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省小麦区试新品种(系)的丰产稳产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5
1
作者 李长辉 《麦类作物》 CSCD 1999年第4期38-40,共3页
本文应用高稳系数法和常用分析方法分析了1997年黑龙江省小麦区域试验北部区晚熟组14个参试小麦品种(系)的丰产稳产性。结果表明,克94-381、克94-470和龙94-4386的丰产稳产性较好,认为将两种方法综合运用... 本文应用高稳系数法和常用分析方法分析了1997年黑龙江省小麦区域试验北部区晚熟组14个参试小麦品种(系)的丰产稳产性。结果表明,克94-381、克94-470和龙94-4386的丰产稳产性较好,认为将两种方法综合运用能够使品种的评价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区试 丰产稳产性 综合评价 育种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小麦的生产现状及发展策略 被引量:6
2
作者 邵立刚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6年第2期18-20,共3页
主要阐述黑龙江省小麦的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出现的后果,并依据本省的自然生态科技特点,提出恢复小麦生产的重大意义、目标、策略及措施。
关键词 小麦 现状 发展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Ven型小麦新型不育系在黑龙江的开发利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魏正平 刘树人 +3 位作者 翟玉洁 王岩 刁雁翎 于天峰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4期95-97,共3页
1988~1991连续四年在黑龙江省对小麦K、Ven型不育系的回交转育,打破了黑龙江省春麦区只有“T”型胞质不育的局面.实现了新“三系”配套,开拓了小麦杂种优势“多胞质”利用的前景;经测恢表明:黑龙江春麦对新型不育系一般都有恢复能力,... 1988~1991连续四年在黑龙江省对小麦K、Ven型不育系的回交转育,打破了黑龙江省春麦区只有“T”型胞质不育的局面.实现了新“三系”配套,开拓了小麦杂种优势“多胞质”利用的前景;经测恢表明:黑龙江春麦对新型不育系一般都有恢复能力,但品种间有差异,初测恢复度变化在52%~93%之间。说明K、Ven型新不育系具有恢复源广的特点。新“三系”的配套、为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质不育系 保持系 恢复度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大豆生长期主要害虫的发生及综合防治
4
作者 董全中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32-33,共2页
大豆是黑龙江省主要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3000万亩以上,占全国大豆种植面积的1/3.近年来由于气候干旱,大豆生长期虫害频发,主要是蚜虫、草地螟等.
关键词 黑龙江 大豆 生长期 害虫 发生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MMYT小麦在我国的产量和品质表现 被引量:22
5
作者 吴振录 张勇 +9 位作者 何中虎 樊哲儒 辛文利 邵立刚 李元清 杨文雄 魏亦勤 马晓刚 潘超 刘艳萍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4-39,共6页
为了研究近年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育成的小麦品种的产量、品质等性状及其在我国春麦区的表现,选用新引进的10个CIMMYT小麦新品种和我国15个主栽春小麦品种,在国内9个试点进行了两年联合多点试验。结果表明,CIMMYT小麦新品种... 为了研究近年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育成的小麦品种的产量、品质等性状及其在我国春麦区的表现,选用新引进的10个CIMMYT小麦新品种和我国15个主栽春小麦品种,在国内9个试点进行了两年联合多点试验。结果表明,CIMMYT小麦新品种对我国中西部地区适应性较好,在产量和品质方面总体表现较我国品种好,其中大多数品种具有优质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沉淀值较高,对叶锈病抗性突出。今后在继续提高产量的同时,应把改良我国小麦的加工品质和抗病性作为重点,开展对CIMMYT小麦种质的直接和间接利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产量 品质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小麦主要性状配合力分析及其亲本利用价值的评定 被引量:4
6
作者 金福平 马异泉 +1 位作者 刘宏 迟永琴 《黑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6-12,共7页
5个品质及农艺性状各异的春小麦亲本,按 Griffing 方法4的固定模型配制10个组合,对10个数量性状进行了 F_1亲子代之间的简单相关关系,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分析。10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特殊配合力绝大部分达到极显著... 5个品质及农艺性状各异的春小麦亲本,按 Griffing 方法4的固定模型配制10个组合,对10个数量性状进行了 F_1亲子代之间的简单相关关系,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分析。10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特殊配合力绝大部分达到极显著水平;各种性状的配合力效应不同,同一性状不同亲本的一般配合力亦各异。组合特殊配合力有时和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有一致的趋势,但并不排除从一般配合力效应都不高的双亲获得具有较高特殊配合力效应值的 F_1组合的可能性.配合力为亲本选配提供了依据。本试验中,克丰二号,克丰三号两亲本是产量为主性状,其它综合性状较好的亲本,而 S—57为较好的,蛋白质含量高的早熟亲本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春小麦 性状 配合力 亲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D^2型细胞质光敏雄性不育性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于天峰 刁艳玲 +6 位作者 车京玉 迟永琴 李长辉 王岩 邵立刚 张爱民 鄂立柱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24-330,共7页
