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EO数据库结合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玉竹抗抑郁作用机制
1
作者 姜振旭 王朝兴 +6 位作者 王宇亮 赵宏 沈宇 孙诗晴 马永哲 宋明明 张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9-366,共8页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和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玉竹治疗抑郁症的潜在药物靶点和信号通路,并通过PC12细胞实验初步证实其抗抑郁药效。方法:下载GSE98793表达矩阵和GPL570平台信息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筛选;通过检索TCMSP数据库进行成分筛选,利用C...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和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玉竹治疗抑郁症的潜在药物靶点和信号通路,并通过PC12细胞实验初步证实其抗抑郁药效。方法:下载GSE98793表达矩阵和GPL570平台信息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筛选;通过检索TCMSP数据库进行成分筛选,利用Cytoscape3.7.1软件,构建玉竹“药物-成分-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图和PPI网络图;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使用SYBYL-X 2.0软件对主要活性成分及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采用谷氨酸(Glu)诱导PC12细胞模型后,将玉竹醇提物按低、中、高剂量进行分组给药,考查其对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筛选得到玉竹抗抑郁活性成分23个,活性靶点34个;“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图显示棕榈酸、月桂酸、(+)-雪松醇等为玉竹抗抑郁的主要活性成分;PPI网络图显示PTGS2、PTGS1、SLC6A2、GABRA1、TNF等为关键靶点;通过GO富集分析得到GO条目共209个,其中包括生物过程(BP)149个,细胞组分(CC)23个,分子功能(MF)37个;主要涉及Chemical carcinogenesis-receptor activation、Small cell lung cancer和Adipocytokine signaling pathway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玉竹主要活性成分与抑郁症主要靶点对接结果具有良好稳定性;体外细胞实验结果表明,600μg/mL的玉竹醇提物对Glu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明显恢复作用。结论:玉竹可能通过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前列腺素合成等途径发挥抗抑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竹 抑郁症 网络药理学 GEO 数据库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贝母多糖铁配合物的合成、结构特征及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32
2
作者 张曼 张宇 +4 位作者 徐少博 赵宏 王宇亮 赵芷萌 孟繁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6-42,共7页
目的:以平贝母多糖为原料,制备平贝母多糖铁配合物,对其理化性质、结构特征以及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平贝母多糖,对其结构进行化学修饰,得到平贝母多糖铁配合物。利用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 目的:以平贝母多糖为原料,制备平贝母多糖铁配合物,对其理化性质、结构特征以及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平贝母多糖,对其结构进行化学修饰,得到平贝母多糖铁配合物。利用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镜、能谱、热重-差热分析等测定平贝母多糖和多糖铁配合物的理化性质和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1-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能力评估多糖的抗氧化效果。结果:平贝母多糖提取率为4.66%,表征手段证实了平贝母多糖铁配合物的成功合成,并且多糖与Fe^3+络合后,未改变多糖结构的基本骨架,此外,多糖铁配合物结构稳定性更强,平贝母多糖铁配合物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有清除作用,并且均强于平贝母多糖,分别达到最大清除率为68.96%、57.28%、46.88%。结论:平贝母多糖经Fe3+修饰后,结构稳定性增加,可显著提高体外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贝母 多糖 铁配合物 抗氧化 化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溴甲酚紫修饰丝网印刷电极对重金属铅的检测
3
作者 高洪福 王书红 +3 位作者 张云杰 赵志宇 胡建新 崔继文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154-158,共5页
