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6个软枣猕猴桃品种果实品质分析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安宇宁 赵云财 +2 位作者 霍俊伟 刘德江 包怡红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341-351,共11页
软枣猕猴桃品种繁多,为探究不同品种间品质的差异,确定影响品质的关键指标,筛选优良软枣猕猴桃种质资源。本研究以26个软枣猕猴桃品种为材料,从果实的外观理化指标、营养成分指标、活性物质含量、抗氧化能力以及降脂能力方面对其进行综... 软枣猕猴桃品种繁多,为探究不同品种间品质的差异,确定影响品质的关键指标,筛选优良软枣猕猴桃种质资源。本研究以26个软枣猕猴桃品种为材料,从果实的外观理化指标、营养成分指标、活性物质含量、抗氧化能力以及降脂能力方面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建立一套综合评价模型。通过聚类热图分析方法对26个软枣猕猴桃品种进行分类,并结合感官评价,分析每类特点挖掘潜在应用价值。结果表明:不同软枣猕猴桃品种的果实品质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简化评价指标,确定总酚、糖酸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铁和维生素C为评价软枣猕猴桃果实品质的关键指标,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得到综合品质前五名的品种为,‘A15’、‘桓优一号’、‘JL01’、‘J061403’、‘J141901’,极具定向培育及开发加工价值。聚类热图分析将26个软枣猕猴桃品种分为Ⅰ、Ⅱ、Ⅲ、Ⅳ类,各类分别含6、13、2、5个品种,第Ⅰ类活性物质含量占优势,适合开发高附加值的功能性保健产品;第Ⅱ类感官品质上乘,感官评分高,适合鲜食;第Ⅲ类VC含量高,适合制作成VC类膳食补充剂产品;第Ⅳ类加工品质好,适合加工为果酒、果汁、果脯、果酱、罐头等普通食品。本研究建立的综合评价体系可为我国软枣猕猴桃品种的选育、推广种植及加工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枣猕猴桃 果实品质 感官评价 综合评价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子壳主要成分的生理功能及开发利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博 李德海 +2 位作者 王泽童 王楚雅 王怡雪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93-399,共7页
橡子壳作为橡子的加工副产物,资源丰富。研究表明橡子壳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重要功能作用,同时橡子壳提取物已经被列入食品添加剂GB2760名录中,在食品领域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目前橡子壳的基础研究报道较多,但是关于橡子壳主要... 橡子壳作为橡子的加工副产物,资源丰富。研究表明橡子壳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重要功能作用,同时橡子壳提取物已经被列入食品添加剂GB2760名录中,在食品领域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目前橡子壳的基础研究报道较多,但是关于橡子壳主要成分及其生理功能以及开发利用情况的综述还未见报道。因此本文详细综述了橡子壳中多酚类、黄酮类、纤维素类、单宁类等主要成分的制备及分析、生理功能以及橡子壳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情况,以期为橡子壳的深入研究及相关产品的精深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子壳 主要成分 制备 生理功能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莓果汁发酵动力学模型的构建及感官评价
3
作者 吴正鹏 王道科 +1 位作者 王墨阳 王金玲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9-215,共7页
为了实现计算机对红树莓果汁发酵生产的自动化控制,以红树莓作为原料,选用陆生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terricola)WJL-G4作为发酵菌种制备红树莓发酵果汁。在发酵过程中,每隔12 h测定红树莓发酵果汁中总糖、总酸、葡萄糖、果糖、蔗糖、... 为了实现计算机对红树莓果汁发酵生产的自动化控制,以红树莓作为原料,选用陆生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terricola)WJL-G4作为发酵菌种制备红树莓发酵果汁。在发酵过程中,每隔12 h测定红树莓发酵果汁中总糖、总酸、葡萄糖、果糖、蔗糖、柠檬酸含量、pH值及酵母菌数,利用Logistic、DoseResp和Boltzmann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构建并验证发酵动力学模型,并对发酵过程中的红树莓果汁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红树莓果汁发酵过程中总糖含量从61.50 g/L下降至11.49 g/L,总酸含量从20.72 g/L下降至2.03 g/L,葡萄糖含量从19.87 g/L下降至0.13 g/L,果糖含量从25.13 g/L下降至0.64 g/L,柠檬酸含量从18.21 g/L下降至1.28 g/L,pH值从2.91上升至5.84,酵母菌数量从4.00×10^(6)CFU/mL增长至3.76×10^(8)CFU/mL,而蔗糖含量基本保持不变。酵母菌生长、总糖及总酸消耗动力学模型可用DoseResp模型拟合,pH值变化量用Logsitic模型拟合,相关系数(R^(2))均>0.98,且模型验证误差<15%,能准确地描述红树莓果汁的发酵过程。感官评价结果表明,在发酵时间为36 h时,红树莓发酵果汁感官评分最高(79.50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莓 陆生伊萨酵母 红树莓发酵果汁 动力学模型 感官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低共熔溶剂提取黑玉米芯多糖及其抑制α-糖苷酶活性分析
