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省东宁市红松人工林天牛种类调查
1
作者 李亚洲 邓勋 +4 位作者 张瑶 宋小双 马晓乾 王占斌 杜文胜 《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55-58,共4页
为了探究东宁市红松人工林不同种类天牛的种群发生规律,本研究于2023年6月到9月期间使用诱捕器对东宁市双桥子林场和二道岗林场红松人工林天牛种类与数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诱捕到三个亚科八个种的天牛,其中数量最多的是云... 为了探究东宁市红松人工林不同种类天牛的种群发生规律,本研究于2023年6月到9月期间使用诱捕器对东宁市双桥子林场和二道岗林场红松人工林天牛种类与数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诱捕到三个亚科八个种的天牛,其中数量最多的是云杉花墨天牛和云杉大墨天牛。第一次诱捕到云杉大墨天牛是6月26日,诱捕到了7头,最后一次诱捕到云杉大墨天牛是在8月28日,仅诱捕到3头。诱捕云杉花墨天牛在7月3日达到羽化高峰期,当天诱捕到了72头,之后逐渐减少。通过对该地区天牛种类及数量调查,有效地掌握当地天牛的羽化规律,为有害天牛的预防及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树天牛 云杉花墨天牛 云杉大墨天牛 羽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枝龄落叶松枝内生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分析
2
作者 钱莹莹 邓勋 +3 位作者 姜奕冰 张瑶 梁军 宋小双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58,共12页
【目的】落叶松枯梢病严重危害落叶松生长发育,但对健康、患病落叶松内生真菌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研究未见报道。【方法】本研究以不同枝龄健康和患枯梢病落叶松枝(1年生健康枝、2年生健康枝、3年生健康枝、1年生病枝、2年生病枝和3年... 【目的】落叶松枯梢病严重危害落叶松生长发育,但对健康、患病落叶松内生真菌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研究未见报道。【方法】本研究以不同枝龄健康和患枯梢病落叶松枝(1年生健康枝、2年生健康枝、3年生健康枝、1年生病枝、2年生病枝和3年生病枝)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其内生真菌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差异。【结果】落叶松内生真菌信息共注释到5门,24纲,83目,184科,331属。Bradymyces、Lophiotrema、Arthrocatena、德福里斯孢属丰度随着枝龄的增长而增加;Perusta、Endosporium、亚隔孢壳属丰度随着枝龄的增长而降低。健康和患病落叶松枝内生真菌的优势门为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患病后,在纲水平,座囊菌纲、柄锈菌纲、圆盘菌纲和茶渍纲丰度显著降低,粪壳菌纲、银耳纲、伞型束梗孢菌纲丰度显著升高;属水平,Capnobotryella和Perusta丰度显著降低,新壳梭孢属和雪球酵母属丰度显著提高。伴随着菌群变化,植物病原菌和寄生真菌-未定义腐生真菌类群丰度显著增加,植物病原菌-未定义腐生真菌类群丰度显著降低。通过网络分析挖掘出健康落叶松真菌网络的关键种群为Lophiotrema、德福里斯孢属和Arthrocatena,患病落叶松真菌网络的关键种群为维希尼克氏酵母菌属、Papiliotrema、雪球酵母属、Camptophora、新壳梭孢属和Endosporium。病枝中,枯梢病原菌集中于1年生枝。【结论】落叶松枯梢病原菌的侵入改变了植株内生真菌的群落结构,健康组和患病组的内生真菌群落结构差异显著。本研究为防治落叶松枯梢病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枯梢病 落叶松 高通量测序 内生真菌 群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金龟子绿僵菌M14-1菌株固体发酵培养条件优化
3
作者 张瑶 邓勋 +2 位作者 李亚洲 宋小双 杜文胜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59,共10页
