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大豆灰斑病的防治技术
- 1
-
-
作者
代丹
聂鑫
-
机构
黑龙江省勃利县勃利镇政府农业技术推广站
-
出处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8年第2期42-42,共1页
-
文摘
一、分布与危害
大豆灰斑病分布很广泛,几乎遍及世界各个大豆栽培区。我国各大豆区均有分布,不同的地区和年份发病程度不同,在东北以黑龙江省东部三江平原发生程度较重。灰斑病除危害叶片、降低光合作用,致使提前落叶造成产量损失外,还严重地影响大豆的品质。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合江农科所分析,灰斑子粒中脂肪含量降低2.9%,蛋白质含量降低1.2%,百粒重降低2克左右,而且大豆灰斑病在种子上形成褐斑粒,严重影响出口,所以大豆灰斑病己对大豆生产特别是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已构成极大威胁。
-
关键词
大豆灰斑病
防治技术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黑龙江省东部
三江平原地区
发病程度
发生程度
光合作用
-
分类号
S435.65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S56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水稻超稀植育苗技术要点
- 2
-
-
作者
代丹
-
机构
黑龙江省勃利县勃利镇政府农业技术推广站
-
出处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5年第2期13-13,共1页
-
文摘
本文主要就水稻超稀植栽培中的育苗技术作了较为细致的论述,旨在能够为广大水稻种植户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
关键词
水稻
超稀植
育苗技术
要点
-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技术
- 3
-
-
作者
代丹
-
机构
黑龙江省勃利县勃利镇政府农业技术推广站
-
出处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8年第1期6-6,共1页
-
文摘
玉米丝黑穗病,目前全国各玉米产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一般年份发病率在2%~8%,个别重病地块可达60%~70%。
-
关键词
玉米丝黑穗病
防治技术
产区
发病
-
分类号
S435.13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玉米地膜覆盖栽培主要技术措施
- 4
-
-
作者
代丹
-
机构
黑龙江省勃利县勃利镇政府农业技术推广站
-
出处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4年第12期19-19,共1页
-
文摘
本文从玉米地膜覆盖栽培增产的原因到各项具体栽培技术措施,进行了逐一的论述,仅供参考。
-
关键词
玉米
地膜覆盖
栽培技术措施
-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稻瘟病的防治方法
被引量:1
- 5
-
-
作者
张雷
尚伟
-
机构
黑龙江省勃利县勃利镇政府农业技术推广站
-
出处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0年第9期18-18,共1页
-
文摘
稻瘟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各水稻产区都有发生,尤以山区、丘陵地区发生重,只要条件适宜,容易流行成灾。农民也称它为“稻热病、火烧瘟、叩头瘟”等。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20%,重的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
-
关键词
稻瘟病
防治方法
水稻产区
丘陵地区
稻热病
减产
病害
成灾
-
分类号
S435.111.4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大豆胞囊线虫病的防治措施
被引量:1
- 6
-
-
作者
尚伟
张雷
-
机构
黑龙江省勃利县勃利镇政府农业技术推广站
-
出处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0年第9期20-20,共1页
-
文摘
大豆胞囊线虫病又称大豆根线虫病、萎黄病,俗称“火龙秧子”,是世界大豆生产的重要线虫病害,芒要发生于偏冷凉地区。
-
关键词
大豆胞囊线虫病
防治
根线虫病
线虫病害
大豆生产
冷凉地区
萎黄病
俗称
-
分类号
S435.65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玉米黑粉病的诊断与防治
被引量:1
- 7
-
-
作者
孙克勤
-
机构
黑龙江省勃利县勃利镇政府农业技术推广站
-
出处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8年第1期43-43,共1页
-
文摘
玉米黑粉病又称瘤黑粉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玉米产区,是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对玉米的危害所造成产量的损失,往往因植株上病瘤的多少、大小、发生部位不同而不同。玉米单株上生1个病瘤一般可减产30.9%,生3个以上病瘤的减产81.2%,单株上生1个直径8厘米左右病瘤的,减产89.7%。果穗以下茎部发病平均减产20%,果穗以上茎部发病减产40%,果穗上下茎部都发病的减产60%,果穗感病的减产80%。一般发病5%~10%,严重的可达70%~80%,甚至高达100%。
-
关键词
玉米黑粉病
防治
诊断
瘤黑粉病
发生部位
果穗
茎部
单株
-
分类号
S435.13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玉米纹枯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 8
-
-
作者
董文武
-
机构
黑龙江省勃利县勃利镇政府农业技术推广站
-
出处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8年第1期48-48,共1页
-
文摘
玉米纹枯病最早在我国吉林省首次发现,以后由于玉米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和高产密植栽培技术的推广,该病发展蔓延较快,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发生,且危害日趋严重。一般发病率在70%~100%,造成的减产损失在10%~20%,严重的高达35%,由于该病害危害玉米近地面几节的叶鞘和茎秆,引起茎基腐败,破坏输导组织,影响水分和营养的输送,因此造成的损失较大。目前该病己作为国内抗病育种的目标。
-
关键词
玉米纹枯病
综合防治
密植栽培技术
种植面积
输导组织
抗病育种
吉林省
发病率
-
分类号
S435.13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玉米赤霉穗腐病的防治
- 9
-
-
作者
董文武
王丹
-
机构
黑龙江省勃利县勃利镇政府农业技术推广站
-
出处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8年第2期46-46,共1页
-
文摘
玉米赤霉穗腐病是世界性病害。一般发病率5%~10%,感病品种发病率高达50%左右。
一、症状
由串珠镰孢菌侵染引起的赤霉穗腐病,病粒初呈粉红色至红褐色,后扩及其他籽粒。多在被玉米螟及其他害虫危害的虫口处发病,病菌侵染后扩大蔓延。后期病粒果皮上出现粉白色条斑,易腐烂破碎,病粒表面形成棉絮状粉红色菌丝,盛产小型分生孢子。
-
关键词
穗腐病
玉米螟
赤霉
防治
病菌侵染
串珠镰孢菌
感病品种
害虫危害
-
分类号
S435.13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大豆食心虫的防治措施
- 10
-
-
作者
孙克勤
徐艳
-
机构
黑龙江省勃利县勃利镇政府农业技术推广站
-
出处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8年第2期43-43,共1页
-
文摘
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Mats.)O-braztsov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别名大豆蛀荚蛾、豆荚虫、小红虫。
-
关键词
大豆食心虫
防治
小卷叶蛾
鳞翅目
豆荚
红虫
-
分类号
S435.65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S436.67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控制大豆重迎茬减产的主要措施
- 11
-
-
作者
代丹
-
机构
黑龙江省勃利县勃利镇政府农业技术推广站
-
出处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5年第4期20-,共1页
-
文摘
通过对大豆重迎茬减产的原因分析,了解到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因此,提出控制大豆重迎茬减产的措施也是一个综合性的措施。
-
关键词
大豆重迎茬
减产原因
控制措施
-
分类号
S56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