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6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省森林防火现状及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探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念慈 魏明 于文男 《森林防火》 2025年第3期10-13,共4页
阐述了黑龙江省森林防火现状,分析了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在防火林带布局设计、防火树种种类筛选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为未来森林防火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森林防火 生物防火 防火林带 林带建设 林带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森林土壤虫生真菌对松树天牛致病力测定
2
作者 刘欣 张瑶 +1 位作者 张值荣 邓勋 《中国林副特产》 2025年第4期6-11,共6页
以获取对松树天牛具有较强致病力的高寒地区虫生真菌为目的,从黑龙江省各地采集土壤后用黄粉虫诱集法和涂布平板法分离菌株,并将菌株通过爬行法回接到黄粉虫筛选菌株,再通过爬行法对松树天牛幼虫进行毒力测定筛选出对该天牛具有致病性... 以获取对松树天牛具有较强致病力的高寒地区虫生真菌为目的,从黑龙江省各地采集土壤后用黄粉虫诱集法和涂布平板法分离菌株,并将菌株通过爬行法回接到黄粉虫筛选菌株,再通过爬行法对松树天牛幼虫进行毒力测定筛选出对该天牛具有致病性的菌株。结果表明:黄粉虫诱集法和涂布平板法分别获得47株和9株能感染黄粉虫的菌株,分离效率分别为45.6%,20.9%,两种方法共分离得到56株目的菌株。将56株菌株对松树天牛幼虫进行毒力测定,其中有18株菌株对该天牛具有致病性,并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明确菌株M3为玫烟色虫草,W1和Z1为球孢白僵菌,M20为黄绿绿僵菌,M12-1、M12-2和H11为罗伯茨绿僵菌,M5、M8-2、M10、M14-1、M19-2、M24-2、M25-3、M33-2、M34、H2、T11和T6-1为金龟子绿僵菌。后续可利用多种菌株对各种松树天牛进行致病力测定,筛选出寄主专一性较强的菌株用于规模化生产及野外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生真菌 分离鉴定 天牛 致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东宁市红松人工林天牛种类调查
3
作者 李亚洲 邓勋 +4 位作者 张瑶 宋小双 马晓乾 王占斌 杜文胜 《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55-58,共4页
为了探究东宁市红松人工林不同种类天牛的种群发生规律,本研究于2023年6月到9月期间使用诱捕器对东宁市双桥子林场和二道岗林场红松人工林天牛种类与数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诱捕到三个亚科八个种的天牛,其中数量最多的是云... 为了探究东宁市红松人工林不同种类天牛的种群发生规律,本研究于2023年6月到9月期间使用诱捕器对东宁市双桥子林场和二道岗林场红松人工林天牛种类与数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诱捕到三个亚科八个种的天牛,其中数量最多的是云杉花墨天牛和云杉大墨天牛。第一次诱捕到云杉大墨天牛是6月26日,诱捕到了7头,最后一次诱捕到云杉大墨天牛是在8月28日,仅诱捕到3头。诱捕云杉花墨天牛在7月3日达到羽化高峰期,当天诱捕到了72头,之后逐渐减少。通过对该地区天牛种类及数量调查,有效地掌握当地天牛的羽化规律,为有害天牛的预防及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树天牛 云杉花墨天牛 云杉大墨天牛 羽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松树天牛高致病力虫生真菌的筛选与鉴定
4
作者 张瑶 宋小双 +3 位作者 张值荣 刁桂萍 李亚洲 邓勋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118,共7页
以获取对松树天牛高致病的生防真菌为目标,从黑龙江省森林土壤中初步分离得到18株虫生真菌,分别采用爬行法测定其对松树天牛幼虫、成虫的致病力,同时测定高致病力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和产孢量,对高致病力菌株进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18... 以获取对松树天牛高致病的生防真菌为目标,从黑龙江省森林土壤中初步分离得到18株虫生真菌,分别采用爬行法测定其对松树天牛幼虫、成虫的致病力,同时测定高致病力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和产孢量,对高致病力菌株进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18株虫生真菌对松树天牛幼虫、成虫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致病力。其中菌株M14-1、H_(2)表现出较强的致病力,在处理天牛幼虫、成虫的6 d,累计死亡率均达到了100%,菌株M14-1、H_(2)菌落生长速度快,产孢量大;在90 mm×15 mm(直径×深度)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的培养皿上培养15 d时,菌落直径分别为5.68、4.91 cm,产孢量分别为3.86×10^(8)、4.1×10^(8)个·板^(-1)。在孢子浓度为10^(7)个·mL^(-1)时,菌株M14-1、H_(2)对松树天牛成虫的半致死时间(LT_(50))分别为4.15、4.31 d。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菌株M14-1、H_(2)皆属于金龟子绿僵菌(Mertarhizium anisopli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牛 金龟子绿僵菌 致病力 种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强度火干扰对森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及火后恢复研究