以云杉花墨天牛Monochamus saltuarius生防真菌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菌株M14-1为研究对象,优化其固体发酵培养条件,以提高其发酵效率和孢子产量。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M14-1菌株固态培养基和最适培养条件参数范围,用Placket... 以云杉花墨天牛Monochamus saltuarius生防真菌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菌株M14-1为研究对象,优化其固体发酵培养条件,以提高其发酵效率和孢子产量。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M14-1菌株固态培养基和最适培养条件参数范围,用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其重要影响因子,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重要因素优化。金龟子绿僵菌M14-1菌株固体发酵的最佳条件为:培养基组成中大米粉与稻壳质量比1.52∶1.95、葡萄糖0.10%、硫酸铵0.10%、硫酸镁0.10%,含水量80%,装料量100 g,接种量15%,发酵温度27.18℃,发酵时间13 d。根据最佳配比验证,优化后菌株M14-1产孢量12.9亿孢子/g,与预测模型相符,优化前产孢量5.88亿孢子/g,产孢效果显著提升。试验优化了金龟子绿僵菌M14-1菌株固体发酵条件,可为其实践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龟子绿僵菌 单因素试验 Plackett-Burman试验 响应面法 固体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叶松枯梢病生防菌的筛选、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4
作者 钱莹莹 邓勋 +2 位作者 王铮 宋小双 梁军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2-192,共11页
[目的]为获得落叶松枯梢病的生防菌。[方法]通过对峙实验和发酵液复筛,筛选获得对落叶松枯梢病菌(Neofusicoccum laricinum)具有较强抑制效果的菌株,对筛选得到的菌株进行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展开研究。[结果]筛选得到1株对落叶松枯... [目的]为获得落叶松枯梢病的生防菌。[方法]通过对峙实验和发酵液复筛,筛选获得对落叶松枯梢病菌(Neofusicoccum laricinum)具有较强抑制效果的菌株,对筛选得到的菌株进行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展开研究。[结果]筛选得到1株对落叶松枯梢病病原菌有显著拮抗作用的土壤真菌T2,结合形态学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为钩状木霉(Trichoderma hamatum)。其平板对峙抑菌率达到74.16%,发酵液的抑菌率达到91.29%。发酵液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松球壳孢菌、金黄壳囊孢菌、杨灰星叶点霉和立枯丝核菌表现出强抑制作用,抑菌率均为92.00%,对拟枝孢镰刀菌和杨生褐盘二孢菌的抑菌效果较好,分别为79.67%和62.67%。T2能利用多种碳氮源、有广泛的酸碱度适应能力及较高的致死温度。[结论]通过筛选得到的钩状木霉T2对落叶松枯梢病病原菌的拮抗作用显著,抑菌谱广,环境适应力强。本研究可为落叶松枯梢病的防治提供理论研究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 Neofusicoccum laricinum 生物防治 钩状木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病斑等级的西伯利亚红松针叶内生真菌多样性和菌群结构
5
作者 姜奕冰 宋小双 +3 位作者 王占斌 王亮 邓勋 遇文婧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33,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病斑等级的西伯利亚红松针叶中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和菌群结构,为西伯利亚红松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西伯利亚红松针叶中的真菌进行高通量测序,并进行α和β多样性分析,利用Spearman相关性系数分析真菌间相关性... 【目的】研究不同病斑等级的西伯利亚红松针叶中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和菌群结构,为西伯利亚红松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西伯利亚红松针叶中的真菌进行高通量测序,并进行α和β多样性分析,利用Spearman相关性系数分析真菌间相关性,采用FUNGuild数据库预测真菌营养类群。【结果】(1)α和β多样性分析表明,健康针叶内生真菌多样性丰富。与感病针叶相比,内生真菌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而不同病斑等级的针叶多样性差异不显著,在发病后期针叶内生真菌群落多样性相似度较高。(2)真菌群落LEfSe分析表明健康叶片样品组中的差异指示类群最多(19个)。