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根农杆菌介导几丁质酶基因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转化烟草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彦妮 曲敏 +1 位作者 徐香玲 李新玲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8-203,共6页
用冻融法和三亲交配法将具有几丁质酶基因、β-1,3-葡聚糖酶基因和卡那霉素抗性标记基因的质粒pBLGC导入具有Ri质粒的发根农杆菌中。用叶盘法转化烟草的三个品种,经Kan抗性筛选获得126株再生植株,对119株再生植株分别以启动子CaMV35S、... 用冻融法和三亲交配法将具有几丁质酶基因、β-1,3-葡聚糖酶基因和卡那霉素抗性标记基因的质粒pBLGC导入具有Ri质粒的发根农杆菌中。用叶盘法转化烟草的三个品种,经Kan抗性筛选获得126株再生植株,对119株再生植株分别以启动子CaMV35S、几丁质酶基因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的引物进行PCR检测,其中几丁质酶基因呈阳性的植株有72株,β-1,3-葡聚糖酶基因呈阳性的有47株,具有几丁质酶基因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的植株有36株。对转化的24株转基因经PCR-Southern杂交,结果均呈阳性。实验结果表明,外源基因的转化频率与植物品种、外源基因片段的大小有关,几丁质酶基因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分别或共同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丁质酶基因 Β-1 3-葡聚糖酶基因 发根农杆菌 烟草 叶盘法 转基因 真菌病害 抗病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激励“Z”折叠部分波导CO_2激光器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田兆硕 王鹏华 +1 位作者 慕金龙 王骐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48-349,共2页
文中研究了射频激励"Z"折叠部分波导CO2激光器,比较了普通波导折叠与部分波导折叠的结构特点。采用等效的第二类波导谐振腔,在总增益长度129cm,230W注入功率情况下,获得了最高23.5W的基模激光输出。
关键词 “Z”折叠 波导 CO2激光器 射频激励 二氧化碳 折叠损耗 激光器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烟草植株的检测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彦妮 曲敏 +2 位作者 卓丽环 徐香玲 杨利平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6-40,共5页
对采用叶盘法以质粒PBLGC为介导转化烟草的 3个品种 ,经Kan抗性筛选获得的 119株转化的烟草再生植株分别以启动子CaMV3 5S、几丁质酶基因和β -1,3 -葡聚糖酶基因的引物进行PCR检测 ,分别获得 91、72、47株阳性植株。其中 ,同时具有几... 对采用叶盘法以质粒PBLGC为介导转化烟草的 3个品种 ,经Kan抗性筛选获得的 119株转化的烟草再生植株分别以启动子CaMV3 5S、几丁质酶基因和β -1,3 -葡聚糖酶基因的引物进行PCR检测 ,分别获得 91、72、47株阳性植株。其中 ,同时具有几丁质酶基因和 β -1,3 -葡聚糖酶基因的植株有 3 6株。对部分转化植株进行PCR -Southern杂交实验的结果表明 ,外源基因的转化频率与植物品种、外源基因片段的大小有关。又对 4株转基因植株后代 (T1)进行了PCR、PCR -Southern杂交 ,结果发现 ,几丁质酶基因和 β -1,3 -葡聚糖酶基因已经稳定地遗传给后代 ,但二者的遗传传递率不同 ,β -1,3 -葡聚糖酶基因似乎比几丁质酶基因更易于传递。另外 ,对转化植株T0 代几丁质酶活力检测结果表明 ,转基因植株中几丁质酶活力显著增强 ,含有几丁质酶基因和 β -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烟草 植株检测 叶盘法 介导转化 抗性筛选 再生植株 几丁质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林林木空间格局的随机性检验和调整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文化 曹积服 +1 位作者 罗传文 高利 《防护林科技》 2003年第3期6-7,15,共3页
通过对帽儿山林场101块固定标准地的林木空间分布格局的检验发现,对天然林而言空间格局以随机格局和均匀格局为主。集聚格局一般是由林窗引起的,而有林窗不一定都是集聚格局,但择伐过程中如果人为扩大林窗则会使随机格局变为集聚格局。... 通过对帽儿山林场101块固定标准地的林木空间分布格局的检验发现,对天然林而言空间格局以随机格局和均匀格局为主。集聚格局一般是由林窗引起的,而有林窗不一定都是集聚格局,但择伐过程中如果人为扩大林窗则会使随机格局变为集聚格局。在择伐设计中适当保留林窗周围的林木,一般能避免对原有空间格局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林 林木 空间格局 随机性检验 择伐 均匀格局 随机格局 集聚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子松小孢子的发生和雄配子体的形成过程 被引量:7
5
作者 曹积服 王红梅 +2 位作者 曹志勇 李丽曼 田成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3-14,共2页
樟子松小孢子母细胞经过一系列变化发育成含有雄配子———精子的雄配子体是比较复杂的过程。在哈尔滨地区小孢子母细胞每年于 5月 6日左右形成 ,然后进行减数分裂并形成小孢子。每个小孢子陆续分裂出第一原叶细胞、第二原叶细胞、管细... 樟子松小孢子母细胞经过一系列变化发育成含有雄配子———精子的雄配子体是比较复杂的过程。在哈尔滨地区小孢子母细胞每年于 5月 6日左右形成 ,然后进行减数分裂并形成小孢子。每个小孢子陆续分裂出第一原叶细胞、第二原叶细胞、管细胞和生殖细胞。发育成熟的花粉粒于 5月 2 2~ 6月 2日进入传粉期。花粉管经过萌发 ,管核进入花粉管。次年 5月~ 6月 15日 ,精原细胞进入花粉管并分裂成两个精子 ,6月 15~18日前后进行受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小孢子 发生 雄配子体 形成过程 母细胞 减数分裂 花粉粒 传粉期 花粉管 精原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