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省1986-2000年大豆育种研究成就与展望 被引量:18
1
作者 栾晓燕 杜维广 +3 位作者 满为群 陈怡 张桂茹 刘鑫磊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4-142,共9页
主要论述 1 986年 - 2 0 0 0年黑龙江省大豆育种研究的成就和展望。在此期间 ,各育种单位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1 0 8个大豆优良品种 ,其中黑龙江省农科院育成 81个 ,占 75 %。育成品种在生育期、产量、抗病虫性、品... 主要论述 1 986年 - 2 0 0 0年黑龙江省大豆育种研究的成就和展望。在此期间 ,各育种单位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1 0 8个大豆优良品种 ,其中黑龙江省农科院育成 81个 ,占 75 %。育成品种在生育期、产量、抗病虫性、品质等方面得到了提高和改善 ,育种技术得到了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 1986-2000年 大豆 育种 生育期 产量 抗病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不同生态区的大豆品种对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赵迺新 李淑贞 《黑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32-34,39,共4页
大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大豆油又是我省的主要食用油,随着食品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膳食营养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逐步由植物油代替动物油。豆油中脂肪酸的含量直接影响了豆油的质量,豆油中亚麻酸含量高,油质容易氧化变质,影... 大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大豆油又是我省的主要食用油,随着食品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膳食营养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逐步由植物油代替动物油。豆油中脂肪酸的含量直接影响了豆油的质量,豆油中亚麻酸含量高,油质容易氧化变质,影响油的香味,不易贮藏。亚油酸含量高,可防止人体粥样动脉硬化,则有降低血酯的作用,因此,油的质量极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 大豆 品种 脂肪酸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栽培大豆品种蛋白质和球蛋白含量的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陈霞 李淑贞 +3 位作者 赵乃新 许显滨 徐永华 赵伟 《黑龙江农业科学》 1998年第6期13-15,共3页
对黑龙江省六个地区,60个县市1988~1994年间栽培的92个大豆品种蛋白质和球蛋白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栽培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在36.25%~46.07%之间,平均含量为40.52%,六个不同地区栽培... 对黑龙江省六个地区,60个县市1988~1994年间栽培的92个大豆品种蛋白质和球蛋白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栽培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在36.25%~46.07%之间,平均含量为40.52%,六个不同地区栽培的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有差异,初步明确大豆高蛋白质生态区为绥化地区。不同年代栽培的大豆品种比较蛋白质含量从八十年代起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蛋白质含量 球蛋白含量 栽培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旱作大豆的栽培问题
4
作者 胡立成 董丽华 李铭丰 《黑龙江农业科学》 1998年第3期23-24,共2页
黑龙江省旱作大豆的栽培问题胡立成董丽华李铭丰(黑龙江省农科院大豆研究所1发展旱作大豆栽培的可行性及重要意义1.1我省自然气候特点符合旱地栽培大豆条件我省位于祖国最北部,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短冬长,无霜期100... 黑龙江省旱作大豆的栽培问题胡立成董丽华李铭丰(黑龙江省农科院大豆研究所1发展旱作大豆栽培的可行性及重要意义1.1我省自然气候特点符合旱地栽培大豆条件我省位于祖国最北部,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短冬长,无霜期100~140天,北部90天左右。全省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栽培 旱作 黑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抗性大豆品种(系)接种灰斑病1、7号生理小种后内源激素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吴俊江 刘丽君 +3 位作者 高明杰 夏凯 王德刚 郭强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4-17,共4页