(3)群落结构分析表明,与感病针叶内生真菌群落结构相比,健康针叶中内生真菌群落结构较复杂,其中镰刀菌属占主要地位;不同病斑等级的西伯利亚红松针叶真菌群落结构也存在差异,其中在轻度染病的针叶中43.94%的优势内生真菌为拟青霉属;随着病斑等级的加深,优势内生真菌为穴褥盘孢属。(4)已染病的针叶与健康针叶相比,内生真菌营养类群发生明显变化,健康针叶内生真菌群落营养类型相对丰度较为均匀,随着病斑等级的增加,针叶内生真菌群落营养型从病理型向腐生型转变,且存在大量未知功能菌群。【结论】在不同病斑等级的西伯利亚红松针叶内,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及其菌群结构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健康的针叶内,内生菌的多样性指数最高、指示类群最多。但是随着病斑面积的增加,针叶中的营养型内生真菌从病理型真菌向腐生型真菌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真菌多样性分析 西伯利亚红松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施药对龙牙楤木叶斑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6
作者 李亚洲 宋小双 +4 位作者 于国栋 张瑶 钱莹莹 姜奕冰 邓勋 《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49-52,共4页
本文开展了T40植保无人机喷洒绿木霉可湿性粉剂+多粘类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混合药剂防治龙牙楤木叶斑病试验。结果表明:在两块试验地上,植保无人机飞行高度为6~8 m,飞行速度7 m/s,喷雾宽度8~10 m,喷雾量10~13 L/min,雾滴喷洒颗粒均匀。... 本文开展了T40植保无人机喷洒绿木霉可湿性粉剂+多粘类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混合药剂防治龙牙楤木叶斑病试验。结果表明:在两块试验地上,植保无人机飞行高度为6~8 m,飞行速度7 m/s,喷雾宽度8~10 m,喷雾量10~13 L/min,雾滴喷洒颗粒均匀。喷洒过后处理组病株率相较于空白组分别低了17.78%、18.89%,相对防治效果分别为76.79%、81.39%。无人机施药具有成本低、方便易操作、效率高等优点,推荐在实践中使用无人机喷施混合药剂防治龙牙楤木叶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龙牙楤木叶斑病 防治效果 雾滴测试 施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胁迫下深色有隔内生真菌对樟子松1年生苗生长及根际土壤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邵鹏 王铮 +4 位作者 钟斯文 宋小双 马玲 宋瑞清 邓勋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1,共11页
探究重金属镉(Cd)胁迫下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对樟子松生长和土壤环境的影响,为重金属污染土地的有效治理和生物修复提供参考。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不同浓度Cd胁迫下,接种A041对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 探究重金属镉(Cd)胁迫下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对樟子松生长和土壤环境的影响,为重金属污染土地的有效治理和生物修复提供参考。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不同浓度Cd胁迫下,接种A041对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幼苗生长指标、生理指标、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影响。研究表明,与不接种相比,在土壤Cd浓度为5.0 mmol/L时DSE对樟子松的促生作用最显著,使樟子松的株高、地径分别提高了12.59%和13.13%;在Cd胁迫下,DSE不同程度提高幼苗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GSH)含量,最高分别可达217.95%、43.06%、100.00%和235.38%;接种DSE可显著降低丙二醛(MDA)、可溶性糖(SS)和游离脯氨酸(PRO)含量,最高分别为150.00%、8.05%和73.78%;DSE能提高土壤有机质(OM)、土壤全氮(TN)、有效氮(AN)、全磷(TP)、有效磷(AP)、全钾(TK)和有效钾(AK)含量,最高分别增加25.41%、32.39%、17.46%、50.92%、77.97%、46.22%和30.87%;DSE还能不同程度地提高脲酶(S-UE)、蔗糖酶(S-SC)和过氧化氢酶(S-CAT)的含量,最高分别可达80.94%、43.45%和10.75%。结果表明,接种DSE能显著促进樟子松苗木生长,增强土壤养分利用性,提高植物对重金属Cd的抵抗能力和抗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色有隔内生真菌 樟子松 镉胁迫 抗性生理指标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色有隔内生真菌对干旱胁迫下樟子松生长及抗旱性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邵鹏 宋小双 +5 位作者 廖诗贤 钟斯文 王铮 王宇曦 马玲 邓勋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28,共14页
