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典型黑土区水土保持生态抗旱技术措施体系的构建——以黑龙江省拜泉县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棣 景国臣 李英杰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6期195-199,203,共6页
[目的]对典型黑土区水土保持生态抗旱技术措施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以期为该区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半干旱半湿润、水土流失严重的拜泉县为研究区,运用生态学原理,采取水量平衡分析的方法,对该区生态抗旱措施体系进... [目的]对典型黑土区水土保持生态抗旱技术措施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以期为该区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半干旱半湿润、水土流失严重的拜泉县为研究区,运用生态学原理,采取水量平衡分析的方法,对该区生态抗旱措施体系进行构建和效果评估。[结果](1)确定了区域内各项水土保持生态抗旱措施的优化配置比例。(2)生态抗旱技术措施体系缓解了旱情的发生,2005—2009年区域内基本无春旱发生;与相邻县份相比,10a间旱灾发生频率减少了28.5%。(3)水量平衡分析表明,区域水资源利用率提高了13.6%。[结论]水土保持生态抗旱是半干旱半湿润水土流失区生态建设的一种有效途径,拜泉县生态抗旱技术措施体系的构建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不同地区应根据自然条件和环境特点构建适合本区域的生态抗旱技术措施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抗旱 技术体系 水量平衡 农田生态系统 拜泉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水土保持条例》立法亮点 被引量:6
2
作者 李超 周宁 《中国水土保持》 2018年第3期4-6,共3页
《黑龙江省水土保持条例》全面融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修订施行7年来新增的水土保持及其相关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加大了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力度,明确和细化了上位法条款的有关规定,创新了"共享""分类施策&qu... 《黑龙江省水土保持条例》全面融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修订施行7年来新增的水土保持及其相关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加大了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力度,明确和细化了上位法条款的有关规定,创新了"共享""分类施策""城市水土流失治理"等法制管理理念,突显了政府及其有关职能部门的法律责任,充分体现了多年来黑龙江省水土保持工作的践行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条例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东部低山丘陵区水土保持措施效益对比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欧阳力 解运杰 +2 位作者 葛文峰 鞠敏睿 陈英智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18年第6期8-10,共3页
根据2014和2015年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牡丹江试验基地内11个径流小区的两次产流的泥沙和径流观测数据,对不同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蓄水保土作用、相同条件下不同耕作措施作物产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治理措施不同的试验小区,泥沙冲... 根据2014和2015年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牡丹江试验基地内11个径流小区的两次产流的泥沙和径流观测数据,对不同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蓄水保土作用、相同条件下不同耕作措施作物产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治理措施不同的试验小区,泥沙冲刷量和径流量差异显著;双垄、横向垄作和顺坡垄作的作物产量差异为-1. 49%~0. 91%。试验区内不同治理措施对坡面蓄水保土效应有着显著影响,双垄和顺坡垄作较之对照,蓄水保土能力较差,虽然产量略有增减,但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黑土区 不同治理措施 冲刷量 径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穆棱市清河项目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效益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栗庆峰 陈英智 屈远强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15年第3期30-31,共2页
为保护东北黑土区珍贵的水土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力,国家实施了农业开发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为了研究水土流失治理效果,为同类型区域治理提供借鉴,以黑龙江省穆棱市清河项目区为对象,对其综合治理后的效益进行... 为保护东北黑土区珍贵的水土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力,国家实施了农业开发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为了研究水土流失治理效果,为同类型区域治理提供借鉴,以黑龙江省穆棱市清河项目区为对象,对其综合治理后的效益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表明:穆棱市清河项目区经过3 a治理,经济效益524.69万元,各项水保措施拦蓄径流总量556.91万m3,年保土效益为31.29万t,侵蚀模数降至571.27t/(km2·a),林草覆被率由28.26%提高到35.27%,水土保持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效益 穆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设及运行现状思考