5
作者 魏云敏 袁强 《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63-68,共6页
为揭示不同强度火干扰对森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选择大兴安岭地区被森林大火干扰过的兴安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采样和室内氯仿熏蒸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不同强度火烧迹地中不同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季节动态、影响因子、... 为揭示不同强度火干扰对森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选择大兴安岭地区被森林大火干扰过的兴安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采样和室内氯仿熏蒸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不同强度火烧迹地中不同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季节动态、影响因子、火后恢复等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强度火烧迹地及对照样地中,微生物生物量碳与总有机碳、全氮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温度、铵态氮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养分P、K相关性不显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随着火后时间的推移呈增加趋势,其含量表现为对照,轻度﹥中度和重度,火干扰随着时间推移,影响不显著;不同强度火干扰后,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土壤中微生物碳素有效率和碳库活度,随着火后植被的恢复,土壤中微生物碳素有效率和碳库活度逐步提高,但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强度 火干扰 微生物生物量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地下火成因与对策研究
6
作者 于文男 《森林防火》 2025年第5期21-25,共5页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核心,在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森林地下火因隐蔽性强、持续时间长等特性,对森林生态、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威胁。研究表明:高温干旱等气候条件、特殊地形地貌、易燃植被类型以及雷击等因素共同作用...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核心,在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森林地下火因隐蔽性强、持续时间长等特性,对森林生态、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威胁。研究表明:高温干旱等气候条件、特殊地形地貌、易燃植被类型以及雷击等因素共同作用,促使地下火发生。地下火不仅直接破坏林内动植物资源、改变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释放大量碳氮元素加剧气候变暖、污染大气,还造成木材产业损失、增加扑救和修复成本,威胁居民安全、影响社会稳定。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加强卫星遥感、无人机及地面监测站相结合的监测预警体系,清理林区可燃物,建设生土带、利用天然屏障及种植耐火树种构建防火隔离带等措施,可有效防控森林地下火,对保护森林资源和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地下火 特征 形成原因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可燃物管理及生物阻隔系统建设研究
7
作者 张念慈 张京 +1 位作者 刘恒旭 赵强 《森林防火》 2025年第4期76-79,共4页
森林可燃物是森林燃烧的物质基础,是林火管理的基本依据。可燃物载量的大小直接影响林火发生概率、林火蔓延速度和火强度。随着森林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可燃物载量呈上升趋势。以可燃物为主要研究对象,提出可燃物管理措施,... 森林可燃物是森林燃烧的物质基础,是林火管理的基本依据。可燃物载量的大小直接影响林火发生概率、林火蔓延速度和火强度。随着森林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可燃物载量呈上升趋势。以可燃物为主要研究对象,提出可燃物管理措施,并通过生物阻隔系统的建设对可燃物进行调控,以降低可燃物载量,减少可燃物风险,对可燃物管理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可燃物 调控技术 林火阻隔 建设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湿地保护与管理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晨 杨春柳 +1 位作者 江璟瑜 张念慈 《防护林科技》 2019年第8期88-89,共2页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湿地保护与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将湿地保护工作放在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加强黑龙江省湿地保护与管理,加大湿地资源保护力度,已经纳入当地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湿地保护与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将湿地保护工作放在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加强黑龙江省湿地保护与管理,加大湿地资源保护力度,已经纳入当地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强领导,通过建立湿地资源监测体系,制定区域保护规划等方面进行湿地保护管理,从而加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保护 湿地管理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夏季林火火焰高度和火强度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欣 王志成 蔡志勇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11年第5期20-22,共3页