【目的】探究干旱胁迫下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对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幼苗的接种效应。【方法】采用棚内盆栽试验,以2年生樟子松幼苗为材料,进行J09、J32、J35、A065和灭菌PD培养液5种接种处... 【目的】探究干旱胁迫下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对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幼苗的接种效应。【方法】采用棚内盆栽试验,以2年生樟子松幼苗为材料,进行J09、J32、J35、A065和灭菌PD培养液5种接种处理,设置正常浇水(WW)、中度干旱胁迫(MW)和重度干旱胁迫(LW)3种干旱处理,观测不同处理下DSE定殖形态,测定幼苗生长指标、幼苗生理指标、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根际土壤酶活性。【结果】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菌丝直径变粗,横隔变短,微菌核增多;与不接种相比,在中度干旱胁迫时,DSE对樟子松的促生作用最显著,樟子松的地径、地上鲜质量、地下鲜质量、地上干质量和地下干质量最高分别提高了67.72%、36.13%、41.58%、36.13%和41.48%;与不接种相比,干旱胁迫下,接种DSE显著提高樟子松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和谷胱甘肽(GSH)的含量,最高分别可达229.60%、67.80%、28.16%和37.83%;接种DSE可显著降低幼苗丙二醛(MDA)、可溶性糖(PSS)和脯氨酸(PRO)的含量,与未接种相比,最高分别为74.16%、105.91%和51.24%;DSE能提高土壤有机质(OM)、全氮(TN)、速效氮(AN)、全磷(TP)、速效磷(AP)、全钾(TK)和速效钾(AK)的含量,与未接种相比,最高分别增加了19.85%、40.64%、35.25%、57.92%、48.11%、55.62%和68.84%;与未接种相比,DSE还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S-CAT)、蔗糖酶(S-SC)和脲酶(S-UE)活性,最高分别可达71.85%、128.64%和65.05%,特别是干旱胁迫下,接种J09和A065对寄主植物的生物量、形态和生理指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接种J09和A065后,根际土壤酶活性和理化性质显著提高,而接种J35显著抑制了樟子松幼苗的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结论】DSE定殖形态的变化可能是提高寄主植物的耐旱机制之一,DSE的定殖种类显著影响寄主植物的耐旱性;接种J09和A065可以通过改善植物的生长指标、提高生理指标、维持较高的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根际土壤酶活性等方式来缓解中度干旱胁迫和重度干旱胁迫对寄主植物的不利影响。因此,J09和A065有潜力应用于樟子松微生物肥料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干旱胁迫 接种效应 耐旱机制 定殖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监测林火光电平台升降架的设计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宏江 张景忠 +3 位作者 沈宏海 李存宇 蔡志勇 刘凯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22年第12期34-38,共5页
基于航空护林机载监测林火光电平台稳定运行的设计理念,采用四丝杆联动结构设计方式、精密机械设计方法和霍尔磁控制等技术手段,利用轻质高强度材料以及低功耗材料器件,设计并研发出了一种利用悬翼和固定翼,舱内机腹工作窗口安装搭载光... 基于航空护林机载监测林火光电平台稳定运行的设计理念,采用四丝杆联动结构设计方式、精密机械设计方法和霍尔磁控制等技术手段,利用轻质高强度材料以及低功耗材料器件,设计并研发出了一种利用悬翼和固定翼,舱内机腹工作窗口安装搭载光电平台开展林火监测的电动升降架。经综合性能测试表明,该升降架采用舱内DC 28 V电源供电,平均工作电流小于4 A,最大行程为600 mm,自重小于5 kg,最大载荷55 kg,其升、降、锁停运行平稳,可满足航空护林飞机安全、高效开展林火监测工作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火监测 光电平台 升降架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樟子松-褐环乳牛肝菌菌根辅助细菌的筛选和鉴定 被引量:2
