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生物技术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钱华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0年第4期44-46,共3页
本文对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玉米在细胞工程。
关键词 玉米 细胞工程 基因工程 分子标记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小麦淀粉含量与组成的研究初报
2
作者 吕晓波 张春利 +3 位作者 于德才 赵海滨 宋庆杰 辛文利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3年第5期23-24,共2页
对黑龙江省的 10份主栽品种 (系 )、6 3份 2 0 0 2年入选品系和 2份澳大利亚的面条专用麦的淀粉性状进行了分析 ,所有材料总淀粉含量范围为 6 4.5 8%~ 78.5 5 % ,直链淀粉含量最低值是19.14 % ,最高为 2 4 .38% ,仅龙麦 2 6的淀粉指标... 对黑龙江省的 10份主栽品种 (系 )、6 3份 2 0 0 2年入选品系和 2份澳大利亚的面条专用麦的淀粉性状进行了分析 ,所有材料总淀粉含量范围为 6 4.5 8%~ 78.5 5 % ,直链淀粉含量最低值是19.14 % ,最高为 2 4 .38% ,仅龙麦 2 6的淀粉指标与澳大利亚面条专用麦相似 ,直链淀粉含量为19.14 % ,直 /支淀粉比值为 0 .2 5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 小麦 淀粉含量 品种 品质 面条专用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3
作者 雷勃钧 《大豆通报》 1993年第4期14-16,共3页
70年代兴起的植物生物技术是现代高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该技术可打破生物之间的界限来实现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因而可以按照人类预先的设计来改造生物,使之符合人类的需要,成为解决农业问题的一条重要出路。尽管我国农业生物技术... 70年代兴起的植物生物技术是现代高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该技术可打破生物之间的界限来实现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因而可以按照人类预先的设计来改造生物,使之符合人类的需要,成为解决农业问题的一条重要出路。尽管我国农业生物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并主要还是处于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阶段,但已显示出其巨大的生产潜力和优势。大豆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是我国人民食用油和蛋白质的主要来源。目前大豆生产发展很快。因此,利用生物技术对其进行遗传改良意义重大。尽管大豆比其它作物在遗传操作技术的某些方面难度更大,但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大豆生物技术的研究正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突破。目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生物技术 遗传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和销售的现状及前景展望 被引量:1
4
作者 冯延江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3年第1期24-25,共2页
概述了黑龙江省的自然概况及脱毒种薯生产销售的历史状况和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并对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黑龙江 马铃薯 脱毒种薯 生产 销售 现状 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脱毒原原种高效低成本快速繁育技术的研究 Ⅰ.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工厂化生产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学湛 吕典秋 +3 位作者 白艳菊 何云霞 张儒喜 朱财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1年第4期23-24,30,共3页
对马铃薯脱毒原原种的繁育技术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 ,即采用简易培养基、液体培养进行试管苗生长和自制的营养基质进行原原种生产 ,采取新改进的栽培技术进行工厂化大规模生产 ,使整个原原种生产更加高效、快速、低成本 ,可大规模推广应用。
关键词 马铃薯 脱毒苗 原原种 快繁技术 试管苗 工厂化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基因转化技术的研究及主要转化方法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刘丽艳 《黑龙江农业科学》 1999年第6期38-40,共3页
关键词 水稻 基因转化技术 转基因 生物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与人工加倍技术结合提高春小麦花粉植株加倍率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韩玉琴 肖志敏 +4 位作者 赵海滨 辛文利 刘文萍 南相日 张俐俐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6年第6期9-11,共3页