D2型细胞质与有些普通小麦材料的细胞核互作,可产生特异核质互作不育现象,其中有的表现为长光照敏感型雄性不育。文章研究了具有D2型细胞质的光敏不育系Ae.crassa—Norin26、核质杂种NC2134及克引11、克引12在黑龙江省克山地区自然条件... D2型细胞质与有些普通小麦材料的细胞核互作,可产生特异核质互作不育现象,其中有的表现为长光照敏感型雄性不育。文章研究了具有D2型细胞质的光敏不育系Ae.crassa—Norin26、核质杂种NC2134及克引11、克引12在黑龙江省克山地区自然条件下的育性表现,并以NC2134为细胞质供体,与20个小麦品种(系)杂交,获得一些核质代换系材料,对其育性及主要性状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在自然条件下,播种期对育性有影响,随着播种期推迟,Ae.crassa—Norin26不育度增加,1 999年4月22日播种达到全不育,Norin26则在所设播种条件下表现正常可育;(2)NC2134表现可育,这与其可能携带雄性不育的恢复基因有关,克引11、克引12在正常播种情况下表现高度不育甚至全不育;(3)不育系的不育性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雄蕊心皮化;(4)不同普通小麦材料其核质杂种育性表现不同,有些材料其核质代换低世代分离出一定比例的高不育、半不育及可育株,通过进一步的核置换,可转育成相应的D2型细胞质不育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D^2型细胞质 光敏雄性不育性 核质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字号春小麦品种选育、利用及其系谱跟踪 被引量:8
8
作者 王岩 刁艳玲 +1 位作者 刘树人 翟玉洁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 CSCD 1996年第5期13-16,共4页
本文依据“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方针,对生产上种植的克字号小麦通过系谱跟踪,揭示了克字号小麦不同生态类型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选育的规律。据此,作者认为:①采用多亲多次的阶梯式复合杂交是春小麦生态育种中进行多抗性... 本文依据“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方针,对生产上种植的克字号小麦通过系谱跟踪,揭示了克字号小麦不同生态类型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选育的规律。据此,作者认为:①采用多亲多次的阶梯式复合杂交是春小麦生态育种中进行多抗性新品种选育的主要途径;②采用搭梯上楼、步步攀高的方法,选育突破性的品种;③小麦品种多抗性是稳产的重要保证;④以常规育种为主、多种途径相结合,组建不同生态类型的动态基因库,加强种质资源研究,不断提高育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生态育种 系谱跟踪 小麦 克字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播春小麦叶面积动态变化及产量构成特点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邵立刚 王岩 +4 位作者 李长辉 迟永芹 马勇 车京玉 高凤梅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5-79,共5页
为了分析春小麦的生长发育规律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依品种的特征特性及环境关系,选用旱肥型的新克旱9号、抗旱型的东农7742、水肥型的克丰4号和耐湿型的克涝3号4个不同生态类型小麦品种,在稀播条件下对叶面积的动态变化和产量形成特... 为了分析春小麦的生长发育规律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依品种的特征特性及环境关系,选用旱肥型的新克旱9号、抗旱型的东农7742、水肥型的克丰4号和耐湿型的克涝3号4个不同生态类型小麦品种,在稀播条件下对叶面积的动态变化和产量形成特点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旱肥型新克旱9号的总叶面积峰值最高,为360 cm2,显著高于其它类型。旱肥型、抗旱型品种新克旱9号、东农7742的旗叶面积峰值高于其它两个品种,其叶面积对产量的作用较水肥型、耐湿型品种明显;旱肥型品种新克旱9号株高、株穗数及千粒重对产量作用关系较大,抗旱型品种东农7742株穗数、千粒重对产量影响较大,水肥型品种克丰4号株穗数对产量作用大,耐湿型品种克涝3号的株穗数、主穗粒数和千粒重与产量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稀播 叶面积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丰6号小麦高产施肥技术及增产途径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岩 肖本彦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 CSCD 1996年第6期50-51,共2页
通过对克丰6号小麦新品种施肥对产量的效应及其对农艺性状变异的影响和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克丰6号小麦新品种,平均单产5141.6kg/hm2,若栽培技术得当,公顷产量可达5958.0kg;(2)施肥对该品种农艺... 通过对克丰6号小麦新品种施肥对产量的效应及其对农艺性状变异的影响和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克丰6号小麦新品种,平均单产5141.6kg/hm2,若栽培技术得当,公顷产量可达5958.0kg;(2)施肥对该品种农艺性状的变异影响大小顺序为:穗粒数>无效小穗数>有效小穗数>株高>千粒重>容重.这表明增加有效小穗数,减少无效小穗数,增加穗粒数是施肥提高产量的关键;(3)从相关关系看,除千粒重和株高外,施肥与穗长、有效小穗数、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与无效小穗数呈极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丰6号 施肥 增产技术 小麦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对小麦克旱13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肖本彦 孙继英 《黑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41-42,共2页
