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山丘陵县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效应研究——以黑龙江省林口县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凤海 赵越 +2 位作者 刘英汉 杨一佳 高韵哲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4-121,共8页
文章将生态服务价值作为指标,在计算过程中加入气候和产量因子调节;结合土地利用面积变化和人口数据,通过运算得到均衡性、多样性及压力指数;选取水土流失这一关键生态影响因子,作为评价指标之一。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自身健康和... 文章将生态服务价值作为指标,在计算过程中加入气候和产量因子调节;结合土地利用面积变化和人口数据,通过运算得到均衡性、多样性及压力指数;选取水土流失这一关键生态影响因子,作为评价指标之一。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自身健康和区域生态系统受到的压力三方面综合考虑,采用单因子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充分考虑到生态系统内反馈机制的非线性作用,利用层次分析法将各指标值加以整合,最终得到研究区2006~2020土地利用规划实施预计的生态影响为正向,充分体现小尺度生态评价中区域特定影响因子对整体结果的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 评价 生态服务价值 坡耕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黑龙江省水田规模与分布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8
2
作者 陶军德 李艳芳 曾光建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6-30,F0003,共6页
研究目的:分析黑龙江省的水田规模与分布变化,探讨气候变化对水田的影响,预测未来水田变化趋势。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常规数理统计方法。研究结果:近30年黑龙江省水田面积大量增加,占耕地比重逐步提高;各县市水田规模、增量和增幅差... 研究目的:分析黑龙江省的水田规模与分布变化,探讨气候变化对水田的影响,预测未来水田变化趋势。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常规数理统计方法。研究结果:近30年黑龙江省水田面积大量增加,占耕地比重逐步提高;各县市水田规模、增量和增幅差别较大,以中部地带增加最为明显,水田分布范围向东向北扩张;气温升高和热量条件改善是水田分布范围扩大的重要原因,气象灾害导致水田面积和水稻产量波动;未来水田面积将持续增加,但趋势将减缓。研究结论:黑龙江省水田规模与分布的变化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水田 面积 分布 气候变化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贫困片区耕地生态安全及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杨秀丽 朱荣嘉 +1 位作者 姜涛 温明心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50-155,共6页
为探讨贫困地区耕地的生态安全,以黑龙江省贫困片区为研究区,运用熵权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定量评价和分析耕地生态安全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贫困片区内耕地生态安全水平总体上处于较低的状态,位于第Ⅱ级... 为探讨贫困地区耕地的生态安全,以黑龙江省贫困片区为研究区,运用熵权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定量评价和分析耕地生态安全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贫困片区内耕地生态安全水平总体上处于较低的状态,位于第Ⅱ级到第Ⅳ级之间,其中耕地生态安全水平最高的是龙江县和富裕县,处于较安全水平;其次是望奎县、青冈县、明水县和林甸县,处于敏感水平;最低的是依安县、泰来县、甘南县、克东县、拜泉县和兰西县,处于风险水平。耕地生态安全值空间分布与国家级贫困县和省级贫困县的分布较为吻合,表明贫困程度越深,耕地生态安全越不容乐观。社会经济压力、科学技术发展和自然环境是黑龙江省贫困片区耕地生态安全的主要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 贫困片区 耕地生态安全评价 主成分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农林用地确权和争议调处问题调查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孙文礼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1-73,共3页
研究目的:研究黑龙江省农地与林地确权及权属纠纷案件的解决办法,为国家有关部门和黑龙江省政府决策提供客观依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实证分析法和理论研究法。研究结论:调整林区土地管理的相关法律关系;林地作为不动产其物权应实... 研究目的:研究黑龙江省农地与林地确权及权属纠纷案件的解决办法,为国家有关部门和黑龙江省政府决策提供客观依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实证分析法和理论研究法。研究结论:调整林区土地管理的相关法律关系;林地作为不动产其物权应实行集中统一确权登记;细化现行的地权管理政策及措施;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土地权属管理的职能,增加地权争议特别是农林矛盾调处工作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农地与林地确权 权属纠纷 解决办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不同类型区村庄用地分异特征研究
5
作者 孙良宇 丁玲 +3 位作者 李鹏伟 陈建龙 李天竹 李志富 《现代化农业》 2019年第2期59-61,共3页
以黑龙江省村庄地籍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数理统计、景观格局指数等方法,通过分析典型县(市)村庄用地数量规模、类型结构、分布形态及其之间的差异,来探究黑龙江省不同类型区村庄用地分异特征。
关键词 村庄 内部用地结构 不同类型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明水县耕地质量综合评价 被引量:9
6
作者 侯淑涛 邸延顺 +2 位作者 程光大 陈建龙 张羽鑫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32-236,240,共6页
