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泮托拉唑联合铝碳酸镁片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张敬华 夏继平 +3 位作者 陈微微 文锐 耿丹 关大勇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33期118-119,共2页
目的分析泮托拉唑联合铝碳酸镁片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全部患者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嚼服铝碳酸镁片治疗。观... 目的分析泮托拉唑联合铝碳酸镁片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全部患者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嚼服铝碳酸镁片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48/50)高于对照组的84.0%(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0,P=0.046<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1,P=0.646>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0.0%(5/50)低于对照组的28.0%(1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63,P=0.022<0.05)。结论泮托拉唑联合铝碳酸镁片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好,安全可靠,复发率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泮托拉唑 铝碳酸镁片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内镜微创手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近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张丽虹 刘蕴刚 +3 位作者 金缨 李丹丹 刘丽娜 石杨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3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内镜微创手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80例行内镜微创手术治疗的消化道息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117枚息肉)与对照组(40例,113枚息肉)。观察组先行黏膜下注射再行息肉电凝电切术,对照组则采用... 目的探讨不同内镜微创手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80例行内镜微创手术治疗的消化道息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117枚息肉)与对照组(40例,113枚息肉)。观察组先行黏膜下注射再行息肉电凝电切术,对照组则采用单纯电凝电切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病灶彻底清除率为96.6%(113/1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96/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3/40),包括发热5.0%(2/40)、腹痛2.5%(1/4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10/40),包括发热10.0%(4/40)、腹痛5.0%(2/40)、穿孔5.0%(2/40)、便血5.0%(2/40);住院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2.1±0.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1年并发症为5.0%(2/40),包括慢性腹痛2.5%(1/40)、慢性便秘2.5%(1/40);对照组随访1年并发症为27.5%(11/40),包括慢性腹痛10.0%(4/40)、慢性便秘7.5%(3/40)、瘢痕狭窄5.0%(2/40)、腹泻5.0%(2/40);随访1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1年复发率为5.0%(2/40),与对照组的7.5%(3/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内镜下电凝电切前先于病灶下黏膜下注射可增加病灶清除率,降低术后早期疼痛,减少近期和远期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息肉 内镜 微创手术 黏膜下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套扎术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张艳杰 高月秋 +3 位作者 冯春 文锐 刘红 季先友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1期69-70,共2页
目的分析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内镜套扎术)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 74例肝硬化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内镜套扎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分析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内镜套扎术)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 74例肝硬化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内镜套扎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清血红蛋白、凝血酶原时间、肝静脉动力梯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肝静脉动力梯度低于对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食管静脉Grade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食管静脉Grade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期再次出血率5.41%(2/37)低于对照组的27.03%(1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套扎术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降低早期再次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静脉曲张 破裂出血 内镜套扎术 Β受体阻滞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高月秋 刘红 +3 位作者 张运忠 文锐 李晓红 李丹丹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35期106-107,共2页
目的探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美沙拉嗪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美沙拉嗪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Th17细胞比例、CD4+CD25+Treg细胞比例、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h17细胞比例、IL-6、IL-8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CD4+CD25+Treg细胞比例均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在此变化趋势中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缓解时间为(48.43±8.35)d,短于对照组的(56.24±7.69)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观察组复发率15.0%低于对照组4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联合美沙拉嗪可显著降低溃疡性结肠炎炎症水平,缩短溃疡愈合时间,降低1年内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 美沙拉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索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高月秋 刘红 +3 位作者 冯春 文锐 李晓红 李丹丹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3期104-105,共2页
目的分析埃索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重症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埃索美拉唑和生长抑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 目的分析埃索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重症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埃索美拉唑和生长抑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中继发感染4例,少于对照组的12例;转入手术治疗3例,少于对照组的10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2例,少于对照组的4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两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腹内压、D-乳酸、二胺氧化酶、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7 d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重症胰腺炎,可显著降低炎症因子,保护胃肠道黏膜屏障,降低腹内压,降低继发感染及转入手术的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胰腺炎 埃索美拉唑 生长抑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美沙拉秦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敬华 冯春 +3 位作者 关大勇 耿丹 文锐 陈微微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36期131-132,共2页
目的探讨美沙拉秦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1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使用美沙拉秦治疗)和对照组(使用柳氮磺吡啶治疗),各55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 目的探讨美沙拉秦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1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使用美沙拉秦治疗)和对照组(使用柳氮磺吡啶治疗),各55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结肠黏膜组织学积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7,P<0.05)。观察组治疗前结肠黏膜组织积分为(2.78±0.46)分,治疗后为(0.87±0.25)分;对照组治疗前结肠黏膜组织积分为(2.76±0.44)分,治疗后为(0.96±0.22)分。治疗前两组患者结肠黏膜组织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结肠黏膜组织积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结肠黏膜组织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6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5,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病例经过对症处理后,症状好转,未耽误疗程。结论在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选择治疗方案时,美沙拉秦应作为首选药物,无论是临床疗效还是安全性均优于柳氮磺吡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美沙拉秦 柳氮磺吡啶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