10
作者 宋小双 邓勋 +2 位作者 遇文婧 闵凯 周琦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80-687,共8页
菌根辅助细菌(mycorrhiza helper bacteria, MHB)可以促进菌根真菌在宿主植物根部定殖形成菌根共生结构,是外生菌根菌际重要微生物类群。为探讨菌根际有益微生物之间的互作对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实生苗生长的影响,... 菌根辅助细菌(mycorrhiza helper bacteria, MHB)可以促进菌根真菌在宿主植物根部定殖形成菌根共生结构,是外生菌根菌际重要微生物类群。为探讨菌根际有益微生物之间的互作对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实生苗生长的影响,对分离自樟子松-褐环乳牛肝菌(Suillus luteus)菌根根际土壤的75株细菌,采用干皿对抗法、细菌胞外代谢产物促生法筛选MHB潜力菌株。以MHB潜力菌株对樟子松1年生苗的苗高、地径、菌根侵染率的影响为指标,筛选出菌根辅助细菌。通过细菌的形态、生理生化指标、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细菌种类。结果表明:菌株MHBZ039和MHBZ043处理在干皿对抗试验中,同对照相比,褐环乳牛肝菌N94菌丝增长率分别为20.11%和18.63%,胞外代谢产物促生实验N94菌落直径增长率分别为91.89%和85.41%,菌丝生物量的增长率分别达到42.11%和25.32%。盆栽试验中,双接种处理褐环乳牛肝菌N94+MHBZ039和N94+MHBZ043,菌根侵染率分别为57.77%和56.46%,苗高和地径同对照相比分别提高28.42%,40.32%和21.41%,34.86%。确定MHBZ039为樟子松-褐环乳牛肝菌菌根辅助细菌。经生理生化和16S rRNA基因分子鉴定,确定菌株MHBZ039为适冷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extremaustralis),在GenBank数据库中的登录号为MN814017。综上,菌根辅助细菌MHBZ039对菌根菌生长和菌根合成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MHBZ039与外生菌根菌双接种可促进樟子松1年生苗的生长,为进一步研究褐环乳牛肝菌-菌根辅助细菌-樟子松三者互作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褐环乳牛肝菌 菌根辅助细菌 分离筛选 适冷假单胞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木霉与双向伯克霍尔德氏菌离体互作机制
11
作者 王俊凯 邓勋 +2 位作者 邵鹏 宋小双 宋瑞清 《防护林科技》 2022年第4期1-7,共7页
木霉与根际促生细菌在土传病害生物防治上具有巨大潜力。该试验在兼容性筛选基础上,研究了绿木霉(Trichoderma virens)ZT05与双向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ambifaria)ZB155在离体条件下,发酵液代谢产物对互相的生长、孢子萌发、生... 木霉与根际促生细菌在土传病害生物防治上具有巨大潜力。该试验在兼容性筛选基础上,研究了绿木霉(Trichoderma virens)ZT05与双向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ambifaria)ZB155在离体条件下,发酵液代谢产物对互相的生长、孢子萌发、生物膜形成及拮抗活性方面的影响,并进行了离体共培养体系构建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菌株ZT05与ZB155离体条件下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在离体互作研究中,两个菌株在对互相的生长、孢子萌发、生物膜形成及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的拮抗作用中表现出良好的兼容性。在活体共培养中,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同单接种处理差异显著,其中对峙培养抑制率为38.10%,发酵液抑制率为76.67%,优势明显。因此,菌株ZT05与菌株ZB155互作在生防作用上具有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木霉 双向伯克霍尔德氏菌 共培养 互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