介绍了黑龙江省夏季森林火灾的种类,其包括地表火、地下火、树冠火三种。分析了这三种林火蔓延方式之间的相互演变关系,阐述了火强度的研究方法并给出了平均火强度值。
关键词 夏季林火 火焰高度 火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夏季林火时空分布特点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志成 刘绍卓 张金山 《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7-40,共4页
通过对2000~2004年黑龙江省夏季森林火灾进行研究分析发现,该地区夏季林火呈现明显的空间、时间分布特点。(1)黑龙江省夏季林火只在121°12’~130°16’E和46°53’~53°25’N之间发生过。(2)大兴安岭和黑河地... 通过对2000~2004年黑龙江省夏季森林火灾进行研究分析发现,该地区夏季林火呈现明显的空间、时间分布特点。(1)黑龙江省夏季林火只在121°12’~130°16’E和46°53’~53°25’N之间发生过。(2)大兴安岭和黑河地区是黑龙江省夏季林火的主要发生地区,大兴安岭地区的夏季林火火因基本都是雷击火,黑河地区的夏季林火火因主要是烧荒。(3)大兴安岭及黑河地区各个县区夏季林火状况有很大不同。(4)6月是大兴安岭雷击火发生最多的时期.6月15~25日是烧荒引发夏季林火的重点时期。黑龙江省6月15~20日间发生的夏季林火次数最多,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过火面积也最大。7月1~5日及8月20日以后均没有夏季林火发生。(5)黑龙江省夏季林火日变化规律较为明显地分为三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 夏季林火 时空 分布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兴安岭12种灌木的燃烧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念慈 刘广菊 崔文峰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5,共11页
为比较黑龙江省小兴安岭12种典型灌木树种燃烧性差异,对生物防火树种筛选和配置提供参考,以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地区12种灌木植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干、枝、叶燃烧性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灌木植物燃烧性层次结构模型,确定... 为比较黑龙江省小兴安岭12种典型灌木树种燃烧性差异,对生物防火树种筛选和配置提供参考,以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地区12种灌木植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干、枝、叶燃烧性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灌木植物燃烧性层次结构模型,确定燃烧性各指标权重,计算灌木不同器官燃烧性数值,结合专家打分法确定灌木各器官权重占比,得出12种灌木燃烧性排序。研究结果表明,整株的燃烧性最强的为刺玫果,最弱的为忍冬;干最易引燃的为接骨木,最难引燃的为忍冬;枝最易引燃的为接骨木,最难引燃的为忍冬;叶最易引燃的为刺五加,最难引燃的为红柳。研究结果可为小兴安岭地区灌木树种燃烧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林火预测预报、林火行为预报、可燃物管理等研究和应用提供有效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兴安岭 森林可燃物 灌木 燃烧性 理化性质 层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森林可燃物燃烧危险性评估 被引量:2
12
作者 蔡志勇 孙龙 孙家宝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78,共6页
评估森林可燃物燃烧危险性,有助于客观认识森林火灾风险水平,从而制定相应防火和灭火措施,为开展森林火灾防治和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为研究区,利用“森林火灾风险普查”3 300块标准样地调查数据,通过森林... 评估森林可燃物燃烧危险性,有助于客观认识森林火灾风险水平,从而制定相应防火和灭火措施,为开展森林火灾防治和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为研究区,利用“森林火灾风险普查”3 300块标准样地调查数据,通过森林可燃物燃烧试验,对潜在初始火强度、灌木层连续性和易燃树种密度等指标进行等级划分,量化森林可燃物的燃烧性和空间分布的连续性,判断潜在林火强度大小和易发林火种类,评估森林可燃物燃烧危险性等级。结果表明:(1)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森林可燃物燃烧危险性等级分为4个等级,即高危险性等级、中高危险性等级、中低危险性等级、低危险性等级;(2)大兴安岭林区从北纬50°~53°30′,从低纬度到高纬度标准地森林火灾高危险性等级比例依次为0.02、0.02、0.02、0.05、0.07、0.10、0.08,低危险性等级比例依次为0.50、0.48、0.41、0.36、0.34、0.30、0.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风险评估 林火强度 林火蔓延速度 林火种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维菌素亚致死浓度对美国白蛾幼虫体内保护酶、解毒酶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琪 王隆政 +1 位作者 王晴 严善春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43,共7页
