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9年以来黑龙江省及邻区中等地震前地震矩加速释放特征
1
作者 周晨 李永生 +3 位作者 李俊秋 张思萌 石伟 刘长生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3-379,共7页
通过选择适合区域特点的时间和空间尺度,利用地震矩加速释放程度预测地震发生的地点,对2009年以来黑龙江省及邻区的8次M S4.0以上地震进行回溯性检验。结果表明,8次地震中有5次在地震前可观察到不同程度的地震矩加速释放现象,同时部分... 通过选择适合区域特点的时间和空间尺度,利用地震矩加速释放程度预测地震发生的地点,对2009年以来黑龙江省及邻区的8次M S4.0以上地震进行回溯性检验。结果表明,8次地震中有5次在地震前可观察到不同程度的地震矩加速释放现象,同时部分地震前能观察到加速区域向震中迁移的现象;其他3次震前未能观察到明显的地震矩加速释放现象。说明利用地震矩加速释放现象对黑龙江省及邻区中等地震的发震地点预测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矩加速释放 Benioff应变 震例回溯性分析 发震地点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地震前气体地球化学异常与应力应变场关系研究:以2019年5月18日吉林宁江M_(S)5.1和2020年2月7日黑龙江嫩江M_(L)4.6地震为例
2
作者 李继业 常金龙 +3 位作者 康健 刘兆飞 胡澜缤 马龙辰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30-2244,共15页
长期的地震监测与预报实践表明,气体地球化学是研究地震活动性及捕捉地震前兆异常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基于2019—2020年松辽盆地断层逸出气的野外定点与流动观测数据,研究了2019年吉林宁江M_(S)5.1地震与2020年黑龙江嫩江M_(L)4.6地震前... 长期的地震监测与预报实践表明,气体地球化学是研究地震活动性及捕捉地震前兆异常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基于2019—2020年松辽盆地断层逸出气的野外定点与流动观测数据,研究了2019年吉林宁江M_(S)5.1地震与2020年黑龙江嫩江M_(L)4.6地震前后,松辽盆地气体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结果显示,两次地震前,肇东井断层逸出气H_(2)和Hg浓度存在中短期异常,表现为“异常出现-主震发生-震后异常-余震发生-恢复正常”的规律性特征.结合区域应力应变场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宁江M_(S)5.1地震前,受拉张应力增强的影响,扶余—肇东断裂附近H_(2)浓度高值异常显著;嫩江M_(L)4.6地震前,受挤压应力增强的影响,讷谟尔河断裂附近H_(2)浓度低值异常突出.结果表明,断层逸出气异常与区域应力应变场密切相关.基于此结果,本研究构建了松辽盆地中强地震与气体地球化学异常机制的物理模型,揭示了断层逸出气对构造应力调整的响应机制,且不同地震孕育及发生过程中展现出不同的场兆和源兆信息,这为松辽盆地的气体地球化学观测与地震预测提供了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地球化学 断层逸出气 区域应力应变场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年以来黑龙江省固体潮调制比特征与地震关系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思萌 李永生 +3 位作者 张雁翔 石伟 刘长生 李俊秋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53-1058,共6页
在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统一地震目录的基础上,采用固体潮调制比时空扫描方法,对黑龙江省2009年以来发生的4级以上地震事件进行详细分析,旨在揭示这些地震震前固体潮调制比的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7次4级地震中观察到6次地震震前出现了调... 在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统一地震目录的基础上,采用固体潮调制比时空扫描方法,对黑龙江省2009年以来发生的4级以上地震事件进行详细分析,旨在揭示这些地震震前固体潮调制比的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7次4级地震中观察到6次地震震前出现了调制比异常,表明调制比异常与地震发生的关联性具有较高的对应率,约为86%,异常区域分布在震中距150 km范围内,异常通常在主震前1.5 a左右出现,呈高值异常,多数在震前5个月内消失或减弱。因此,固体潮调制比分析方法对黑龙江省4级以上地震的预测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固体潮调制比 时空特征 时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中西部地球排气与地震活动的探讨 被引量:23