耕地质量评价是改善农田质量状况、提高耕地生产能力的基础,是基本农田保护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等工作科学开展的重要前提。在深入剖析耕地质量评价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从质地、土层、气候、地貌、农田基础设施和规模等方面建立评价指... 耕地质量评价是改善农田质量状况、提高耕地生产能力的基础,是基本农田保护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等工作科学开展的重要前提。在深入剖析耕地质量评价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从质地、土层、气候、地貌、农田基础设施和规模等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模型、模糊聚类及GIS技术,从地块、乡、县三个尺度评价该县耕地质量及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自然等别中,一类地面积12 832.17hm2,占8.89%;二类地面积111 269.06hm2,占77.05%;三类地面积20 301.55hm2,占14.06%。该县耕地总体质量一般,西部基本为二类地,东部主要为三类地。综合等别中,一类地面积60 794.01hm2,占42.10%;二类地面积56 950.72hm2,占39.44%;三类地面积60 794.01hm2,占18.45%,一类耕地面积比例比自然质量耕地面积比例提高了33.21%,说明耕地质量提升潜力较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对提高耕地生产能力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评价 多尺度 模糊聚类 空间分布 明水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土地规划管理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8
7
作者 刘群利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8-61,共4页
研究目的:通过对中国不同时期土地利用规划发展状况进行回顾和比较,探索新时期土地利用规划的方向及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和编制方法。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比较法。研究结论: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发展过程与不同时期经济体制紧密相连。现... 研究目的:通过对中国不同时期土地利用规划发展状况进行回顾和比较,探索新时期土地利用规划的方向及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和编制方法。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比较法。研究结论: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发展过程与不同时期经济体制紧密相连。现阶段土地利用规划机遇和挑战并存,既承担着综合平衡各业用地需求的责任,又承担着参与宏观调控的任务。土地利用规划将向地位强化、体系科学化、编制方法现代化、编制实施过程公开化和规划管理法制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 回顾与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平原农区村庄空心化演变及其整治措施研究 被引量:25
8
作者 王语檬 陈建龙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9-65,共7页
研究目的:分析典型村庄"空心化"的演变及其整治措施,为区域农村土地的集约利用以及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研究方法:实地调研法和GIS空间分析法。研究结果:(1)10年间,典型村庄"空心化"程度逐年加深,200... 研究目的:分析典型村庄"空心化"的演变及其整治措施,为区域农村土地的集约利用以及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研究方法:实地调研法和GIS空间分析法。研究结果:(1)10年间,典型村庄"空心化"程度逐年加深,2005年、2010年、2015年宅基地的废弃率分别为2.06%、11.97%和28.99%;(2)因无房、房屋损毁至无法居住的宅基地比例为12.19%,房屋完好但处于废弃状态的宅基地比例为16.18%;(3)黑龙江省平原农区典型村庄的"空心化"具有起步晚、速度快、程度重等特点。研究结论:加快撤村并点,完善中心村建设;完善宅基地退出机制,盘活农村闲置土地;强化资金保障,发展现代化农业产业链等整治措施,因地制宜地解决黑龙江平原农区村庄"空心化"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空心村 演变 整治 黑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平原现代农业区景观生态安全时空分异分析 被引量:31
9
作者 于潇 吴克宁 +4 位作者 郧文聚 魏洪斌 刘玲 宋英赫 高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53-259,共7页
作为与自然关系紧密的生态产业,现代农业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粮食安全保障的基础,其生态安全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该研究以位于中国三江平原现代农业区的国营友谊农场为研究区域,以1984年、1995年、2004年和2014年4期Landsat T... 作为与自然关系紧密的生态产业,现代农业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粮食安全保障的基础,其生态安全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该研究以位于中国三江平原现代农业区的国营友谊农场为研究区域,以1984年、1995年、2004年和2014年4期Landsat TM/OLI影像为主要数据来源,以景观格局安全指数和生态质量指数为变量构建现代农业区景观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对近30 a来研究区的景观生态安全时空分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变化明显,4个时期研究区的景观生态安全指数依次为0.65、0.57、0.55和0.60,整体呈现出先下降后回升的趋势;景观生态安全值的空间集聚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生态安全分布的热点和冷点面积比例持续降低,不显著区域的面积比例持续增加。研究结果一方面说明农业开发对景观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也说明积极的土地整治对景观生态安全具有促进作用,为此,后续的土地整治工作应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 遥感 三江平原 现代农业区 景观生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耕地质量评价的县域基本农田分区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侯淑涛 王语檬 +2 位作者 张琪 陈建龙 邸延顺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7-113,共7页