施肥对小麦克旱13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肖本彦,孙继英(黑龙江省农科院小麦所)克旱13号小麦是黑龙江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研究育成的高产优质小麦品种。为了充分发挥该品种的增产潜力和稳定提高品质,1994~1995年,我们通过田... 施肥对小麦克旱13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肖本彦,孙继英(黑龙江省农科院小麦所)克旱13号小麦是黑龙江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研究育成的高产优质小麦品种。为了充分发挥该品种的增产潜力和稳定提高品质,1994~1995年,我们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施肥对该品种产量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克旱13 施肥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杂交剂BAU—2诱导春小麦雄性不育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于天峰 刘树人 魏正平 《黑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1-4,共4页
连续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BAU—2对供试各品种(系)均有诱导雄性不育效果,不育率>95%;用0.2%、0.3%浓度的BAU—2在小麦花粉的母细胞形成期至减数分裂期喷施效果最佳,人工饱和授粉结实率53.0%,天然异交结... 连续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BAU—2对供试各品种(系)均有诱导雄性不育效果,不育率>95%;用0.2%、0.3%浓度的BAU—2在小麦花粉的母细胞形成期至减数分裂期喷施效果最佳,人工饱和授粉结实率53.0%,天然异交结实率47.8%;喷药后,小麦抽穗推迟2~4天,株高略有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诱导 雄性不育 化学杂交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性杂交小麦主要性状超标优势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岩 刘树人 +3 位作者 刁雁玲 翟玉洁 邵立刚 于天峰 《黑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1-14,共4页
采用4个不育系和3个恢复系,配制成12个杂交组合,对12个杂交组合的株粒重、株穗数、株粒数、主穗小穗数和千粒重的超标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超标优势普遍存在,但不同杂交组合间差异很大,在12个杂交组合中5个性状超标... 采用4个不育系和3个恢复系,配制成12个杂交组合,对12个杂交组合的株粒重、株穗数、株粒数、主穗小穗数和千粒重的超标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超标优势普遍存在,但不同杂交组合间差异很大,在12个杂交组合中5个性状超标优势依次为株粒重(51.8%),株穗数(46.4%),千粒重(34.6%),株粒数(12.7%),主穗小穗数(2.3%)。5个性状在12个杂交组合中表现出正负优势,并且变化的幅度很大,因此通过大量的配制组合,从中选出强优组合应用生产是可能的,12个组合中的2个强优组合,即克丰三A×克82R27、克73—402A×克82R27,2个组合参加了东北大区小麦区域试验,分别比标准品种克旱九号增产11.5%、11.23%,通过超标优势的分析及大区试验,为春性杂交小麦的选育及大面积生产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标优势 三系配套 小麦 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字号小麦品种性状的演进 被引量:2
14
作者 迟永芹 车京玉 +1 位作者 朱海峰 刘玉凯 《麦类作物》 CSCD 1999年第4期31-32,共2页
随着克字号小麦品种的更替,产量大幅度提高,其产量性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具体体现在:单株产量、株粒数、千粒重增加,株高变矮;品质性状呈现高低高的“V”型变化趋势。说明90年代我所在品种选育上基本实现了高产和优质的结合。... 随着克字号小麦品种的更替,产量大幅度提高,其产量性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具体体现在:单株产量、株粒数、千粒重增加,株高变矮;品质性状呈现高低高的“V”型变化趋势。说明90年代我所在品种选育上基本实现了高产和优质的结合。从克字号小麦品种演进规律和关联度分析可以明确,今后克字号小麦高产育种的目标为:在保持千粒重的基础上增加穗粒数,或在保持穗粒数的基础上增加千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性状 演进 关联度 育种目标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型杂种小麦优势及强优组合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魏正平 刘树人 +1 位作者 翟玉洁 王岩 《黑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6,共6页