本研究采用固相抗源 (体 )型酶联免疫测定方法 ( ELISA) ,对接种灰斑病 1、7号生理小种后 ,不同抗性大豆品种 (系 )的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抗病类型大豆品种 (系 )叶片内 IAA含量较高 ,品种抵抗病菌能力增强 ;... 本研究采用固相抗源 (体 )型酶联免疫测定方法 ( ELISA) ,对接种灰斑病 1、7号生理小种后 ,不同抗性大豆品种 (系 )的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抗病类型大豆品种 (系 )叶片内 IAA含量较高 ,品种抵抗病菌能力增强 ;感病品种 IAA含量较低 ,GA含量降低 ,IPA含量升高 ;大豆叶片内的内源激素含量的诱导表达与病原菌有关 ,灰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性 大豆 灰斑病 内源激素 变化规律 品种 品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抗性大豆品种(系)感染SMV后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的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栾晓燕 陈怡 +3 位作者 杜维广 张桂茹 满为群 谷秀芝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56-361,共6页
大豆品种感染SMV后,感病植株各生育阶段(R1、R3、R5)单株可溶性总糖含量明显低于健株,叶片中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明显增加。表明:SMV的侵染抑制了大豆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而促进了氨化物的代谢合成各种氨基酸,以利于 S... 大豆品种感染SMV后,感病植株各生育阶段(R1、R3、R5)单株可溶性总糖含量明显低于健株,叶片中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明显增加。表明:SMV的侵染抑制了大豆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而促进了氨化物的代谢合成各种氨基酸,以利于 SMV的复制与增殖。天门冬氨酸(ASP)、异亮氨酸(ILe)、苯丙氨酸(PHe)、组氨酸(His)在感病品种中含量的显著增加,是大豆植株感病的又一生化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SMV 品种 抗性机制 可溶性糖 游离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扁茎大豆光合生理特性及种质改良研究Ⅱ.中国扁茎大豆不同叶位叶片光合特性 被引量:7
7
作者 张桂茹 杜维广 +2 位作者 满为群 栾晓燕 陈怡 《大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5-118,共4页
本文分别在盆栽及大田条件下对中国扁茎大豆不同叶位叶片的空间分布、叶片大小及光合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扁茎大豆主茎上叶片的数量明显多于普通型大豆 ,是普通型大豆的 2 .2倍 ,且在主茎上的分布不均匀 ,上部叶片较为密集... 本文分别在盆栽及大田条件下对中国扁茎大豆不同叶位叶片的空间分布、叶片大小及光合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扁茎大豆主茎上叶片的数量明显多于普通型大豆 ,是普通型大豆的 2 .2倍 ,且在主茎上的分布不均匀 ,上部叶片较为密集。不同生育时期 ,其光合速率最大的叶片比普通型大豆偏下。上部叶片较小且光合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茎大豆 叶位 叶片 光合特性 种质改良 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转化系数的研究 Ⅰ、转化系数及产量间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杜维广 张桂茹 +2 位作者 栾晓燕 薛庆喜 王彬如 《中国油料》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25-28,共4页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基因型大豆经济系数、实际收获指数、表观收获指数、粒茎比等七种转化系数及产量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可以通过对表现收获指数的选择,获得经济系数、实际收获指数.粒茎比和产量的增益.表观收获指数在大豆育种中(尤其是...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基因型大豆经济系数、实际收获指数、表观收获指数、粒茎比等七种转化系数及产量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可以通过对表现收获指数的选择,获得经济系数、实际收获指数.粒茎比和产量的增益.表观收获指数在大豆育种中(尤其是高光效育种)可作为衡量产量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转化系数 经济系数 收获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茬条件下黑农37大豆高产综合技术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胡立成 林蔚刚 +1 位作者 董丽华 丁希明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30-135,共6页
本文对1994年重茬(一年)条件下大豆高产综合农艺措施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在哈尔滨田间试验测定参数,建立函数模型,利用计算机解析了密度(x1)、有机肥(x2)、氮肥(x3)、磷肥(x4)、钾肥(x5)等主要因素间相互效... 本文对1994年重茬(一年)条件下大豆高产综合农艺措施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在哈尔滨田间试验测定参数,建立函数模型,利用计算机解析了密度(x1)、有机肥(x2)、氮肥(x3)、磷肥(x4)、钾肥(x5)等主要因素间相互效应与产量的关系,提出了高产栽培最佳农艺措施,为重茬条件下大豆高产计划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 大豆 高产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对两个大豆花叶病毒株系的抗性遗传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陈怡 栾晓燕 +5 位作者 黄承运 谷秀芝 杜维广 张桂茹 满为群 王彬如 《黑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21-24,共4页