5
作者 张凯 王平 解运杰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16年第6期35-36,共2页
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监测网络是国家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于2011年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多年来,由于建设经费有限,监测点存在建设标准低、设备落后、自动化程度低的不足。由于没有运行经费,除部分依托相关科研院、高校的部分... 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监测网络是国家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于2011年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多年来,由于建设经费有限,监测点存在建设标准低、设备落后、自动化程度低的不足。由于没有运行经费,除部分依托相关科研院、高校的部分监测点维持运行,开展基本数据观测,其他监测点多处于闲置状态。为此,在分析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监测网络运行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几点建议,以期为监测网络能尽快投入正常运行、及早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提供参考,并为其它省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设和运行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监测网络 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低山丘陵区小流域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布设及效益评估——以黑龙江省宁安市和盛小流域为例 被引量:8
6
作者 李立新 陈英智 董景海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1期253-258,共6页
[目的]利用空间技术解析黑龙江省宁安市和盛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布设,为低山丘陵区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在实地调查和现场踏查基础上,利用ArcGIS 9.3的空间分析功能,结合土地利用图和谷歌遥感影像分析小流域土... [目的]利用空间技术解析黑龙江省宁安市和盛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布设,为低山丘陵区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在实地调查和现场踏查基础上,利用ArcGIS 9.3的空间分析功能,结合土地利用图和谷歌遥感影像分析小流域土地利用随地形的空间分布数量信息,并对水土流失治理效益进行评估。[结果]根据分析结果确定该流域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地埂植物带、保土耕作、侵蚀沟防护林、谷坊、生态修复、五孔涵过水路面桥和涵洞等,治理效益显著。[结论]和盛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经济内部收益率大于社会折现率,经济净现值大于0,效益费用比大于1,工程采用的水土保持技术和方法符合国家和部门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切合当地实际,可为同类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综合防治 措施配置 效益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西部土壤风蚀风洞试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庞立铁 荣建东 刘丙友 《防护林科技》 2017年第9期9-13,20,共6页
针对黑龙江省西部地区2种主要易蚀土壤风沙土和黑钙土,对其风蚀过程中的主导因子对风沙流结构特征及风蚀量的影响特征进行风洞试验。结果表明:土壤风沙流多分布在30cm的高度范围内,风沙土与黑钙土风蚀量分别占总风沙量的99.80%和96.89%;... 针对黑龙江省西部地区2种主要易蚀土壤风沙土和黑钙土,对其风蚀过程中的主导因子对风沙流结构特征及风蚀量的影响特征进行风洞试验。结果表明:土壤风沙流多分布在30cm的高度范围内,风沙土与黑钙土风蚀量分别占总风沙量的99.80%和96.89%;在70cm高度范围内,风沙土风蚀量与高度的关系遵循多项式规律,黑钙土风蚀量与高度关系遵循对数函数规律关系;风沙土风蚀临界土壤含水量为2%,黑钙土风蚀临界含水量为6%,土壤含水量大于临界含水量时土壤风蚀会得到有效控制;相同风速下,2种土样的风蚀量均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小,风沙土呈负指函数关系,黑钙土呈二次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西部 风沙土 黑钙土 风蚀 风沙流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东部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现状危害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4
8
作者 周进春 陈英智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15年第6期33-34,共2页