4
作者 邵济安 赵谊 +1 位作者 张福松 陆永发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651-3656,共6页
本文根据近两年来在黑龙江省中西部沿断裂带逸出的H2、CO、H2S等还原性气体组合,结合C、H、S、He、Ar同位素研究,讨论了还原性气体组合的深源特征。在此基础上以安达地震为例,作者阐明了以氢气为首的还原性气体逸出与深部构造背景及其... 本文根据近两年来在黑龙江省中西部沿断裂带逸出的H2、CO、H2S等还原性气体组合,结合C、H、S、He、Ar同位素研究,讨论了还原性气体组合的深源特征。在此基础上以安达地震为例,作者阐明了以氢气为首的还原性气体逸出与深部构造背景及其与地震的关系。深源还原性气体的逸出孕育着地壳不稳定的因素,有诱发地震和其他自然灾害的可能。地球排气作用与地震作用关系的研究在类似黑龙江省中西部大面积被第四系覆盖的地区是地震预报较为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中西部 还原性气体组合 断裂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氢气释放与地震及断块构造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7
5
作者 邵济安 赵谊 +1 位作者 陆永发 唐克东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71-277,共7页
通过对2009年安达M4.5级地震成功的预报,进一步认识到将H2浓度的异常变化与断层背景研究结合,并配合区域其他异常的检测可以作为地震预报的一种手段。结合不同深度的地球物理资料,讨论了黑龙江省的断块构造、中新生代断裂以及深部软流... 通过对2009年安达M4.5级地震成功的预报,进一步认识到将H2浓度的异常变化与断层背景研究结合,并配合区域其他异常的检测可以作为地震预报的一种手段。结合不同深度的地球物理资料,讨论了黑龙江省的断块构造、中新生代断裂以及深部软流圈上涌的构造背景。将近年来地震分布、局部收集的土壤气体浓度资料与断层相结合,展示它们的内在联系。同时还引入GPS水平矢量显示中蒙东部构造区块现今向东的伸展蠕散运动的研究成果,用此解释研究区断裂活动的特征,并且指出这有别于中国西部地区地震活动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报 H2浓度 断裂活动 断块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延寿地震台竖直摆倾斜仪潮汐短临变化特征 被引量:4
6
作者 李继业 胡滨生 +2 位作者 曲永斌 石伟 李国庆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48-656,共9页
选择黑龙江省延寿地震台CZB-1型竖直摆倾斜仪2005年的固体潮观测资料,提取了2005年7月25日黑龙江省林甸M5.1和9月19日内蒙古牙克石M4.7地震前,倾斜固体潮半日波(M2)的潮汐因子γ及相位滞后因子Δφ等参量,综合分析了中强地震前区域倾斜... 选择黑龙江省延寿地震台CZB-1型竖直摆倾斜仪2005年的固体潮观测资料,提取了2005年7月25日黑龙江省林甸M5.1和9月19日内蒙古牙克石M4.7地震前,倾斜固体潮半日波(M2)的潮汐因子γ及相位滞后因子Δφ等参量,综合分析了中强地震前区域倾斜形变潮汐的短临变化特征。认为:1)对潮汐频段参数潮汐因子、相位滞后因子异常信息进行提取,有利于捕捉地震前兆异常。2)潮汐因子的变化特征从时间上给出了震源的短临前兆信息。从图形变化看,这种变化过程可归纳为趋势性背景变化→增大(或减小)→极值→恢复→等待→发震。3)固体潮调和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图形变化稳定、异常突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强地震 倾斜形变潮汐 短临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及其邻区非构造性地震振动研究
7
作者 孟宪森 郑辉 +2 位作者 关玉辉 王晓峰 姜锦华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7-203,共7页
应用周期 -频度谱方法对黑龙江省数字地震台网资料进行处理 ,给出了矿震、电缆应力释放、震源车作业、火山地震等振动的周期 -频度谱和链波指数 ,并对构造地震和爆破的链波指数进行了讨论。针对港震公司的数字地震记录格式编写了专门的... 应用周期 -频度谱方法对黑龙江省数字地震台网资料进行处理 ,给出了矿震、电缆应力释放、震源车作业、火山地震等振动的周期 -频度谱和链波指数 ,并对构造地震和爆破的链波指数进行了讨论。针对港震公司的数字地震记录格式编写了专门的处理程序 ,为数字地震台站开展周期 -频度谱分析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频度谱 振动 数字地震记录 链波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平沟断裂的新发现与1963年黑龙江萝北5.8级地震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余中元 闵伟 +2 位作者 韦庆海 刘玉刚 高峰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1-39,共9页