为科学应用阿维菌素防治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探究亚致死浓度阿维菌素对美国白蛾幼虫影响,用含亚致死浓度(LC10和LC30)阿维菌素的人工饲料分别饲喂美国白蛾4,5,6龄幼虫,在处理24,48,72 h后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 为科学应用阿维菌素防治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探究亚致死浓度阿维菌素对美国白蛾幼虫影响,用含亚致死浓度(LC10和LC30)阿维菌素的人工饲料分别饲喂美国白蛾4,5,6龄幼虫,在处理24,48,72 h后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脂肪酶、α-淀粉酶和胰蛋白酶活性。结果表明:亚致死浓度阿维菌素处理后,4~6龄幼虫的3种保护酶、2种解毒酶活性呈不同变化趋势,6龄幼虫3种消化酶活性被抑制,美国白蛾4龄幼虫解毒酶活性被抑制,5,6龄美国白蛾幼虫POD、CAT和GST活性呈不同程度诱导效应,6龄幼虫消化酶活性也被不同程度地抑制。亚致死浓度阿维菌素会对美国白蛾幼虫体内相关保护酶、解毒酶和消化酶产生不同程度的干扰作用,从而影响其正常生理代谢。该结果可为美国白蛾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白蛾 阿维菌素 亚致死浓度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夏季林火与气象环境条件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明洁 王志成 +1 位作者 殷世平 周永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7-18,42,共3页
利用2001—2007年黑龙江省所辖林区的夏季林火火场资料以及相应地区的降水、气温、相对湿度、风速、日照等气象资料,分析黑龙江省夏季林火特征以及夏季林火与气象条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夏季林火集中期为7月25日—8月16日,... 利用2001—2007年黑龙江省所辖林区的夏季林火火场资料以及相应地区的降水、气温、相对湿度、风速、日照等气象资料,分析黑龙江省夏季林火特征以及夏季林火与气象条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夏季林火集中期为7月25日—8月16日,且夏季林火日变化明显,主要发生在15:00—17:00时,多发生在大兴安岭和黑河林区(50°44′~53°24′N,121°34′~126°40′E),此地区是黑龙江省夏季林火防御的重点区域,其中雷击火是引起森林火灾的主要原因;雨日里,出现林火的概率较低,75以上林火当日无降水;日最小相对湿度<40时易发生林火,40的林火当日最小相对湿度<30;日平均气温在15~25℃、日最高气温25~35℃是夏季林火发生的关键温度区间;在日照时数超过6h易发生夏季林火。经过方差分析发现:降水量、最小相对湿度与林火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气温、地温、日照时数、风速均与林火具有显著的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林火 黑龙江省 气象条件 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杨树害虫及其防治对策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润生 范旭 《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24-26,共3页
黑龙江省杨树害虫及其防治对策张润生,范旭(黑龙江省森林保护研究所)(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为了更好地控制杨树害虫的扩散蔓延和危害,掌握杨树害虫的发展趋势,现就黑龙江省杨树害虫的现状、发生原因和对其防治对策谈几点意见,供... 黑龙江省杨树害虫及其防治对策张润生,范旭(黑龙江省森林保护研究所)(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为了更好地控制杨树害虫的扩散蔓延和危害,掌握杨树害虫的发展趋势,现就黑龙江省杨树害虫的现状、发生原因和对其防治对策谈几点意见,供生产单位参考。1危害状况及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害虫 防治 黑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灭火凝胶研究进展及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许志峰 张念慈 《防护林科技》 2024年第1期81-84,共4页
高吸水性树脂自问世以来,就倍受各国研究学者的青睐。随着研究的不断推进,这类新型功能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高分子灭火凝胶就是其应用的一个代表。文章综述了高分子灭火凝胶的结构及其吸水机理、分类、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展望... 高吸水性树脂自问世以来,就倍受各国研究学者的青睐。随着研究的不断推进,这类新型功能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高分子灭火凝胶就是其应用的一个代表。文章综述了高分子灭火凝胶的结构及其吸水机理、分类、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在航空灭火、森林地面火扑救、开设防火林带及森林防火中减轻人员伤亡方面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灭火凝胶 吸水机理 森林防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凋落物分解速率的森林凋落叶载量动态预测