黑龙江省东部低山丘陵区面积占黑龙江省总面积的25.3%,水土流失面积占全省水土流失总面积的41%,属黑龙江省水土流失严重区域。通过对黑龙江省第2次和第3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成果进行分析总结,确定近5 a黑龙江省东部低山丘陵区一小部分水... 黑龙江省东部低山丘陵区面积占黑龙江省总面积的25.3%,水土流失面积占全省水土流失总面积的41%,属黑龙江省水土流失严重区域。通过对黑龙江省第2次和第3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成果进行分析总结,确定近5 a黑龙江省东部低山丘陵区一小部分水土流失土地得到了有效治理和开发利用,大部分水土流失土地在发展、流失程度在加重。具体表现为轻度水土流失面积在减少,中度、强度侵蚀水土流失土地在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山丘陵区 水土流失 现状 危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生态抗旱技术体系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艳辉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16年第1期24-25,共2页
旱区水资源是短缺的、有限的,要将有限的水资源充分的发挥作用,就要把易发生干旱区域看作一个生态系统来研究,该系统环境因素有气候、水、热、土壤等。生态抗旱措施体系具有整体性、持续性和多项调节性等特点,能否实现防旱、抗旱,主要... 旱区水资源是短缺的、有限的,要将有限的水资源充分的发挥作用,就要把易发生干旱区域看作一个生态系统来研究,该系统环境因素有气候、水、热、土壤等。生态抗旱措施体系具有整体性、持续性和多项调节性等特点,能否实现防旱、抗旱,主要取决于调水、调气、调压、调温4大功能是否发挥作用,而功能的实现,主要靠技术措施建立及完善过程来实现。当各项技术措施达到最佳状态时,则体系中抗旱性能为最理想状态。因此,确定各项措施指标极为重要。根据拜泉县水保观测网点测验和黑龙江省水保所在克拜地区观测、试验得出生态抗旱各项技术措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抗旱 补水 保水 蓄水 调水 节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凯 王平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18年第5期47-49,共3页
黑龙江省水土流失动态监测规划已编制完成并通过省水利厅组织的技术审查。笔者通过对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进行梳理分析,找出黑龙江省目前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组织技术培训,开展技术合作、优化监测点布局... 黑龙江省水土流失动态监测规划已编制完成并通过省水利厅组织的技术审查。笔者通过对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进行梳理分析,找出黑龙江省目前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组织技术培训,开展技术合作、优化监测点布局、拓宽数据获取途径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顺利完成水土流失动态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动态监测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黑龙江省拉林河流域土壤侵蚀空间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宁 李超 满秀玲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15,共6页
以黑龙江省拉林河流域为研究区,利用USLE计算土壤侵蚀模数,并建立了基于GIS的空间栅格数据库。采用地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区的土壤侵蚀模数空间特征分析。对比现行两种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分析确定适用的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采... 以黑龙江省拉林河流域为研究区,利用USLE计算土壤侵蚀模数,并建立了基于GIS的空间栅格数据库。采用地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区的土壤侵蚀模数空间特征分析。对比现行两种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分析确定适用的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采用空间和趋势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区的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的土壤侵蚀模数分布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自西向东、由北至南呈线型增大的分布趋势;(2)《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技术标准标准》中规定的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适用性更强;(3)研究区的土壤侵蚀面积占总面积的94%,强烈、轻度和中度水力侵蚀为主要的侵蚀强度类型;强烈水力侵蚀主要分布于西部的洪积台地,轻度水力侵蚀主要分布于东部的低山丘陵宽谷,中度水力侵蚀主要分布于中部的地貌过渡带,极强烈和剧烈水力侵蚀主要呈零散状分布于东部的低山丘陵沟壑,中部和西部也有零星分布;随植被覆盖度的降低,土壤侵蚀强度等级自东向西呈增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空间特征 GIS USLE 拉林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黑龙江省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宁 李超 满秀玲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01-205,共5页
