析不同措施控制土壤侵蚀效果,并采取统计学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地埂植物带、栽植灌木、自然恢... 以2011—2020年《黑龙江省水土保持公报》发布的国家典型水土保持监测点数据为研究对象,计算径流小区侵蚀量多年平均减少率,定性分析不同措施控制土壤侵蚀效果,并采取统计学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地埂植物带、栽植灌木、自然恢复、免耕、秸秆还田措施可使土壤侵蚀强度降至微度,控制土壤侵蚀效果明显;免耕、秸秆还田、深松、横坡垄作和平播措施土壤侵蚀量多年平均减少率均在90%以上,具有水土保持作用和在农业生产实践中推广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监测 水土保持措施 水土流失治理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小流域划分及编码方法的研究
2
作者 李超 孙和强 +2 位作者 周宁 侯淑艳 张凯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25年第2期138-140,共3页
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按照小流域划分技术标准与相关技术要求,基于基础数据、水系、水利工程信息资料,综合应用GIS、测绘、卫星遥感等技术,推进黑龙江省小流域划分及编码工作,厘清了全省小流域分布,为国家级和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和治... 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按照小流域划分技术标准与相关技术要求,基于基础数据、水系、水利工程信息资料,综合应用GIS、测绘、卫星遥感等技术,推进黑龙江省小流域划分及编码工作,厘清了全省小流域分布,为国家级和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和治理区范围划定落地夯实了信息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 水土流失治理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黑龙江省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4
3
作者 杨庆楠 徐金忠 李志飞 《防护林科技》 2020年第7期51-53,共3页
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可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针对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分析了黑龙江省15°以上坡耕地现状,明确可退耕地情况,总结了国家最新退耕还林还草相关配套政策。并提出黑龙江省退耕还林还草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可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针对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分析了黑龙江省15°以上坡耕地现状,明确可退耕地情况,总结了国家最新退耕还林还草相关配套政策。并提出黑龙江省退耕还林还草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以期为顺利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政策 挑战与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15度以上坡耕地分布及退耕还林还草模式
4
作者 李志飞 徐金忠 +2 位作者 杨庆楠 王玉玺 陈生永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22年第6期88-91,共4页
15度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是预防和控制水土流失的重要任务,是落实《黑龙江省水土保持条例》的具体举措。通过调查黑龙江省15度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情况,在水土保持三级区划的基础上,分析全省15度以上坡耕地分布范围及特征,总结退... 15度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是预防和控制水土流失的重要任务,是落实《黑龙江省水土保持条例》的具体举措。通过调查黑龙江省15度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情况,在水土保持三级区划的基础上,分析全省15度以上坡耕地分布范围及特征,总结退耕还林还草模式。结果显示:全省15度以上坡耕地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山地水源涵养减灾区和东南部山地丘陵水质维护保土区,占比达到80%以上;造林整地采取了水平阶、鱼鳞坑、穴状等多种方式,造林树种选取了适宜于当地自然条件的针叶林、阔叶林等,造林配置模式以纯林居多、混交林少,存在配置模式单一的问题。研究结论对黑龙江省15度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度以上坡耕地 分布 退耕还林还草 造林模式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黑龙江省河流健康与生态保护
5
作者 李志飞 徐金忠 +1 位作者 王玉玺 侯淑艳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20年第2期1-4,共4页
