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黑龙江省土地利用碳平衡分区研究
- 1
-
-
作者
刘佳宁
孙丽娜
赵星财
韩鎏
-
机构
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黑龙江省自然资源权益调查监测院
黑龙江省民政职业技术学校
-
出处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17期69-75,共7页
-
基金
黑龙江省省属本科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基础研究支持计划项目“‘双碳’战略下黑龙江省黑土耕地固碳潜力提升对策研究”(YQJH2024187)
黑龙江省省属高等学校基本科研项目“黑龙江省黑土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研究”(2023-KYYWF-1553)。
-
文摘
本研究利用黑龙江省的土地利用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基于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其研究区的碳排放基尼系数、碳排放风险、碳排放强度、经济贡献系数和生态承载系数进行计算,以此为分区指标对研究区进行碳平衡分区,并提出各类区域针对性碳减排策略。结果表明,研究区1980—2023年碳补偿率整体处于低位,并逐年递减,2000—2023年研究区碳排放基尼系数均超过0.6;2000—2023年研究区碳排放风险值整体呈逐年升高趋势,空间差异性逐渐明显;1980—2023年,研究区碳排放强度呈逐年下降趋势,2000—2023年各地市碳排放强度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2000—2023年各地区经济贡献系数呈波动变化,生态承载系数整体偏低。依据相关分析结果,研究区碳平衡分为低碳优化区、碳总量控制区和碳汇功能区。低碳优化区包括A区,该地区碳排放呈中高风险水平,碳排放强度较低,经济贡献系数处于较高水平,生态承载系数处于较低水平。碳总量控制区包括B区、F区、M区、D区、I区、E区、J区、C区,该区域碳排放风险基本处于中、高风险水平,碳排放强度较高,经济贡献系数处于较低水平,生态承载系数处于中等及较低水平。碳汇功能区包括N区、L区、G区、K区,该区域碳排放风险呈中、低风险水平;碳排放强度处于较低水平,经济贡献系数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生态承载系数较高。依据各地市实际情况实施差异化碳减排策略,为研究区土地利用低碳发展提供参考。
-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碳排放
生态承载力
碳平衡分区
-
Keywords
land use
carbon emissions
ecological capacity
carbon balance zoning
-
分类号
K903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