基于黑龙江省32个气象台站近40a的日降雨量数据计算半月降雨侵蚀力,构建了GIS基础数据库。通过Kriging方法对平均降雨侵蚀力进行插值,运用趋势分析法,从时间和空间上对黑龙江省降雨侵蚀力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各气象台站半... 基于黑龙江省32个气象台站近40a的日降雨量数据计算半月降雨侵蚀力,构建了GIS基础数据库。通过Kriging方法对平均降雨侵蚀力进行插值,运用趋势分析法,从时间和空间上对黑龙江省降雨侵蚀力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各气象台站半月平均降雨侵蚀力在时间分布上呈单峰型集中于4月下半月至10月上半月,先逐渐增加,7—8月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降低。(2)半月平均降雨侵蚀力在空间分布上存在较大差异,7—8月差异最为显著,7月下半月平均降雨侵蚀力呈全年最大值。(3)该省范围内平均降雨侵蚀力1972—1981年最小,1982—1991年最大,1992—2001年、2002—2011年较1982—1991年平均降雨侵蚀力呈持续递减趋势。(4)该省近40a平均降雨侵蚀力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自西向东、由北至南呈明显的抛物线状分布趋势,伊勒呼里山向北、松嫩平原自东向西、三江平原自西向东、小兴安岭由南至北、张广才岭、老爷岭由北至南,呈明显递减趋势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侵蚀力 时空变化 GIS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土壤可蚀性K值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周宁 李超 +1 位作者 琚存勇 马亚怀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82-189,共8页
土壤可蚀性K值是评价土壤对侵蚀敏感程度和进行土壤侵蚀预报的重要参数,是支撑水土保持监测、预报和规划的重要基础。为了建立基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的土壤侵蚀量估算数据库,需要掌握了解K值特征,该文采用对变量数字特征和离散程度的传... 土壤可蚀性K值是评价土壤对侵蚀敏感程度和进行土壤侵蚀预报的重要参数,是支撑水土保持监测、预报和规划的重要基础。为了建立基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的土壤侵蚀量估算数据库,需要掌握了解K值特征,该文采用对变量数字特征和离散程度的传统统计,以及克里格插值的地统计方法分析黑龙江省土壤普查相关数据和土壤可蚀性K值特征。结果表明:1)主要土类间土壤质地组分含量具有显著差异性,粗粉粒、细粉粒和黏粒含量服从正态分布且块金效应均大于75%,表现出很弱的空间相关性。2)主要土类K值期望,风砂土最大、白浆土最小,变异系数均小于10%,呈弱变异性。3)土壤质地K值期望,砂壤土最大、中黏土最小,总体上随物理性黏粒含量的增大而减小,随物理性砂粒含量减小而减小,除重黏土变异系数为19.99%,呈中等变异性外,其他土壤质地变异系数均小于10%,呈弱变异性。4)随表层厚度的增加,K值期望呈线性显著(R2=0.83)的平缓递减趋势。5)不同土壤侵蚀类型区域的K值及其分布特征差异较大,类型相同而强度不同的土壤侵蚀区域K值及其分布具有相似的分布规律。6)K值块金效应为73.30%,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自西向东呈平缓的线性递减分布趋势,由北至南呈上开广口抛物线状分布趋势,其极大值区与风砂土主要分布区,2个极小值区与白浆土、黑土主要分布区,具有空间一致性,此外,水土保持区划中分区的功能定位体现了K值的分布特征。该研究可为黑土资源的保护与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对黑土地能够继续、持续地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侵蚀 K值 特征 土壤质地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漫川漫岗黑土区水土保持“三道防线”模式建设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吕志学 李志飞 +1 位作者 张春山 于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9期260-262,共3页
结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建设,探索漫川漫岗黑土区水土保持"三道防线"治理模式的可行性。第一道防线是在坡顶岗脊栽树戴帽,开挖截流沟,涵养水源,控制坡水下山;第二道防线是坡耕地等... 结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建设,探索漫川漫岗黑土区水土保持"三道防线"治理模式的可行性。第一道防线是在坡顶岗脊栽树戴帽,开挖截流沟,涵养水源,控制坡水下山;第二道防线是坡耕地等高种植,修梯田,种植植物防冲带,达到拦截径流、蓄水保墒的目的;第三道防线是沟壑中修跌水、谷坊,栽植乔灌木,以便拦泥蓄水,控制沟壑发展。采用小区及实测对比的方法,分析模式效益。结果表明,选择拜泉县永安小流域进行水土保持"三道防线"典型模式建设,流域保水率和保土率分别达78.36%和95.73%,实施治理坡耕地平均每年产粮191万kg,比当地平均水平提高10.38%,取得了较好的治理效果。可见,"三道防线"是漫川漫岗黑土区有效的水土保持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漫川漫岗黑土区 水土保持 三道防线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冻融侵蚀分布及其特征 被引量:6
15
作者 景国臣 刘丙友 +1 位作者 荣建东 孙雪文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4期320-325,共6页
[目的]探究黑龙江省冻融侵蚀分布及其特征,为黑土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对黑龙江省冻融侵蚀考察及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借鉴相关冻融侵蚀区分布界定方法以及层次分析法开展研究。[结果]黑龙江省冻融侵蚀分布在131... [目的]探究黑龙江省冻融侵蚀分布及其特征,为黑土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对黑龙江省冻融侵蚀考察及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借鉴相关冻融侵蚀区分布界定方法以及层次分析法开展研究。[结果]黑龙江省冻融侵蚀分布在131°—122°E,53°—48°N范围内,侵蚀面积为3.29×104 km2,占该区土地面积的11.98%。其中,轻度、中度、强烈、极强烈侵蚀面积分别占总侵蚀面积的21.78%,42.32%,23.78%,12.12%。侵蚀强度由北向南递减。[结论]黑龙江省冻融侵蚀分布范围比较广,强度以中轻度为主;冻融侵蚀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带性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侵蚀 分布特征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特征对黑龙江省侵蚀沟分布的影响
16
作者 樊华 郑粉莉 王玉玺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15年第5期1-3,共3页