本研究应用抗种皮斑驳的 merit 与感种皮斑驳的栽培品种黑农16和黑农27配制两个杂交组合,对其 F_1和 F_2代进行了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接种1号株系的F_1代成株感病严重度和病情指数倾向抗性亲本,抗性为显性。而种粒斑驳等级和褐斑粒率又... 本研究应用抗种皮斑驳的 merit 与感种皮斑驳的栽培品种黑农16和黑农27配制两个杂交组合,对其 F_1和 F_2代进行了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接种1号株系的F_1代成株感病严重度和病情指数倾向抗性亲本,抗性为显性。而种粒斑驳等级和褐斑粒率又均倾向感病亲本,感病为显性。接种3号株系,两个 F_1代的成株感病严重度、病情指数、斑驳等级和褐斑粒率均倾向抗性亲本。接种1号株系的两个 F_2代群体感和抗种粒斑驳的分离比率为15:1,表明 merit 对1号株系引致种粒斑驳的抗性是受两对隐性基因控制;接种3号株系,F_2代抗与感种粒斑驳的分离比率为15:1,表明 merit 品种对3号株系引致种粒斑驳的抗性是受两对显性基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花叶病毒 抗性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生育阶段研究——Ⅱ.大豆鼓粒期长度遗传 被引量:2
11
作者 栾晓燕 杜维广 +5 位作者 满为群 张桂茹 陈怡 谷秀芝 王彬如 黄承运 《中国油料》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4-17,共4页
本研究选择大豆鼓粒期长度(SFP)不同的4个亲本配制8个组合,估测其F_1和F_2的6种SFP值。结果表明:同一组合不同SFP分级和同一分级不同组合的SFP杂种优势存在差异,F_1SFP的中亲优势率平均值为97.5%—99.5%。SFP遗传属于数量性状遗传,无... 本研究选择大豆鼓粒期长度(SFP)不同的4个亲本配制8个组合,估测其F_1和F_2的6种SFP值。结果表明:同一组合不同SFP分级和同一分级不同组合的SFP杂种优势存在差异,F_1SFP的中亲优势率平均值为97.5%—99.5%。SFP遗传属于数量性状遗传,无母体效应存在,具有较广泛的遗传变异,F_2广义遗传力高于产量遗传力,可以作为育种后代选择指标,但在早期世代不宜采用。确定R_3—R_6为SFP时期,应用于高产育种的后代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生长 发育 鼓粒期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施肥技术及植株营养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霞 丁希明 王而力 《黑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8-21,共4页
黑龙江省是大豆的主要产区和大豆商品出口的重要基地。大豆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大豆总产的波动和大豆出口任务的完成。为了提高大豆产量,除选育优良品种,采用适宜的栽培技术措施外,还必须进行施肥技术的研究。
关键词 大豆 施肥术 植株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叶调位运动的研究 Ⅱ.大豆种质(品种)间叶向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立成 丁希明 +4 位作者 姚远 董丽华 王以芝 林蔚刚 李铭丰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40-346,共7页
本研究选用6个大豆品种质(品种)材料,在两个生长阶段(V9和R4),每天不同时间,对复叶中间小叶和两边小叶的主、副倾斜角度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质(品种)间平均值叶倾斜角度的变化,F89-1和东农42倾斜角度... 本研究选用6个大豆品种质(品种)材料,在两个生长阶段(V9和R4),每天不同时间,对复叶中间小叶和两边小叶的主、副倾斜角度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质(品种)间平均值叶倾斜角度的变化,F89-1和东农42倾斜角度最高,绥农8和黑农37次之,分枝豆和黑农34较低。一日中不同时间叶倾斜角度的变化,在V9时期,9∶00-11∶00时,F89-1和绥农8倾斜角度最高,分枝豆和黑农34次之,黑农37和东农42较低。15∶00-17∶00时,东农42和F89-1倾斜角度最高,绥农8和黑农34次之,分枝豆和黑农37较低。在R4时期,一日中9∶00-11∶00,东农42和黑农34倾斜角度最高,F89-1和黑农37次之,分枝豆和黑农34最低,在15∶00-17∶00东农42和黑农37倾斜角度最高,F89-1和分枝豆次之,绥农8和黑农34最低。还表明,中间小叶倾斜角度变化大于两边小叶,而且主倾斜角度大于副倾斜角度。两边小叶中,右边小叶倾斜角度变化又大于左边小叶。在两个生长阶段中,品种间反应相类似,中间小叶和右边小叶接受的有效光较多,左边小叶则相反。研究证明了大豆种质(品种)间有明显的叶向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种质品种 叶向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 国菜用大豆研究概况 被引量:22
14
作者 吴俊江 刘丽君 高明杰 《大豆通报》 1999年第2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大豆 菜用大豆 蔬菜 毛豆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两垄一沟栽培法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胡立成 丁希明 +11 位作者 林蔚刚 姚远 董丽华 王以芝 郭宇虹 石长富 邓显春 张铁军 刘茂武 于永春 丁建华 张德贵 《黑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5-10,共6页