4
作者 恽含 于溪 +2 位作者 李芳菲 包怡红 柴洋洋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53-162,共10页
为研究黑玉米芯多糖的提取方法,以及其对α-糖苷酶的抑制活性,本研究以黑玉米芯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低共熔溶剂法提取黑玉米芯多糖。以多糖得率和α-糖苷酶的抑制率为指标,筛选最佳低共熔溶剂,并对黑玉米芯多糖的总糖、还原糖、蛋白质... 为研究黑玉米芯多糖的提取方法,以及其对α-糖苷酶的抑制活性,本研究以黑玉米芯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低共熔溶剂法提取黑玉米芯多糖。以多糖得率和α-糖苷酶的抑制率为指标,筛选最佳低共熔溶剂,并对黑玉米芯多糖的总糖、还原糖、蛋白质及糖醛酸含量进行测定。分别利用离子色谱法、高效凝胶色谱法、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分析黑玉米芯多糖的单糖组成、分子量分布和官能团特征。通过测定黑玉米芯多糖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并结合酶促反应动力学研究其抑制类型。结果表明:超声辅助尿素-氯化胆碱的组合制备的黑玉米芯多糖得率最高为5.43%±0.49%。黑玉米芯多糖的总糖含量为78.0%±2.27%,还原糖含量为17.2%±0.24%,多糖含量为60.8%±0.68%,糖醛酸含量为3.76%±0.43%,蛋白质含量为4.21%±0.18%。黑玉米芯多糖由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木糖、岩藻糖、葡萄糖醛酸组成,呈现出典型的多糖特征吸收峰,具有吡喃环结构,存在α和β型糖苷键。重均分子量为29487 Da,数均分子量为29285 Da。酶促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黑玉米芯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以及α-淀粉酶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IC_(50)值分别为2.49和6.06 mg/mL。抑制类型为可逆性抑制,竞争方式为高活性竞争,K_(m)值分别为0.44和1.746 mg/mL,V_(max)分别为0.04和0.37。超声辅助低共熔溶剂提取法能提高黑玉米芯多糖的得率,且得到的黑玉米芯多糖对α-糖苷酶的抑制作用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共熔溶剂 超声辅助提取 黑玉米芯多糖 结构表征 Α-淀粉酶 Α-葡萄糖苷酶 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银花多酚与红豆越橘乙醇提取物协同抗UVA辐射
5
作者 范伟佳 崔旭娜 +3 位作者 刘嘉怡 王杰 王婷婷 樊梓鸾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0-576,共7页
为探究红豆越橘及金银花提取物对长波紫外线(UVA)辐射引起氧化应激的防护作用,制备了红豆越橘乙醇提取物和金银花多酚质量比为1∶1的复配物(简称复配物),建立了UVA诱导的肝癌细胞(HepG2细胞)氧化损伤模型,考察了复配物对UVA辐照后HepG2... 为探究红豆越橘及金银花提取物对长波紫外线(UVA)辐射引起氧化应激的防护作用,制备了红豆越橘乙醇提取物和金银花多酚质量比为1∶1的复配物(简称复配物),建立了UVA诱导的肝癌细胞(HepG2细胞)氧化损伤模型,考察了复配物对UVA辐照后HepG2细胞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过氧化氢酶(CAT)活力、丙二醛(MDA)浓度和活性氧(ROS)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复配物通过激活抗氧化酶系和清除ROS来缓解由UVA辐照引发的HepG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HepG2细胞被半致死UVA辐照剂量(12.96 J/cm^(2))辐照后,与模型组相比,经低(50μg/mL)、中(100μg/mL)、高(200μg/mL)质量浓度复配物处理后的HepG2细胞存活率分别增加了15.26%、33.59%、66.15%,SOD活力分别增加了10.72%、32.43%、54.08%,CAT活力分别增加了16.48%、36.90%、116.20%,GSH-Px活力分别增加了52.97%、71.44%、117.14%,MDA浓度分别下降了17.12%、31.22%、59.41%,ROS表达水平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越橘 金银花多酚 抗UVA辐射 活性氧 抗氧化酶 生物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生伊萨酵母WJL-G4发酵树莓叶提取液生产树莓酮的培养基优化
6