通过十二个组合的 T 型杂交小麦的株粒重、株高、株穗数、主穗粒数、株粒数、主穗小穗数、千粒重、穗长八个性状的优势分析看出优势是普遍存在的,且正负间变化幅度很大。因此,通过大量杂交组合的配制,选出强优组合,应用于生产是有可能... 通过十二个组合的 T 型杂交小麦的株粒重、株高、株穗数、主穗粒数、株粒数、主穗小穗数、千粒重、穗长八个性状的优势分析看出优势是普遍存在的,且正负间变化幅度很大。因此,通过大量杂交组合的配制,选出强优组合,应用于生产是有可能的。强优组合最好的组配方式是构成株粒重的株穗数、株粒数、千粒重三者都是呈正向优势,如其中一项呈负优势,若能用另两项的正优势来补偿,仍表现较强的杂种优势,这种组合方式也有一定价值。采用配合力的同亲回归分析,看到克旱九 A 和克82恢27特殊配合力最高,其次为克丰二 A×克82恢67,克丰三 A×克82恢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强化组合 配合力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小麦×玉米法产生单倍体胚的单倍体育种的技术开发 被引量:1
16
作者 车京玉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5,共1页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杂交法 单倍体胚 单倍体育种 可交配性 胚培养 单倍体植株 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型小麦雄性不育育性恢复与保持的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于天峰 《黑龙江农业科学》 1999年第3期1-3,共3页
连续多年研究表明:在黑龙江省春麦区,大量春小麦品种(品系)对V型不育具有恢复能力,但恢复力高的材料不多,用于配置强优组合的恢复系仍需有效的恢复基因转育和累加、定向选择获得;能保持V型不育育性和能转育成V型不育的材料比... 连续多年研究表明:在黑龙江省春麦区,大量春小麦品种(品系)对V型不育具有恢复能力,但恢复力高的材料不多,用于配置强优组合的恢复系仍需有效的恢复基因转育和累加、定向选择获得;能保持V型不育育性和能转育成V型不育的材料比较少,这增加了V型不育在我省春麦区利用的难度。经过连续回交转育,继T型不育之后,V型不育在我省实现了三系配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V型不育 恢复系 异源细胞质 雄性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吹泡稠度仪对春小麦种质主要品质性状的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起昌 邵立刚 +4 位作者 王岩 李长辉 马勇 车京玉 高凤梅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6年第5期74-77,共4页
吹泡稠度仪是测定小麦粉面团流变学的一种先进仪器,能快速准确测定小麦的内在品质。本试验利用该仪器对克旱19等24个品种材料进行分析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克旱19、克00-780、克丰10号、龙麦26、克00-1153、克02-368、克02-1331、垦红14... 吹泡稠度仪是测定小麦粉面团流变学的一种先进仪器,能快速准确测定小麦的内在品质。本试验利用该仪器对克旱19等24个品种材料进行分析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克旱19、克00-780、克丰10号、龙麦26、克00-1153、克02-368、克02-1331、垦红14,品质性状好,属于强筋类品种;克丰9号,克00-2072各项指标符合弱筋标准,为弱筋类品种;而小麦克01-3513,克02-850属于中筋类品种。与常规分析比较,在三个品质类型判断与评价方面呈相同趋势。说明吹泡稠度仪在品质分析中具有快速准确的优点。该方法在小麦品质育种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吹泡稠度仪 品质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小麦几个数量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宁涛 邵立刚 +5 位作者 王岩 李长辉 马勇 车京玉 高凤梅 张起昌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7年第6期4-6,共3页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方法,对东北春小麦中晚熟生态区8个主栽品种的产量与其他几个数量性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中晚熟小麦品种的产量与各数量性状间的灰色关联位次是:穗粒数>株粒重>千粒重>株高>株穗数>穗长>...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方法,对东北春小麦中晚熟生态区8个主栽品种的产量与其他几个数量性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中晚熟小麦品种的产量与各数量性状间的灰色关联位次是:穗粒数>株粒重>千粒重>株高>株穗数>穗长>小穗数,这从农艺性状方面为今后春小麦育种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量性状 产量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倒伏对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系)产量性状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马勇 邵立刚 +5 位作者 王岩 李长辉 车京玉 高凤梅 张起昌 刘宁涛 《安徽农学通报》 2008年第7期61-61,139,共2页
为了探讨不同类型小麦品种倒伏后减产的原因,对其倒伏后产量结构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丰产型品种拉1453-3倒伏后减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穗粒数下降和穗粒重降低,导致其产量下降显著;抗旱型品种克旱19倒伏后减产主要是由于穗粒数减少... 为了探讨不同类型小麦品种倒伏后减产的原因,对其倒伏后产量结构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丰产型品种拉1453-3倒伏后减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穗粒数下降和穗粒重降低,导致其产量下降显著;抗旱型品种克旱19倒伏后减产主要是由于穗粒数减少造成的;喜肥类型品种龙麦26和龙辐麦02-0958,倒伏对其产量三因素的影响微弱,致使产量下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类型 小麦 倒伏 产量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