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内科尿失禁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被引量:5
1
作者 唐艳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33期71-71,共1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尿失禁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提高患者预后。方法:我院2008年4月~2010年2月收治42例神经内科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结果:两组患者尿白细胞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尿失禁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提高患者预后。方法:我院2008年4月~2010年2月收治42例神经内科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结果:两组患者尿白细胞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科尿失禁患者不需每日更换尿袋,减少了细菌逆行感染和患者的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尿袋 更换时间 尿路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L-1型血肿粉碎针微创伤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基底结区)的疗效分析(附276例单纯穿刺血肿抽吸术组、开颅手术组、内科治疗组对比)
2
作者 宫旭海 肖岷 +4 位作者 杨彩云 李雪松 周秀玉 段雪峰 王铁燕 《中国医学工程》 2010年第1期120-121,共2页
目的比较高血压性脑出血(基底结区)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将在我科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为微创伤引流组(治疗组)、单纯抽吸术组(对照组A)、开颅手术组(对照组B)和内科治疗组(对照组C)。根据配对条件对276例患者按照1:1配对研究... 目的比较高血压性脑出血(基底结区)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将在我科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为微创伤引流组(治疗组)、单纯抽吸术组(对照组A)、开颅手术组(对照组B)和内科治疗组(对照组C)。根据配对条件对276例患者按照1:1配对研究,分别行YL-1型穿刺针微创伤引流、单纯抽吸术、开颅手术和内科保守治疗。结果微创引流组与单纯抽吸术组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别为16.89±13.31与23.01±11.06,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微创引流组与开颅手术组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别为14.93±11.86与31.96±16.93,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微创引流组与内科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别为18.94±13.61与34.78±10.86,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 YL-1型穿刺针微创伤引流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穿刺血肿抽吸术治疗、开颅手术治疗及内科保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L-1型穿刺针 高血压性脑出血 微创伤治疗 血肿抽吸术 开颅手术 疗效分析 治疗组 血肿粉碎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人群遵医服药和生活方式依从性调查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唐艳娟 曹淑梅 于洪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13期113-114,共2页
目的:分析高血压人群遵医服药和生活方式依从性水平,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高血压患者服药和生活方式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将10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均采用口服... 目的:分析高血压人群遵医服药和生活方式依从性水平,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高血压患者服药和生活方式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将10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均采用口服降压药物治疗,干预组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不进行社区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遵医依从性及血压控制效果。结果:干预组总遵医率为92%,对照组为48%,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血压稳定率为82%,对照组为64%,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人群遵医服药和生活方式依从性较低,实施社区护理干预能提高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遵医依从性,有利于控制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遵医服药 生活方式 依从性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体会 被引量:4
4
作者 于洪玲 曹淑梅 唐艳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17期91-91,共1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恢复期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4例,随机分为早期康复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分析其护理对策,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早期康复护理组总有效率96.77%,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综...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恢复期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4例,随机分为早期康复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分析其护理对策,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早期康复护理组总有效率96.77%,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综合性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恢复期有显著的辅助作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早期康复护理 神经功能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 被引量:2
5
作者 唐艳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15期119-120,共2页
目的:总结老年急性脑血管意外的心理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100例临床资料,分别采取相关护理措施。结果:本研究中100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67例在4~5 d后心理趋于平静,22例在7~10 ... 目的:总结老年急性脑血管意外的心理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100例临床资料,分别采取相关护理措施。结果:本研究中100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67例在4~5 d后心理趋于平静,22例在7~10 d内趋于平静,11例在15 d后心理逐渐趋于平静。结论: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采取预防和心理护理对策,可有效防治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疾病 心理 认知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急性脑血管病失语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唐艳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35期73-73,共1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失语患者的康复护理在临床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3月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实行早期康复护理训...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失语患者的康复护理在临床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3月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实行早期康复护理训练,观察失语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有效率为88.9%,对照组有效率为6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训练有利于急性脑血管病失语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失语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护理
7
作者 曹淑梅 于洪玲 唐艳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16期196-196,共1页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围术期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微创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69例,分析其临床资料、治疗方法、护理对策及术后疗效。结果:69例患者术后存活59例。存活患者中,生活完全自理患者9例,部分自...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围术期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微创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69例,分析其临床资料、治疗方法、护理对策及术后疗效。结果:69例患者术后存活59例。存活患者中,生活完全自理患者9例,部分自理患者41例,不能自理但意识清楚患者8例,植物状态患者1例。结论: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时间短、创伤小、预后好,配合正确的临床护理,可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高血压性脑出血 临床护理 意识状态 尿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置入治疗脑动脉狭窄的护理体会
8
作者 于洪玲 曹淑梅 唐艳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18期105-105,108,共2页
目的:探讨支架置入治疗脑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及正确护理的作用。方法:选取28例进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手术的脑动脉狭窄患者28例,对其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中置入支架均一次性成功,置入支架后均进行血管造影检查... 目的:探讨支架置入治疗脑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及正确护理的作用。方法:选取28例进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手术的脑动脉狭窄患者28例,对其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中置入支架均一次性成功,置入支架后均进行血管造影检查,提示原狭窄部位管腔扩张,血流通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随访0.5~2年,无短暂性脑缺血复发,治疗有效率达100%。结论:完善的术前准备,熟练细致的手术操作,正确有效的护理配合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置入 脑动脉狭窄 过滤保护伞 脑血管造影 短暂性脑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拉西坦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的疗效分析
9
作者 王晓慧 陆丹 +3 位作者 王昱超 魏红娟 张锦 贾红娟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16期67-67,69,共2页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与疏血通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治疗疾病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另加用舒血通注射...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与疏血通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治疗疾病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另加用舒血通注射液静点,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14d后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总有效率76%,两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拉西坦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和生活质量,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奥拉西坦 疏血通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