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黑龙江省林业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方方 《林业科技情报》 2013年第4期18-20,共3页
林业标准化是林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本文结合黑龙江省林业标准化工作的建设情况,分析了当前黑龙江省林业标准化建设工作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了加强黑龙江省林业标准化工作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 黑龙江省 林业 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市香坊区黑土型水稻土可溶性硅受环境因子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许景钢 杨大志 +1 位作者 孙涛 王晓岑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14期194-196,共3页
研究黑土型水稻土可溶性硅受环境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无作物条件下温度、pH值和浸水方式均能对土壤可溶性硅的释放产生影响。环境温度的升高有利于土壤可溶性硅的释放,在5-40℃范围内,温度每提高1℃,黑土型水稻土中可溶性硅的释放量增... 研究黑土型水稻土可溶性硅受环境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无作物条件下温度、pH值和浸水方式均能对土壤可溶性硅的释放产生影响。环境温度的升高有利于土壤可溶性硅的释放,在5-40℃范围内,温度每提高1℃,黑土型水稻土中可溶性硅的释放量增加0.64mg/kg。当pH值在4.5-9.0范围内,黑土型水稻土中可溶性硅释放随p H值的升高呈下降趋势。土壤可溶性硅浓度随持续浸水时间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持续浸水20 d达到最大值,为53.87 mg/kg,且较持续浸水10 d提高了12.91%。持续浸水20 d后土壤可溶性硅浓度开始下降,到第50天土壤可溶性硅下降到17.78 mg/kg。采用间歇浸水,土壤可溶性硅浓度稳定在32.57-38.32 mg/kg之间,表明间歇灌水的方式有利于持续稳定地供给水稻生产过程中对可溶性硅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可溶性硅 温度 PH值 浸水 黑龙江哈尔滨 香坊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蛋白功能性及改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宋莹 张华江 《中国林副特产》 2013年第6期80-84,共5页
概述了大豆蛋白的溶解性,凝胶性,乳化性,吸水性、保水性,起泡性、成膜性等主要功能特性的产生机理、影响因素及改性方法,为大豆蛋白功能性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对大豆蛋白食品及新型蛋白食品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大豆蛋白 功能性 改性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杯碟法中藤黄微球菌的添加方式对生鲜乳中β-内酰胺酶检出限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旸 张丽宏 +3 位作者 房玉国 王胜男 王淼 黄艳玲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9-41,55,共4页
由于β-内酰胺酶是不允许添加在生鲜乳中的能分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解抗剂"。β-内酰胺酶分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的络合物,能引起人体的过敏反应,对婴幼儿的健康损害很大。所以在生鲜乳检验中,提高β-内酰胺酶的检出限... 由于β-内酰胺酶是不允许添加在生鲜乳中的能分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解抗剂"。β-内酰胺酶分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的络合物,能引起人体的过敏反应,对婴幼儿的健康损害很大。所以在生鲜乳检验中,提高β-内酰胺酶的检出限就变得尤为重要。尤其在杯碟法中,β-内酰胺酶的检出限越低,抑菌圈的轮廓越接近圆形、边缘越清晰可见、测量就越准确。在菌悬液终浓度都为1×108CFU/mL、每个平皿中都加入15 mL培养基的条件下,研究两种添加藤黄微球菌的方法的检出限。方法一:15 mL含有藤黄微球菌菌悬液的培养基制成的单层培养基。方法二:在10 mL空白培养基上覆盖一层5 mL含藤黄微球菌菌悬液的培养基,制成的双层培养基。采用杯碟法测定模拟样品中的β-内酰胺酶检出限,方法一β-内酰胺酶的检出限在0.0002~0.00025 U/mL之间,方法二β-内酰胺酶的检出限在0.00005~0.0001 U/mL之间,可见方法二的灵敏度明显比方法一的灵敏度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黄微球菌 Β-内酰胺酶 杯碟法 双层培养基 检出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