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颏下区岛状肌皮瓣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付军 王天祥 +1 位作者 王锡明 王秋旭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12-214,共3页
目的:探讨颏下区岛状肌皮瓣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颌外动脉、面前静脉的分支颏下动、静脉为蒂制备颏下区岛状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结果:应用该皮瓣修复的14例患者,12例全部成活,1例出现部... 目的:探讨颏下区岛状肌皮瓣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颌外动脉、面前静脉的分支颏下动、静脉为蒂制备颏下区岛状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结果:应用该皮瓣修复的14例患者,12例全部成活,1例出现部分坏死,1例失败,成功率92.9%,全部病例切除原发灶同时行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外观与功能满意。结论:颏下岛状皮瓣具有长而可靠的血管蒂、厚薄适中、成活率高、切口隐蔽、无需血管吻合、操作简单等优点,是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一期重建的理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颏下区岛状肌皮瓣 口腔颌面部 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小夹板在口腔颌面部陈旧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朴正国 彭铁男 +1 位作者 刘春丽 张达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304-305,共2页
目的 :提高颌面部陈旧性骨折复位后固定的可靠性 ,修复和防止伤后畸形 ,尽早恢复患者口颌功能。方法 :利用医用钛合金小夹板骨内固定 ,治疗口腔颌面部陈旧性骨折。结果 :1 996年 8月~ 1 998年 9月已完成 2 2例 ,全部成功。结论 :在颌... 目的 :提高颌面部陈旧性骨折复位后固定的可靠性 ,修复和防止伤后畸形 ,尽早恢复患者口颌功能。方法 :利用医用钛合金小夹板骨内固定 ,治疗口腔颌面部陈旧性骨折。结果 :1 996年 8月~ 1 998年 9月已完成 2 2例 ,全部成功。结论 :在颌骨陈旧性骨折中使用该技术 ,既利于骨段间的稳定 ,加速其愈合 ,又缩短了颌间栓结固定的时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小夹板 陈旧性颌骨折 颌间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鳞癌中uPA及nm23-H1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刘维贤 钟丽芳 +1 位作者 王天祥 王秋旭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1300-1302,共3页
目的:探讨uPA及nm23-H1在舌鳞癌中的表达及与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蛋白水平检测uPA及nm23-H1在74例舌癌中的表达。结果:uPA及nm23-H1与舌癌的病理学分级无关。uPA表达与肿瘤颈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nm23-H1表... 目的:探讨uPA及nm23-H1在舌鳞癌中的表达及与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蛋白水平检测uPA及nm23-H1在74例舌癌中的表达。结果:uPA及nm23-H1与舌癌的病理学分级无关。uPA表达与肿瘤颈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nm23-H1表达与肿瘤颈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uPA及nm23-H1的表达率呈负相关。uPA阳性并且nm23-H1阴性表达者,颈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uPA阴性并且nm23-H1阳性表达者。结论:uPA及nm23-H1的表达可以作为舌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标志;uPA及nm23-H1的表达在舌癌的侵袭转移中可能是一对相互拮抗的因素,联合检测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肿瘤 转移 UPA NM23-H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研究PD098059对Tca811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秋旭 刘旭辉 +1 位作者 王天祥 林阿平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1-242,共2页
关键词 TCA8113细胞 重复测量 PD098059 增殖抑制作用 方差分析 统计分析方法 不同时间 受试对象 医学研究 统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籽感应加温体内外升温情况及其对荷瘤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欧阳伟炜 解用江 +1 位作者 高福平 唐劲天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6期491-494,共4页
目的评估热籽在交变磁场中体外升温及其对荷瘤大鼠加温治疗效果和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监测居里点分别为57℃及70℃热籽体外升温情况。40只接种Walker-256肿瘤细胞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C组(空白对照组)10只,M组(磁场对照组)5只... 目的评估热籽在交变磁场中体外升温及其对荷瘤大鼠加温治疗效果和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监测居里点分别为57℃及70℃热籽体外升温情况。40只接种Walker-256肿瘤细胞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C组(空白对照组)10只,M组(磁场对照组)5只,T组(热籽对照组)5只,加温治疗H1组10只、H2组10只。H1组:瘤内植入2颗居里点57℃热籽,持续30min;H2组:2颗居里点70℃热籽,持续6min。加温治疗后9天各组均处死5只大鼠测其肿瘤体积及质量,剩余H1、H2组及C组大鼠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热籽体外升温可达到其居里点温度。热疗后肿瘤体积中位数H2组0.50cm^3(0.00~26.54)明显小于M组36.18cm^3(0.96~39.90)(Z=2.21,P=0.032),肿瘤质量中位数H1组0.96g(0.00~21.18)、H2组0.41g(0.00—23.40)明显小于M组31.45g(1.09—36.09)(二者均为Z=2.21,P=0.032)。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H1组(22.39±5.27)%、H2组(24.76±5.19)%明显高于C组(12.07±4.45)%(P=0.01,0.003),CD8^+ H2组(19.58±4.63)%明显高于C组(12.72±3.96)%(P=0.04)。结论热籽在交变磁场中能达到适宜的温度,其感应加温治疗对荷瘤大鼠肿瘤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提高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籽 热疗 交变磁场 感应加温 肿瘤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EN、ERK蛋白在舌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6
作者 王秋旭 方利君 +1 位作者 石旭旭 孙长伏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02-503,共2页
目的:研究PTEN、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表达及与舌鳞状细胞癌(TSCC)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分别检测PTEN、ERK蛋白在74例TSCC组织和15例癌旁正常黏膜中的表达。Spearman法和Mann-Whitney U法分析表达的相关性及... 目的:研究PTEN、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表达及与舌鳞状细胞癌(TSCC)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分别检测PTEN、ERK蛋白在74例TSCC组织和15例癌旁正常黏膜中的表达。Spearman法和Mann-Whitney U法分析表达的相关性及与TSCC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TSCC组织中PTEN和ERK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2%和67.6%,表达呈负相关。PTEN、ERK表达水平与肿瘤病理分级、T分期无关,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PTEN及ERK蛋白表达可作为TSCC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EN蛋白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鳞状细胞癌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