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辽盆地林甸地区二氧化碳咸水层封存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2
1
作者 马永法 董俊领 +11 位作者 王旭 何兰 周学军 刘玲 刘光 史珍珍 曹冠男 刘艳 李秀海 刘天 詹涛 李昌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8-248,共11页
二氧化碳(CO_(2))地质封存是当前技术条件下缓解温室效应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之一。黑龙江省林甸地区广泛分布深部咸水层,盖层条件良好,具备CO_(2)地质封存的地质条件,且封存潜力巨大,但因缺乏石油勘探资料,以往尚未进行高精度的适宜... 二氧化碳(CO_(2))地质封存是当前技术条件下缓解温室效应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之一。黑龙江省林甸地区广泛分布深部咸水层,盖层条件良好,具备CO_(2)地质封存的地质条件,且封存潜力巨大,但因缺乏石油勘探资料,以往尚未进行高精度的适宜性评价。文章以松辽盆地林甸地区为研究对象,紧密结合其地质、经济、环境等实际情况,本着客观、全面、重点、兼容、可行的原则,从封存安全适宜性、封存潜力适宜性、社会经济适宜性3个指标层,分解出11个指标亚层与32个评价指标,划分了5个评价等级,建立了适用于研究区的深部咸水层CO_(2)地质封存适宜性评价体系。在此评价体系基础上,充分利用地热勘探井的数据,基于层次分析法开展研究区各主要二级构造单元乌裕尔凹陷、克山—依龙背斜、黑鱼泡凹陷、齐家—古龙凹陷深部咸水层CO_(2)地质封存适宜性的模糊数学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4个二级构造单元均具备地壳稳定性较好,盖层以多套、厚度大且连续稳定的泥质岩为主,储层为孔隙度大、渗透性好的多套碎屑岩,不易发生地质灾害等条件,均较适宜进行CO_(2)地质封存,其中以黑鱼泡凹陷最佳。此项工作的开展,为该地区实施封存场地选址与封存工程示范提供了科学、直接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地质封存 适宜性评价 林甸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井闭循环地热系统热提取性能和注入优化数值模拟
2
作者 马永法 周学军 +9 位作者 袁利娟 刘玲 董俊领 王旭 詹涛 何兰 刘新 刘艳 李昌 雷宏武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02-1312,共11页
为了评价单井闭循环的热提取性能,优化注入参数,文章针对中国东北典型场地,基于井筒-储层耦合数值模拟和场地的运行监测数据,分析了地热系统短期(热响应测试)和长期(一个供暖季)的提热性能,并优化了系统运行注入温度和流量。结果显示,... 为了评价单井闭循环的热提取性能,优化注入参数,文章针对中国东北典型场地,基于井筒-储层耦合数值模拟和场地的运行监测数据,分析了地热系统短期(热响应测试)和长期(一个供暖季)的提热性能,并优化了系统运行注入温度和流量。结果显示,典型东北地区1500 m长度的地热井在平均注入温度7℃,注入流量7.7 m^(3)/h条件下,换热孔出口平均功率为65.2 kW,一个供暖期出口与入口平均温差为4.9℃,地层温度降低影响最大范围约7 m,地层中的降温程度最大为23℃,并可以在非供暖期得到较好的恢复。在不考虑运行成本和可持续开发的情况下,注入温度越低、流量越大,获得的换热功率也越大。在调整注入温度为5℃和流量为6.3m^(3)/h的情况下,可获得同样的换热功率,此时的运行成本最低,比现有方案成本降低20%。考虑运行成本和可持续开发的优化设计对单井闭循环地热供暖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供暖 垂直井闭循环地热系统 性能评价 注入优化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