作者 吴建楠 陆龙波 +1 位作者 高利平 王金玲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9-225,233,共8页
现阶段国内外生物合成树莓酮的研究主要以基因工程的手段为主,未发现能直接高产树莓酮的菌株,且发酵使用的原料通常价格较高,不具备大规模生产的条件。该研究以陆生伊萨酵母WJL-G4为发酵菌种,以树莓叶提取液为发酵原料,添加碳源、氮源... 现阶段国内外生物合成树莓酮的研究主要以基因工程的手段为主,未发现能直接高产树莓酮的菌株,且发酵使用的原料通常价格较高,不具备大规模生产的条件。该研究以陆生伊萨酵母WJL-G4为发酵菌种,以树莓叶提取液为发酵原料,添加碳源、氮源、无机盐和部分树莓酮上游产物,通过单因素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研究培养基成分对树莓酮产量的影响。确定最佳摇瓶发酵培养基配方为向30 mL树莓叶提取液中加入1.30 g/L对香豆酸、0.80 g/L肉桂酸和1.75 g/L苯丙氨酸,此时测得树莓酮产量平均值为139.02 mg/L。该试验使用陆生伊萨酵母WJL-G4生产树莓酮,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具有大规模工业生产的可能性,对树莓酮生物合成的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生伊萨酵母WJL-G4 树莓酮 响应面 培养基优化 树莓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菇多糖与石榴皮多酚复合物的稳定性及降脂作用
7
作者 曲文鑫 刘荣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91-399,共9页
目的:探究茶树菇多糖(Agrocybe cylindracea polysaccharide,ACP)与石榴皮多酚(Pomegranate peel polyphenols,PPP)提取物的复合物的稳定性,并研究其结构以及二者是否具有协同降脂作用。方法:在前期试验的基础上,获得了茶树菇多糖和石... 目的:探究茶树菇多糖(Agrocybe cylindracea polysaccharide,ACP)与石榴皮多酚(Pomegranate peel polyphenols,PPP)提取物的复合物的稳定性,并研究其结构以及二者是否具有协同降脂作用。方法:在前期试验的基础上,获得了茶树菇多糖和石榴皮多酚的提取物,进行定量分析,通过非共价作用制备复合物,对复合物ACP-PPP进行结构表征、稳定性试验,并检测其单一组分及其复合物对饱和脂肪、不饱和脂肪、胆固醇、胰脂肪酶的吸附能力,通过Chou-Talalay联合指数(CI),分析二者是否具有协同降脂作用。结果:光谱分析表明ACPPPP复合物之间主要是氢键相互作用,在复合物形成过程中并未形成新的双键。该复合物的热稳定性更好且溶解度更高。在不同光照、温度、pH、贮藏条件、消化体系的条件下,复合物发生不同程度解离,避光、低温、弱酸性的条件下有利于维持复合物的稳定。ACP与PPP复合后饱和脂肪吸附量13±0.14 g/g、不饱和脂肪吸附量8.73±0.53 g/g、胆固醇吸附量74.8±1.23 mg/g,质量浓度为1.2 mg/mL时,胰脂肪酶抑制率57.21%±1.32%,联合作用指数CI均小于1,具有良好协同降血脂作用。结论:茶树菇多糖与石榴皮多酚复合后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协同降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菇多糖 石榴皮多酚 复合物稳定性 结构表征 协同降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基化榛仁蛋白对高内相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8
作者 由远慧 王佳蓉 +1 位作者 张冉冉 赵玉红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36,共7页
多糖与蛋白质发生糖基化反应可导致蛋白质结构变化,从而影响其溶解性和乳化性能。该研究通过将低聚木糖(xylooligosaccharide,XOS)与平欧榛仁分离蛋白(hazelnut protein isolate,HPI)进行糖基化改良,以提高榛仁蛋白的乳化效果,并以该糖... 多糖与蛋白质发生糖基化反应可导致蛋白质结构变化,从而影响其溶解性和乳化性能。该研究通过将低聚木糖(xylooligosaccharide,XOS)与平欧榛仁分离蛋白(hazelnut protein isolate,HPI)进行糖基化改良,以提高榛仁蛋白的乳化效果,并以该糖基化产物(HPI-XOS)作为乳化剂,在较高的油相体积分数下成功制备了稳定的高内相乳液(high internal phase emulsions,HIPEs)。结果显示,与HPI相比,经糖基化处理的HPI-XOS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同时,这种糖基化产物的乳化性能和乳化稳定性明显提升,尤其是在HPI-XOS-1.5 h,分别提高了18.58%和37.1%。此外,在不同油相体积分数下以HPI和HPI-XOS作为乳化剂制备HIPEs时发现HPI-XOS所形成的HIPEs具有更高的表观黏度和离心稳定性。该研究为改善榛仁蛋白质的乳化特性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并拓宽了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欧榛仁 低聚木糖 糖基化 高内相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抵抗骨骼肌衰减的活性因子及其食品现状 被引量:1
9
作者 姜喆卉 包怡红 蒋士龙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17-323,共7页