17
作者 蔡志勇 孙龙 +2 位作者 胡海清 赵南 孙家宝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3-130,共8页
【目的】森林凋落叶作为森林易燃物的关键组成部分,直接影响森林火灾发生与蔓延风险。本文以大兴安岭白桦林为研究对象,从森林凋落叶产生与分解角度构建数学模型,预测未来森林凋落叶载量动态,为森林防火科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目的】森林凋落叶作为森林易燃物的关键组成部分,直接影响森林火灾发生与蔓延风险。本文以大兴安岭白桦林为研究对象,从森林凋落叶产生与分解角度构建数学模型,预测未来森林凋落叶载量动态,为森林防火科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基于Olson单指数分解方程,将地表现存凋落叶视为历年凋落叶分解残留量的累积,构建凋落叶分解方程组。采用数列求和、换元法、逐步搜索法等数学方法化简方程,求解凋落叶分解速率系数和分解周转期。在此基础上建立凋落叶载量预测模型,并通过野外样地调查获取实测数据验证模型精度。【结果】成功构建基于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凋落叶载量预测模型,模型验证显示:未来2年凋落叶载量预测值与实测载量相对误差范围为0.05~0.26(平均误差0.14),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准确性。【结论】模型预测揭示了大兴安岭林区凋落叶载量随时间变化呈现周期性消长规律,分解速率快的林分变化周期短,凋落叶载量维持较稳定状态;分解速率慢的林分变化周期长,凋落叶载量保持较长时间持续变化。本研究建立的模型可有效预测凋落叶载量动态变化,对量化森林可燃物负荷、评估区域火险等级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分解 森林防火 森林可燃物 可燃物载量 载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森林地下火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存宇 赵南 《林业勘查设计》 2024年第1期45-50,共6页
森林地下火多发生于高温干燥且生物量充足的枯落物底层,枯落物与泥炭混合后在缺氧环境下持续阴燃。森林地下火燃烧不明显,但其破坏森林根系与土壤、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对森林生态系统和生态安全产生重大影响。长时间的地底燃烧形成的大... 森林地下火多发生于高温干燥且生物量充足的枯落物底层,枯落物与泥炭混合后在缺氧环境下持续阴燃。森林地下火燃烧不明显,但其破坏森林根系与土壤、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对森林生态系统和生态安全产生重大影响。长时间的地底燃烧形成的大量灰烬可随风传送至其他森林区域,导致更大的火灾。从理论与应用2个研究方向总结阐述森林地下火的研究进展,包括森林地下火燃烧特性、森林地下火影响因子、森林地下火预防扑救技术和识别森林地下火的技术装备。对上述研究进展进行梳理与综述,对未来地下火的防控手段、扑救应对及灾后管理恢复工作给予有价值的参考,为森林地下火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保护 森林地下火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天然红松林大型真菌的生态分布与资源评价 被引量:22
19
作者 毕湘虹 魏霞 邓勋 《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6-30,共5页
采用标准地调查和路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和张广才岭主要天然红松林进行了较全面调查,采集鉴定大型真菌211种,分属于9目、31科、90属,其中食用菌67种、药用菌47种、毒菌21种、菌根菌49种及木腐菌71种。它们在红松阔叶... 采用标准地调查和路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和张广才岭主要天然红松林进行了较全面调查,采集鉴定大型真菌211种,分属于9目、31科、90属,其中食用菌67种、药用菌47种、毒菌21种、菌根菌49种及木腐菌71种。它们在红松阔叶混交林、红松云冷杉针叶混交林各林型下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其种群组成和分布的多度与林木的组成、土壤和地形条件(如海拔高度、坡向和坡度)等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红松林 大型真菌 生态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年黑龙江省夏季林火特征及气象环境条件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明洁 王志成 殷世平 《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23,共5页
利用黑龙江省林区2005年夏季林火火场资料及相应地区的同期和前期气象资料,分析了夏季林火的环境场特征,并着重分析了林火发生期的关键气象因子。研究表明:2005年黑龙江省夏季林火主要集中在大兴安岭林区,雷击火是引起林火的主要原... 利用黑龙江省林区2005年夏季林火火场资料及相应地区的同期和前期气象资料,分析了夏季林火的环境场特征,并着重分析了林火发生期的关键气象因子。研究表明:2005年黑龙江省夏季林火主要集中在大兴安岭林区,雷击火是引起林火的主要原因;林火集中出现在7月27日~8月14日,而且具有明显的日变化,主要发生在15:00~17:00时;林火发生期的高温少雨天气,为夏季林火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气象条件;日降水量5mm以内、连睛日数3~4d、连旱日数5d以上、日水分蒸发量在3.1~5mm之间、日照时数10d以上、平均风速在1.5~2.5m/s有利于林火的发生。而且随着冷空气的入侵,在气温下降的阶段仍可能伴随有夏季林火的发生,这与冷锋带来的干雷暴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森林火灾 环境场特征 关键气象因子 黑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