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省东宁县某矿区含碳地层中金矿化地质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秀芝 张佐发 《黄金科学技术》 2004年第5期20-24,共5页
黑龙江省东宁地区上元古界闫王殿组地层是一套含炭质的浅变质岩系地层,其中富含有机质和硫化物。由于后期构造运动和岩浆侵入,含炭地层中的有用组分进行了活化、迁移、定位形成了有望的金—多金属矿化地段。
关键词 含炭地层 强片理化带 矿化类型 矿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多宝山超大型斑岩铜矿的成矿作用和后期改造 被引量:49
2
作者 王喜臣 王训练 +4 位作者 王琳 刘金英 夏斌 邓军 徐秀梅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4-133,共10页
黑龙江多宝山斑岩铜矿的形成与加里东期的火山岛弧密切相关,并因海西期的岩浆活动进一步富集成超大型铜矿,在燕山运动时遭受改造。燕山期变形可分为两期,早期为陆内造山带发育及坍塌,构造线方向北东东,晚期为北东向断裂左行走滑。在此... 黑龙江多宝山斑岩铜矿的形成与加里东期的火山岛弧密切相关,并因海西期的岩浆活动进一步富集成超大型铜矿,在燕山运动时遭受改造。燕山期变形可分为两期,早期为陆内造山带发育及坍塌,构造线方向北东东,晚期为北东向断裂左行走滑。在此基础上剖析了铜山断裂的活动方式及对矿体的破坏。作为成矿期后的改造断裂,铜山断裂既切断了地质体、矿体和斑岩型矿化蚀变带,同时又起到了保护下盘矿体免遭剥蚀的重要作用。对铜山矿床成矿条件、特别是热液蚀变与铜山断裂“控矿”构造细节的配套研究表明:铜山矿区南部仍然隐伏着含矿蚀变环带的上盘,有矿体存在,为寻找超大型斑岩铜矿提供了可靠的证据。事实证明:深入研究成矿构造控矿规律是行之有效的矿床预测工作基础,细致研究成矿期后构造运动是在已知矿区寻找新矿体的捷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矿 燕山期变形 铜山断裂 断失矿体 黑龙江西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北部多宝山矿区奥陶系的岩石特征和构造意义 被引量:16
3
作者 黄永卫 刘扬 +5 位作者 王喜臣 王琳 刘金英 杨继全 王宝权 徐秀梅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45-256,共12页
黑龙江北部多宝山矿区广泛发育奥陶系,因含有铜、钼矿源层而受到地质界的注意。本文概述了其生物地层和沉积特征,重点探讨了其火山岩的岩石化学特征。该套火山岩总体上属钙碱性系列,部分(主要是酸性岩)可能属拉斑玄武岩系。下旋回... 黑龙江北部多宝山矿区广泛发育奥陶系,因含有铜、钼矿源层而受到地质界的注意。本文概述了其生物地层和沉积特征,重点探讨了其火山岩的岩石化学特征。该套火山岩总体上属钙碱性系列,部分(主要是酸性岩)可能属拉斑玄武岩系。下旋回(窝里河组)火山岩以相对低K、La和Eu负异常为特征,总体属大陆边缘岛弧,局部显示出大洋岛弧安山岩的性质。上旋回(多宝山组)的弧则属大陆边缘岛弧与安第斯型山弧的过渡类型,部分地区可能有安第斯型山弧发育。分5个阶段重塑了该区奥陶纪大地构造演化,早古代洋壳向东偏北消减于布列亚—佳木斯地块之下,因后退式的消减而火山弧向西偏南迁移,构造线方向为北北西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陶纪岛弧 岩石化学 增生弧型造山带 北北西向构造 黑龙江多宝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氰化法提金及高纯度金的提纯 被引量:8
4
作者 吴再民 幺金成 《黄金科学技术》 2009年第3期60-63,共4页
以氰化法提金的原理为基础,综合分析矿石中金的堆浸,收集有关采金实践经验,论述了氰化法提金中金溶解的原理,杂质对金溶解的影响,氰化物溶液的稳定性以及氰化物污水的处理等问题。以99.9%的金作为原料,经王水溶解,用乙醚做萃取剂、草酸... 以氰化法提金的原理为基础,综合分析矿石中金的堆浸,收集有关采金实践经验,论述了氰化法提金中金溶解的原理,杂质对金溶解的影响,氰化物溶液的稳定性以及氰化物污水的处理等问题。以99.9%的金作为原料,经王水溶解,用乙醚做萃取剂、草酸做还原剂,可获得99.999%的纯金。经提纯的金进行杂质检验,完全达到了高纯试剂要求的技术指标。目的是配合当前单位、个体采金的需要,以提高其工作效率及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化法 氰化物溶液 溶解度 络合物 提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