日益普遍的骨骼肌衰减现象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了种种不便,人们对机体的健康和年轻态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在各种干预治疗作用的同时,食品在抵抗肌肉衰减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概述肌肉衰减产生的机制,以及国内外已知具有对抗肌肉衰... 日益普遍的骨骼肌衰减现象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了种种不便,人们对机体的健康和年轻态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在各种干预治疗作用的同时,食品在抵抗肌肉衰减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概述肌肉衰减产生的机制,以及国内外已知具有对抗肌肉衰老作用的活性因子,分析了市场上已有的具有抗肌肉衰减功能的食品现状,并对抗肌肉衰减功能性食品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为抗肌肉衰减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衰减 发病机制 活性因子 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地对苦荞活性成分、抗氧化能力和降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丁淼 成圆 +2 位作者 李爽 樊梓鸾 王思宇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513-2521,共9页
为评价产地对苦荞活性成分、抗氧化能力和降糖活性的影响,测定了7个不同产区苦荞的活性成分(总多酚、总黄酮和D-手性肌醇)、抗氧化能力〔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 为评价产地对苦荞活性成分、抗氧化能力和降糖活性的影响,测定了7个不同产区苦荞的活性成分(总多酚、总黄酮和D-手性肌醇)、抗氧化能力〔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率〕和降糖活性(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进行了多因素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区的苦荞活性成分、抗氧化能力和降糖活性具有显著差异。华北地区的一种苦荞(编号DT)总多酚和D-手性肌醇含量最高,分别为37.24和3.97 mg/g;总多糖含量最低,为14.42 mg/g;对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半数清除质量浓度(IC_(50))为0.630和0.119 g/L;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IC_(50)为1.228和1.327 g/L。华中地区的一种苦荞(编号SQ)总黄酮含量最高,为15.47 mg/g。西南地区的一种苦荞(编号QJ)总多糖含量最高,为24.98 mg/g。发挥抗氧化能力和降糖活性的活性成分为总多酚、总黄酮和D-手性肌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抗氧化能力 降糖活性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食用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棘叶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及乙酰胆碱酯酶抑制能力 被引量:9
11
作者 黄瑜 张锡宇 +3 位作者 赵海桃 石统帅 邱隽蒙 符群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1-400,共10页
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清除能力、总还原力为指标,评估了沙棘叶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考察其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能力。结果表明:5种不同乙醇体积分数的(40%、50%、60%、70%、80%)沙棘叶提取物均有较好的抗氧... 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清除能力、总还原力为指标,评估了沙棘叶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考察其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能力。结果表明:5种不同乙醇体积分数的(40%、50%、60%、70%、80%)沙棘叶提取物均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及乙酰胆碱酯酶抑制能力。以体积分数为60%乙醇水溶液提取的沙棘叶提取物的DPPH·清除率、总还原力及乙酰胆碱酯酶抑制能力最强,分别为85.80%±1.39%,2.45±0.18,97.14%±0.81%,可作为抗氧化剂与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该沙棘叶提取物对乙酰胆碱酯酶有较强的抑制能力,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086±0.144) g/L,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类型是竞争性大于非竞争性的混合可逆抑制。Auto Dock分子对接及剂效相关性分析表明,沙棘叶活性成分与乙酰胆碱酯酶具有一定的对接亲和力,沙棘叶提取物的抗氧化、酶抑制活性与功能成分之间均存在良好的正相关性(P<0.05),沙棘叶提取物中起主要抗氧化与酶抑制作用的成分为多酚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叶 活性成分 乙酰胆碱酯酶 体外抗氧化 分子对接 中药现代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味子多糖提取、结构特征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2