黑龙江省萝北地区是东北现代地震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中小地震密集成带分布,曾于1963年发生5.8级地震,但其发震构造一直不清楚。精定位后的震中分布图像和震源机制解研究结果表明,现代地震总体呈NEE方向密集分布于黑龙江小兴安岭山... 黑龙江省萝北地区是东北现代地震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中小地震密集成带分布,曾于1963年发生5.8级地震,但其发震构造一直不清楚。精定位后的震中分布图像和震源机制解研究结果表明,现代地震总体呈NEE方向密集分布于黑龙江小兴安岭山前太平沟一带,地震类型以右旋走滑为主。通过高分辨率的卫星影像解译结果发现太平沟一带发育一条长约25km,走向约N70oE的线性异常带。野外地表调查发现该线性异常表现为断续分布的断裂陡坎、冲沟位错和滑坡。陡坎走向约N65oE—N75oE,倾向SE,高约1.0—2.5m;滑坡发育有典型的弧形圈椅构造,规模大小不等,多与断裂陡坎伴生。综合现代地震活动图像、卫星影像解译、野外地质调查结果,特别是结合2013年11月和2014年2月该地区的2次小震活动及现代地震活动的空间图像分布特征,研究认为太平沟断裂属于依兰-伊通断裂带的分支断裂,晚第四纪期间曾经强烈活动,具备中强地震的发震能力,可能是萝北1963年5.8级地震的发震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兰-伊通断裂带 太平沟断裂 萝北5.8级地震 发震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主要灾害成因及规律的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杜国林 韦庆海 《灾害学》 CSCD 2000年第4期66-72,共7页
对黑龙江省主要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生态环境恶化致灾的成因进行了探讨 ,初步总结了灾害的发生及发展规律 ,提出未来灾害趋势预测 。
关键词 自然灾害 黑龙江 气象灾害 地震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主要灾害与减灾战略初探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景春 屈云升 杜国林 《灾害学》 CSCD 1991年第1期36-41,共6页
黑龙江省是全国受灾最重、损失最大的省份之一。本文对其40年来主要灾害—农业灾害、森林火灾、地震灾害、城市灾害作了概略的介绍,通过统计及其规律的探讨与分析,提出了未来10年灾害预测,并作出了减灾的战略目标和实施对策。
关键词 灾害 减灾 农业灾害 森林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农村泥草房抗震性能鉴定与加固措施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金山 韦庆海 +1 位作者 程宇 余中元 《震灾防御技术》 2010年第3期318-325,共8页
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作是防震减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本文立足黑龙江省地域特点,结合黑龙江省人民政府《黑龙江省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基础情况调查报告》项目,对黑龙江省农村泥草房的抗震性能进行... 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作是防震减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本文立足黑龙江省地域特点,结合黑龙江省人民政府《黑龙江省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基础情况调查报告》项目,对黑龙江省农村泥草房的抗震性能进行了抽样调查与结果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农村泥草房抗震性能问题由6类建筑缺陷引起,它们分别是:屋盖负荷过重、结构连接性较差、结构整体性较差、开间和进深不合理、门窗尺寸不合理和隔墙抗剪效果较差。同时,以佳木斯市汤原县草砖房建设为典型案例,对农村泥草房抗震加固措施进行了探讨。最后,就政策引导和专业技术方面提出了抗震加固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民居 泥草房 抗震性能鉴定 加固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台网台基与震级测定差异
12
作者 孟宪森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83-88,共6页