建立了基于聚溴甲酚紫修饰丝网印刷电极的循环伏安法检测水体中Pb2+的方法,讨论了影响Pb^(2+)检测的因素,确立了最佳检测条件:富集时间为120 s、富集电压为-1.2 V,扫速为0.1 V·s-1。Pb^(2+)在BCP/SPE电极上在1.0×10^(-7)至1.1... 建立了基于聚溴甲酚紫修饰丝网印刷电极的循环伏安法检测水体中Pb2+的方法,讨论了影响Pb^(2+)检测的因素,确立了最佳检测条件:富集时间为120 s、富集电压为-1.2 V,扫速为0.1 V·s-1。Pb^(2+)在BCP/SPE电极上在1.0×10^(-7)至1.1×10^(-4)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I(μA)=0.786c(μg·L^(-1))+5.794,R^(2)=0.9984,检出限为1×10^(-8)g·L^(-1)。用加标法对四种水样中的Pb^(2+)进行了检测,四种样品回收率在91%-110%之间,平均回收率为100.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甲酚紫 丝网印刷电极 循环伏安法 加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蒲公英多糖乙酰化修饰、体外抗氧化及抑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李爽 赵宏 +5 位作者 王宇亮 沈宇 刘佳蕾 孙诗晴 周子筠 张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8-25,共8页
目的:以蒲公英多糖为原料,使用乙酸酐法修饰得到乙酰化蒲公英多糖,对其结构特征、体外抗氧化性以及抑菌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等制备蒲公英纯化多糖,选择乙酸酐法修饰得到乙酰化蒲公英多糖。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X-射... 目的:以蒲公英多糖为原料,使用乙酸酐法修饰得到乙酰化蒲公英多糖,对其结构特征、体外抗氧化性以及抑菌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等制备蒲公英纯化多糖,选择乙酸酐法修饰得到乙酰化蒲公英多糖。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X-射线粉末衍射等测定蒲公英纯化多糖和乙酰化蒲公英多糖的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应用体外化学模型法评估多糖对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还原力的能力,并对其通过纸片法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蒲公英纯化多糖的多糖含量为68.75%,红外光谱、扫描电镜、X-射线粉末衍射等结构表征证实乙酰化蒲公英多糖修饰成功,而且化学结构修饰后的乙酰化多糖,并未改变结构骨架。在浓度范围0.1~2.0 mg/mL内,改性前后的蒲公英纯化多糖对DPPH自由基IC50值分别为5.393±0.941和2.153±0.093 mg/mL;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IC_(50)值分别为6.513±0.500和2.092±0.825 mg/mL;对羟自由基IC50值分别为0.626±0.034和0.322±0.010 mg/mL;对还原力最大吸光度值为0.138±0.019和0.239±0.022。随多糖浓度的递增,经修饰后蒲公英纯化多糖的抗氧活性逐渐增强。此外,乙酰化蒲公英多糖抑菌能力强于蒲公英纯化多糖,且随多糖浓度的增加抑菌能力也随之增大。结论:蒲公英多糖经乙酰化修饰后,可显著提高体外抗氧化性和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多糖 乙酰化 结构表征 抗氧化性 抑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桦褐孔菌多糖的乙酰化修饰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17
5
作者 邵珠领 吴艳丽 +3 位作者 张宇 王宇亮 赵宏 赵芷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3-77,共5页
采用乙酰化修饰方法对桦褐孔菌多糖进行结构修饰,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为桦褐孔菌多糖结构修饰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以桦褐孔菌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桦褐孔菌多糖,过AB-8大孔吸附树脂,得纯化后的桦褐孔菌多糖。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 采用乙酰化修饰方法对桦褐孔菌多糖进行结构修饰,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为桦褐孔菌多糖结构修饰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以桦褐孔菌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桦褐孔菌多糖,过AB-8大孔吸附树脂,得纯化后的桦褐孔菌多糖。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以不同体积的乙酸酐制备乙酰化桦褐孔菌多糖,盐酸羟胺比色法测定其取代度。在此基础上,对3种不同取代度的乙酰化桦褐孔菌多糖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桦褐孔菌多糖经纯化后,通过乙酰化修饰得到三个取代度分别为0.2810、0.3136、0.4072的乙酰化产物,随着乙酰化试剂的体积增加,多糖取代度逐渐增大;三个不同取代度的乙酰化产物对DPPH自由基最大清除率分别为71.8%、74.9%、78.5%;对超氧阴离子的最大清除率分别为71.8%、74.9%、78.5%;对羟基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分别为74.5%、79.9%、81.1%。随着取代度的增加,乙酰化桦褐孔菌多糖抗氧化活性逐渐增强。桦褐孔菌多糖经乙酰化修饰后,可显著提高体外抗氧化活性,且抗氧化活性的强弱与乙酰基取代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 多糖 乙酰化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瓜中游离叶黄素的制备及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4