作者 司洲 陈昊翔 樊梓鸾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共9页
五味子是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或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chera Rehd.etWils.)的干燥成熟果实,富含多糖、木脂素、挥发油、多酚等多种活性成分。多糖作为其主要的活性成分,提取工艺有双水相萃取... 五味子是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或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chera Rehd.etWils.)的干燥成熟果实,富含多糖、木脂素、挥发油、多酚等多种活性成分。多糖作为其主要的活性成分,提取工艺有双水相萃取、酶解法、超声法、微波法、超声微波协同、微波酶法协同、水提法等,其中双水相萃取效率最高,超声法和水提法应用最广泛。五味子多糖主要由鼠李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和半乳糖醛酸组成,平均分子量大致范围在10^(3)~10^(5) Da。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五味子多糖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免疫调节、抗肿瘤、保肝、降血糖、血脂等功效,在食品、医药领域高值化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五味子多糖提取工艺、结构特征和生物活性及其相关机制进行系统总结,并对其研究方向与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五味子深入研究和应用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 多糖 提取工艺 结构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欧榛子副产物不同溶剂提取物的生物活性评价及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苏可欣 赵玉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41,共10页
采用不同极性溶剂(水、甲醇、80%乙醇溶液和乙酸乙酯)对平欧榛子的副产物(叶、果苞、壳、枝条和种皮)进行酚类物质提取,对其体外抗氧化、降血糖、抗炎活性进行评估,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 采用不同极性溶剂(水、甲醇、80%乙醇溶液和乙酸乙酯)对平欧榛子的副产物(叶、果苞、壳、枝条和种皮)进行酚类物质提取,对其体外抗氧化、降血糖、抗炎活性进行评估,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UPLC-MS)联用技术对其多酚类物质进行鉴定。榛子叶和枝条提取物比果苞、壳和种皮提取物具有更强的体外抗氧化、降血糖和抗炎活性,主要与榛子副产物中的总酚和原花青素相关,其中榛子枝条的甲醇提取物中总酚(以干质量中没食子酸质量计)和原花青素(以干质量中原花青素质量计)含量最高,分别为(37.13±0.22)mg/g和(2.27±0.04)mg/g,榛子叶的80%乙醇溶液提取物中的总黄酮(以干质量中芦丁质量计)含量最高,为(18.21±1.37)mg/g。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总酚、总黄酮和原花青素含量在相同部位提取物中最低,但是对α-淀粉酶活性和脂氧合酶活性具有显著抑制能力(P<0.05),其中果苞的乙酸乙酯提取物抑制α-淀粉酶的效果最好,叶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对脂氧合酶的抑制作用最强。经UPLC-MS分析可知,平欧榛子副产物中的酚类物质以黄酮类化合物居多,另外还含有萜类、生物碱、木脂素和有机酸等多种活性物质。平欧榛子副产物中的活性成分具有应用于功能食品或药品中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欧榛子副产物 酚类物质 生物活性 主成分分析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精提取物的体外模拟消化特性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常艾馨 曹蓉 +2 位作者 李芳菲 包怡红 柴洋洋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342-350,共9页