沟蚀以及由沟蚀导致的土壤质量退化正在成为影响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和环境质量的重要问题。通过对黑龙江省侵蚀沟的分布和形态特性分析,探讨降雨特征对该地区侵蚀沟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侵蚀沟数量、割裂度、沟壑密度随多年平均最大... 沟蚀以及由沟蚀导致的土壤质量退化正在成为影响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和环境质量的重要问题。通过对黑龙江省侵蚀沟的分布和形态特性分析,探讨降雨特征对该地区侵蚀沟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侵蚀沟数量、割裂度、沟壑密度随多年平均最大1 h、6 h、24 h和3 d降水量呈现规律性变化。本研究可为黑龙江省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沟 降雨特征 土壤 水土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实践与发展建议 被引量:2
17
作者 高峰 詹敏 《中国水土保持》 2016年第11期47-48,共2页
黑龙江省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主管部门立足规划抢抓前期工作,严格工程建设管理,强化建设进度督导,克服占地、串地难题,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取得了项目区水土流失减缓、蓄水保土能力增强、粮食生产能... 黑龙江省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主管部门立足规划抢抓前期工作,严格工程建设管理,强化建设进度督导,克服占地、串地难题,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取得了项目区水土流失减缓、蓄水保土能力增强、粮食生产能力提高、农民增收致富等良好效果。为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占地补偿难度大、定额标准过低、地方配套资金落实难等问题,建议建立健全坡耕地工程占地、串地补偿机制,尽快调整水土保持概算定额,加大中央投资力度并进一步降低或者取消地方配套资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坡耕地治理 建设成效 发展建议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东南部山地小流域侵蚀沟基本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志飞 单洪伟 杨薇 《中国水土保持》 2018年第6期47-49,共3页
结合Google Earth影像数据,利用RTK系统对黑龙江省宁安市葡萄沟小流域内26条侵蚀沟进行了精准测量与分析,并据此分析了黑龙江省东南部山地小流域侵蚀沟的基本特征。结果显示:研究区侵蚀沟以小型沟为主,沟壑密度为2.71 km/km^2,沟长多为1... 结合Google Earth影像数据,利用RTK系统对黑龙江省宁安市葡萄沟小流域内26条侵蚀沟进行了精准测量与分析,并据此分析了黑龙江省东南部山地小流域侵蚀沟的基本特征。结果显示:研究区侵蚀沟以小型沟为主,沟壑密度为2.71 km/km^2,沟长多为100~400 m,宽长比均值为0.033 3,宽深比范围为1.79~6.36,沟道比较开阔,沟道比降多在10%以上,边坡角度介于21°~78°,沟头高差均小于5.00 m。研究区侵蚀沟密度大,损毁耕地,威胁村屯安全,对群众的生产生活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 侵蚀沟 特征 东南部山地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观水土保持林体系空间结构配置研究
19
作者 王亚娟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15年第4期4-6,共3页
通过对东大沟小流域水土流失现状和土地利用情况分析,采用公式S森=P×S1/W,计算出最佳涵养水源能力林草覆盖率,确定景观水土保持林林草配置面积及比例。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小流域主要植被类型的空间配置进行优化调控,确定黑土区... 通过对东大沟小流域水土流失现状和土地利用情况分析,采用公式S森=P×S1/W,计算出最佳涵养水源能力林草覆盖率,确定景观水土保持林林草配置面积及比例。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小流域主要植被类型的空间配置进行优化调控,确定黑土区植被涵养水源适宜覆盖率为21.55%,樟子松与落叶松混交林、白皮柳纯林、落叶松纯林、樟子松与杨树混交林、草地5种植被类型的最优配置比例为33.91%、21.89%、22.76%、14.34%、7.10%。通过以上水土保持林体系空间结构的优化配置,东大沟小流域水土保持林涵养水源能力有了极大地提高,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草覆盖率 层次分析法 空间结构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坡耕地空间分布及其对水土保持的启示 被引量:14
20
作者 张天宇 郝燕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0-194,共5页
土壤侵蚀正损害着东北地区的坡耕地,威胁国家粮食安全。然而,目前对东北地区坡耕地的宏观认识还很有限。该文利用高精度的空间数据,查明了整个东北地区及其各地貌分区、土壤类型、流域和行政区中坡耕地的面积和坡度特征。在此基础上,定... 土壤侵蚀正损害着东北地区的坡耕地,威胁国家粮食安全。然而,目前对东北地区坡耕地的宏观认识还很有限。该文利用高精度的空间数据,查明了整个东北地区及其各地貌分区、土壤类型、流域和行政区中坡耕地的面积和坡度特征。在此基础上,定量评估了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并在措施选择、治理工作布局等方面提供了建议。结果表明:(1)东北地区坡耕地的面积大、坡度小。总面积达到19.5万km2,平均坡度为3.4°。东北地区坡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4%,治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2)等高沟垅种植适用于全区大部分坡耕地。与之相关的技术手段、配套措施和管理制度应该被重视。>15°的坡耕地和风沙土等土壤类型中的坡耕地,产粮贡献小,侵蚀危险度高,应及早退耕。长白山地和暗棕壤区既是治理的重点地区,也是治理的难点地区,应被更多重视。(3)各县坡耕地治理的任务量和难度差异很大,且不宜使用县陆地面积和县耕地面积来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东北地区 坡耕地 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