本文通过试验明确了应用大豆两垄一沟栽培法既保持垄作抗旱耐涝、种床温度高、适应性广的特点,又吸收了窄行密植的优点,能使田间绿色面积增加1/4以上,扩大了个体生活领域,改善了冠层中的光照条件,充分利用了光能。在一定程度上... 本文通过试验明确了应用大豆两垄一沟栽培法既保持垄作抗旱耐涝、种床温度高、适应性广的特点,又吸收了窄行密植的优点,能使田间绿色面积增加1/4以上,扩大了个体生活领域,改善了冠层中的光照条件,充分利用了光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耕层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含水量和地温,协调了土壤三相比,从而促进了根系生长发育。该栽培法比70厘米垄上双行精量点播增产15~25%,且便于轮作、田间管理和机械化作业,提高了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两垄一沟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N示踪技术在大豆研究领域的应用概况
16
作者 于佰双 《黑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35-37,共3页
^(15)N示踪技术在大豆研究领域的应用概况于佰双(黑龙江省农科院大豆研究所)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之一-氮素,有六种同位素(见表1)在大豆研究中最重要的是13N和15N,13N是放射性同位素,半衰期仅、10.05分钟... ^(15)N示踪技术在大豆研究领域的应用概况于佰双(黑龙江省农科院大豆研究所)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之一-氮素,有六种同位素(见表1)在大豆研究中最重要的是13N和15N,13N是放射性同位素,半衰期仅、10.05分钟,只能进行2小时内的实验,且价格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氮15 示踪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忠堂 薛庆喜 《大豆通报》 2000年第1期26-27,共2页
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是美国RLCOOPER教授研究成功的一项高产新技术,此项技术已在美国生产上大面积应用。为了更全面、深入地了解、掌握美国大豆窄行平作密植高产栽培技术、机械配套方式和引进最新的矮杆基因源,我们于1999... 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是美国RLCOOPER教授研究成功的一项高产新技术,此项技术已在美国生产上大面积应用。为了更全面、深入地了解、掌握美国大豆窄行平作密植高产栽培技术、机械配套方式和引进最新的矮杆基因源,我们于1999年10月21日至11月4日赴美国俄亥俄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窄行密植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熟菜用大豆淮哈豆1号的选育
18
作者 杨加银 王培英 +4 位作者 徐海斌 李铭丰 张复宁 郭玉虹 董德建 《上海蔬菜》 2003年第2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产量表现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早熟菜用大豆 淮哈豆1号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ipt基因大豆感染SM V1号的生理特性变化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丽君 吴俊江 +4 位作者 高明杰 汪清胤 黄永芬 夏凯 李文华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13-217,共5页
本文对黑龙江省推广的三个大豆品种及它的转ipt 基因株系 F4 ,采用生化技术酶联免疫检测技术( E L I S A),研究了病毒病侵染条件下,转基因植株的生化特性变化及对内源激素含量及其平衡状况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S M... 本文对黑龙江省推广的三个大豆品种及它的转ipt 基因株系 F4 ,采用生化技术酶联免疫检测技术( E L I S A),研究了病毒病侵染条件下,转基因植株的生化特性变化及对内源激素含量及其平衡状况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S M V1 号诱导条件下,转基因大豆细胞中 M D A 含量减少, S O D酶活性较强;转7 S L- ipt基因的大豆,内源激素 I P A、 I A A、 G A 含量明显增加;而转 8 S L- ipt基因的大豆,则通过内源激素 I A A、 A B A 含量的增加,来改变大豆的形态发生和提高抗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T基因 转基因植株 病毒病 大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纤维”——大豆蛋白纤维的性能及产品开发新动向 被引量:6
20
作者 赵贵兴 王家军 +3 位作者 陈霞 孙子重 李波 马启慧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26-430,共5页
大豆蛋白纤维是从大豆粕中提取的可用于纺织的具有优异性能的材料,本文主要对大豆蛋白纤维性能及产品开发新动向作简要的叙述,主要描述了大豆蛋白纤维的性能,介绍了大豆蛋白纤维的生产以及大豆蛋白纺织新产品的开发。同时叙述了大豆蛋... 大豆蛋白纤维是从大豆粕中提取的可用于纺织的具有优异性能的材料,本文主要对大豆蛋白纤维性能及产品开发新动向作简要的叙述,主要描述了大豆蛋白纤维的性能,介绍了大豆蛋白纤维的生产以及大豆蛋白纺织新产品的开发。同时叙述了大豆蛋白纤维及其产品的开发原理,并对大豆蛋白纤维及其织物的风格特性作出了评价,以期进一步推动大豆蛋白纤维的开发工作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纤维 纺纱 织遣 染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