目的:采用体外模拟消化结合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黄精提取物活性成分含量的变化及对肠道菌群调节作用。方法:通过加热回流法制备黄精提取物,测定体外模拟消化前后黄精提取物中多糖、皂苷和黄酮的含量,并考察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 目的:采用体外模拟消化结合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黄精提取物活性成分含量的变化及对肠道菌群调节作用。方法:通过加热回流法制备黄精提取物,测定体外模拟消化前后黄精提取物中多糖、皂苷和黄酮的含量,并考察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能力。基于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黄精提取物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黄精提取物含有多糖、皂苷、黄酮的含量分别为0.4732、0.0632和0.0754 mg/mL。经体外模拟消化后,多糖、皂苷、黄酮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且加入消化酶组显著低于未加入消化酶组(P<0.05)。另外,消化后黄精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能力显著降低(P<0.05)。随着体外发酵时间的增加,黄精提取物处理组粪便发酵的pH从初始的6.85下降到4.13,48 h后发酵液呈弱酸性。肠道菌群分析表明,黄精提取物能改变肠道菌群结构,尤其在门、属水平上具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黄精提取物可增加厚壁菌门(Firmicutes)丰度,降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丰度,增加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相对丰度,并且显著降低纺锤链杆菌属(Fusicatenibacter)相对丰度(P<0.05)。结论:黄精提取物经体外模拟消化后多糖、皂苷和黄酮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降低,可改变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对肠道菌群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本研究可为黄精精深加工及调节肠道菌群方面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提取物 消化 活性成分 发酵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芍药花提取物中黄酮的测定及其体外抗氧化和降脂活性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竹娟 王译晗 +2 位作者 陈立莉 曲文鑫 刘荣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38-1844,1899,共8页
对芍药花不同溶剂提取物中黄酮含量、体外抗氧化活性以及降脂活性进行对比研究。本文采用NaNO2-Al(NO3)3显色法测定黄酮含量,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和总还原能力为考察指标评价芍药花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以抑制胰脂肪酶... 对芍药花不同溶剂提取物中黄酮含量、体外抗氧化活性以及降脂活性进行对比研究。本文采用NaNO2-Al(NO3)3显色法测定黄酮含量,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和总还原能力为考察指标评价芍药花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以抑制胰脂肪酶能力、结合胆酸盐能力及胆固醇吸附能力为考察指标评价芍药花提取物的降脂活性。结果表明:低共熔溶剂提取物总黄酮含量高于乙醇提取物总黄酮含量,同时低共熔溶剂提取法也提高了芍药花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和降脂活性,低共熔溶剂提取物对ABTS自由基清除的IC50值为0.256 mg/mL,对DPPH自由基清除的IC50值为0.296 mg/mL;对胰脂肪酶半数抑制浓度为0.788 mg/mL,对胆酸钠、牛磺胆酸钠和甘氨酸钠结合的IC50值分别为0.883、0.841、0.850 mg/mL,在芍药花粗提物用量为0.5 g时,对胆固醇吸附量最大为6.28 mg/g。因此低共熔溶剂可作为提取芍药花中抗氧化和降脂成分的适宜提取溶剂,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和降脂潜力,为芍药花后续高价值化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花 黄酮 抗氧化性 降脂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大米粉复合凝胶特性及形成机理研究
16
作者 陈宇翔 王萍 +1 位作者 王颖 柴洋洋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98-105,共8页