花粉植株中,一般比较健壮的植株染色体较易自然加倍,而比较细弱的植株自然加倍率则较低。据此,在分蘖期根据花粉植株的生长发育状况,把健壮的、茎粗和叶宽与种子植株相近或接近的材料选出来使其自然加倍,对较弱的植株进行药物处理染色... 花粉植株中,一般比较健壮的植株染色体较易自然加倍,而比较细弱的植株自然加倍率则较低。据此,在分蘖期根据花粉植株的生长发育状况,把健壮的、茎粗和叶宽与种子植株相近或接近的材料选出来使其自然加倍,对较弱的植株进行药物处理染色体加倍,自然加倍与药物处理加倍技术相结合,不仅节省了人力物力,还大幅度提高了花培后代的加倍率和结实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花粉植株 染色体加倍 加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生物工程研究进展
8
作者 周思君 《黑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35-37,共3页
大豆生物工程研究进展周思君(黑龙江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近十年来,大豆生物工程研究有了许多新的突破。本文概述了大豆的细胞组织培养、原生质体培养以及基因转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1花药(花粉)培养大豆花药培养一直进展比... 大豆生物工程研究进展周思君(黑龙江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近十年来,大豆生物工程研究有了许多新的突破。本文概述了大豆的细胞组织培养、原生质体培养以及基因转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1花药(花粉)培养大豆花药培养一直进展比较缓慢。虽然已经得到花粉植株,但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生物工程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技术在抗植物真菌病害方面的研究策略
9
作者 吕晓波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1年第3期28-30,共3页
重点概述酶基因、抑制蛋白基因、致病相关蛋白基因。
关键词 转基因 真菌病害 抗病育种 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耐冷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建新 刘文萍 +1 位作者 郭德栋 李柱刚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7年第4期105-108,共4页
冷害是水稻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全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从水稻耐冷分子生理、耐冷相关基因的定位和克隆以及水稻耐冷分子育种等几个角度对水稻耐冷性研究作了阐述,并对今后水稻耐冷研究和育种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水稻 耐冷性 分子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农杆菌介导转化系统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周思军 李希臣 +2 位作者 刘昭军 刘丽艳 杨庆凯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25-331,共7页
对大豆子叶节再生系统及其农杆菌介导转化的适宜筛选剂浓度进行了优化 ;同时以发芽 5天的大豆无菌苗的下胚轴切段为外植体 ,以抗性愈伤为指标 ,对影响农杆菌介导的大豆转化频率的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大豆品种对选择剂的敏感... 对大豆子叶节再生系统及其农杆菌介导转化的适宜筛选剂浓度进行了优化 ;同时以发芽 5天的大豆无菌苗的下胚轴切段为外植体 ,以抗性愈伤为指标 ,对影响农杆菌介导的大豆转化频率的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大豆品种对选择剂的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 4种选择剂比较 ,PPT抑制效果最好 ,品种之间比较稳定 ;潮霉素次之 ;卡那霉素的有效浓度最高。 4种选择剂的适宜浓度分别为 :卡那霉素 10 0~ 2 0 0 mg· L-1;G4 185 0~ 75 mg· L-1;潮霉素 2 0~ 30 mg·L-1;PPT5 mg· L-1。农杆菌感染时间和共培养时间均对大豆的转化有明显的影响。感染时间以 8分钟左右为宜 ;共培养时间以 2~ 4天为宜。在农杆菌感染和共培养阶段的乙酰丁香酮浓度和 p H值对大豆转化频率有明显影响。p H值以 5 .4 0~ 5 .6 0为宜 ;乙酰丁香酮的适宜浓度为 10 0 μmol· L-1左右。在感染农杆菌之前 ,让外植体在高渗培养基上预培养一段时间能提高大豆下胚轴切段的转化频率。最适预培养天数为 1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农杆菌介导 系统转化 再生系统 大豆 子叶节 筛选剂 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转移GO基因到马铃薯早大白的研究简报 被引量:1
12
作者 吕晓波 南相日 +4 位作者 刘文萍 韩玉琴 雷勃钧 林忠平 胡鸢雷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0年第4期52-52,共1页
