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耦合湿地模块的流域水文模型模拟效率评价 被引量:11
1
作者 吴燕锋 章光新 +4 位作者 齐鹏 Rousseau Alain N 胡宝军 宋峥 于成刚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6-336,共11页
耦合湿地模块的流域水文模型是开展流域湿地变化的水文效应及其水文功能评估的有效工具,其模拟效率直接关系到模拟精度和应用价值。选取中国湿地主要分布区之一的嫩江流域,利用PHYSITEL/HYDROTEL模型平台,构建孤立湿地和河滨湿地模块并... 耦合湿地模块的流域水文模型是开展流域湿地变化的水文效应及其水文功能评估的有效工具,其模拟效率直接关系到模拟精度和应用价值。选取中国湿地主要分布区之一的嫩江流域,利用PHYSITEL/HYDROTEL模型平台,构建孤立湿地和河滨湿地模块并与流域水文模型耦合,并从拟合优度指数和模拟效率角度评价了耦合湿地模块的流域水文模型模拟效率。结果表明,耦合湿地模块的流域水文模型,拟合和验证期间模型的拟合度指数均有所提高,嫩江富拉尔基和大赉水文站控制流域的Nash-Sutcliffe系数和克林效率系数平均提高了3.08%和4.64%,均方根误差和相对偏差平均降低了12.72%和55.93%,且整个研究时段模拟结果的流量指数总体更接近于观测的径流数据。可见,耦合湿地模块的流域水文模型可提高水文过程模拟精度,更好地定量评估湿地水文功能,为流域水资源精准调控与湿地修复保护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YSITEL/HYDROTEL模型平台 湿地模块 流域水文模型 模拟效率 嫩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格达奇东小河地下水溢流积冰影响因素 被引量:4
2
作者 戴长雷 冯慧厅 +2 位作者 于成刚 刘月 李晨宇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16,共5页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的加格达奇区属于典型的高纬度寒区,是我国地下水溢流积冰问题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东小河位于加格达奇市区东部,是区域溢流积冰现象的代表性区域。采用实地踏勘和水文地质物探等方法,分析了该地区溢流积冰现象形成...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的加格达奇区属于典型的高纬度寒区,是我国地下水溢流积冰问题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东小河位于加格达奇市区东部,是区域溢流积冰现象的代表性区域。采用实地踏勘和水文地质物探等方法,分析了该地区溢流积冰现象形成三个阶段及其特征,特别是气象因素、流域下垫面因素、冻土层因素的影响,指出加格达奇区流域下垫面因素中的浅薄含水层和冻土层因素是该地区独特的溢流积冰现象形成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溢流积冰 形成规律 浅薄含水层 冻土 影响 大兴安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河加格达奇断面冰凌挟沙试验与分析
3
作者 戴长雷 商允虎 +2 位作者 于成刚 吕雅洁 刘春艳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6-158,共3页
以数据资料完备的甘河加格达奇段为研究对象进行试验测定冰体含沙率、冰体密度等,监测冰厚变化过程,并结合大兴安岭水文局已有的实测数据与基本资料,估算了2011~2012年甘河加格达奇水文站断面上游河段最大冰厚时的结冰总量与冰凌挟沙量... 以数据资料完备的甘河加格达奇段为研究对象进行试验测定冰体含沙率、冰体密度等,监测冰厚变化过程,并结合大兴安岭水文局已有的实测数据与基本资料,估算了2011~2012年甘河加格达奇水文站断面上游河段最大冰厚时的结冰总量与冰凌挟沙量,并对试验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冰挟沙 冰层挟沙 质量含沙率 冰体密度 加格达奇断面 甘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地区水位自记平台融冰装置试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司国佐 杨春生 +1 位作者 李闯 胡宝军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0-72,共3页
在我国的黑龙江、吉林及内蒙古北部等高寒地区,冬季漫长,气温低,水位自记平台融通时间滞后河流开河日期达1~3个月以上,导致春汛或部分夏汛时间无法使用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来自动采集水位遥测数据,不能真正满足水文为防汛抗旱工作服务的... 在我国的黑龙江、吉林及内蒙古北部等高寒地区,冬季漫长,气温低,水位自记平台融通时间滞后河流开河日期达1~3个月以上,导致春汛或部分夏汛时间无法使用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来自动采集水位遥测数据,不能真正满足水文为防汛抗旱工作服务的需要。本文介绍的融冰装置经过设计研究及应用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水位自记平台的融冰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地区 水位自记平台 融冰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DZ-1型固态存储雨量器观测数据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郭洪财 乔万亮 谢坤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5-57,共3页
对JDZ—1型固态存储雨量器与虹吸自记雨量计平行观测资料进行了系统分析,分析了两者数据存在误差的影响因素。针对固态存储雨量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法,以保证和提高资料质量。
关键词 固态存储雨量器 虹吸自记雨量计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