6
作者 孟繁玲 张宇 +4 位作者 徐少博 赵宏 王宇亮 赵芷萌 张曼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1-88,共8页
为了探究南瓜提取物中叶黄素酯的皂化工艺条件和其体外抗氧化能力,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皂化液浓度、皂化温度和皂化时间为响应因子,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原理进行三因素三水平设计,优化南瓜叶黄素的皂化工艺;利用高效液相色谱(... 为了探究南瓜提取物中叶黄素酯的皂化工艺条件和其体外抗氧化能力,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皂化液浓度、皂化温度和皂化时间为响应因子,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原理进行三因素三水平设计,优化南瓜叶黄素的皂化工艺;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质谱(MS)分析检测皂化产物;经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到纯化的南瓜叶黄素;采用分光光度法,通过比较DPPH·和·OH的清除能力评价南瓜中游离叶黄素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南瓜提取物中叶黄素酯的最佳皂化工艺条件为皂化液质量浓度33 g/dL,温度33℃,时间5.5 h。在最优工艺条件下,南瓜提取物中游离叶黄素得率为0.4175%,与预测值相近,说明该优化工艺稳定可行。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质谱(MS)分析检测表明皂化产物为叶黄素。硅胶柱色谱纯化后,游离叶黄素的纯度可提高到91.39%。南瓜中游离叶黄素清除DPPH·和·OH的半抑制质量浓度IC50分别为0.021 4 mg/mL和0.038 3 mg/mL,抗氧化活性较高,可作为一种良好的天然抗氧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瓜 叶黄素 皂化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泰丸自微乳处方优化及四种生物碱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4
7
作者 沈梦婷 魏喜红 +3 位作者 闫鹏举 王鑫喆 赵宏 苏瑾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7-155,共9页
目的利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交泰丸自微乳处方,建立UPLC-MS/MS法测定交泰丸自微乳中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和药根碱4种生物碱含量。方法通过溶解度试验、正交试验以及绘制伪三元相图筛选辅料,以粒径、Zeta电位、载药量为评价指标,... 目的利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交泰丸自微乳处方,建立UPLC-MS/MS法测定交泰丸自微乳中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和药根碱4种生物碱含量。方法通过溶解度试验、正交试验以及绘制伪三元相图筛选辅料,以粒径、Zeta电位、载药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筛选最优处方。采用Hypersil GOLD C_(18)(100 mm×2.1 mm,1.9μm)色谱柱分离,以体积分数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A,体积分数0.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B。采用单离子检测扫描(SIM)与平行反应监测扫描(PRM)的扫描模式,电喷雾离子源(ESI),在正离子电离模式下进行测定。结果交泰丸自微乳最优处方中肉桂油,RH-40,乙醇的质量比分别为14.1%、51.4%、33.6%;粒径为(20.02±20.71)nm,Zeta电位为(-4.23±0.42)mV,载药量为(11.90±0.37)mg·g^(-1)。UPLC-MS/MS方法学结果表明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药根碱线性关系良好,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0%,平均回收率为93.83%~103.43%。生物碱含量测定结果分别为小檗碱(7.67±0.14)mg·g^(-1),黄连碱(2.13±0.05)mg·g^(-1),巴马汀(1.09±0.02)mg·g^(-1),药根碱(1.35±0.02)mg·g^(-1)。结论星点设计-响应面法适用于交泰丸组方自微乳体系的制备及处方优化,建立的UPLC-MS/MS法快速、简便、灵敏,定量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泰丸 自微乳 处方优化 含量测定 UPLC-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