耕地综合质量评价与分区是基本农田划定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前提与基础。从土壤质地、农田基础设施、耕地空间形态及规模3方面选取10个指标,以综合指数模型及GIS分区技术,将绥化市北林区耕地划分为优先划定、适宜调入、重点建设和退... 耕地综合质量评价与分区是基本农田划定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前提与基础。从土壤质地、农田基础设施、耕地空间形态及规模3方面选取10个指标,以综合指数模型及GIS分区技术,将绥化市北林区耕地划分为优先划定、适宜调入、重点建设和退出型耕地类型区。优先划定型耕地综合质量最优,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重点,是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建设的示范优选区域;适宜调入型耕地也可作为基本农田近期建设的优先区域;重点建设型耕地宜采取中、远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分步建设;退出型耕地不宜划定基本农田。研究成果可为区域基本农田分区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 综合评价 分区 基本农田 北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嫩平原耕地等别空间分异特征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陈建龙 狄春 +1 位作者 马龙泉 邸延顺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5-229,共5页
总体把握松嫩平原耕地质量及等别空间分异特征,对于科学的耕地质量保护及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以黑龙江省农用地分等国家级汇总成果为基础,运用ArcGIS 9.3空间分析功能综合分析松嫩平原耕地等别在空间上的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松嫩... 总体把握松嫩平原耕地质量及等别空间分异特征,对于科学的耕地质量保护及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以黑龙江省农用地分等国家级汇总成果为基础,运用ArcGIS 9.3空间分析功能综合分析松嫩平原耕地等别在空间上的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松嫩平原耕地等别范围为8~13等,平均等别为10.8等,与全国平均等别9.8等相比可以看出,耕地质量总体偏低,优质耕地仅占总耕地面积的8.62%,一般耕地占70.88%,较差耕地占20.50%;各市县之间耕地等别差异明显,东部地区的哈尔滨市、五常市、双城市等市县耕地质量较好,等别集中在8~10等,西北部地区的讷河、甘南等市县耕地质量较差,等别集中在11~13等。耕地等别总体呈现由北向南、由西向东增加的趋势,未来耕地建设过程中应因地制宜,根据各区域不同条件及存在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治理措施。该研究为松嫩平原耕地空间优化、质量提升、基本农田划定及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分等 土地评价 空间分异 松嫩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玉臣 衣德萍 《林业科技情报》 2008年第1期18-19,共2页
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建立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系统,可以快速、准确、经济地获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为土地资源的规划和治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 RS GIS 土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DDI注册中心的服务聚合技术在“二调”成果共享中的应用研究
13
作者 刘群利 马龙泉 +1 位作者 关国锋 陈建龙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6-90,F0003,共6页
研究目的:针对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的全面共享和应用问题,建立其成果数据共享发布聚合机制,实现成果的科学共享和应用。研究方法:软件工程,计算机数据模型,服务聚合模型,实例验证。研究结果:在现有服务聚合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第二次土地... 研究目的:针对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的全面共享和应用问题,建立其成果数据共享发布聚合机制,实现成果的科学共享和应用。研究方法:软件工程,计算机数据模型,服务聚合模型,实例验证。研究结果:在现有服务聚合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成果的特点,建立了基于UDDI注册中心的服务聚合机制,并在第二次土地调查和数据成果共享子课题中得到了应用。研究结论:该服务聚合机制能够满足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科学共享和应用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信息 土地调查 UDDI注册中心 空间信息服务 服务聚合 实现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本农田分级保护方法研究——以齐齐哈尔市克山县为例
14
作者 李海洋 陈建龙 +2 位作者 王语檬 邸延顺 杨厚翔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5期310-314,共5页
从保护和提高区域内粮食产能出发,以齐齐哈尔市克山县为例,基于产能、质量、生态等因素开展基本农田分级保护方法的研究,在深入研究基本农田的分级理论与方法基础上,采用因素法构建基本农田分级的综合指标体系,运用特尔斐法与层次分析... 从保护和提高区域内粮食产能出发,以齐齐哈尔市克山县为例,基于产能、质量、生态等因素开展基本农田分级保护方法的研究,在深入研究基本农田的分级理论与方法基础上,采用因素法构建基本农田分级的综合指标体系,运用特尔斐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确定指标权重,采用特尔斐法、样本实地调研法制定因子作用分记分规则,用加权求和方法计算最终分级指数,用等间距法、数轴法划分级别。结果表明,克山县基本农田可划分为3个保护级别:一级永久保护基本农田面积66 590.87 hm^2,占全县内基本农田面积的40.47%,主要分布于发展乡、西建乡、西联乡、双河乡等粮食主产区,该区土质好,粮食产量高,投入水平高,采取永久保护措施;二级特殊保护基本农田面积62 864.48 hm2,占38.21%,主要分布西河镇、古城镇、向华乡、西城镇、河南乡,采取重点保护措施;三级严格保护,面积为35 070.75 hm^2,占21.32%,在各乡镇均有分布,采取严格保护措施。对分级结果进行精度检验,总体精度为96.09%,表明该种方法科学、合理,符合实际情况。基本农田分级保护方法研究可为基本农田分级建设与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能 质量 生态 克山县 基本农田 综合评价 保护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