将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 SPI)和大米粉(rice flour, RF)按比例混合后水浴加热制备复合凝胶,以SPI 100%为对照,考查RF的添加量对SPI与RF形成的复合凝胶特性的影响及复合凝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添加RF制备的SPI-RF复合凝胶... 将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 SPI)和大米粉(rice flour, RF)按比例混合后水浴加热制备复合凝胶,以SPI 100%为对照,考查RF的添加量对SPI与RF形成的复合凝胶特性的影响及复合凝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添加RF制备的SPI-RF复合凝胶的持水性和黏度系数均高于对照样品(P<0.05);随着RF添加量的增加,SPI-RF复合凝胶的硬度、弹性、胶黏性、咀嚼性皆呈先升后降的趋势(P<0.05);RF添加量为40%时,复合凝胶的持水性、硬度、弹性、胶黏性和咀嚼性均达最大值,依次为87.33%、1 739.491 g、0.230、1 104.656和1 084.008。分子对接结果显示,SPI中蛋白质与RF中的淀粉分子主要通过氢键和疏水作用形成复合凝胶,用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 AFM)观察微观结构,可见来自SPI和RF中蛋白质、淀粉分子的单条链、多条链及聚集体的存在。RF的添加能显著提高SPI的凝胶特性,在植物基产品加工中有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大米粉 复合凝胶 凝胶特性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清浓缩蛋白对松仁蛋白溶解度及其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文超 杨凯 赵玉红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8,105,共13页
为研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对松仁蛋白(PKP)溶解度、结构和乳液性质的影响,以PKP和乳清浓缩蛋白(WPC)为研究对象,采用pH循环法制备PK P-WPC复合蛋白,利用SD S-PAGE、内源性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圆二色谱、荧光探针和ζ-电位等方... 为研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对松仁蛋白(PKP)溶解度、结构和乳液性质的影响,以PKP和乳清浓缩蛋白(WPC)为研究对象,采用pH循环法制备PK P-WPC复合蛋白,利用SD S-PAGE、内源性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圆二色谱、荧光探针和ζ-电位等方法分析了复合蛋白结构特性和表面特性,再以PK P-WPC复合蛋白为原料,分别制备了油相体积分数为3%、10%和50%的乳液,并对制备的乳液性质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当WPC与PKP的质量比为1.0∶1.0,且体系pH值经历由7.0到12.0再回到7.0时的1次pH循环后,PKP的水溶性可从48.53%提高到92.43%。SD S-PAGE结果显示,PK P-WPC复合蛋白完整保留了PKP和WPC的亚基。内源性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圆二色谱结果表明,静电相互作用、疏水相互作用和氢键是驱动PKP和WPC相互作用的主要作用力,PKP与WPC相互作用使复合蛋白具有较高的结构韧性,抵抗酸诱导的构象折叠;WPC的加入改变了PKP的二级结构,α-螺旋、β-转角和无规卷曲结构的含量增加,而β-折叠结构相对含量降低。PK P-WPC复合蛋白具有较高的表面电荷(-34.74 mV)来抵抗蛋白质的聚集。与由PKP制备的乳液相比,由PK P-WPC制备的乳液平均粒径和乳层析指数减小,ζ-电位绝对值增大,稳定性显著提高。乳液的性质因油相体积分数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油相体积分数为3%的复合乳液液滴小且分布均匀,稳定性好于油相体积分数为10%和50%的复合乳液。通过pH循环法,通过添加WPC,提高了PKP的溶解度,获得了稳定性较佳的PKP乳液,研究可为新型蛋白产品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拓宽松仁蛋白在加工食品中的应用范围,推动PK P-WPC双蛋白乳液研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仁蛋白 乳清浓缩蛋白 复合蛋白 乳液稳定性 溶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食用菌对冻融猪肉饼贮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苗靖 郭庆启 +3 位作者 符群 柴洋洋 包怡红 李芳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83-94,共12页
为探究食用菌的添加是否对冻融猪肉饼的品质存在积极影响,本实验以三种食用菌(杏鲍菇、海鲜菇和香菇)不同添加量(0、1%、5%、10%)的猪肉饼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反复冻融期间(0、1、3、5次)猪肉饼的pH、水分含量和解冻损失、硫代巴比妥酸... 为探究食用菌的添加是否对冻融猪肉饼的品质存在积极影响,本实验以三种食用菌(杏鲍菇、海鲜菇和香菇)不同添加量(0、1%、5%、10%)的猪肉饼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反复冻融期间(0、1、3、5次)猪肉饼的pH、水分含量和解冻损失、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和羰基含量,同时观测其表观形态的变化,筛选出对冻融猪肉饼品质改善效果最佳的食用菌及其添加量并对食用菌的作用机理进行初步探索。