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黑土区土地利用碳排放演变及预测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全峰 陈琳贺 +1 位作者 杭艳红 左鹏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9-88,共10页
以东北黑土区土地利用碳排放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和能源消耗数据,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碳排放量的变化情况并预测区域碳排放。结果表明,2000~2020年东北黑土区土地利用碳排放量持续增加,从2000年152.44×10^(4)t到2... 以东北黑土区土地利用碳排放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和能源消耗数据,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碳排放量的变化情况并预测区域碳排放。结果表明,2000~2020年东北黑土区土地利用碳排放量持续增加,从2000年152.44×10^(4)t到2020年253.22×10^(4)t,年变化趋势明显。碳排放方面,耕地与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关联度最高是最主要的碳源,占总碳源的90%左右;碳吸收方面,林地对碳汇的贡献率最大,占总碳汇的96%以上。东北黑土区的用地类型与碳排放间的关联度依次为耕地>林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草地>水域。预计2030年净碳排放量将达到300.62×10^(4)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源 碳汇 土地利用变化 东北黑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典型黑土区耕地侵蚀沟形态系统分类方法构建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全峰 李吉程 +1 位作者 于明鹏 张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53-61,共9页
侵蚀沟形态分类是认识其发展现状和潜在危害的重要方法,探究耕地侵蚀沟形态分类特征和分布特征对把握耕地侵蚀沟防治重点,预防坡耕地水土流失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有侵蚀沟形态分类体系指标获取难、分类结果不完整等问题,利用遥感解译数... 侵蚀沟形态分类是认识其发展现状和潜在危害的重要方法,探究耕地侵蚀沟形态分类特征和分布特征对把握耕地侵蚀沟防治重点,预防坡耕地水土流失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有侵蚀沟形态分类体系指标获取难、分类结果不完整等问题,利用遥感解译数据,根据系统分类和信息科学理论,结合东北黑土区现实需求,构建了耕地侵蚀沟系统分类方法,并在典型黑土耕作区海伦市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海伦市耕地侵蚀沟具有小面积、大宽度、短长度的特点,Ⅰ类和Ⅱ类为数量最多的一级分类;Ⅱ类四等微型沟(Ⅱ4T)和Ⅱ类四等小型沟(Ⅱ4S)在二级和三级分类中数量居多,易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进行治理。2)地形要素下耕地侵蚀沟形态分布差异明显,需要特别关注在高程180~<240 m,坡长35~<55 m,坡度2°~6°,西南坡区域内的Ⅰ4T、Ⅱ4S、Ⅱ4T等发育程度较低的侵蚀沟向更高发育程度的Ⅳ4M、Ⅴ4M等类型转变,建议结合农田建设及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防止耕地侵蚀沟的潜在破坏。3)构建的“类+等+型”耕地侵蚀沟分类定级方法,兼顾指标的易获取性和方法的易操作性,能够精准、直观地揭示耕地侵蚀沟的形态特征及其危害情况,可为侵蚀沟和黑土耕地的协同综合治理提供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 分类 遥感 形态特征 耕地 东北黑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