本文从河流健康评价、河流生态保护与修复两大方面回顾了我国河流健康研究现状,重点总结分析了黑龙江省河流健康评价体系,河流上中游水土保持、河岸植被缓冲带和水生生态系统生物生态修复现状,提出了未来研究趋势,为黑龙江省河流生态保... 本文从河流健康评价、河流生态保护与修复两大方面回顾了我国河流健康研究现状,重点总结分析了黑龙江省河流健康评价体系,河流上中游水土保持、河岸植被缓冲带和水生生态系统生物生态修复现状,提出了未来研究趋势,为黑龙江省河流生态保育与河长制实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健康评价 水土保持 河岸缓冲带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对不同坡比边坡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庆楠 徐金忠 +1 位作者 李志飞 侯淑艳 《农学学报》 2020年第11期53-58,共6页
为了给侵蚀沟植被边坡防护提供理论基础,通过野外径流小区试验,观测次降雨对1:1.5和1:1.2坡比边坡7种植被配置产流产沙的过程特征。结果表明:产流量主要随降雨量变化,大于其受植被影响,产沙量主要集中于前期强降雨,15 mm雨量为阈值,高于... 为了给侵蚀沟植被边坡防护提供理论基础,通过野外径流小区试验,观测次降雨对1:1.5和1:1.2坡比边坡7种植被配置产流产沙的过程特征。结果表明:产流量主要随降雨量变化,大于其受植被影响,产沙量主要集中于前期强降雨,15 mm雨量为阈值,高于15 mm雨量产沙量大幅度增长,植被生长后期产沙极少;不同时间段次降雨减流减沙优势植被配置不同,紫花苜蓿草种前期减流减沙效果好,无芒雀麦和早熟禾草种后期减流减沙效果好;坡度变陡,产流量随植被生长由相近逐渐提高,产沙量只在强降雨下明显升高。在侵蚀沟陡坡防护时紫花苜蓿混播比例要高,提高前期对强降雨的承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降雨 产流 产沙 植被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土坡耕地融雪径流及氮磷特征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志飞 徐金忠 杨庆楠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23年第2期79-81,共3页
为了解黑土坡耕地侵蚀沟融雪径流特征及水质情况,选取黑土农田坡面及典型侵蚀沟,采用野外实地观测及实验室分析的方法,测定分析了坡耕地融雪期径流量及氮磷含量。结果表明:2021年春季,研究区融雪径流发生在3月中旬,主要融雪期共5 d;融... 为了解黑土坡耕地侵蚀沟融雪径流特征及水质情况,选取黑土农田坡面及典型侵蚀沟,采用野外实地观测及实验室分析的方法,测定分析了坡耕地融雪期径流量及氮磷含量。结果表明:2021年春季,研究区融雪径流发生在3月中旬,主要融雪期共5 d;融雪径流平均流速1.14 L/s,融雪期日平均流量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与日最高气温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融雪径流中硝态氮、总氮、总磷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5.03 mg/L、9.06 mg/L、0.57 mg/L。融雪径流会造成坡耕地氮磷养分的流失,进而汇入下游河流成为水质污染源之一。融雪径流可造成坡耕地氮磷养分的流失,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耕地质量退化,影响粮食产能。加强黑土坡耕地融雪侵蚀研究对于黑土地治理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雪径流 氮磷养分 坡耕地 黑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土稳定边坡下径流和泥沙量对次降雨的响应
8
作者 李志飞 杨庆楠 +1 位作者 徐金忠 郝燕芳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21年第6期16-19,共4页
针对黑土稳定边坡下的水土流失问题,以黑土1∶1.5坡比稳定边坡为研究对象,运用径流小区实地观测的方法,探索次降雨过程中径流量和泥沙量对降雨的响应规律,揭示黑土稳定边坡下的水土流失量。结果显示:黑土稳定边坡下,径流量和泥沙量对次... 针对黑土稳定边坡下的水土流失问题,以黑土1∶1.5坡比稳定边坡为研究对象,运用径流小区实地观测的方法,探索次降雨过程中径流量和泥沙量对降雨的响应规律,揭示黑土稳定边坡下的水土流失量。结果显示:黑土稳定边坡下,径流量和泥沙量对次降雨响应显著,植被覆盖具有显著的减流减沙效应;同时,泥沙量仍然超过黑土区土壤侵蚀容许流失量。研究结论可为黑土区侵蚀沟治理中的边坡防护问题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边坡 径流量 泥沙量 黑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土区几种人工林冠层截留降水特征
9
作者 鞠敏睿 景国臣 +1 位作者 徐金忠 魏琳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21年第6期1-5,共5页
采取林下小区观测方法,对黑土区几种人工林冠层截留与降水量、降水强度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分冠层截留量与降水量呈正相关,且降水量在40 mm以下时,降水量与林冠层截留量关系密切,当降水量超过40 mm时,降水量与林冠层截留量... 采取林下小区观测方法,对黑土区几种人工林冠层截留与降水量、降水强度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分冠层截留量与降水量呈正相关,且降水量在40 mm以下时,降水量与林冠层截留量关系密切,当降水量超过40 mm时,降水量与林冠层截留量关系不紧密,不同林分冠层截留量分别是降水量的幂函数和多项式函数,在显著性水平0.01时,R2在0.6408~0.8377之间,显著性水平较高;降水强度对林冠层截留量影响不大。不同林分冠层截留率是降水量的对数函数,且呈负相关,不同林分之间冠层截留率差异不大,在24.2%~32.4%之间,表现为针叶林冠层截留率大于阔叶林;林冠层截留率随降水强度的增大而减小,但二者之间不存在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冠层截留量 林冠层截留率 人工林 黑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