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考虑恢复过程的桥梁抗震韧性评估方法
1
作者
李廷辉
刘金龙
+2 位作者
李晓丽
王燕
计静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2-145,共14页
提出了一种考虑恢复过程的混凝土桥梁结构抗震概率韧性评估方法,该方法基于暴露在恶劣环境下的混凝土结构生命周期分析的一般方法,以各破坏状态下的时变抗震能力作为功能指标,将灾害发生后残余功能和恢复过程与地震事件发生的时间联系...
提出了一种考虑恢复过程的混凝土桥梁结构抗震概率韧性评估方法,该方法基于暴露在恶劣环境下的混凝土结构生命周期分析的一般方法,以各破坏状态下的时变抗震能力作为功能指标,将灾害发生后残余功能和恢复过程与地震事件发生的时间联系起来。通过对时变桥梁易损性模型进行抽样获得桥梁地震破坏样本,结合时变功能指标,采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解决资源约束调度问题(resource constrained project scheduling problem,RCPSP),给出了桥梁震后的具体恢复过程,最终得到了桥梁结构服役期间的抗震韧性。结果发现,当不考虑时变功能时,计算得到的桥梁抗震韧性要明显大于考虑时变功能计算得到的抗震韧性,这样会高估桥梁抵抗地震灾害及从中恢复的能力,不利于震后恢复工作的展开。选取的控制时间(t_(h)-t_(0))要合理,如果使控制时间(t_(h)-t_(0))过小,计算得到的桥梁抗震韧性普遍为0,此时就不能很好地表达桥梁的抗震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变功能
抗震韧性
遗传算法(GA)
资源约束调度问题(RCPS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汶川M_(s)8.0地震隧道易损性及平均损失率分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孙路
李廷辉
郭霞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189,共8页
基于汶川地震震害资料,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了山区隧道结构整体与各部分的地震易损性模型。选择峰值地面加速度(peak ground acceleration,PGA)作为地震动参数,以对数正态分布函数作为易损性模型,利用极大似然估计得到隧道结构整体及各部分...
基于汶川地震震害资料,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了山区隧道结构整体与各部分的地震易损性模型。选择峰值地面加速度(peak ground acceleration,PGA)作为地震动参数,以对数正态分布函数作为易损性模型,利用极大似然估计得到隧道结构整体及各部分(洞口浅埋段、洞口过渡段、普通段、断层破碎段)的地震易损性曲线,对比分析了隧道整体及各部分的地震易损性特点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轻微破坏条件下,洞口浅埋段的地震易损性要高于其他部分。随着破坏程度的增加,断层破碎带段的地震易损性逐渐高于隧道其他部分。根据隧道结构特定破坏等级的损失比,建立了隧道的平均损失率模型。依据文中建立的隧道易损性模型及平均损失率模型可以在将来发生类似地震时快速地进行地震损失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隧道
易损性模型
平均损失率
损失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考虑恢复过程的桥梁抗震韧性评估方法
1
作者
李廷辉
刘金龙
李晓丽
王燕
计静
机构
东北石油大学土木建筑
工程
学院
黑龙江省
寒区新能源热利用及
防灾
减灾
重点
实验室
黑龙江省教育厅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震局
工程
力学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
工程
与
工程
振动
重点
实验室
地震灾害防治应急管理部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2-145,共14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1504401-03)。
文摘
提出了一种考虑恢复过程的混凝土桥梁结构抗震概率韧性评估方法,该方法基于暴露在恶劣环境下的混凝土结构生命周期分析的一般方法,以各破坏状态下的时变抗震能力作为功能指标,将灾害发生后残余功能和恢复过程与地震事件发生的时间联系起来。通过对时变桥梁易损性模型进行抽样获得桥梁地震破坏样本,结合时变功能指标,采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解决资源约束调度问题(resource constrained project scheduling problem,RCPSP),给出了桥梁震后的具体恢复过程,最终得到了桥梁结构服役期间的抗震韧性。结果发现,当不考虑时变功能时,计算得到的桥梁抗震韧性要明显大于考虑时变功能计算得到的抗震韧性,这样会高估桥梁抵抗地震灾害及从中恢复的能力,不利于震后恢复工作的展开。选取的控制时间(t_(h)-t_(0))要合理,如果使控制时间(t_(h)-t_(0))过小,计算得到的桥梁抗震韧性普遍为0,此时就不能很好地表达桥梁的抗震韧性。
关键词
时变功能
抗震韧性
遗传算法(GA)
资源约束调度问题(RCPSP)
Keywords
time-varying function
aseismic resilience
genetic algorithm(GA)
resource constrained project scheduling problem(RCPSP)
分类号
U447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汶川M_(s)8.0地震隧道易损性及平均损失率分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孙路
李廷辉
郭霞
机构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
工程
学院
湖州市绿色建筑技术
重点
实验室
东北石油大学土木建筑
工程
学院
黑龙江省
寒区新能源热利用及
防灾
减灾
重点
实验室
黑龙江省教育厅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重点实验室
核工业湖州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出处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189,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重点项目(U2239252)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高层次人才专项课题(2022GY22)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规划课题(2022ZD03)。
文摘
基于汶川地震震害资料,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了山区隧道结构整体与各部分的地震易损性模型。选择峰值地面加速度(peak ground acceleration,PGA)作为地震动参数,以对数正态分布函数作为易损性模型,利用极大似然估计得到隧道结构整体及各部分(洞口浅埋段、洞口过渡段、普通段、断层破碎段)的地震易损性曲线,对比分析了隧道整体及各部分的地震易损性特点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轻微破坏条件下,洞口浅埋段的地震易损性要高于其他部分。随着破坏程度的增加,断层破碎带段的地震易损性逐渐高于隧道其他部分。根据隧道结构特定破坏等级的损失比,建立了隧道的平均损失率模型。依据文中建立的隧道易损性模型及平均损失率模型可以在将来发生类似地震时快速地进行地震损失评估。
关键词
山区隧道
易损性模型
平均损失率
损失比
Keywords
mountainous tunnel
vulnerability model
average loss ratio
loss rate
分类号
U458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考虑恢复过程的桥梁抗震韧性评估方法
李廷辉
刘金龙
李晓丽
王燕
计静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汶川M_(s)8.0地震隧道易损性及平均损失率分析
孙路
李廷辉
郭霞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