关键词 马铃薯 早大白 GO基因 农杆菌介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DNA直接导入技术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雷勃钧 《黑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41-44,共4页
利用开花植物授粉后形成的花粉管通道,直接导入外源 DNA 来转化尚不具备正常细胞壁的卵、合子或早期胚胎细胞,进而实现某些目的基因转移技术。自七十年代由我国学者周光宇先生提出后,相继在多种作物上进行了实验研究,并获得了可喜的进展。
关键词 作物 育种 DNA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工酶技术在大豆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4
作者 刘昭军 李希臣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1年第6期35-37,共3页
回顾了同工酶技术在大豆育种中的应用 。
关键词 大豆 育种 同工酶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遗传转化的主要障碍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5
作者 周思军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1年第3期24-27,共4页
尽管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已经商品化 ,但大豆的转化频率仍很低 ,是公认的难转化作物。
关键词 大豆 再生植株 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毒唐菖蒲的微繁技术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文萍 《中国林副特产》 1997年第4期32-32,共1页
关键词 花卉 唐菖蒲 脱毒 微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受伤信号传导及诱导抗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丽艳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4年第6期38-41,共4页
番茄植株机械受伤后激活了受伤愈合和防御的各种机制,引发了受伤信号的产生、运转、感知接受和转导等以激活受伤诱导基因的表达。茉莉酸(Jasmonicacid,JA)在番茄对机械受伤反应中起中心作用,其他化合物,包括系统素、寡糖和寡聚半乳糖醛... 番茄植株机械受伤后激活了受伤愈合和防御的各种机制,引发了受伤信号的产生、运转、感知接受和转导等以激活受伤诱导基因的表达。茉莉酸(Jasmonicacid,JA)在番茄对机械受伤反应中起中心作用,其他化合物,包括系统素、寡糖和寡聚半乳糖醛酸等也在受伤信号中起重要作用。番茄植株受伤诱导的蛋白酶抑制剂为研究诱导抗性提供了一个有用的模型体系,说明调控系统防御反应信号传导的各种途径,提出了细胞间受伤诱导蛋白酶抑制剂PIs表达的是多肽系统素(polypeptidesystemin)和植物激素茉莉酸。越来越多的证据指明:系统素和JA在同一信号途径中协同作用激活了PIs和其他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机械受伤 受伤信号 传导途径 诱导抗性 基因表达 茉莉酸 系统素 寡糖 寡聚半乳糖醛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新杨微繁殖工厂化配套生产技术 被引量:2
18
作者 韩玉琴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5年第2期59-60,共2页
关键词 山新杨 微繁殖 工厂化 配套生产 树型 黑龙江省农科院 离体快繁技术 生物技术研究 困难 研究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照外源DNA导入大豆的研究初报 被引量:1
19
作者 卢翠华 韩玉琴 +4 位作者 李希臣 周思君 刘昭军 雷勃钧 钱华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0年第2期17-18,共2页
本研究采用软X射线和6 0 Coγ射线照射外源DNA ,通过花粉管通道将外源DNA直接导入大豆。结果表明 :不同的射线、不同的剂量照射使DNA的紫外吸收值发生变化 ,并影响导入后代的出苗率 ,使后代在第一代发生变异。
关键词 辐照 外源DNA 大豆 花粉管道法 品种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小麦不同材料及其生理状态对花粉植株诱导率影响的研究
20
作者 韩玉芹 于世选 +1 位作者 赵日 刘文萍 《黑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22-24,共3页
本文研究了春小麦不同材料及植株的不同花粉来源对花粉离体培养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含花培品系的组合,其诱导率和绿苗率均高于不含花培品系的组合;F_1代材料的诱导率等明显高于分离世代和稳定品系;主穗的诱导率等高出分蘖穗一倍... 本文研究了春小麦不同材料及植株的不同花粉来源对花粉离体培养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含花培品系的组合,其诱导率和绿苗率均高于不含花培品系的组合;F_1代材料的诱导率等明显高于分离世代和稳定品系;主穗的诱导率等高出分蘖穗一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春小麦 生理 花粉植株 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