结果显示: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对照组的解冻损失、POV、TBARS值和羰基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水分含量、巯基含量和表观形态的评分显著降低(P<0.05)。添加食用菌之后,猪肉饼的解冻损失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食用菌有效抑制了猪肉饼的脂肪和蛋白氧化,其中添加1%杏鲍菇的处理组在冻融5次时猪肉饼氧化程度最低(P<0.05)。此外,食用菌的添加使猪肉饼的pH降低,但在冻融3次时添加1%杏鲍菇显著提高猪肉饼的pH(P<0.05)。通过表观形态及感官评分能够看出杏鲍菇处理组的猪肉饼具有更紧实的结构,并且无明显的食用菌气味。其中,添加了1%杏鲍菇的猪肉饼经冻融0、1、3、5次后仍保持较好的色泽,其表观评分依次为91.2、82.8、68.8和42.3,分别是对照组的0.97、1.14、1.26和1.65倍。经PCA分析,进一步证实1%杏鲍菇对猪肉饼冻融期间的品质改善效果最佳,为其在冷冻肉制品品质调控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冻融 猪肉饼 理化特性 品质 食用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9个品种树莓茎活性物质测定及其抗氧化能力与抑菌活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陆龙波 包怡红 王金玲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56-2463,共8页
为实现树莓茎中活性物质的高值化利用,以东北29个品种树莓茎为研究对象,通过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制备了树莓茎提取液,测定了其总酚、总黄酮、酚类化合物含量以及抗氧化能力、抑菌活性,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9个品种树莓茎总酚含量... 为实现树莓茎中活性物质的高值化利用,以东北29个品种树莓茎为研究对象,通过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制备了树莓茎提取液,测定了其总酚、总黄酮、酚类化合物含量以及抗氧化能力、抑菌活性,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9个品种树莓茎总酚含量为1.10~3.27 g/100 g干树莓茎,总黄酮含量为0.69~1.32 g/100 g干树莓茎,其中“北京32”树莓茎总酚含量最高,“北京21”树莓茎总黄酮含量最高;29个品种树莓茎中鉴定出10种酚酸和7种黄酮类化合物,主要以绿原酸、熊果苷、隐绿原酸和鞣花酸为主,绿原酸含量为2.51~11.38 mg/g干树莓茎;29个品种树莓茎提取液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的半抑制质量浓度(IC_(50))为2.22~5.79 g/L,对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的IC_(50)为1.22~4.32 g/L,铁离子还原能力为0.50~1.09 mmol/g干树莓茎;29个品种树莓茎提取液对4种食源性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均具有抑制作用,对铜绿假单胞菌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活性,其最低抑菌质量浓度和最小杀菌质量浓度分别为3.12和6.25 g/L;29个品种树莓茎提取液多酚含量越高,其抗氧化能力、抑菌活性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莓茎 多酚 黄酮 酚类化合物 抗氧化能力 抑菌活性 中药现代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酶辅助碱法提取黑木耳膳食纤维及对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帆 孙孝帆 +3 位作者 李德海 王璐 王楠楠 王鹏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54-1764,1847,共12页
以提取多糖后的黑木耳残渣粉末为原料,采用超声-酶辅助碱法提取黑木耳膳食纤维(AADF),通过单因素实验和Box-Behnken设计确定了AADF的最佳提取工艺,进一步通过小鼠体内实验探究了AADF的降血糖功效。结果表明,在料液比(g∶mL)1∶15、超声... 以提取多糖后的黑木耳残渣粉末为原料,采用超声-酶辅助碱法提取黑木耳膳食纤维(AADF),通过单因素实验和Box-Behnken设计确定了AADF的最佳提取工艺,进一步通过小鼠体内实验探究了AADF的降血糖功效。结果表明,在料液比(g∶mL)1∶15、超声功率350 W、超声时间50 min、耐高温α-淀粉酶用量5.0%(以黑木耳残渣粉末的质量为基准,下同)的最佳工艺下,AADF提取率为69.18%。28 d经AADF干预糖尿病小鼠饮食期间,模型高剂量组[每天AADF灌胃量为200mg/(kg·bw)]与模型对照组(每天灌胃生理盐水)的糖尿病小鼠相比,空腹血糖值下降13.72%、口服糖耐量降低16.95%,血脂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水平升高,肝脏中的过氧化氢酶以及琥珀酸脱氢酶活力得到提高,与模型阳性组[每天二甲双胍灌胃量为100 mg/(kg·bw)]各项生理指标相近;肝脏组织病理学分析也表明,AADF对糖尿病小鼠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木耳 膳食纤维 工艺优化 小鼠 降血糖活性 中药现代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