黑龙江省台网台基与震级测定差异孟宪森(中国哈尔滨150001黑龙江省地震局)1991年1月18日16时于黑龙江省林甸县境内(47”12’N,125”E)发生一次ML3.9的地震,省内10个台站均记录到该次地震,但测定... 黑龙江省台网台基与震级测定差异孟宪森(中国哈尔滨150001黑龙江省地震局)1991年1月18日16时于黑龙江省林甸县境内(47”12’N,125”E)发生一次ML3.9的地震,省内10个台站均记录到该次地震,但测定震级偏差较大,各台台基及测定震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台 台基 震级 测定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及邻区地震史料研究与疑难地震
13
作者 孟宪森 陈洪洲 关玉辉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25-429,共5页
关键词 黑龙江省 地震 史料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五大连池火山群大地电磁探测和研究初步结果 被引量:19
14
作者 詹艳 赵国泽 +7 位作者 白登海 晋光文 王继军 宣飞 江钊 任锦章 曲家志 郭德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400-408,共9页
对黑龙江五大连池火山群新近观测的7条大地电磁测深剖面资料进行了处理、解释和分析。研究表明,在地下约几百米深度至15~20 km左右,存在一个上宽下窄似铆钉状的高阻异常体,推测为固结过程中的火山岩浆体。该高阻体一直穿过地壳与上地... 对黑龙江五大连池火山群新近观测的7条大地电磁测深剖面资料进行了处理、解释和分析。研究表明,在地下约几百米深度至15~20 km左右,存在一个上宽下窄似铆钉状的高阻异常体,推测为固结过程中的火山岩浆体。该高阻体一直穿过地壳与上地幔连接,有向深处延伸的通道,并随着深度的加大,其电阻率逐渐减小。该火山群属于岩浆直接来自上地幔的火山类型,在地壳内没有明显的低阻岩浆囊存在。火山区的构造走向为近南北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大连池 火山群 电阻率 岩浆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镜泊湖火山地区电性结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朱仁学 付维洲 +2 位作者 孟令顺 陈洪洲 赵谊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6-190,共5页
在黑龙江镜泊湖火山地区做了 30个点的大地电磁测深工作。结果表明 :测区为非一维结构 ,中部为二维结构 ,走向为北东向。上下大致可分为 3个电性层 ,电阻率上部为中阻 ,中部为高阻 ,下部为低阻。测区四周电阻率高 ,中部有一个截面不规... 在黑龙江镜泊湖火山地区做了 30个点的大地电磁测深工作。结果表明 :测区为非一维结构 ,中部为二维结构 ,走向为北东向。上下大致可分为 3个电性层 ,电阻率上部为中阻 ,中部为高阻 ,下部为低阻。测区四周电阻率高 ,中部有一个截面不规则的北东向拉长的低阻立式柱状体 ,该柱体的电阻率从上到下也呈“中 -高 -低”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 镜泊湖 火山 大地电磁测深 电阻率 岩浆囊 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地区背景噪声面波群速度层析成像 被引量:16
16
作者 高东辉 陈永顺 +2 位作者 孟宪森 张永刚 唐有彩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43-1051,共9页
本文选取黑龙江省台网及吉林、内蒙古部分台站共44个固定地震台站连续2年的地震数据,利用两个台站间互相关方法获得瑞利面波经验格林函数,再用自适应时频分析方法提取群速度频散曲线,最后利用传统面波层析成像方法反演获得黑龙江地区周... 本文选取黑龙江省台网及吉林、内蒙古部分台站共44个固定地震台站连续2年的地震数据,利用两个台站间互相关方法获得瑞利面波经验格林函数,再用自适应时频分析方法提取群速度频散曲线,最后利用传统面波层析成像方法反演获得黑龙江地区周期为8~40s范围内群速度分布图像.反演结果揭示黑龙江地区地壳及上地幔群速度结构存在明显横向不均匀性.短周期群速度异常与研究区内山脉、盆地和断层带的分布有较好的对应关系:8~20s群速度显著低速异常显示松辽盆地具有较厚的沉积层.周期为16~25s的高、低速度异常区的反转反映了大兴安岭地区莫霍面深度大于松辽盆地.周期为30~40s群速度分布图像较好地体现深部构造与浅部构造的对应关系,尤其是观测到了依兰一伊通断裂带以东区域可能反映上地幔物质活动的低速异常.本研究也为进一步结合传统天然地震面波成像方法,获取该区域地壳和上地幔三维剪切波速度结构奠定基础,对研究东北地区构造活动以及探讨深源地震分布和成因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景噪声 互相关 格林函数 群速度频散 面波层析成像 黑龙江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地区上地幔各向异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长生 苗庆杰 +3 位作者 赵谊 李万金 李永生 郝永梅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20-624,共5页
采用黑龙江数字地震台网2012-01-2014-07间23个宽频带地震台站记录的远震SKS波形资料,利用Splitlab软件对黑龙江地区进行剪切波分裂的分析研究,使用最小能量法、旋转相关法和最小特征值法计算所有观测台站的SKS快波偏振方向和快、慢波... 采用黑龙江数字地震台网2012-01-2014-07间23个宽频带地震台站记录的远震SKS波形资料,利用Splitlab软件对黑龙江地区进行剪切波分裂的分析研究,使用最小能量法、旋转相关法和最小特征值法计算所有观测台站的SKS快波偏振方向和快、慢波的延迟时间,最终得到黑龙江省上地幔各向异性图像。结果显示,黑龙江地区上地幔地震各向异性比较明显,快波偏振方向与主张应力方向基本一致,与GPS得出的速度场方向相符,说明该地区的壳幔耦合可能存在垂直连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 SKS波分裂 上地幔 快波方向 时间延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林口M_B6.4深震前通河地磁谐波振幅比异常特征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长生 倪晓寅 +3 位作者 周晨 张明东 王建丰 赵谊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0-294,312,共6页
采用黑龙江通河地磁台分钟值数据进行谐波振幅比计算,结果显示:2016-01-02黑龙江林口M_B6.4深源地震前,距离震中150 km的通河地磁台谐波振幅比出现明显异常,异常特征有:1)地磁谐波振幅比Y_(ZHx)和Y_(ZHy)主要表现为"下降-转折-恢复... 采用黑龙江通河地磁台分钟值数据进行谐波振幅比计算,结果显示:2016-01-02黑龙江林口M_B6.4深源地震前,距离震中150 km的通河地磁台谐波振幅比出现明显异常,异常特征有:1)地磁谐波振幅比Y_(ZHx)和Y_(ZHy)主要表现为"下降-转折-恢复"的形态;2)谐波振幅比异常变化中的转折上升形态具有由深(较长周期)至浅(较短周期)的迁移特征;3)2014-03~2016-01Y_(ZHy)在不同深度出现介质电性不同步异常;4)Y_(ZHy)异常幅度大于Y_(ZHx)异常幅度。异常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西太平洋板块持续以高速度、小倾角向欧亚大陆下方俯冲,林口地震前孕震体应力变化导致地磁台站附近局部介质电性产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波振幅比 深源地震 震源机制 岩浆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肇东痕量氢野外定点观测实验与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继业 张彦吉 +4 位作者 高研 孙强 周晨 任建辉 马龙辰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6-133,共8页
利用ATG-300H便携式测氢仪,对黑龙江省高寒地区肇东痕量氢进行野外定点连续观测,并对泰来3.3级地震震兆关系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肇东痕量氢表现为高值突跳,异常幅度大,持续时间短;氢气浓度4组高值异常,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q... 利用ATG-300H便携式测氢仪,对黑龙江省高寒地区肇东痕量氢进行野外定点连续观测,并对泰来3.3级地震震兆关系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肇东痕量氢表现为高值突跳,异常幅度大,持续时间短;氢气浓度4组高值异常,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具有持续性和重复性。通过对高寒地区肇东痕量氢异常特征及异常机理分析,为痕量氢资料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观测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痕量氢 高寒地区 定点观测 震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兰—伊通断裂带黑龙江段构造运动特征
20
作者 常金龙 甘卫军 +2 位作者 刘淑杰 刘志俊 教智浡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2-77,共6页
为研究依兰—伊通断裂带黑龙江段构造运动特征,基于2016—2019年GPS和地质资料,解算了该断裂的三维速度场,通过构建断层模型反演了滑动速率。结果显示:依兰—伊通断裂带黑龙江段总体呈下沉趋势,沉降速率在1~2 mm/a,断裂呈右旋走滑态势,... 为研究依兰—伊通断裂带黑龙江段构造运动特征,基于2016—2019年GPS和地质资料,解算了该断裂的三维速度场,通过构建断层模型反演了滑动速率。结果显示:依兰—伊通断裂带黑龙江段总体呈下沉趋势,沉降速率在1~2 mm/a,断裂呈右旋走滑态势,闭锁层15 km以下走滑速率为(1.7±0.4)mm/a。佳木斯—萝北段以右旋走滑为主、拉张为辅;五常—佳木斯段以拉张为主、右旋走滑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兰—伊通断裂 滑动速率 GPS速度场 构造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